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06)
2023(18042)
2022(14693)
2021(13561)
2020(11668)
2019(26476)
2018(26451)
2017(50887)
2016(27612)
2015(30985)
2014(30839)
2013(30381)
2012(27445)
2011(24453)
2010(24456)
2009(22970)
2008(22921)
2007(20861)
2006(18168)
2005(16645)
作者
(78145)
(65539)
(65194)
(62499)
(41705)
(31096)
(29758)
(25520)
(24882)
(23311)
(22263)
(22069)
(20776)
(20704)
(20251)
(20200)
(19723)
(19499)
(18930)
(18831)
(16111)
(16094)
(15996)
(15033)
(14712)
(14696)
(14625)
(14514)
(13176)
(12979)
学科
(116682)
经济(116522)
(100082)
管理(93506)
(88033)
企业(88033)
方法(52564)
数学(43045)
数学方法(42534)
(37886)
(36108)
业经(34037)
中国(30484)
(26644)
(25831)
财务(25771)
财务管理(25721)
农业(24854)
企业财务(24408)
地方(21799)
技术(20879)
(19835)
(19673)
理论(19666)
贸易(19661)
(19610)
(19186)
(19059)
(18386)
(18132)
机构
学院(393355)
大学(390566)
(163236)
经济(159881)
管理(156256)
理学(134095)
理学院(132703)
管理学(130499)
管理学院(129759)
研究(125619)
中国(98813)
(82016)
(79635)
科学(75781)
(66017)
(62291)
财经(62213)
(61431)
中心(59829)
业大(57343)
(56328)
研究所(55896)
农业(51534)
北京(50727)
经济学(49732)
(48132)
(47701)
师范(47634)
财经大学(45797)
(45513)
基金
项目(259732)
科学(206614)
基金(190647)
研究(189792)
(165042)
国家(163633)
科学基金(142718)
社会(122422)
社会科(116177)
社会科学(116149)
(102156)
基金项目(101310)
自然(92389)
自然科(90300)
自然科学(90276)
自然科学基金(88678)
教育(87172)
(84902)
资助(77039)
编号(76985)
成果(61975)
重点(57973)
(57525)
(56026)
(55215)
课题(52121)
创新(51815)
国家社会(51115)
(50767)
科研(50069)
期刊
(183657)
经济(183657)
研究(112708)
中国(76994)
(66712)
管理(61467)
(61403)
学报(57322)
科学(54477)
大学(44779)
学学(42312)
农业(41331)
(36883)
金融(36883)
技术(36499)
教育(36310)
业经(31578)
财经(31218)
经济研究(28297)
(26776)
问题(24753)
(24102)
技术经济(21109)
财会(19318)
统计(19208)
现代(18895)
(18800)
(18454)
理论(18346)
(18009)
共检索到586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治春  
制造业的集聚和城镇化的推进不仅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而且城镇化的空间相关性随着各地区间空间关联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显著。考虑这一特征后的空间计量模型不仅证实了这一空间相关性,而且还表明制造业地区集聚对城镇化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外资流入加快、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均能推进城镇化水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研究结论对产业政策及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有积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纪玉俊  李志婷  
在构建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联立方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5-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交互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内生关系,也就是说制造业集聚能够对城镇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对形成集聚的制造业的约束也日趋加强。因此,城镇化对制造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作用;制造业的集聚可提升城镇化水平,并可有效推进制造业集聚后的再扩散,进而更好地提升城镇化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耀中  欧阳彪  李越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娟  宋婷婷  胡洋  
流通产业发挥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大产业和经济发展主力军。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在多大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潜能的激发。根据集聚理论、分工理论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周边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控制变量教育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工业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省份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通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城乡消费潜能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修彪  齐春宇  
省际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有利于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1987-2014年的教育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收敛模型来考察城镇化的教育收敛效应和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教育存在绝对收敛,且城镇化和教育的空间外溢性均有利于省际教育相对差距的缩小;另外,在城镇化的教育增长效应中,存在着"低城镇化陷阱"现象;当城镇化率高于43.1%时,城镇化的教育增长效应边际递增;反之,边际递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国平  吴明娥  
通过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各个省市的城市化水平,从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和就业密度三个方面衡量了服务业的集聚水平。采用2000-2011年各省市的样本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显现出空间溢出效应;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就业密度的集聚效应存在差异性;物质资本集聚度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呈下降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作用呈上升趋势,而就业密度对城市化发展呈负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永达  
选取中国31省份2000—2012年的服务业面板数据,考虑人力资本和知识创新的集聚效应,建立服务业空间集聚的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知识创新与服务业空间集聚之间的经济关系。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当地服务业集聚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本要素产生地区比较优势,形成人力资源的蓄水池,服务企业越有可能向该地区集聚,形成优势积累和空间集聚发展;知识创新对当地服务业集聚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知识创新的增强,导致在本地区集聚的企业间产生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交流,激发企业创新活动,形成区域知识创新外溢效应和集聚效应。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对服务业集聚具有积极影响作用,短期内,工业发展水平对服务业集聚具有促进作用,而从长期来看,过高的工业经济比例对服务业集聚具有挤出效应,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能力对服务业集聚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长亮  
基于全国和东、中、西部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Moran’s I的计算表明,全国和东、中、西部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同时Moran’s I变化较小,说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不明显。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全国及东、中、西部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全国及各省份的其他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虽然变量不同、省份不同,这种溢出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各变量的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仅需要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全面考虑各要素的溢出效应的差异,促进各省份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程艳  徐婷艳  于兴旺  
本文基于中心-外围模型,通过流通成本和流通供给能力这两个核心概念,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探讨流通成本变动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作用机制,依据2004-2013年中国工业经济的相关数据剖析流通成本的构成并计算各地区的显性流通成本和隐性流通成本。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的流通成本差异显著,隐性流通成本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十分显著,流通成本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呈负相关,中国各地区流通成本差异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流通成本变动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作用机制,本文试图提供一个研究区域范围内工业集聚、市场潜力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分析参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柯善咨  
本文综合传统比较优势和外部性因素,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建立了理论和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284个地级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传统比较优势仍是影响制造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要素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空间关联性,且已超过传统比较优势成为制造业集聚的主要来源;传统比较优势与空间外部性对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分别由西到东和由东到西依次递减。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区域间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提出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祥鹏  
中国人口城镇化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双重人口城镇化背离现象。这表面上是由于人口统计制度和户籍制度所造成的一种统计现象,其背后则有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在纵向央地财政分权和横向府际竞争的关系格局下,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为晋升而竞争,过多关注经济绩效而忽视了公共服务,导致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府际竞争和公共服务负担显著加剧了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的背离程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中华  刘军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从制造业整体来看,专业化(MAR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和产业内竞争(Porter外部性)有利于制造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从分技术层面来看,低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中高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从分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能从多样化集聚中获得更多创新收益,大中型企业能从专业化集聚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从分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新生和年轻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成熟企业创新更多受益...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建中  王曼曼  
基于我国区域制造业集聚的时空异质性分析,考虑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实证考察了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绝大多数省份呈现高度制造业集聚(MI≥0.05)状态,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则呈现中度制造业集聚(0.02≤MI<0.05)状态,且随着时间延伸,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逐渐往东部地区集聚;对于技术进步路径变量,自主研发创新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绿色创新绩效呈现微弱或不显著负向影响;制造业集聚与绿色创新绩效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制造业集聚与自主研发创新的协同效应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而制造业集聚与技术引进及国内技术购买的正向协同效应却受到抑制,甚至负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楚永生  于贞  王云云  
人口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据,人口老龄化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制约和引导作用。生产上,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刘易斯拐点效应、人力资本累积效应和劳动力适应性效应;消费上,人口老龄化会带来消费需求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挤出效应,从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动态影响。基于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SEM模型对以要素密集型划分和以技术密集型划分的制造业结构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倒逼"企业以资本或技术替代劳动,促进了制造业结构升级;同时,人口老龄化伴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晓燕  冉光和  季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框架,采用我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集聚、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省域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集聚、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且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显著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而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