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32)
2023(15776)
2022(13297)
2021(11977)
2020(10549)
2019(24038)
2018(23940)
2017(46236)
2016(25358)
2015(28907)
2014(29327)
2013(29015)
2012(26978)
2011(24302)
2010(24776)
2009(23712)
2008(23845)
2007(21994)
2006(19185)
2005(17627)
作者
(75083)
(62947)
(62887)
(59797)
(40260)
(30139)
(28676)
(24548)
(23705)
(22651)
(21521)
(21263)
(20362)
(19963)
(19924)
(19333)
(19093)
(18586)
(18357)
(18070)
(15851)
(15594)
(15493)
(14381)
(14276)
(14197)
(14125)
(14000)
(12806)
(12659)
学科
(111107)
经济(110945)
(97199)
管理(89895)
(86479)
企业(86479)
方法(52105)
数学(42242)
数学方法(41860)
(37140)
(33587)
业经(31833)
中国(26780)
(26730)
(25445)
财务(25401)
财务管理(25348)
企业财务(24042)
农业(22874)
(20695)
贸易(20686)
技术(20135)
(20082)
理论(20016)
(19710)
(19662)
地方(19515)
(19318)
(18207)
金融(18199)
机构
学院(377048)
大学(374618)
(157248)
经济(153952)
管理(148177)
理学(126548)
理学院(125272)
管理学(123416)
管理学院(122717)
研究(122636)
中国(96925)
(78608)
(78075)
科学(72987)
(66029)
(62623)
财经(60883)
(59436)
中心(56968)
研究所(56039)
(55045)
业大(55035)
农业(52003)
北京(49194)
经济学(47723)
(46405)
(45402)
师范(44914)
财经大学(44682)
(44148)
基金
项目(241553)
科学(190452)
研究(177922)
基金(174994)
(151325)
国家(149992)
科学基金(129382)
社会(113275)
社会科(107397)
社会科学(107364)
(95735)
基金项目(92118)
自然(82683)
教育(82324)
自然科(80793)
自然科学(80767)
(79430)
自然科学基金(79378)
编号(72387)
资助(72139)
成果(59504)
(54401)
重点(54114)
(52103)
(51168)
课题(50386)
创新(48099)
(47782)
(47425)
教育部(46763)
期刊
(179119)
经济(179119)
研究(110650)
中国(75846)
(65697)
(60930)
管理(57899)
学报(56588)
科学(52126)
大学(43328)
农业(41062)
学学(41023)
(37895)
金融(37895)
教育(37686)
技术(34497)
财经(31344)
业经(30358)
经济研究(27527)
(26938)
(24396)
问题(23851)
技术经济(20820)
(20251)
财会(18530)
统计(18395)
国际(18055)
商业(17896)
(17892)
世界(17662)
共检索到572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红蕾  侯鹏  刘思明  赵彦云  
提升制造业软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包括品牌创新、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制度环境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9—2016年全球39个主要国家的制造业软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软竞争力指数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德国等制造大国的竞争优势明显。中国的制造业软国际竞争力在考察期内迅速提升,国家排位由第31名升至第21名。分要素来看,中国在4个维度中的表现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提升尤为明显,但是制度环境和人力资源的表现较为滞后,是我国制造业建设中需要着力改善的重要内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虹  李赠铨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要求,并确定十大领域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以十大领域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文章通过对1995—2016年22年间中国、美国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品进出口的分析,发现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仍与制造业强国差距较大。利用实证方法从绝对量、相对量,国家间、国家内部等不同方面对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如何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行业内科研投入,增加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是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旭红,屈驳韵,李春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李钢  陈志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不断提升。比较来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加入WTO后提升则不明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先扬  
城市之间产业竞争本质上就在于如何创造出一个最能促进产业发展的环境,体现了城市产业吸引力、集聚力和影响力。文章以珠海为例,在全国层面上深入分析珠海制造业竞争力。结果显示,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需要从产业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创新水平、技术水平和市场水平角度拓展产业竞争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明身  田兰章  王俊杰  
由于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安全以及降低信息化成本、IT技术生命周期的原因,提升中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的紧迫性。本文使用比较常用的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市场占有率指数、质量与附加值指数等指标对中国IT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中国IT制造业在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型等产品领域具有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高附加值、高技术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但在这些领域,中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提升我国IT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资源禀赋的改善和升级、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企业的技术跟踪和技术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具有较高抱负水平和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程池超  孙江明  
本文运用NTB指标和RCA指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所在,并结合中日制造业间的国际分工类型和两国在不同分工领域的竞争关系,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力上与日本的差距,并基于以上分析,从劳动力资源、产业集中度、研发投入状况、劳动生产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工业制品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和看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米建伟  陈强  
一、我国制造业部门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部门的快速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对总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2005年~2010年,制造业部门年均贡献率达到43.8%。从生产能力的国际比较来看,无论是钢铁、化纤等从事中间产品制造的重化工业部门,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亮  吴旻  
本文在对区域产业竞争力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依据客观、可比、可操作性原则确定出一系列评价指标,并应用层次分析法,从产业实力和发展潜力两个层面构建出一套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山东省为例,运用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文章最后从高新技术引领、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佳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处于智能制造发展“引领型”和“先进型”的12个国家,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前12位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弱于“引领型”第一梯队的三个国家,2000—2019年中国的三项评价指标增长趋势明显,在“先进型”第二梯队中居于前列。最后从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人才机制改革和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佳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处于智能制造发展“引领型”和“先进型”的12个国家,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前12位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智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弱于“引领型”第一梯队的三个国家,2000—2019年中国的三项评价指标增长趋势明显,在“先进型”第二梯队中居于前列。最后从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人才机制改革和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庆华  
本文在计算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这种提升存在行业结构上的差异。产业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明远  
本文利用2000—2012年11个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其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来看,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的提高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适应创新竞争市场变化能力的效果不明显。从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来看,政府和金融机构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同时给予支持时则存在着协调方面的问题。另外,制造业行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对外开放均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来自发达国家的R&D外溢当期效果不明显。不同技术水平行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对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虹  徐融  
深入研究我国高端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IT业)上市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对顺利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中美两国高端制造业和IT业共10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两个行业上市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分别做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与美国上市公司仍有较大差距,IT业差距更加明显;市场规模、盈利能力、内部人激励等因素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较大;美国公司在上述因素中优势较为明显,中国上市公司的优势则集中在股权集中度、成长能力、市场表现等方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品  范家琦  
文章针对浙江传统制造业自身发展的特点,选择传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此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数据,对浙江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评价,提出提升浙江传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