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98)
- 2023(15523)
- 2022(12995)
- 2021(11823)
- 2020(9992)
- 2019(22178)
- 2018(21867)
- 2017(41907)
- 2016(22761)
- 2015(24962)
- 2014(24070)
- 2013(23680)
- 2012(21550)
- 2011(19280)
- 2010(19556)
- 2009(18533)
- 2008(18718)
- 2007(17100)
- 2006(15271)
- 2005(13997)
- 学科
- 业(97759)
- 济(91384)
- 经济(91240)
- 企(88142)
- 企业(88142)
- 管理(86216)
- 方法(37309)
- 农(33309)
- 财(32491)
- 业经(32273)
- 数学(28257)
- 数学方法(27988)
- 制(24478)
- 中国(23436)
- 务(23189)
- 财务(23158)
- 财务管理(23123)
- 技术(21972)
- 企业财务(21932)
- 农业(21833)
- 贸(19286)
- 贸易(19275)
- 易(18815)
- 划(17669)
- 体(17497)
- 策(17320)
- 理论(16907)
- 和(16028)
- 银(15827)
- 银行(15780)
- 机构
- 学院(324496)
- 大学(318649)
- 济(136361)
- 经济(133793)
- 管理(129400)
- 理学(111005)
- 理学院(109899)
- 管理学(108375)
- 管理学院(107775)
- 研究(106447)
- 中国(84180)
- 京(66769)
- 财(65554)
- 科学(63804)
- 农(62100)
- 所(53936)
- 江(51131)
- 财经(50900)
- 业大(50405)
- 农业(49154)
- 中心(48395)
- 研究所(48372)
- 经(46139)
- 北京(41562)
- 经济学(40287)
- 州(39595)
- 院(38599)
- 财经大学(37420)
- 商学(36658)
- 商学院(36354)
- 基金
- 项目(211734)
- 科学(167957)
- 基金(154942)
- 研究(152415)
- 家(136197)
- 国家(134967)
- 科学基金(116586)
- 社会(98728)
- 社会科(93706)
- 社会科学(93681)
- 省(84572)
- 基金项目(81783)
- 自然(76381)
- 自然科(74671)
- 自然科学(74646)
- 自然科学基金(73448)
- 划(69991)
- 教育(68514)
- 资助(62190)
- 编号(59433)
- 创(50187)
- 重点(47675)
- 成果(46958)
- 业(46621)
- 部(46305)
- 创新(46029)
- 发(45671)
- 制(43361)
- 课题(41597)
- 国家社会(40884)
- 期刊
- 济(156997)
- 经济(156997)
- 研究(94268)
- 中国(67870)
- 农(58424)
- 管理(55693)
- 财(55116)
- 学报(51172)
- 科学(48446)
- 农业(39672)
- 大学(39316)
- 学学(37633)
- 融(31908)
- 金融(31908)
- 教育(29466)
- 技术(28780)
- 业经(28657)
- 财经(26076)
- 经济研究(24787)
- 业(24216)
- 经(22478)
- 问题(20242)
- 技术经济(18026)
- 贸(16726)
- 科技(16702)
- 商业(16267)
- 现代(16258)
- 世界(16078)
- 版(15975)
- 财会(15479)
共检索到495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忠娟 范合君 侯俊
研发外包、技术购买作为重要的创新外部源泉,二者与内部研发结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一直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与交易成本理论的两个视角,对2012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25个主要城市有关新产品和流程创新、研发活动的1418家制造企业数据,分别进行Tobit和Probit回归分析,探索内部研发、研发外包与技术购买的战略组合在企业资源边界动态变化情景中的替代与互补关系。研究发现:(1)研发外包与内部研发在企业产品和流程创新中都表现为替代关系。(2)技术购买一方面依托于企业内部研发对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内部研发的流程效率,即技术购买与内部研发在流程创新上实现互补。(3)研发外包、技术购买与内部研发三者相互作用,推动企业资源边界动态提升,从而显著促进企业的流程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波 刘志斌 卢宝周
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使服务业和制造业间的界限越发模糊,服务创新成为制造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又一手段。边界理论为制造企业更加全面系统地实现服务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文章应用跨边界理论研究跨边界行为与服务创新的内在逻辑关系,结合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通过对环境要素与跨边界行为关系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影响,以及跨边界行为与企业内部环境关系对服务创新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SWOT分析提出跨边界视角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差异化战略,进而提出了实现此战略的相关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平 吴晓云
以创新网络理论与产品创新战略理论为基础,本文将网络位置视为重要的外生性创新资源并作为模型的独特前置因素,以279家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以及Bootstrap方法实证研究产品创新战略与创新绩效问题。从技术、市场、设计三个维度将产品创新战略划分为技术推动型、市场拉动型和设计驱动型三种类型,进而厘清网络位置、三种产品创新战略以及创新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产品创新视角清晰揭示不同网络位置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和具体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位置和中介位置均会显著促进企业绩效提升;三种产品创新战略分别在网络中心位置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但在网络中介位置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技术推动型产品创新战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市场拉动型和设计驱动型产品创新战略则分别发挥显著中介效应。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理论解释,以期对指导中国制造企业积极利用创新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品创新战略以促进绩效提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单娟 吴珂珂 Dominique R.Jolly
以往关于企业创新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侧重于分析不同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忽略了产品创新战略对两者的中介作用。基于以往文献,文章提出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创新战略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长三角地区215家电子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理论假设。研究发现:Lall的技术创新能力三维度在中国情景下,被进一步分为六个子维度:与创新有关的投资能力、基于经验的生产能力、基于研发的生产能力、基于模仿的生产能力、外部网络联结能力和内部网络联结能力;企业不同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綦成双 徐飞
以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和文本分析方法提炼出制造型企业开展协同合作的四个维度,分别为技术协同、战略协同、资金协同和知识协同。并将其视为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条件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研究(fsQCA)方法进行组态分析。探究不同地域、规模和研发投入的制造企业开展协同合作对影响其创新绩效的不同条件组合,最终得到3条促进高创新绩效发生的路径(知识共创型、自主创新型、协同创新型)以及2条导致非高创新绩效发生的路径(规模企业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羸弱型)。研究发现对创新战略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应用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创新战略 创新绩效 自主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阚泽彬 解景珠
所谓技术创新主要是指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通过开发研究的物化,创造出可以直接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过程。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发现、开发和投资的过程,还包括市场的开拓、收回创新投入和实现创新效益的过程。就创新效益而言,不仅要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企业怎样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呢?这是本文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技术创新活动决不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活动,而是由多种能力有机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成果。从严格意义上讲,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各种战略,即是目标决策战略、技术获取战略、技术应用战略、市场创新战略、成果扩散战略和整体协调战略的优化组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黄鲁成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提出了迎接这一挑战的发展战略——即制造业创新战略。这一战略主要包括我国制造业创新的战略目标、获得先进制造技术的战略措施以及如何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关键词:
制造业 发展 创新 战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强 梁妍 杨栩 张晓芬
构建知识源化战略对制造企业接力创新影响机理概念模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知识源化战略对接力创新的影响机理进行实证验证。实证结果表明:知识源化战略对接力创新有正向作用,组织即兴在知识源化战略与接力创新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污名分别负向调节知识源化战略与组织即兴、知识源化战略与接力创新之间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强 梁妍 杨栩 张晓芬
构建知识源化战略对制造企业接力创新影响机理概念模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知识源化战略对接力创新的影响机理进行实证验证。实证结果表明:知识源化战略对接力创新有正向作用,组织即兴在知识源化战略与接力创新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污名分别负向调节知识源化战略与组织即兴、知识源化战略与接力创新之间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尹西明 赵闯
针对中国制造业在扩大开放新阶段和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围绕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和建设制造强国两大目标,提出"高附加制造"(high value manufacturing,HVM)这一超越追赶的中国制造创新战略。阐述了高附加制造的概念内涵和价值意义,结合制造业企业最佳实践案例,论述了高附加制造战略的五大关键要素和推进路径(包括战略创新引领、研发设计驱动、"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知识管理和整合式创新),为培育世界一流制造业创新企业和建设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强国提供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钱春海
创新战略的选择与市场体制、资源状况、企业组织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西部企业存在的实际状况看,模仿创新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因为模仿创新可以减少创新产品的生存风险,节约投资,为弱势企业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而逐步占领市场,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所以,它应当成为西部企业创新战略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
模仿创新 市场结构 企业组织 资源配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旭东 周应其
本文概述了集群、中小企业集群及其集群效应,阐述了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动因主要有创新资源的易得性、创新文化的植根性、信息沟通的便捷性、集群内部的竞争效应、产业链的供求驱动性、知识技能的扩散和集聚效应等,与此同时探讨了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战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企业集群 集群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振东 梅亮 朱子钦 吴欣桐
数字技术是否显著冲击了企业创新活动的要素构成与资源配置关系,直接影响着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字创新战略的制定,也是引导制造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优化创新要素、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问题。基于“迈尔斯—斯诺”战略类型分析框架,使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上市样本数据,以多因素组态视角分析了动态能力(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冗余资源、环境动态性与数字创新(探索式/利用式数字创新)4个前因条件对企业绩效的组态效应,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研究发现:(1)存在4类能够产生高企业绩效的数字创新适配组态:“捕获—突破”型、“编排—开拓”型、“协同—共创”型与“自驱—并创”型。前两类可归纳为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后两类可归纳为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2)高环境动态性下,强感知能力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获取高绩效的关键条件;(3)非高环境动态性下,高冗余资源与单一动态能力(感知能力/整合能力)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产生高绩效的关键条件;(4)科技型制造企业更倾向于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而传统制造领域企业在资源充盈时更倾向于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本文研究结论一方面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更多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创新活动提供战略管理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立龙 魏江 郑小勇
当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关注不断升温,但对其内涵界定和理论定位仍较模糊。本文在梳理创新战略内涵演进脉络的基础上,论述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内涵界定和类型划分问题,初步构建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研究框架,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许昕 周楠 蔡梦雨
内部研发和外部技术获取是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主要路径,基于动态视角构建时序性创新战略,利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零膨胀负二项面板回归模型探究同时创新战略和顺序创新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重组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同时创新战略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2)顺序创新战略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3)企业知识重组能力对创新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发挥调节作用,并削弱顺序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4)先内后外的顺序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内部研发和外部技术获取动态关系的讨论,并为企业创新战略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