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8)
2023(11217)
2022(9167)
2021(8270)
2020(7111)
2019(15736)
2018(15623)
2017(30443)
2016(16771)
2015(18646)
2014(18595)
2013(18506)
2012(17032)
2011(15112)
2010(15431)
2009(14882)
2008(15067)
2007(13850)
2006(12395)
2005(11679)
作者
(48352)
(40351)
(40229)
(38076)
(25994)
(19197)
(18192)
(15497)
(15327)
(14554)
(14005)
(13581)
(13273)
(13041)
(12927)
(12150)
(12073)
(11795)
(11633)
(11545)
(10050)
(9962)
(9802)
(9433)
(9223)
(9131)
(9066)
(8967)
(8132)
(8054)
学科
(82395)
(74241)
企业(74241)
(71639)
经济(71505)
管理(68624)
(32575)
方法(29612)
业经(27103)
(26631)
数学(21645)
数学方法(21470)
(21229)
财务(21208)
财务管理(21174)
(20758)
企业财务(20103)
农业(19794)
中国(18704)
技术(16474)
(15649)
(14272)
(14260)
体制(13688)
(13424)
理论(13160)
(11695)
银行(11665)
(11459)
金融(11457)
机构
学院(246575)
大学(243326)
(108255)
经济(106303)
管理(97414)
理学(83005)
理学院(82219)
研究(81289)
管理学(81240)
管理学院(80781)
中国(65524)
(56107)
(51193)
科学(45976)
(44232)
财经(42922)
(41452)
(39635)
(38965)
中心(36711)
研究所(36681)
业大(34863)
农业(34765)
经济学(33493)
北京(32250)
财经大学(31587)
经济学院(30192)
(30103)
(29143)
商学(28208)
基金
项目(155324)
科学(124230)
研究(115377)
基金(115159)
(99567)
国家(98616)
科学基金(85855)
社会(75977)
社会科(71975)
社会科学(71956)
(60437)
基金项目(60035)
自然(54473)
自然科(53221)
自然科学(53202)
自然科学基金(52364)
教育(52035)
(49986)
资助(47217)
编号(44857)
成果(37159)
(36704)
(35657)
(35624)
(35355)
重点(34754)
(33120)
创新(32414)
国家社会(31874)
课题(31394)
期刊
(127795)
经济(127795)
研究(76762)
中国(51933)
(48469)
(42999)
管理(42980)
学报(35062)
科学(34313)
农业(29214)
大学(28140)
学学(26783)
(25725)
金融(25725)
财经(22699)
教育(22163)
业经(21764)
技术(21586)
经济研究(19792)
(19600)
(17675)
问题(16441)
世界(13962)
技术经济(13958)
财会(13362)
现代(12868)
(12772)
会计(12185)
国际(11430)
经济管理(11427)
共检索到384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翁杰  
利用主要发达国家1970-2010年的制造业部门数据,分析了就业调整和收入分配变动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部门就业调整和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呈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就业调整和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另一种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无论就业人数如何调整,劳动收入份额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导致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市场管制程度的差异,在那些就业保护严格和集体谈判制度高覆盖的国家,就业调整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小,收入分配格局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国制造业部门即将步入就业人数持续减少的调整期,由于就业保护制度的不严格和集体谈判制度的缺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婷麟  孙斌栋  
全球城市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趋势,然而在以金融业发端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早已完成服务转型的全球城市受冲击却最为显著。为了给我国正在崛起的全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经验,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比较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全球城市以及上海制造业企业不同环节的空间布局。三大全球城市虽然以服务业为主,但并未完全放弃制造业,只是在门类上向都市型工业转型;纽约和伦敦主要保留制造业企业的服务环节,而东京拥有部分制造环节;不同价值环节的部门在空间布局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即总部、信息部门等位于城市中心,而制造环节向边缘地带甚至其他城市转移。我国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制造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在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白和金  王积业  王岳平  费洪平  杨合湘  王亚平  张立群  李淑华  任旺兵  赵阳华  祁淑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依杭  何晓明  
近年来,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但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效率较低,物流业的发展不足以有效支撑制造业的发展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研究针对中国的现状,比较分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方面的差距,讨论了发达国家促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的普遍经验,并对提升中国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水平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新章  
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中国制造业集合向沿海地区转移,而农村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移民,他们是民工,由于民工的工资率水平远低于城市低技能劳动力,民工消费结构中,有一半的收入用于消费农产品,农产品运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区域收入分配的差距越拉越大。通过建立模型和模型的模拟求解的方式,本文证明了上述结论的成立,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明  刘长庚  刘一蓓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企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全面考察了中国制造业企业要素收入分配的动态变迁。通过实证分析和方差分解,重点回答了"各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要素收入分配"这一基本问题。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规模是目前影响劳动和资本要素收入份额变动的主要因素;(2)民营企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方式成为企业规模影响要素收入分配背后的重要原因。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大型垄断国有企业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要结合行业、地区、所有制等因素,从企业入手,充分考虑劳动者利益,有效保障收入分配改革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亚斌  吴小波  曾铮  
文章根据劳动经济学的派生需求理论,证明工资通过4个渠道对劳动力就业造成影响。文章的实证分析表明,工资水平的上涨对于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的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国制造业的产品需求弹性对工资就业效应虽然产生负向影响,但效果并不明显;其他要素的可替代性高有助于促进工资的就业效应;在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与工资的就业效应负相关;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作为影响工资就业效应的主要因素,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江绥  董书礼  
本文首先论述了美国和欧盟近期关于发展制造业的战略措施与规划,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它们发展制造业的四点主要的经验,其核心经验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基于知识的先进制造业。最后,在美国和欧盟的经验的启发下,结合我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战略定位、政府作用、人力资源等方面对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进行了阐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媛媛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计划,敏捷制造、智能制造成为其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政策支持上,美国以创新政策引领,推动官产学研合作,助力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依托其"软实力"自上而下重新塑造制造业发展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齐玮  
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我国汽车制造业出口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并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和巴西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竞争效应是影响我国汽车制造业出口的主要因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口增长则更加依赖世界市场进口需求的增长。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结构效应,竞争效应的作用正逐渐减弱;而在韩国、巴西和印度汽车制造业的出口中,竞争效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继球  
过去几十年来,以美国、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比重快速下降到10%左右,而以日本、德国和韩国为代表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比重稳定在2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业比重稳定组国家持续保持货物贸易顺差,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为全球制造,采取金融抑制、市场保护、产业政策等手段促进工业发展,夯实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引导和规制产业对外转移。制造业比重稳定组和下降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两种发展路径各有利弊。借鉴和参考何种路径需要结合和考虑我国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矛盾。当前,我国制造业比重出现下降的苗头,要高度警惕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发展路径对制造业比重下降的推动作用,借鉴日本、德国和韩国稳定制造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但也不能简单照搬其发展路径,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改革,强化基础产业及工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现代金融等对制造业的支撑,夯实和稳固制造业发展的产业生态和发展基础,保持我国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树华  陈柳  
我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必须依靠"结构调整"推动发展的新阶段。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大规模新增投资的"增量"调整方式来推动制造业规模扩大,而对"存量"结构调整重视不够,导致制造业经济效益长期在低位徘徊。当前我国制造业实施大规模"增量调整"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必须实行以"存量调整"为主的"存量-增量"调整方式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据此,该文提出了制造业存量结构调整的具体路径和构筑制造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智英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精确核算产品成本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多采用完全成本法,虽然简便但是存在计算粗略、成本不准确等许多弊端;而基于作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多阶分配可以提供与成本核算有关的精确信息,有利于企业管理层的成本及价格决策。文章从作业成本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变动成本法的产生、发展入手,通过相应的案例,阐述了多阶作业成本分配的程序和变动成本法下的本量利分析及成本优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小平  卢现祥  
结构变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本文使用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检验了中国制造业在1985~2003年的结构变动与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得到三个基本的结论:第一,如果不考虑Verdoorn效应,估算结果有可能产生误差。生产要素从低Verdoorn弹性值的行业转移到高Verdoorn弹性值的行业有利于生产率的增长,反之相反。第二,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并没有导致显著的“结构红利假说”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制造业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中,劳动和资本要素并没有向高生产率增长率的行业流动。第三,制造业的增长方式更偏向于“yeast-process”而不是“mushro...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本文通过构建小国经济的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推导出汇率变动影响就业的传导机制及均衡劳动力和均衡工资的表达式,然后利用岭回归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并考察了行业特征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通过进口投入水平和出口份额两条传导机制,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增长,但细分行业的进口投入水平上升或出口份额下降会部分抵消这一不利影响。此外,经营活动的性质是造成行业间就业水平差异的显著因素;平均受教育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经济性垄断程度和所有制垄断程度能够对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产生决定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