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5)
2023(12609)
2022(10268)
2021(9243)
2020(7807)
2019(17463)
2018(17406)
2017(33072)
2016(17841)
2015(20074)
2014(19837)
2013(19693)
2012(18057)
2011(16020)
2010(16067)
2009(15374)
2008(15424)
2007(14226)
2006(12835)
2005(11748)
作者
(49337)
(41414)
(41012)
(39061)
(26780)
(19584)
(18713)
(15742)
(15738)
(14999)
(14161)
(14054)
(13491)
(13371)
(12866)
(12561)
(12104)
(12000)
(11957)
(11937)
(10238)
(10142)
(9901)
(9666)
(9432)
(9372)
(9223)
(9103)
(8134)
(8090)
学科
(80259)
(77032)
经济(76907)
(72851)
企业(72851)
管理(70504)
业经(29033)
(28032)
(27914)
方法(26519)
(20882)
(20087)
财务(20057)
财务管理(20036)
农业(20016)
中国(19923)
地方(19762)
企业财务(18937)
数学(18520)
数学方法(18381)
技术(17100)
(15428)
(15160)
(14850)
(14289)
理论(13805)
体制(13262)
环境(12680)
(12202)
贸易(12189)
机构
学院(252451)
大学(246286)
(104701)
经济(102471)
管理(100410)
理学(84530)
理学院(83578)
管理学(82602)
管理学院(82061)
研究(81819)
中国(66393)
(53332)
(53007)
科学(46444)
(42091)
(40629)
财经(40357)
(39586)
中心(38588)
(36347)
研究所(34826)
业大(34076)
北京(33327)
(33307)
(31288)
农业(31225)
师范(31067)
经济学(30806)
(30511)
财经大学(29320)
基金
项目(160306)
科学(127634)
研究(123830)
基金(115023)
(97622)
国家(96646)
科学基金(85212)
社会(79492)
社会科(75102)
社会科学(75082)
(64428)
基金项目(61635)
教育(55380)
自然(53164)
(52354)
自然科(51801)
自然科学(51785)
自然科学基金(50912)
编号(50867)
资助(44814)
成果(41087)
(36604)
(36329)
重点(35635)
课题(35626)
(35591)
(35096)
(35059)
创新(33319)
国家社会(32252)
期刊
(132177)
经济(132177)
研究(78709)
中国(57245)
(46149)
管理(43005)
(39639)
科学(32247)
学报(30639)
教育(27416)
农业(26916)
(26673)
金融(26673)
大学(24955)
技术(24516)
业经(24116)
学学(23164)
财经(20363)
经济研究(18866)
(17615)
问题(17140)
(16582)
现代(13935)
财会(13701)
技术经济(13686)
(12620)
会计(12353)
世界(12333)
资源(11908)
商业(11564)
共检索到403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昭巧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吸引就业的重要源泉。中山市是典型的"工业大市",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产业是中山市的经济命脉。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面向未来大湾区的发展需要,2019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制造业上,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群。面对新时期来自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环境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要求,中山市制造业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达到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山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湾区建设将会给中山市制造业带来加快生产要素进入制造业领域、制造业进一步分化优化和发展、多层次参与大湾区分工和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等机遇,也会给中山市制造业带来协同发展困难、经济交流的困难和深度融合的困难。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内产业趋同的现状,提出中山市制造业从选准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关转型升级政策、建立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机制等发展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文韵  蔡松锋  肖敬亮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迎来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以及世界级城市群。目前,大湾区内部发展仍面临创新驱动不足、产业布局不合理、中心-边缘城市极化发展以及城市间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必须坚持开放与融合的区域制度创新之路,充分发挥产业协同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和加强创新网络,打造出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万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把先进制造业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提出了实施的路径,包括实现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深圳、东莞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东莞积极主动对接《规划纲要》,迅速调整自身定位,提出要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围绕"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突出"打造一中心,强化三功能",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功能,强化扩大开放合作的示范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邱志鹏  蔡松林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规划与现状,使用两个产业的相关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对智慧物流与先进制造业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当前智慧物流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过程中推进智慧物流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和措施,为智慧物流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升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丘书俊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正处于全面推进阶段,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需把握这一重大机遇,强化互动合作,协同发展,携手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文章分析了中山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互动合作发展中的优势和短板,通过构建引力模型对中山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动合作进行深入分析,在借鉴国际知名湾区城市互动合作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动合作发展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梦婕  
在国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背景下,汕头经济特区提出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本文从汕头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着眼,提出从创新、开放、生态等方面入手,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GDP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2019年2月,我国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等十一个方面对未来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指明了区域未来经济、社会、生态、制度等诸多领域努力的方向。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钟雄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制造工厂,区域经济正处于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应借鉴国际一流湾区的先进经验,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以制造业升级为核心,从模仿创新、跟随式创新、结构性创新向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全域创新转变,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培育并壮大新经济、新动能,建设世界知名的"科技湾区",成为新的亚洲价值链(制造+科技)中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矫萍  田仁秀  李苏苏  
目前以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为研究对象,从数字经济视角分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效应的研究较为缺乏。为此,立足于大湾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我国“十四五”规划所倡导的推动深度融合的战略导向,在分析数字经济驱动两业深度融合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两业融合和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数,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大湾区两业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相比于港澳两地和中心城市,对珠三角地区和外围城市的两业融合的影响更大;扩大市场需求从而引发质量变革是数字经济驱动两业深度融合主要路径,起着提升两业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作用。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从实施动态化和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建立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的进程等方面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黎江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粤港澳三地间已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经济体量,多元体制互补的优势直接推动了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总量达6669万,经济总量近1.4万亿美元。凭借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络和港珠澳大桥,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间将形成1小时经济生活圈。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三地间的合作和联系,建立迅速高效的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如何更好地全面深化中国改革开放,参与全球化贸易竞争,引领国家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向耘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仅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全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金融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更好地发挥支持作用,一是应紧密围绕形成高质量供给体系的目标,推动金融改革与开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加强股权市场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二是增量优化应与存量调整并重,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利用区域内金融业较为发达、制度创新较为活跃的优势,探索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债务重组模式,完善要素市场,形成增量优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卓泽林  
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高等教育以其人力资本、科学研究、文化服务、国际化发展等资源优势赋能三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但在资源赋能区域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表现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需求不平衡、创新资源投入与创新成果转化不匹配、基础文化设施与区域公共服务不对等、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与扩大开放步伐不协调。为此,高等教育应优化人才结构,支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高校科技研发效率,加强区域产学研融合创新;探索高校文化共享共建,增强两馆区域服务能力;推进在地国际化发展,做强"留学区域"品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世泽  董大为  尚毛毛  
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精准对接面临产业生态系统亟待优化、产业创新对接亟待加强、产业集聚水平亟待提高、产业综合成本亟待降低、政策洼地效应不够明显等障碍。对此,要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构建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选择正确的突围路径:强化发展规划对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对接,协同促进智能制造;强化产业园区对接,打造开放合作平台;强化品牌建设对接,联手推动质量变革;强化人才队伍对接,夯实人才队伍支撑;强化扶持政策对接,降低产业综合成本;强化体制机制对接,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如  唐明琴  
随着市场经济进入信用经济阶段,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势在必行。因此,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的背景,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的优势和重要性,以及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合作机制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在信用合作机制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静  谭颖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需进一步深化中山与港澳的合作。本文通过探讨中山与港澳合作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其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打造高端产业、科技合作、青年创业三大合作平台,建设人才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两个支撑点,推进金融、土地、审批、认证四项制度创新,深化中山与港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