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4)
- 2023(8997)
- 2022(7384)
- 2021(6613)
- 2020(5763)
- 2019(12474)
- 2018(12595)
- 2017(24352)
- 2016(13085)
- 2015(14498)
- 2014(14419)
- 2013(14331)
- 2012(12949)
- 2011(11488)
- 2010(11731)
- 2009(11367)
- 2008(11738)
- 2007(10830)
- 2006(9748)
- 2005(9242)
- 学科
- 业(76736)
- 企(71354)
- 企业(71354)
- 管理(63522)
- 济(58264)
- 经济(58150)
- 财(26338)
- 业经(25269)
- 方法(22621)
- 农(22571)
- 务(19898)
- 财务(19880)
- 财务管理(19860)
- 企业财务(18843)
- 制(18480)
- 农业(16732)
- 技术(15396)
- 数学(15028)
- 数学方法(14927)
- 体(14288)
- 划(13658)
- 策(13017)
- 体制(12644)
- 中国(12542)
- 和(12064)
- 理论(11418)
- 企业经济(11255)
- 经营(11099)
- 技术管理(10523)
- 环境(9637)
- 机构
- 学院(195833)
- 大学(190049)
- 济(85825)
- 经济(84278)
- 管理(81802)
- 理学(69701)
- 理学院(69109)
- 管理学(68425)
- 管理学院(68054)
- 研究(58662)
- 中国(49269)
- 财(45403)
- 京(38869)
- 财经(34699)
- 农(32604)
- 科学(31911)
- 江(31539)
- 经(31308)
- 所(28818)
- 中心(27248)
- 业大(26398)
- 经济学(25614)
- 农业(25379)
- 财经大学(25322)
- 研究所(25146)
- 州(24150)
- 商学(24119)
- 北京(24029)
- 商学院(23899)
- 经济学院(23047)
- 基金
- 项目(121621)
- 科学(98607)
- 研究(92251)
- 基金(90750)
- 家(76787)
- 国家(76041)
- 科学基金(68118)
- 社会(61594)
- 社会科(58420)
- 社会科学(58407)
- 省(48570)
- 基金项目(48177)
- 自然(42930)
- 自然科(41959)
- 自然科学(41949)
- 自然科学基金(41284)
- 教育(40954)
- 划(38598)
- 编号(36323)
- 资助(35888)
- 业(31606)
- 制(30276)
- 成果(29201)
- 创(29183)
- 部(27575)
- 重点(26600)
- 创新(26293)
- 发(25822)
- 国家社会(25621)
- 课题(24558)
- 期刊
- 济(104607)
- 经济(104607)
- 研究(58881)
- 财(40871)
- 中国(39738)
- 管理(37207)
- 农(32775)
- 科学(24949)
- 学报(23762)
- 农业(22203)
- 融(20577)
- 金融(20577)
- 大学(19678)
- 业经(19344)
- 学学(18998)
- 财经(18426)
- 技术(18101)
- 经(15870)
- 经济研究(15284)
- 教育(13999)
- 业(13687)
- 问题(13329)
- 财会(12353)
- 技术经济(11892)
- 现代(11073)
- 会计(10572)
- 世界(10252)
- 贸(10005)
- 商业(9767)
- 经济管理(9604)
共检索到302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大平 Tony Fang
中国制造业转移过程中污染扩散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内陆地区不具有承接高污染产业的比较优势,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是否就意味着污染转移?对于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制造业转移的规律和动力,然后运用该理论模型,针对两个企业案例进一步分析验证制造业以并购、合资和合作等方式转移,能提高中西部地区污染企业的技术和制造规模,有效降低上游地区的污染程度,从而减少上游地区污染扩散导致的危害。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转移 污染控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霍亚馨 谷君
基于中国31个二位数制造业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分层聚类分析将二位数制造业分为重度污染制造业、中度污染制造业和轻度污染制造业,继而对不同污染程度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空间集聚程度以及产业转移的态势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程度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区域性差异;中度污染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最高且呈现出缓慢下降的态势;重度、中度污染程度制造业表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轻度污染制造业发展势头正足。
关键词:
污染程度 制造业 空间集聚 产业转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庆波 赵忠秀
在世界制造业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常伴随着环境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加剧。迄今为止,世界上典型的工业化国家都未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进行FDI和外包是跨国公司进行制造业转移的两种基本方式。我国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中国大气污染具有长期稳定关系。从制造业内部来看,大气污染主要来自黑色金属冶炼业。
关键词:
制造业 环境 污染 协整 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标准的贸易理论认为,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宽松的环境标准而言,贸易自由化会使实施严格环境规制的发达国家的污染产业迁移至环境标准较宽松的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专业化生产污染产品的"污染避难所"。本文拟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污染避难所效应进行分析:第一,通过检验我国制造业产出和出口中的污染含量,以此观察我国是否专业化于污染产业的生产;第二,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我国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贸易模式的变动,并对污染密度与RCA指数进行相关分析,以考察贸易自由化是否使我国专业化于污染产业的出口。所得结论是,一国的环境政策对其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具有负面影响这一"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不能成立。相对于资本积...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污染产业 污染避难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冬梅 文淑惠 谢波
基于CES生产函数,引入污染控制和劳动力成本因素,从理论和实证上考察二者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结构高端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端化的调整,劳动力成本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交互项对微观企业和宏观制造业结构调整影响呈现"U"型;污染控制对微观企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压力明显,显著抑制污染类型企业自身的结构调整且边际效应递减,但显著有利于宏观制造业整体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和污染控制"双重"压力,使微观企业和宏观制造业结构的边际调整效应递增,验证了"条件"Porter假说。
关键词:
污染控制 劳动力成本 制造业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迅速提升的同时污染排放也不断增加,要素禀赋和污染转移对中国制造业实现清洁增长的影响效果如何,深入研究该问题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建立出口商品碳排放含量指标,对全球163个国家1995-2007年的出口商品碳排放含量进行了测算,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具体检验了要素禀赋假说和污染天堂假说在全球和中国是否成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污染天堂假说在全球样本下并不成立,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碳排放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②中国制造业中相对清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长期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理论上这种贸易分工不应增加污染排放,然而伴随FDI大量流入中国制造业,其通过产业关联间接...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映照 蔡少绵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年控制权转移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ANOVA、因子分析和LOG-IT回归分析方法,对目标公司样本和非目标公司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没有发现目标公司与非目标公司在财务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目标公司 预测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彬 钟筱红
外资准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转移主要有两种具体形态,即污染产业设立和出资方式中的技术污染转移。我国对这两种污染转移形式尽管在立法上已经有所规定,但是现行法律制度仍然存在较大缺失。为了有效控制污染转移,我国应完善控制污染转移的法律制度。
关键词:
外资准入 污染转移 环境安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赞 汤春梅
世界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规律地在国际间跨国转移。促使制造业跨国转移的因素有:区位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等。从总的趋势看,制造业跨国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技术领先国向其他国家扩散。但是,世界制造业在跨国转移的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一些具体的差异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此,该文立足世界制造业全球化的现状与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转移规律 挑战 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晶
:当前,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于天津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必须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发展面向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天津经济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相伴随而建立的这种生产基地能否进一步整合出新的竞争优势。为此,天津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天津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产业链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化。
关键词:
国际制造业转移 天津制造业基地 发展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杰 林云
选取2005~2012年我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层面探讨我国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产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环境规制等条件下,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N"型关系,并且目前我国制造业集聚水平以中低集聚度为主,处于倒"N"型曲线的两个转折点之间。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以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环境污染 EG指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FDI主要流入制造业中相对清洁的部门,从直接效应来看,FDI流入并没引起制造业污染排放的增加,反而减少了制造业的污染排放。基于投入产出的计算结果,FDI对中国制造业污染排放的间接拉动效应存在行业差异性,且FDI的间接效应只引起制造业中二氧化硫排放的上升,而对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制造业各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科技投入也是造成污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制造业 投入产出 经验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伟娜 杨永福 王珍珍
制造业集聚作为最具活力的空间组织形式,在有关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中一直被忽视。本文通过中国30个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之间呈N型曲线关系;目前中国制造业处于中级集聚阶段,大气污染总量随集聚度提高而增加,但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制造业大气污染的缓解主要来自环境规制、FDI等外部因素,内在节能减排动力不足。因此,政府应在大力推进制造业向高集聚阶段发展的同时,引导产业通过自身的环保节能需求来实现节能减排。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本文借助产业转移理论模型,提出了"核心区产业能否转移""按什么次序转移""以什么空间模式转移"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地级行政单元的三位数制造业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出现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转移;在转移次序上,按照产业替代弹性的逆序展开。高替代弹性产业先转移,低替代弹性产业后转移;在空间模式上,低替代弹性产业呈现等级扩散模式,高替代弹性产业呈现扩展扩散模式。
关键词:
制造业转移 转移次序 空间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庆华
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