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47)
2023(20068)
2022(17115)
2021(15672)
2020(13161)
2019(30239)
2018(29772)
2017(57675)
2016(31109)
2015(34754)
2014(34356)
2013(33970)
2012(30855)
2011(27707)
2010(27606)
2009(25610)
2008(25313)
2007(22328)
2006(19681)
2005(17519)
作者
(89039)
(74317)
(73711)
(70342)
(47320)
(35528)
(33492)
(28976)
(28212)
(26345)
(25275)
(25147)
(23519)
(23342)
(22913)
(22637)
(22108)
(22008)
(21360)
(21135)
(18113)
(18051)
(17986)
(16985)
(16522)
(16394)
(16391)
(16333)
(14838)
(14588)
学科
(128725)
经济(128545)
(107124)
管理(103060)
(93814)
企业(93814)
方法(59465)
数学(49274)
数学方法(48654)
(39706)
(38585)
业经(35562)
中国(33453)
(27032)
(26583)
财务(26504)
农业(26480)
财务管理(26457)
企业财务(25086)
(24285)
贸易(24275)
地方(24114)
(24062)
(23632)
理论(22975)
技术(22782)
(21776)
环境(20573)
(20515)
(19686)
机构
学院(445208)
大学(443671)
(180710)
管理(179257)
经济(176925)
理学(155393)
理学院(153733)
管理学(151107)
管理学院(150278)
研究(143045)
中国(108687)
(93614)
科学(87894)
(85734)
(74228)
(70328)
财经(68511)
业大(67073)
(65745)
中心(65510)
研究所(63776)
(62397)
农业(58192)
北京(58128)
(55758)
师范(55224)
经济学(54994)
(52293)
(52117)
财经大学(50951)
基金
项目(304217)
科学(241278)
基金(223187)
研究(221180)
(193938)
国家(192309)
科学基金(167405)
社会(142091)
社会科(134832)
社会科学(134797)
(118474)
基金项目(118393)
自然(109099)
自然科(106647)
自然科学(106623)
自然科学基金(104718)
教育(101515)
(98843)
资助(91492)
编号(88964)
成果(70788)
重点(67628)
(67203)
(64420)
(63995)
课题(60561)
创新(59746)
国家社会(59069)
教育部(58070)
科研(57968)
期刊
(197463)
经济(197463)
研究(129500)
中国(81589)
管理(68554)
(68355)
(68289)
学报(67933)
科学(63592)
大学(52806)
学学(50040)
农业(47117)
教育(43780)
技术(39745)
(37091)
金融(37091)
业经(33938)
财经(33689)
经济研究(30613)
(28906)
问题(27428)
(26248)
技术经济(22960)
现代(21220)
科技(20900)
(20873)
理论(20150)
统计(20053)
商业(19827)
(19730)
共检索到647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阳  唐晓华  
通过梳理制造业集聚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利用中国285个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考虑制造业内外部地位的情况下,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呈现"先扬后抑"的趋势,同时由于行政等级城市的调节能力更强,使得制造业城市要比行政等级城市更容易出现拥挤效应;制造业、服务业、以及两产业不同组成部分形成的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表现出相同的"U型"关系,但制造业与低端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阳  唐晓华  
文章利用2004—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讨了制造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协同性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特征,其具有显著的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特点。(2)从单因素考虑,制造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规模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3)从协同效应来看,城市规模能够提升制造业集聚的边际效应,但是制造业集聚阻碍了城市规模效应的发挥,两者协同效应的发挥需要互相匹配;以制造业集聚效应为标准,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存在较大范围的提升空间。(4)从城市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内在路径差异来看,制造业集聚、城市规模对不同路径具有作用相反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制造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协同性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银西阳  贾小娟  李冬梅  
[目的]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威  司孟慧  
采用中国2005-201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旨在探究中国金融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证券及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集聚度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金融集聚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作为控制变量的环境规制、能源结构和人力资本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反而抑制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此,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需要发展国内地区金融中心,增强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也需要中国的政策指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更能助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当城市化水平超过0.424 1、制造业集聚度小于0.706 7或超过1.291 1时,非协调协同驱动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机制便会失灵。全样本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能够为整体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机遇。但长期来看,地区间要素流动和重组将引致绿色先行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稳态微妙失衡,从而导致期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中断。异质性城市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当前绿色极点仍集中在新一线、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四线与五线城市的绿色极化效应尚不显著,区域间绿色回流与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郝爱民   谭家银   任禛  
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绿色TFP在时间维度上具有经典的“滚雪球效应”,在时空维度上具有明显的“警示效应”;经济集聚与绿色TFP存在“U型”关系,并且经济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劳动力池效应等路径来影响绿色TFP。进一步研究发现,放松经济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限制有利于绿色TFP的提升;Ⅰ型及以上大城市经济集聚对自身和周边城市绿色发展转型产生了明显推动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素庸  汪传旭  任阳军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在控制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相邻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对相邻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平淡  屠西伟  
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城市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研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的抑制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变得不再显著。宏观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抑制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碳技术效率和碳技术进步的抑制,在匹配城市土地出让数据的基础上,制造业集聚扩大了土地供给面积、提高了土地成交价格,导致集聚拥挤效应凸显,阻碍知识溢出,不利于提高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在匹配企业微观数据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损害了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微观基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邢会  谷江宁  张金慧  
文章使用中国2009—2019年273个城市面板数据,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作用,并考虑不同要素禀赋结构、自然禀赋和制度禀赋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两业协同集聚与城市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我国大多数城市仍处于拐点左侧;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要素和技术要素丰富的城市更容易跨过拐点,发挥对城市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自然禀赋丰富的城市更容易跨过"U"型拐点;《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颁布会强化两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行政等级城市不利于两业协同集聚效应的发挥。研究结果为产业协同集聚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晓峰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也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系统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6—2017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转换特征,并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种情境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特征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效果则相对更为明显。较之于绿色技术效率,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高端化发展更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的空间外溢效应方面仍不显著,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跨行业、跨区域推进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国姣  常冉  
环境规制背景下,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是提升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新型国际分工下的GVC视角,借鉴KPWW贸易增加值的理论框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WIOD)数据库及中国工业数据年鉴等多种数据来源,分析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两者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各装备制造业高端投入服务化率水平因技术密集度不同而具有明显差异;样本期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不断改善状态,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GVC视角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基于服务投入异质性的分析显示,高端化服务投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低端化服务投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立杰  陈新  
利用2005—2015年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显著提高了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介模型检验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激励行业研发强度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存在拐点,但目前大部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处于"爬升阶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立杰  陈新  
利用2005—2015年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显著提高了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介模型检验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激励行业研发强度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存在拐点,但目前大部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处于"爬升阶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秀玉  仝锦涛  
[目的]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转型的一个新发展模式,探究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利用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农业产业集聚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全国及4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都呈上升发展趋势;全国层面看,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技术进步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的“U”型影响;而邻近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水平只会对本地的农业技术进步有“U”型影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技术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在4大地区、不同农产品贸易水平和不同农产品贸易结构地区存在异质性影响;农业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异质性。[结论]要推动农产品贸易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围绕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施农产品贸易非均衡发展策略,同时倡导适度规模经营,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集聚的绿色发展功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鄢曹政  殷旅江  何波  
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2020年面板数据,探析物流业集聚对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利用区位熵法和DEA-Malmquist模型对物流业集聚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根据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二者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揭示其空间演化特征;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我国物流业集聚水平不高,地区间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稳增长,全局空间相关性较弱,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局部空间相关性且呈现出随时间变化加强的趋势;从区域层面来看,我国物流业集聚水平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幅并不完全符合;物流业集聚对当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率、财政支农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开放程度、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为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从构建物流集聚高地、促进物流省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物流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农业技术效率,促进两业协同、绿色、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