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18)
- 2023(20856)
- 2022(17328)
- 2021(15888)
- 2020(13486)
- 2019(30711)
- 2018(30626)
- 2017(59243)
- 2016(32556)
- 2015(36902)
- 2014(37183)
- 2013(36986)
- 2012(33913)
- 2011(30445)
- 2010(30699)
- 2009(28798)
- 2008(28936)
- 2007(26165)
- 2006(23129)
- 2005(21081)
- 学科
- 济(135719)
- 经济(135536)
- 业(110858)
- 管理(106963)
- 企(97118)
- 企业(97118)
- 方法(59903)
- 数学(48937)
- 数学方法(48427)
- 财(41301)
- 农(40466)
- 业经(39503)
- 中国(36177)
- 制(30653)
- 务(27844)
- 财务(27758)
- 财务管理(27705)
- 农业(27464)
- 学(26746)
- 企业财务(26253)
- 地方(25646)
- 理论(24457)
- 贸(24168)
- 贸易(24156)
- 易(23424)
- 和(23328)
- 技术(23319)
- 银(22044)
- 银行(21984)
- 体(21274)
- 机构
- 学院(473252)
- 大学(472313)
- 济(188572)
- 管理(186565)
- 经济(184300)
- 理学(159781)
- 理学院(158046)
- 管理学(155470)
- 研究(154862)
- 管理学院(154605)
- 中国(118829)
- 京(101233)
- 科学(95669)
- 财(91478)
- 农(80416)
- 所(78763)
- 江(72779)
- 财经(71747)
- 研究所(71049)
- 中心(71003)
- 业大(70398)
- 经(64920)
- 北京(63880)
- 农业(63018)
- 范(60958)
- 师范(60397)
- 州(58420)
- 经济学(56312)
- 院(55835)
- 财经大学(52861)
- 基金
- 项目(311325)
- 科学(244113)
- 研究(229881)
- 基金(224065)
- 家(194211)
- 国家(192490)
- 科学基金(165478)
- 社会(144029)
- 社会科(136294)
- 社会科学(136255)
- 省(122775)
- 基金项目(118621)
- 自然(106352)
- 教育(105312)
- 自然科(103796)
- 自然科学(103770)
- 划(102200)
- 自然科学基金(101930)
- 编号(95662)
- 资助(91344)
- 成果(78478)
- 重点(69430)
- 部(68144)
- 发(66072)
- 创(65605)
- 课题(65279)
- 创新(60813)
- 科研(59227)
- 项目编号(59078)
- 国家社会(58804)
- 期刊
- 济(214460)
- 经济(214460)
- 研究(138924)
- 中国(94096)
- 农(74374)
- 财(74374)
- 学报(73776)
- 管理(70880)
- 科学(66906)
- 大学(55808)
- 教育(52395)
- 学学(52182)
- 农业(50395)
- 融(43190)
- 金融(43190)
- 技术(42706)
- 业经(36585)
- 财经(35578)
- 经济研究(32979)
- 经(30453)
- 问题(28431)
- 业(28397)
- 图书(27344)
- 技术经济(24411)
- 版(22637)
- 理论(22621)
- 现代(22068)
- 科技(21687)
- 商业(21681)
- 财会(21283)
共检索到708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丹 翟蕾 胡胜蓉 吴启红
数字服务化是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然而,数字服务化文献呈零散状态,亟须明晰内涵、梳理脉络、识别未来方向和探索整合研究框架。本文按照内涵解析—研究演进—框架构建的逻辑,分析来源于Web of Science的数字服务化领域(2009—2022年)的227篇英文文献。研究发现:从内涵发展看,数字服务化尚未有统一界定,但可识别其内涵核心要素;从研究热点与理论演进看,数字服务化研究从关注ICT技术对企业服务创新的重要作用到剖析数字化在服务化中的作用,再到强调服务生态系统对数字服务化的重要性,理论视角从商业模式理论、价值共创理论向服务主导逻辑、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演进;从研究主题看,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数字服务化情境、能力、模式、连结及结果五大主题。本文据此构建起“大数据分析能力—模块化解决方案创新—客户/供应商/政府参与—企业升级”的一个整合研究框架,为数字服务化未来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数字服务化 内涵解析 研究演进 整合框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立龙 魏江 郑小勇
当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关注不断升温,但对其内涵界定和理论定位仍较模糊。本文在梳理创新战略内涵演进脉络的基础上,论述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内涵界定和类型划分问题,初步构建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研究框架,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袁健红 龚天宇
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企业知识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即前因问题)以及知识搜寻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即结果问题),然后结合知识类型和知识距离区分了四种知识搜寻策略,最后通过引入不同的知识搜寻策略构建了一个知识搜寻前因、策略与结果整合框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艾志红
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321家嵌入外部创新生态系统的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从组态视角选取“技术—组织—环境”层面的6个因素,探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IT基础设施建设、IT业务拓展能力、IT前瞻性能力、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制度逻辑差异均不构成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第二,存在利用式学习为主导的外部环境驱动型、组织双元学习为主导的能力驱动型、能力—组织学习—外部环境内外驱动型三条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低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有两条,且与高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第三,利用式学习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高数字化转型的三条组态路径中,说明利用式学习对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市场也不断发展开放,企业海外并购活动也在上愈加频繁,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也在逐渐增多。然而海外并购过程复杂且漫长,需要承受很大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就是整合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过程中面临的整合风险以及如何构建企业全面控制框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海外并购 整合风险 全面控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查平 胡琴芳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重构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但对于以生产制造为主导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应如何成功构建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企业在竞争优势构建中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资源或能力等问题,现有研究鲜有涉及。鉴于此,以我国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制造业企业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构建的内外部关键因素,构建以"企业关键资源—企业独特能力—企业竞争优势"为框架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支持制造业服务化提供物开发与提供的内外软性无形关键资源是成功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的基础,而基于企业这些内外部关键资源衍生的能够支持客户特定情境服务需求的企业独特能力是成功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即制造业企业不仅要储备和培植以具有路径依赖、因果关系模糊的软性无形资源为主的内外部关键资源,而且要强化基于关键资源的企业独特能力的开发和培育。此外,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员工层两个不同组成部分服务导向价值观的秉持对作用于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构建的企业独特能力有正向调节影响作用,即管理层和员工层秉持的服务导向价值观正向调节影响企业独特能力的强弱。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晔 蒋宗正
基于多视角“战略三角”框架,以中国创业板上市中小民营制造企业为样本,结合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探究市场化进程、数字政策支持力度、领导权结构、行业竞争度、数字资源基础设施和适应能力6个条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单一要素并非是中小民营制造企业实现高成熟度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但强化适应能力对企业高成熟度数字化转型发挥普适作用。两条组态路径均可引致中小民营制造企业高成熟度数字化转型,具体包括高效适应型和资源能力协调型。同时,根据外部制度和产业环境差异,可将资源能力协调型细分为资源能力主导型、政府与市场双重助力下的资源能力协调型和政府与行业双重驱动下的资源能力协调型。进一步研究发现,4条组态路径会阻碍中小民营制造企业高成熟度数字化转型,且均属于资源能力缺失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晓峰 陈娟 唐小利
综述产业技术路线图一般性方法框架,对应研究医药制造产业的技术流动特点,综合构建医药制造产业技术路线图框架。医药制造产业技术路线图框架由跨度为25~40年、以3~5年为间隔的时间横轴和包括市场需求层、上市产品层、临床试验层和基础研发积累层在内的4层级纵向结构构成。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胡晓明
在对已有研究进行归纳和扩展的基础上,通过界定信息质量标准、明确IT目标、识别IT资源,形成一个管理部门易于理解的、关于"IT做什么"的理念,便于业务和IT目标的协调;进行基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过程定位,以定义所覆盖的范围和领域;参考相关标准和相应的IT控制目标,形成我国企业适用的多层级过程控制集;建立成熟度模型(CMM)、关键目标指标(KGI)和关键绩效指标(KPI)对企业行业地位、业务结果与过程进行评估、衡量,向信息系统相关利益方提供一种共享的通用语言。
关键词:
IT治理 IT标准 IT控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郁冰 陈劲
企业技术基础的多元化战略(以下简称技术多元化)既是多元化战略、技术战略、创新管理等研究领域的交叉研究热点,又在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阐述技术多元化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模式和类型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多元化的前因(即技术多元化的动机与影响因素)和绩效影响(即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及相关变量测量,最后构建了一个技术多元化整合研究框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化尧
随着中国经济对全球制造网络的深度参与,本土企业在价值链中的技术能力升级成了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从全球制造网络中的后向技术传播路径分析入手,首先对技术传播的影响机制进行介绍,然后在当前企业技术能力构成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分析框架,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本人的见解。
关键词:
全球制造网络 技术传播路径 技术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勋 闵庆文 白艳莹 刘某承 孙雪萍 何璐璐
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生态环境问题由个别地区小范围问题已发展成为普遍的跨行政区域问题,迫使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联合行动应对,生态合作必将走向普遍化和常态化。目前,关于生态合作的概念和内涵既无相关研究给出明确界定,也无系统的生态合作研究框架可供参考,使区域生态合作面临重重困难,为此论文综述国内外生态合作的相关研究,梳理生态合作起源和发展演化历程,提出并阐释了生态合作的概念和内涵。以此概念为基础,构建出了包括生态合作组成、生态合作研究步骤、生态合作方式和生态合作监管与评价四部分的生态合作研究基本框架。其中,生态合作组成包含生态合作基础和目的、生态合作主体、生态合作方式和生态合作监管与评价体系;生态合作...
关键词:
生态合作 合作机制 合作方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查平
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企业建立新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是,现有研究对制造业服务化战略成功转型的基本实施过程,以及战略转型过程中主导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成功转型的重要因素并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和回答,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为更好地为传统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提供理论依据,可基于对我国相关本土服务化制造企业的探索性研究,构造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的概念实施框架。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成功转型,是制造业组织对战略实施过程,尤其是对嵌入以顾客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战略实施过程观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结果,以顾客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战略实施过程观在牵引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成功转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竞争性...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化 竞争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莉静 王微微 田红娜
制造业企业增强跨界搜索、知识整合行为,对于加快服务化转型,提升服务化绩效意义重大。运用我国2017—2020年96家制造业企业的样本数据,基于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复合基础观分析跨界搜索、知识整合对服务化绩效的影响,并探讨知识整合对跨界搜索与服务化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跨界搜索、知识整合均对服务化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跨界搜索对知识整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在跨界搜索与服务化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制造业企业依托跨界搜索与知识整合实施服务化战略,提升服务化绩效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武光
商业模式创新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在中国制造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创新商业模式已引起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中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尚未得到系统的整合与归纳,中国情境特征并未给予充分阐释。鉴于此,本文全面分析中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作用机制和演化机制,总结归纳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中国路径,剖析实现创新的中国策略和中国企业能力,并构建“创新机制—创新路径—创新实现”的中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整合研究框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研究有助于提升中国情境下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为制造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