- 年份
- 2024(13699)
- 2023(19340)
- 2022(16016)
- 2021(14668)
- 2020(12244)
- 2019(27477)
- 2018(27319)
- 2017(52904)
- 2016(28029)
- 2015(31103)
- 2014(30369)
- 2013(29610)
- 2012(26291)
- 2011(23143)
- 2010(23093)
- 2009(21698)
- 2008(20980)
- 2007(18667)
- 2006(16295)
- 2005(14654)
- 学科
- 济(114441)
- 经济(114287)
- 业(106231)
- 管理(99059)
- 企(95205)
- 企业(95205)
- 方法(48247)
- 数学(38488)
- 数学方法(38043)
- 业经(36669)
- 财(36411)
- 农(35005)
- 中国(31543)
- 制(27170)
- 务(25319)
- 财务(25256)
- 财务管理(25215)
- 技术(24178)
- 农业(24124)
- 企业财务(23908)
- 地方(21803)
- 理论(20853)
- 贸(19790)
- 和(19787)
- 贸易(19774)
- 体(19514)
- 易(19239)
- 划(19059)
- 银(18533)
- 银行(18519)
- 机构
- 学院(384566)
- 大学(377376)
- 济(162022)
- 经济(158861)
- 管理(157868)
- 理学(135746)
- 理学院(134516)
- 管理学(132535)
- 管理学院(131788)
- 研究(116133)
- 中国(92277)
- 财(77631)
- 京(77021)
- 科学(66066)
- 财经(60916)
- 江(58615)
- 中心(55490)
- 经(55266)
- 农(55095)
- 所(54351)
- 业大(51158)
- 经济学(49339)
- 研究所(48458)
- 北京(47168)
- 范(46599)
- 州(46201)
- 师范(46178)
- 财经大学(44932)
- 经济学院(44433)
- 商学(43092)
- 基金
- 项目(256094)
- 科学(206194)
- 研究(194760)
- 基金(187702)
- 家(159845)
- 国家(158419)
- 科学基金(140459)
- 社会(127650)
- 社会科(121090)
- 社会科学(121066)
- 省(101991)
- 基金项目(99137)
- 教育(89429)
- 自然(87755)
- 自然科(85798)
- 自然科学(85781)
- 自然科学基金(84271)
- 划(83210)
- 编号(79811)
- 资助(74145)
- 成果(63369)
- 创(58238)
- 重点(56640)
- 部(56540)
- 发(56000)
- 课题(53701)
- 创新(53642)
- 国家社会(53077)
- 制(52966)
- 人文(50141)
- 期刊
- 济(182985)
- 经济(182985)
- 研究(110138)
- 中国(76452)
- 管理(65333)
- 财(64646)
- 农(51829)
- 科学(48508)
- 学报(47534)
- 教育(39933)
- 大学(38968)
- 技术(37719)
- 学学(36653)
- 融(36230)
- 金融(36230)
- 农业(35479)
- 业经(33252)
- 财经(30628)
- 经济研究(28665)
- 经(26494)
- 问题(23831)
- 业(21214)
- 技术经济(20585)
- 商业(19008)
- 现代(18982)
- 财会(18561)
- 贸(17807)
- 科技(17792)
- 图书(17730)
- 理论(16952)
共检索到572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宇 陈宇曦 王征远
数智化时代,以价值共创为导向的制造业企业,其服务化转型的关键在于转变为涵盖整个价值链的面向需求的场景化服务。正视这种转变引起的产业链重构,分析在产品与服务的集成方式的转变下产业链各环节循环依赖式的互动逻辑,构建产业链循环依赖与价值共创间的作用关系,弥补现有研究对产业链整合理论认识的局限。基于对中国40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加以实证分析,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与对话。研究发现,知识型循环依赖、结构型循环依赖、关系型循环依赖这3种循环依赖与价值共创的作用关系均呈现倒U型。知识型循环依赖的两个维度——知识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依赖在结构型循环依赖与价值共创间、关系型循环依赖与价值共创间均发挥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探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围绕价值链重构设计产业链进而形成创新链的依据以及风险规避策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建平 骆温平
本文立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多边价值创造视角,从供应链数据质量、数据透明度以及数据驱动协同度三个层面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平台理论、价值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支撑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核心能力,即供应链数据处理能力、数据融合能力以及数据治理能力,详细探讨能力内涵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在建构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各主体多边价值共创,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机理,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一是构建供应链数字化映射,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强化供应链数据质量管理;二是加快数据融合,为数字化供应链提供数据互联共享,提升供应链数据透明度;三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据驱动供应链协同,实现供应链网络化价值创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琳 杨皎平 徐永利
有效实现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是拉高其微笑曲线、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现有研究表明,平台模式有助于克服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过程中的悖论,价值共创是平台竞争力提升以及成功的关键。本研究从网络效应视角出发,以海尔卡奥斯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索制造业企业服务平台价值共创的过程及机理。研究发现:在制造业企业服务平台的不同阶段,网络效应的激活要素、平台主体间关系、平台主体的价值行动均有所不同,而且阶段之间存在协同演化关系。最后提出对策建议:要以网络效应为聚焦点,以打造平台生态圈为导向,以平台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松紧度为切入点,不断动态化调整战略目标,促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平台的价值共创过程的实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闫中晓 陈爱贞
基于产业链关联视角,文章理论分析了出口强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出口强度增大会抑制产业升级,内生性检验结果稳健;机制分析验证了,总体上,出口强度增大会增加产业链国际关联、减少产业链国内关联,但主要通过增加产业链国际关联带来产业升级抑制效应。基于中国出口竞争优势多集中于高资源依赖度行业的现实,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高资源依赖度行业出口强度增大会增加产业链国际关联、减少产业链国内关联而抑制产业升级;低资源依赖度行业没有显著性影响。为此探索突破路径,发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能有效对冲出口强度增大对高资源依赖度行业升级的抑制效应。可见,面临日趋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拓国际市场和获取全球资源的同时,亟须着力于发展国内产业链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该研究能为向“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转变的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产业升级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綦良群 刘晶磊 吴佳莹
在全球经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深度转型的背景下,以服务化推动制造业及先进制造业发展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企业双元能力视角,从理论分析入手,提出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探究服务化对先进制造业GVC升级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服务化能够促进先进制造业GVC升级;企业双元能力在服务化与先进制造业GVC升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市场需求在服务化与企业探索能力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在服务化与企业应用能力之间未起调节作用;经济自由度在企业双元能力与GVC升级间起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鸿佳 林樾 苏中锋 王亚婧
基于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本文尝试探索人工智能可供性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影响,并研究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本文在开发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量表的基础上,遵循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的“技术可供性—可供性实现—绩效提升”研究逻辑,明确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和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研究假说,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包含互补企业价值共创和用户价值共创两个关键维度;人工智能自主可供性和交互可供性对数字化转型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价值共创理论和数字化转型理论的相关研究,在实践层面上对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春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产业价值链理论,是一种企业寻求确定和改善其竞争优势的分析方法。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在产业价值链的定位和转型、与上下游企业价值链的相互关系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企业经营全球化成为主旋律,产业和市场范围及领域进一步扩大的态势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产业的定位、调整和转型。随着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处于全球产业增值链末端的我国企业,越来越呈现出市场份额日益增长而利润不断下降的"大而不强"的态势。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看,这种产业布局和形态是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长此以往会进一步削弱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企业必...
关键词:
产业价值链 战略转型 国际化经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丽娜 张超 朱卫东
研究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内在机理,对促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服务化转型,实现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价值共创与共享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以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变革为研究对象,从战略、价值链、组织结构和核算制度视角研究如何通过价值共创行为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研究发现: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业服务化关键在于用户的全流程参与,核心在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目标是构建制造业的服务生态系统,而制造业企业成为资源整合平台,实现多主体、多资源或多因素的优化配置。海尔经验来源于中国本土实践,可在其他制造业企业中进行推广,以期促进服务化或互联网转型进程,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令狐克睿 简兆权
实现价值创造是制造业服务化的根本。文章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探讨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和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互动层次;然后基于这两个维度构建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矩阵,详细阐述并比较了九种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最后得出结论,以为制造业实现价值共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令狐克睿 简兆权
实现价值创造是制造业服务化的根本。文章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探讨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和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互动层次;然后基于这两个维度构建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矩阵,详细阐述并比较了九种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最后得出结论,以为制造业实现价值共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令狐克睿 简兆权
实现价值创造是制造业服务化的根本。文章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探讨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和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互动层次;然后基于这两个维度构建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矩阵,详细阐述并比较了九种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最后得出结论,以为制造业实现价值共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发 李冬冬 周驰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流通媒介,制造业产业链会发生解构与重构并逐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上"消费商"与工业互联网两种新型主导力量的出现促使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创新涌现,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制造模式的新兴代表。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作用,应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数据集成与共享,发挥核心企业转型引领作用,注重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简冠群 汪晓宝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数字化转型承担着数字化技术创新升级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文章以格力电器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为例,分析数字化转型推动价值创造的机理关系及价值创造效果。研究发现:格力电器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再创造中主要依赖于内外部价值链重塑、自主研发驱动技术创新、搭建数字平台推动商业模式转型。通过实施以上三种路径,格力电器提升了组织绩效、有效地进行成本管控,提升了研发创新水平,扩大了市场影响力,以上的三个层面共同实现了企业价值创造。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价值创造的机理模型,为传统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价值再创造、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价值创造 价值链 商业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煜华 向子威 胡瑶瑛 褚祝杰
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领域的路径依赖理论、路径突破理论和区域产业演化路径模型,构建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模型,结合TOE理论框架,从组态视角构建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收集汇总的27份先进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模型,从路径依赖视角探讨组态路径检验结果。研究表明,各维度任意单一前因条件均不能单独促成先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关联度和环境适应度在先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其它类型路径相比,突破型组态路径更有可能实现先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依赖型组态路径并不能促进先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丽娜 张超 朱卫东
制造业是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建设制造强国应充分运用好互联网平台,优化产业升级,由生产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目前,以用户全流程参与的新型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基础是资源和平台,核心是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共享,归宿是构建价值共创与共享生态系统。研究发现,从科学劳动价值论出发,共创与共享价值内涵是增加价值,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共享本质上是生产性与共享性的统一,而生态系统的构建实际上是全民共享,也是一个渐进共享的进程。因此,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业服务化本质上符合共享发展的内涵,是实现共享发展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