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48)
2023(19486)
2022(15721)
2021(14416)
2020(11811)
2019(26531)
2018(26304)
2017(50712)
2016(26899)
2015(29649)
2014(29081)
2013(28082)
2012(24711)
2011(21735)
2010(21511)
2009(20076)
2008(19538)
2007(17469)
2006(15143)
2005(13742)
作者
(70284)
(58790)
(58356)
(55533)
(37378)
(27617)
(26512)
(22733)
(22396)
(20799)
(19878)
(19755)
(18431)
(18389)
(17855)
(17851)
(17539)
(17056)
(16829)
(16796)
(14345)
(14129)
(14038)
(13454)
(13190)
(13053)
(12992)
(12974)
(11453)
(11422)
学科
(110233)
经济(110087)
(103452)
管理(96338)
(93047)
企业(93047)
方法(45859)
业经(37969)
数学(36484)
数学方法(36052)
(35405)
(34628)
中国(30936)
(25740)
(24877)
财务(24815)
财务管理(24775)
农业(24011)
企业财务(23492)
技术(23008)
理论(20115)
地方(19623)
(19138)
(19006)
贸易(18991)
(18809)
(18664)
(18537)
银行(18524)
(18469)
机构
学院(368205)
大学(361583)
(154787)
经济(151898)
管理(151604)
理学(130457)
理学院(129279)
管理学(127467)
管理学院(126742)
研究(111223)
中国(88747)
(74769)
(73669)
科学(62974)
财经(58823)
(55706)
(53471)
中心(53115)
(52400)
(51662)
业大(48875)
经济学(47237)
研究所(46093)
北京(45103)
(44468)
师范(44067)
(43903)
财经大学(43467)
经济学院(42546)
商学(41500)
基金
项目(246736)
科学(199247)
研究(187938)
基金(181683)
(154794)
国家(153413)
科学基金(136386)
社会(123773)
社会科(117442)
社会科学(117419)
(97600)
基金项目(95668)
教育(86340)
自然(84953)
自然科(83081)
自然科学(83064)
自然科学基金(81606)
(79879)
编号(76677)
资助(71054)
成果(60770)
(56504)
(54686)
重点(54634)
(53431)
创新(52010)
(51973)
国家社会(51906)
课题(51683)
人文(48499)
期刊
(174027)
经济(174027)
研究(106063)
中国(72835)
管理(63241)
(62386)
(49712)
科学(46576)
学报(45535)
教育(39006)
大学(37731)
技术(36748)
学学(35523)
(35301)
金融(35301)
农业(33941)
业经(31885)
财经(29608)
经济研究(27238)
(25562)
问题(22571)
(20249)
技术经济(19795)
现代(18232)
财会(18147)
商业(17863)
科技(17202)
(16500)
(16262)
理论(16220)
共检索到546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建平  骆温平  
本文立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多边价值创造视角,从供应链数据质量、数据透明度以及数据驱动协同度三个层面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平台理论、价值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支撑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核心能力,即供应链数据处理能力、数据融合能力以及数据治理能力,详细探讨能力内涵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在建构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各主体多边价值共创,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机理,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一是构建供应链数字化映射,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强化供应链数据质量管理;二是加快数据融合,为数字化供应链提供数据互联共享,提升供应链数据透明度;三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据驱动供应链协同,实现供应链网络化价值创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兴   刘静  
实施服务化是制造企业形成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手段,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推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学术界有关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作用机理缺乏探讨。为了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构建从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到价值共创,再到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逻辑框架,采用383份来自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显著提高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价值共创的两个维度即互动合作、资源整合,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文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提高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勇华  孙延明  尹剑峰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视角分析平台数据赋能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作用机理。采用239份来自全国部分地区制造企业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平台数据赋能的3个子维度中,平台连接能力、平台智能能力和平台分析能力均显著正向影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吸收能力分别中介平台连接能力、平台智能能力、平台分析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数字化导向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数字化导向正向调节平台连接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但在平台智能能力、平台分析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数字化导向正向调节平台连接能力通过吸收能力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的促进作用,但在平台智能能力、分析能力分别通过吸收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卢艳秋  宋昶  王向阳  赵彬  
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促进我国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的重要载体。以海尔卡奥斯平台用户企业A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企业间信任通过驱动企业知识交易与复用、提升数字化水平的过程和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知识交易和复用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情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2)企业通过构建信任关系,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交易和复用中的合作互动,从而有助于获取与应用平台模块化数字知识;(3)知识交易与复用对企业数字化基础和管理能力的同步构建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鸿佳   林樾   苏中锋   王亚婧  
基于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本文尝试探索人工智能可供性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影响,并研究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本文在开发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量表的基础上,遵循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的“技术可供性—可供性实现—绩效提升”研究逻辑,明确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和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研究假说,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包含互补企业价值共创和用户价值共创两个关键维度;人工智能自主可供性和交互可供性对数字化转型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价值共创理论和数字化转型理论的相关研究,在实践层面上对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正银   郝雅辉   包凤耐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别于单一视角实证检验工业互联网平台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基于整体观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三个层面构建制造企业衍生平台创新生态价值创造的分析框架,以35家制造企业衍生平台为案例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六个前因条件对衍生平台创新生态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1)单个前因条件不构成引致高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2)存在四条产生高价值创造的组态,可归为企业主导型(H1)、政府-企业推动型(H2)和政府-市场-企业联合驱动型(H3a、H3b);(3)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高价值创造的平台创新生态系统要素组合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惠平   姚艳虹   昝傲  
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平台内多元主体间价值共创是中小制造企业实现流程数字化的有效手段。引入数字化战略更新(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和数字平台韧性(数字平台连通韧性、数字平台恢复反弹韧性),深入探索数字平台内价值共创对中小制造企业流程数字化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搜集247份中小制造企业样本数据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价值共创对中小制造企业流程数字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在价值共创与中小制造企业流程数字化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存在“价值共创—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流程数字化”的链式中介路径;数字平台连通韧性强化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的中介作用,数字平台恢复反弹韧性强化数字技术嵌入的中介作用。结论不仅能够拓展价值共创赋能中小制造企业流程数字化的理论研究,而且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背景下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怡君  王亚楠  常媛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数据,验证了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微观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和稳定性检验证实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异质性检验发现: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对其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加显著。本研究结论可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依据,同时为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力度提供经验支撑。对此,本文建议:完善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引导企业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体,缩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静  
全球供应链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显著特征。针对当前疫情常态化下特殊的经济环境,有必要以交易视角和功能范式重新界定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的内容边界与核心范畴,厘清现阶段表现的基本特征,明确识别出其全域演进形态,深刻认识当前演进动力的本源。进一步梳理出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基点是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形成制造强国战略的中坚主力。要点是全力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开拓科技创新的普惠力量。重点是全面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及体制机制,承担畅通双循环的开放使命。焦点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担当数字化减排的先行先锋。进而提出全面性、自主性、协调性、和平性、包容性的中国思路,取得把控全球供应链主动权,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吕昳苗  
探讨了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的建设思路与路径构建,提出培育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供应链、打造数字化生态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对可能进行数字化改造的研发设计、生产排程、库存优化、智能运输等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的路径构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丽娜  张超  朱卫东  
研究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内在机理,对促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服务化转型,实现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价值共创与共享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以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变革为研究对象,从战略、价值链、组织结构和核算制度视角研究如何通过价值共创行为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研究发现: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业服务化关键在于用户的全流程参与,核心在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目标是构建制造业的服务生态系统,而制造业企业成为资源整合平台,实现多主体、多资源或多因素的优化配置。海尔经验来源于中国本土实践,可在其他制造业企业中进行推广,以期促进服务化或互联网转型进程,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晓松  许仁仁  赵星  罗群阳  
基于企业价值维度,通过对仁和集团的案例研究,刻画制造业数字化服务转型的演变轨迹、转型机理和实现机制。研究发现,(1)制造业数字化服务转型可演进为在线零售、双边平台和生态网络三类典型模式;(2)三类数字化服务模式改变制造业价值获得方式,在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两个维度,为企业自身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不同价值,这是制造业数字化服务转型的深层次动因;(3)为获取上述价值,制造业数字化服务转型存在渐进型和跳跃型两种演进方式,其中渐进型演进方式有3种路径,跳跃型演进方式有两种路径。本文系统性地探讨了数字化服务转型的全景模式、价值动因和演变方式,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机制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宇   陈宇曦   王征远  
数智化时代,以价值共创为导向的制造业企业,其服务化转型的关键在于转变为涵盖整个价值链的面向需求的场景化服务。正视这种转变引起的产业链重构,分析在产品与服务的集成方式的转变下产业链各环节循环依赖式的互动逻辑,构建产业链循环依赖与价值共创间的作用关系,弥补现有研究对产业链整合理论认识的局限。基于对中国40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加以实证分析,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与对话。研究发现,知识型循环依赖、结构型循环依赖、关系型循环依赖这3种循环依赖与价值共创的作用关系均呈现倒U型。知识型循环依赖的两个维度——知识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依赖在结构型循环依赖与价值共创间、关系型循环依赖与价值共创间均发挥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探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围绕价值链重构设计产业链进而形成创新链的依据以及风险规避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骆温平  张季平  高永琳  
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多边联动,不仅能够改善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而且还能够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文章运用了社会网络理论、企业资源理论和战略联盟理论,探讨了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多边联动,不断改善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的机理,并且构建了信任、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189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企业的直接客户(制造企业)对物流企业的信任,将显著影响收货方对物流企业的信任;直接客户(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共享的效果,必将影响收货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丹霞  谭绮琦  
个性化需求与规模经济效应难以兼容是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工业互联网的出现为二者兼容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海尔和红领两家实现C2M大规模定制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研究发现,适用于工业化时代的波特价值链模型,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演变为价值环。在战略层面,由传统的"以企业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企业的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交付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由此产生了全新的C2M大规模定制商业模式;在业务层面,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价值链各环节都被重塑,企业通过数字化精准营销、智能化产品设计、数据驱动的柔性智能生产以及智慧物流和服务四个环节实现了C2M大规模定制。最后从战略层和业务层构建C2M大规模定制的过程模型,为制造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