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52)
2023(16093)
2022(13735)
2021(12571)
2020(10661)
2019(24287)
2018(24016)
2017(46359)
2016(25264)
2015(28262)
2014(28156)
2013(28074)
2012(25553)
2011(22793)
2010(22828)
2009(21474)
2008(21535)
2007(19229)
2006(17145)
2005(15463)
作者
(72963)
(60621)
(60343)
(57325)
(38688)
(28929)
(27307)
(23721)
(22924)
(21881)
(20575)
(20542)
(19432)
(19287)
(18717)
(18328)
(18079)
(18019)
(17361)
(17316)
(15091)
(14940)
(14633)
(13967)
(13629)
(13575)
(13507)
(13496)
(12162)
(11879)
学科
(104849)
经济(104686)
(98903)
管理(91886)
(88089)
企业(88089)
方法(47413)
数学(37646)
数学方法(37275)
(35385)
(34527)
业经(32285)
中国(25085)
(24675)
财务(24605)
财务管理(24573)
(24382)
企业财务(23332)
农业(22783)
(20520)
贸易(20508)
技术(20405)
(19949)
理论(19599)
(18963)
(18576)
地方(18494)
(18058)
(17767)
(16763)
机构
学院(366537)
大学(364147)
管理(150582)
(148789)
经济(145665)
理学(130038)
理学院(128702)
管理学(126812)
管理学院(126153)
研究(116256)
中国(89589)
(77264)
(71978)
科学(70107)
(61385)
(57812)
财经(56948)
(55178)
业大(54574)
中心(52993)
研究所(51935)
(51647)
北京(48509)
农业(48242)
(44540)
师范(44164)
(43997)
经济学(43556)
(42176)
财经大学(42066)
基金
项目(243566)
科学(192512)
研究(180402)
基金(177439)
(153118)
国家(151784)
科学基金(131997)
社会(114388)
社会科(108438)
社会科学(108408)
(95436)
基金项目(94296)
自然(85534)
自然科(83539)
自然科学(83520)
自然科学基金(82065)
教育(81659)
(78657)
编号(73636)
资助(72695)
成果(59238)
(53877)
重点(53514)
(52599)
(51181)
课题(49793)
创新(48444)
(48146)
(46698)
国家社会(46609)
期刊
(168515)
经济(168515)
研究(108680)
中国(68793)
管理(59294)
(58179)
(57511)
学报(53756)
科学(50714)
大学(41679)
农业(39988)
学学(39406)
教育(36964)
技术(32343)
(31634)
金融(31634)
业经(30105)
财经(28276)
经济研究(25590)
(24093)
(22747)
问题(21980)
技术经济(19480)
理论(19216)
现代(18013)
实践(17489)
(17489)
科技(17224)
商业(17168)
财会(16994)
共检索到542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幸炜  
虽然异质性企业出口选择理论认为,产品价格与贸易门槛正相关,即贸易门槛越高产品价格也越高,但是,我们基于中国制造业进口数据的分析发现事实与上述理论预测有很大不同。首先构建了一个Probit模型,对中国制造业产品进口门槛进行了估计,并且分析了进口价格与门槛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进口价格与进口门槛呈正负相关的产品几乎各占一半。其次,结合质量调整价格(quality-adjusted price)模型,考虑质量与企业能力因素,分析发现进口价格与门槛的正负关系主要取决于来源国的产品质量与企业能力。最后,我们研究了中国进口门槛的影响因素,并对进口门槛进行了排序。另外,研究还发现,中国进口产品价格与产品来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夏  汪亚楠  施炳展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本文研究了汇率制度安排对企业进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从理论的角度,本文发现,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下降;随着双边汇率制度安排灵活性下降,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会显著提高。从实证的角度,本文不仅采用细分的企业产品层面数据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机制,而且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汇率制度的成本渠道以及企业的创新替代渠道。在考虑了不同样本分类标准、多产品企业、企业过去的进口行为、遗漏变量问题以及内生性问题,并更换测算方法之后,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幸炜  李长英  
根据异质性企业出口选择理论,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跨过出口门槛开展出口;生产率最高的企业价格最低,出口价格与出口门槛正相关。本文研究中国制造业出口价格和出口门槛的关系,发现出口价格与出口门槛可能正相关,也可能负相关;并且结合质量调整价格(quality-adjusted price)模型,对结果进行了解释。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门类中多数是出口价格与出口门槛负相关,二者之间的正负关系取决于企业能力指数。大多数行业处在以低价竞争为主的阶段。同时,本文还对中国出口门槛进行了排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亚斌  黎谧  冯迪  
基于非位似偏好的贸易理论研究表明,收入分布将会通过需求结构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商品质量结构。本文首先对我国每一细分出口产品的质量类型进行识别,进一步基于通过包含了需求结构因素的重力方程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在质量竞争型产品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类型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存在差异;同时,需求结构随需求规模在不同区间呈现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差异化影响。因此我国应配合当前的需求结构,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挖掘我国对外贸易转型的内生动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林薛栋  
本文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对已有企业层面进口产品质量测算方法的改进,从进口产品质量角度研究了我国进口促进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从一般贸易的进口来看,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进口资本品质量的提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技术溢出和市场扩大是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促进创新的两个显著性路径,但是,降低生产成本路径不是影响企业创新的显著性路径;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显著增加了企业持续创新的时间。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中国实施进口促进政策具有合理性,实施积极的进口贸易政策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施炳展  曾祥菲  
本文基于海关微观贸易数据,在打破单位价值量(unit value)等价于质量(quality)的假设后,首次测算了中国企业进口产品质量,并提炼了相关典型化事实。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进口产品质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动力源自持续进口企业的质量升级和低质量进口企业退出;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与进口绩效密切相关,企业进口产品质量越高,其进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越长,反之亦成立;在考虑了内生性、产品种类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质量指标反映了不同于单位价值量、技术复杂度的内容,是观察进口贸易结构不可缺少的维度;企业进口产品质量高于出口产品质量,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从政策层面看,提升企业进口产品质量应是增...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林薛栋  
本文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对已有企业层面进口产品质量测算方法的改进,从进口产品质量角度研究了我国进口促进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从一般贸易的进口来看,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进口资本品质量的提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技术溢出和市场扩大是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促进创新的两个显著性路径,但是,降低生产成本路径不是影响企业创新的显著性路径;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显著增加了企业持续创新的时间。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中国实施进口促进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李晓庆  
理论上进口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会促进新产品的进口,但对进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方向不确定,新产品的质量可能会高于或低于知识产权保护之前的进口产品质量。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口地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扩展外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种类范围,进口地区会进口新的产品品种,但新品种的质量水平低于持续进口产品,从而拉低了进口产品质量的平均水平;进口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仅对中等技术产品的进口产品质量影响显著,对高、低技术产品的进口产品质量影响都不显著。此外,进口地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显著促进了中等技术产品中的中等质量品种进口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小奕  左英姿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从金融化视角考察服务业“营改增”税改政策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支撑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营改增”税改政策降低了制造业实体税收负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金融化的“蓄水池”效应成为支撑“营改增”税改政策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营改增”税改政策对民营制造企业、成熟期制造企业、高融资约束制造企业和高技术制造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田露露  韩超  刘自敏  
绿色信贷作为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政策工具,对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2007年中国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样本,结合地方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考察绿色信贷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实施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主要通过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两个途径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绿色信贷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企业、行业和地区间存有差异,对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归属于资本密集中间型行业、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提升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为绿色信贷助力制造业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岳平  
德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在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以后,制造业仍然保持了很高比重的国家,德国产品质量享誉世界成为其保持强劲国际竞争能力的保障。从德国的经验可以看出,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在内的完备的制度体系,从政府到企业,从法律到认证,从职业教育到社会文化,覆盖全社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价值体系。我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也必须从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职工培训、文化重塑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毛欣   史桐奇   左嘉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表明中国的企业应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探寻高质量开放之路。利用改进的城市层面市场潜力指标反映国内市场优势,基于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探讨了国内大市场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扩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际市场则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抑制作用。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大市场能够通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可获得的中间品种类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考虑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交互效应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能够协同推动企业出口质量升级。研究结论对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常德鸿  
将企业创新与出口产品质量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随后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看,企业创新显著地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进行异质性分析之后,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对加工贸易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增强创新因素对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影响更多地是通过集约效应的传导。研究为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调整外贸结构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祝树金  汤超  
本文首次考察了企业上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从管理质量、生产技术复杂性和中间投入品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上市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2000—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上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长期效果看,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一年的滞后期,之后显著存在并呈现出持续性。在改变回归估计方法、改变关键变量的衡量指标以及控制潜在遗漏变量后,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地,使用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检验作用机制发现,管理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复杂性提高是企业上市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渠道,但中间投入品质量提高这一渠道并未通过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长期机构投资者高比例持股带来的管理质量提升、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改进以及多样化中间投入品的使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当前中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出口企业培育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昕   汪萍  
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经济结构转型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发展特征,中国工业如何实现出口产品由“量”向“质”稳步转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文章在产能协调理论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均衡数量模型刻画“内循环”产能模式内涵,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门槛模型检验2010—2020年环境规制下“内循环”产能与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在遵循环境规制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内循环”产能模式对制造业出口质量具有推进效应,但地区“内循环”产能模式存在阶段性发展过程。第二,科技创新虽然能够优化“内循环”产能模式中产能质量和产能规模的均衡关系,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持续优化,但生产资本分配特征和地区经济偏好仍是“内循环”产能模式的质量要素优化的主要制约因素。第三,环境规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赋能能够有效加速“内循环”产能模式的产品质量优化进程,避免产能质量与产能规模结构失衡。文章为中国制造业实现出口产品质量持续优化提供理论和经验证据,加强政府对市场资源规划和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