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4)
- 2023(15657)
- 2022(13166)
- 2021(11800)
- 2020(10253)
- 2019(23317)
- 2018(23015)
- 2017(44826)
- 2016(24038)
- 2015(27395)
- 2014(27433)
- 2013(27462)
- 2012(25654)
- 2011(23345)
- 2010(23721)
- 2009(22792)
- 2008(22871)
- 2007(20949)
- 2006(18624)
- 2005(17295)
- 学科
- 济(129011)
- 经济(128850)
- 业(96736)
- 管理(89681)
- 企(86648)
- 企业(86648)
- 方法(52600)
- 数学(43097)
- 数学方法(42823)
- 财(36961)
- 业经(34188)
- 农(33595)
- 中国(26915)
- 制(26261)
- 地方(25849)
- 务(25554)
- 财务(25521)
- 财务管理(25475)
- 企业财务(24208)
- 农业(23632)
- 学(20225)
- 技术(19848)
- 和(19621)
- 体(19601)
- 贸(19580)
- 贸易(19568)
- 易(18894)
- 划(18605)
- 策(18100)
- 理论(18021)
- 机构
- 学院(368148)
- 大学(364372)
- 济(167021)
- 经济(163886)
- 管理(146330)
- 理学(125239)
- 理学院(123997)
- 管理学(122404)
- 管理学院(121714)
- 研究(120478)
- 中国(95067)
- 财(79549)
- 京(75075)
- 科学(68957)
- 财经(62588)
- 所(60817)
- 农(60014)
- 江(57344)
- 经(56473)
- 中心(55170)
- 研究所(54153)
- 经济学(51967)
- 业大(50402)
- 北京(47206)
- 农业(46824)
- 经济学院(46718)
- 财经大学(45826)
- 州(44483)
- 院(42596)
- 范(42455)
- 基金
- 项目(231643)
- 科学(184858)
- 基金(171523)
- 研究(170331)
- 家(147322)
- 国家(146052)
- 科学基金(127380)
- 社会(112481)
- 社会科(106716)
- 社会科学(106688)
- 基金项目(90895)
- 省(90048)
- 自然(80883)
- 自然科(79001)
- 自然科学(78979)
- 自然科学基金(77663)
- 教育(77292)
- 划(74243)
- 资助(70032)
- 编号(67555)
- 成果(54425)
- 部(52579)
- 重点(51629)
- 创(50389)
- 发(50087)
- 制(47206)
- 国家社会(47026)
- 创新(46464)
- 课题(46041)
- 教育部(45830)
- 期刊
- 济(196025)
- 经济(196025)
- 研究(111671)
- 中国(69848)
- 财(66849)
- 管理(59090)
- 农(55485)
- 学报(50044)
- 科学(49282)
- 大学(39091)
- 学学(37473)
- 融(37101)
- 金融(37101)
- 农业(36956)
- 财经(33359)
- 技术(32976)
- 经济研究(31175)
- 业经(31146)
- 经(28722)
- 教育(28074)
- 问题(25544)
- 技术经济(22257)
- 业(21894)
- 贸(20048)
- 世界(18761)
- 统计(18139)
- 商业(18083)
- 现代(17973)
- 财会(17664)
- 策(17007)
共检索到561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勇
对企业循环经济行为进行定量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政策调控企业行为,进而奠定制造业集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通过对"企业循环经济行为"的"降维"和指标分解,研制"企业循环经济行为调查问卷",选取典型的制造业集聚区,共发放问卷500份。利用问卷获得的数据,建立LISREL方程。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区内的企业有三种循环经济行为,分别是"被动反馈行为"、"博弈抉择行为"和"积极参与行为"。企业出于"成本—收益"的权衡,以及企业间利益博弈的结果,再加之制造业集聚点内小企业集聚的特征等原因,都使得制造业集聚区内的企业,目前主要表现为"被动反馈行为",其次是"博弈抉择行为",最后是"积极参与行为"。因...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区 循环经济 企业行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良文 杨开忠
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对我国各省区专业化水平、制造业各行业的集中程度和整个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3—2003年间我国各省份的专业化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制造业大部分行业集中程度提高,整个制造业集聚程度上升。在制造业各行业集中程度和整个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测算中,引入SP指数,结果显示这一指标的引进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傅十和 洪俊杰
本文利用我国2004年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得益于何种类型的集聚经济。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城市人口规模效应后,小型企业在中等城市和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行业内集聚经济),在超大和特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跨行业集聚经济);中型企业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但只在特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大型企业即使在特大和超大城市中也很少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金娇 朱英明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25个城市1578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离散logit模型,考察集聚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三种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合作创新影响最大,独立创新次之,模仿创新最弱;(2)地方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三种创新影响不一致,对独立创新影响不显著,对合作创新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模仿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在企业分规模回归结果中,地方化经济的影响没有发生变化,城市化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宏毅
文章选取2001—2015年中国20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测算了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制造业行业层面和高集聚行业层面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产业集聚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在低集聚行业层面环境规制并没有产生产业集聚效应。由于中国目前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并不高,环境规制的增强并不会抑制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发展。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面板数据 产业集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江激宇 张士云
本文通过宏观数据的计算与分析,证实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生了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制造业各行业加速集聚于少数新兴工业化省份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这些省份已经代替了上海、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成为新兴的制造业基地。
关键词:
制造业 空间集聚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耀群 周新生
利用集中度指标对中国制造业20个行业,从2003年至2006年的区域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为:我国制造业已呈现出较强的地区集中性,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程度较低,制造业产业集群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现象。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群 区域集中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勇
中国装备制造业中7个行业都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但存在相对于产值而言的就业和利润集聚程度偏低情况。分区位来看,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个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区,黄河、长江流域在内陆流经的地区是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地区;东三省在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方面具有一定的集聚特征。规模经济、垄断性力量、承接国外转移以及国家扶持政策对于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成因效果明显。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集聚水平 集聚成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寿华 刘程军 陈国亮
研究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长江经济带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度区域表现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为核心逐渐向长江中游过渡,且中游隆起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出"东北高,中部隆起,西南低"的空间趋势;协同集聚发展呈现了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现出波动上升"W"的变化趋势。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热点区和低值聚集冷点区,协同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行为、城镇化、市场驱动、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与基础设施均对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强度还比较微弱。
关键词:
制造业 协同集聚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春华 刘力
从企业规模、市场外向度两大视角对我国制造业20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行业市场外向度的提高能对其地区集聚形成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企业相对规模则与产业集聚呈现出"U"型特征;对高、低集聚行业分类考察发现,市场外向度的正向作用仅在低集聚行业中十分显著,而企业规模与产业集聚之间在低集聚行业中所呈现出"U"型特征而在高集聚行业中表现出倒"U"型关系的现象使得两者在整体上呈现倒"S"型关系。研究发现对制定和实施我国的产业集聚与空间布局政策均有相应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企业规模 市场外向度 制造业集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德生 唐海燕
地理因素、报酬递增因素、政策因素在制造业集聚中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各个地区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寻找这种差异对于我国制造业中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三大经济圈为例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制造业集聚的显著影响因素有技术外部性、内部规模经济和本地市场效应;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的显著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本地市场效应,而且还包括经济开放因素;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积聚的显著因素有地理因素和内部规模经济因素。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三大经济圈 报酬递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钟祖昌
本文运用我国29个省份制造业19个二位数行业2005—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效应对产业国际化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与行业特性、区域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样本来看,专业化经济对产业国际化具有显著正影响;而竞争效应和多样化集聚效应对产业国际化具有负效应。不同行业的影响方向、大小及机理与行业特性高度相关;专业化集聚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化的正效应要大于劳动密集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劳动拥挤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陆立军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经济系统竞争合作动力机制,本文从演化动力学角度建构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以揭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内在演化机理及实现机制。分析表明,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是一个由竞争合作协同机制驱动的协同演化结构与过程。在此过程中,微观个体之间、宏观系统之间以及个体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内生性地推动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模式从合作协同型、竞合协同型向竞争协同型转换,由此促使两者的互动层级从微观向微宏观耦合进而多层级融合跃迁,互动阶段也从萌芽形成期向成长发展期再到成熟再发展期转换与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宜航 李泽扬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合及构建新的空间集聚指标,深入考察企业的空间集聚对企业动态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拓展相关理论模型,对企业空间集聚如何通过影响企业创新、进入与退出等动态演变,进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进一步,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的经纬度地理坐标信息,构建了刻画城市企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新指标,从城市层面对理论分析进行了计量检验。数据检验支持了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中国城市中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对新企业进入和制造业增长均呈现"倒U型"影响,其影响企业进入的拐点值略小于制造业增长的拐点值。同时,数据分析显示,在本文分析的数据时间段内,多数城市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的负面效应更为显著。据此,本文也进行了简要的现实意义讨论。
关键词:
空间集聚 创新 企业动态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宜航 李泽扬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合及构建新的空间集聚指标,深入考察企业的空间集聚对企业动态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拓展相关理论模型,对企业空间集聚如何通过影响企业创新、进入与退出等动态演变,进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进一步,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的经纬度地理坐标信息,构建了刻画城市企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新指标,从城市层面对理论分析进行了计量检验。数据检验支持了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中国城市中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对新企业进入和制造业增长均呈现"倒U型"影响,其影响企业进入的拐点值
关键词:
空间集聚 创新 企业动态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