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0)
2023(15358)
2022(13225)
2021(12239)
2020(10422)
2019(23818)
2018(23613)
2017(45606)
2016(24892)
2015(27996)
2014(27976)
2013(27696)
2012(25142)
2011(22464)
2010(22432)
2009(21151)
2008(21038)
2007(18705)
2006(16680)
2005(15017)
作者
(71672)
(59503)
(59309)
(56354)
(37992)
(28566)
(26861)
(23354)
(22600)
(21459)
(20408)
(20214)
(19020)
(18869)
(18359)
(18010)
(17760)
(17734)
(17003)
(16996)
(14745)
(14740)
(14333)
(13714)
(13442)
(13345)
(13250)
(13195)
(11962)
(11767)
学科
(102182)
经济(102023)
(97530)
管理(89721)
(87281)
企业(87281)
方法(45989)
数学(36382)
数学方法(35939)
(34184)
(32421)
业经(31926)
中国(24394)
(24262)
财务(24187)
财务管理(24154)
(24007)
企业财务(22903)
农业(22870)
技术(20580)
理论(19663)
(19355)
地方(18739)
(18502)
(17957)
(17549)
(16792)
贸易(16783)
(16671)
(16296)
机构
学院(359663)
大学(357392)
管理(148332)
(143493)
经济(140398)
理学(127800)
理学院(126484)
管理学(124595)
管理学院(123947)
研究(113702)
中国(87122)
(76076)
(69790)
科学(69337)
(58174)
(56381)
财经(55083)
(53778)
业大(52864)
中心(51497)
研究所(50779)
(49949)
北京(47808)
农业(45392)
(44505)
师范(44125)
(43122)
经济学(41808)
(41400)
财经大学(40635)
基金
项目(240495)
科学(190315)
研究(178898)
基金(174489)
(150162)
国家(148828)
科学基金(129746)
社会(112919)
社会科(106960)
社会科学(106931)
(95087)
基金项目(92992)
自然(84014)
自然科(82045)
自然科学(82026)
教育(81415)
自然科学基金(80569)
(78479)
编号(73412)
资助(71308)
成果(59232)
(53083)
重点(52962)
(51993)
(50445)
课题(50077)
创新(47889)
(47433)
国家社会(45781)
教育部(45773)
期刊
(163918)
经济(163918)
研究(106161)
中国(68559)
管理(58255)
(57078)
(54410)
学报(52200)
科学(49791)
大学(40596)
学学(38293)
教育(38112)
农业(37684)
技术(32874)
(30485)
金融(30485)
业经(28771)
财经(27299)
经济研究(24190)
(23280)
(21152)
问题(21034)
技术经济(19392)
现代(17720)
科技(17668)
理论(17205)
财会(17094)
图书(16215)
(16157)
商业(16102)
共检索到530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锦飞  张娜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经济现象。为了探索制造业转移的转移方向和策略,本文基于产业转移和承接能力的理论基础,建立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水平,从而判断出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关键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制造业转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评价承接能力的关键要素,其中,产业技术发展能力、资本要素、综合经济实力、产业协调配套能力、自然资源要素是评价承接能力的关键指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楼朝阳  
世界制造业正在步入"中国时代",这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作为"五金之都"的永康,应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全市五金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建设先进五金制造业基地,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本文从结构传导机制的角度,运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就全样本而言,中国OFDI对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细分各类动机OFDI的结构传导机制构成了中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受益于效率、市场和技术搜寻型OFDI,中国通过分工地位优化、过剩产能输出和反向技术溢出,显著增强了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等高端制造业的承接力度。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资源、效率和技术搜寻型OFDI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效应较为明显;中部地区技术搜寻型OFDI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效应则较为明显。此外,我们以金融危机作为阶段性节点进行稳健性检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新安  
在目前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性转移重大机遇来临之际,中部地区急需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崛起。如何根据自身的产业优势来进行集群式、链式承接,以提升产业内生能力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中部制造业为样本,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tata编程软件,基于对中部制造业20个具体行业的测度分析,明晰了中部省份各制造业的优势行业,得出了各省如何发挥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以通过错位竞争、优势互补,来实现高效承接转移产业具体模式路径的结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明  宋彦玲  
本文梳理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FDI)质量影响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作用和内在机制,并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其前期规模影响的基础上,设计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FDI质量(盈利能力、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出口能力和规模)通过改善中西部地区生产环境、提升区域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增强区域规模效应等路径推动东部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FDI盈利能力、出口能力和规模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作用显著,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作用并不明显; FDI盈利水平、FDI规模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均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FDI管理水平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但对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作用不显著,FDI技术水平呈现的作用与FDI管理水平恰好相反,FDI出口能力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但对承接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作用不显著; FDI管理水平和FDI规模促进了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但对中部地区的作用并不显著。FDI技术水平促进了东部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而对西部地区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文芳  方齐云  
从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角度,借鉴Falk等提出的标准劳动需求方程模型,基于中国2002—2007年25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促进了劳动需求总量的增长,但其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行业和出口导向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进口替代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存在负面效应。因此,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行业就业壁垒和促进人力资本升级是中国深化国际分工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柳天恩  周彬  周志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升级是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北京的制造业尤其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转移态势最为明显。河北在承接北京制造业转移时,应遵循梯度转移、互补转移、集聚转移、合作转移、绿色转移和升级转移的原则。具体说来,一是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从高梯度行业向低梯度行业转移;二是按照"北京研发+河北应用""总部经济+异地生产""链式分解+服务外包"等模式实现制造业的部分环节转移;三是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和关联配套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增强产业转移的根植性,降低产业转移的风险;四是通过双方合作建立产业转移园区或飞地经济,实行税收分成;五是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实行差异化的产业承接政策;六是补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新  王彩萍  惠调艳  林茂青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需求不断扩大,中国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已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两者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有很大竞争性。文章以西部的重庆、陕西为研究对象,利用FDI投向偏离度指数对FDI流入的行业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利用相对产业梯度系数将西部省市与东盟三国直接进行工业细分行业的相对优势对比,得出资源依赖型行业和技术与资本密集型行业是西部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也是未来西部吸引FDI引力较大的重点行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惠调艳  胡新  马莉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丁国华  卢琳  
以西部地区的典型—四川省为例,就产业转移与旅游物流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从设施保障能力、物流配送能力、景区建设能力、经营管理开发能力等六个方面,运用欧氏贴近度模糊物元法对四川省旅游物流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旅游物流能力提升的措施与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古丽米热·赛买提  奥布力·塔力普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由低向中、高等收入阶段演变并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模式。发展特点和趋势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受到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劳动红利明显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东、南部沿海地区的生产性企业和产业在寻找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本文选取20项相关指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北五省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区产业吸引力、支持力、发展力与选择力间存在不均衡发展,整体能力有待提高。文章最后给出了提高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的相应对策。这些实证分析结果对所研究的省区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汪素芹  贾志娟  曹玉书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承接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外包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外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系数为1.103874,而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系数为3.109623。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晓英  
中部如火如荼开展产业承接的同时却遭遇民工荒问题,这正是由于中部重点承接的产业附加值低,偏重于初级加工;在工资等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势必会出现利润下降、亏损面扩大、亏损程度加深的态势。长期来看,会出现承接产业企业经营困难与民工荒并存。因此,要缓解民工荒,破解承接行业的经营困境,在产业承接中必须做到产业升级与农民工技能培训并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莲娜  
安徽省在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以及外部资金引进方面与长三角等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规模小,吸引和集中功能不足。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产业配套功能不完善。安徽省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不仅使制造业产业集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进而优化了产业结构。在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完善集群内产业配套、加快集群产业升级等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与承接产业转移的良性互动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剑英  李燕君  
本文利用江苏省淮安市2000-2007年现代服务业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正在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增长对欠发达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有负向作用。而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对现代服务业就业有一定挤压效应,城市化水平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服务业就业比重的提高有正向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