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8)
- 2023(15745)
- 2022(13280)
- 2021(12097)
- 2020(10312)
- 2019(23443)
- 2018(23288)
- 2017(45721)
- 2016(24937)
- 2015(27965)
- 2014(27954)
- 2013(27695)
- 2012(25744)
- 2011(23178)
- 2010(23317)
- 2009(22209)
- 2008(22430)
- 2007(20419)
- 2006(18188)
- 2005(16673)
- 学科
- 济(106237)
- 经济(106091)
- 业(96012)
- 管理(88420)
- 企(84298)
- 企业(84298)
- 方法(44005)
- 财(35761)
- 农(35592)
- 数学(35071)
- 数学方法(34697)
- 业经(32262)
- 制(26346)
- 中国(26188)
- 农业(24337)
- 务(24157)
- 财务(24115)
- 财务管理(24074)
- 企业财务(22773)
- 地方(22520)
- 贸(19839)
- 贸易(19830)
- 技术(19749)
- 策(19407)
- 易(19237)
- 和(18765)
- 体(18252)
- 理论(17848)
- 划(17815)
- 银(17145)
- 机构
- 学院(359086)
- 大学(353658)
- 济(151805)
- 经济(148590)
- 管理(142313)
- 理学(121183)
- 理学院(119940)
- 管理学(118261)
- 管理学院(117557)
- 研究(116393)
- 中国(92858)
- 财(75466)
- 京(74352)
- 科学(67708)
- 农(60057)
- 所(58285)
- 江(58162)
- 财经(58031)
- 中心(54619)
- 经(52342)
- 研究所(51816)
- 业大(50267)
- 农业(46923)
- 北京(46161)
- 经济学(45531)
- 州(44988)
- 范(44561)
- 师范(44210)
- 财经大学(42339)
- 院(42009)
- 基金
- 项目(227855)
- 科学(181083)
- 研究(172013)
- 基金(165198)
- 家(140826)
- 国家(139521)
- 科学基金(121698)
- 社会(110066)
- 社会科(104261)
- 社会科学(104232)
- 省(91112)
- 基金项目(87624)
- 教育(78477)
- 自然(76994)
- 自然科(75157)
- 自然科学(75137)
- 划(74716)
- 自然科学基金(73834)
- 编号(71090)
- 资助(66528)
- 成果(58090)
- 部(50873)
- 重点(50660)
- 发(49918)
- 创(49887)
- 课题(48978)
- 制(47008)
- 创新(45933)
- 业(44758)
- 国家社会(44659)
- 期刊
- 济(178625)
- 经济(178625)
- 研究(108666)
- 中国(72984)
- 财(63140)
- 农(56740)
- 管理(56348)
- 学报(47470)
- 科学(46904)
- 农业(38269)
- 融(37491)
- 金融(37491)
- 大学(37068)
- 教育(35489)
- 学学(34886)
- 技术(32601)
- 业经(31407)
- 财经(29149)
- 经济研究(27195)
- 经(25079)
- 问题(23627)
- 业(22211)
- 技术经济(19609)
- 贸(18954)
- 现代(18155)
- 财会(17674)
- 商业(16949)
- 世界(16700)
- 理论(16511)
- 版(16336)
共检索到551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志明 张金隆 马辉民 熊杰 赵淑红
以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搜集粤苏鄂辽4地省级层面的政策文献,综合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和政策内容分析方法,开展基于政策发文单位的政策外部属性分析,以及政策工具和产业价值链的政策内容挖掘,刻画地方政府政策在3个维度上的协调性及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而为政策改进提供建议。结果发现,目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中,基础政策数量偏少;过于依赖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对需求型政策工具有所忽视;政策作用集中在研发、投资、生产环节,缺乏针对消费环节的政策。构建的三维研究框架可为分析公共政策的协调性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对政府部门补齐政策短板、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政策启示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顾占波 李松庆
从珠三角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现状出发,构建两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珠三角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回归拟合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对两业2001-2011年间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制造业与物流业在近1 0年间整体处于协调状态,但存在一定波动性,两业间的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发展水平 协调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正义
信息化进展如何已成为我国制造业部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以江苏为例,实证研究信息化在产业升级中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江苏信息化直接效应显著,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强,其影响力和感应力系数均大于1;电子信息产业的间接效应也非常显著,制造业部门使用电子信息产品时,增加值显著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企业使用新技术的可能性越大,因而越能够促进产业升级。
关键词:
信息化 制造业升级 效应 以江苏为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迟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自"十二五"规划执行以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直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稳步推进。基于有关统计数据的研究表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业已取得积极成效,产业结构已趋于优化。但迄今为止,制造业的总体态势及在国际产业链的相对位置还未发生"颠覆性"质变。业已开启的转型升级进程还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即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产业新趋势作为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推进"走出去"战略与有效发挥管理对转型升级的促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璇 黎恢富
本文根据1998~2013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出与就业等数据,分别运用结构协调度和结构偏离度来测量制造业总体和制造业三大子行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结果发现制造业总体的协调度呈现出先恶化再改善的倒"U"型的走势,制造业三大子行业结构偏离度的走势虽各有特点,但与制造业总体协调度大体保持了一致性。此外,本文采用了偏最小二乘模型(PLS)对影响制造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性 制造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夏飞龙 张小筠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经历了持续的转型升级历程。深圳作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典型,其转型升级的经验具有代表性。本文发现,技术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深圳市制造业表现为投资持续增长、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特征。文章通过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圳经验"——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实现跨越式的转型升级、以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软化"和形成"大小共存"的竞争有序产业组织结构的总结,指出了"高质量"和"包容性"制造的转型升级方向及关键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完善技术创新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补充性政策入手,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万科 黄新建 陈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产能"列为首要任务,其实质为扩大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被确立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将鄂湘赣三省城市群定位为我国经济新增长极,强调三者协同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细分领域之一,新型显示器件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本文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对鄂湘赣新型显示制造业的产能低端化程度进行测算,发现其存在着"轻技术创新,重规模扩张"的低端化发展弊病,并提出了制定鄂湘赣新型显示制造业区域协同创新整体规划、建立并完善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不断提升新型显示制造业新产品开发技术含量等提升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仲伟 李先军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全球制造业掀起新一轮竞争热潮,国内外环境急剧变化给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的我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十三五"及未来更长时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从聚焦于数量比例关系的"结构优化"向体现为产业技术和组织复杂性的"能力提升"转变,从重视低成本大规模的"平面扩张"向强调差异性多元化的"立体递进"转变。为此,需要在要素基础、制造模式、产品生产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予以创新,实现要素从引进到全球整合的转型,制造模式从产品制造到产品创造和知识创造的转型,产品类型从标准化、模块化产品向一体化产品的转型,从"红海市场"向"蓝海市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兰 任文娟 蔡德发
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制造业重振发展的战略计划,并为此出台了许多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通过PMC-AE指数政策评价法,对目前制造业税收政策进行分析评价,为新一轮制造业税收政策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文章从不同税种的角度出发,梳理了制造业税收政策的相关文献,并在传统PMC的基础上加入了自编码神经网络技术(AE),构建了PMC-AE指数评价模型,根据PMC-AE指数的大小对我国现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现行制造业的税收政策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人才保障激励形式不完善、税收政策受体范围针对性不够和政策时长与产业周期不协调等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人才保障激励形式、增加税收政策地区针对性和产业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税收政策 指数评价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游秋琳 张霄 肖兆飞
未来几年时间,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关系到国家经济结构能否按期完成结构调整,实现"制造强国"的总体目标。因此,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制造业成本增加、部分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为支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该加大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杠杆效应,尤其是财政政策对产业经济影响。财政税收政策设计应基于和遵循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阶段,对低端制造业侧重于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游秋琳 张霄 肖兆飞
支持制造业转型和产业链延伸,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财政政策效用优于货币政策效用的改革关键期,如何最大化发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改革的重点。本文从财政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制造业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不足、资金效率低下、税收优惠政策乏力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等手段来支持制造业的改革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彩霞 韩贤
优化制造业产业布局、促进转型升级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研究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效应,对天津市过去十年的财税政策按照"调整振兴"、"结构优化"、"产业培育"和"节能降耗"进行分类,采取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天津市在鼓励科技创新、引进新型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的财税政策实施效果较好;而在调整振兴、结构优化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产业升级财税政策实施效果欠佳。为此,建议完善化解过剩产能、产业整合和结构调整方面的财税政策,并继续发挥产业培育类政策工具的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 转型升级 财税政策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迟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新经济背景下扎实稳步推进。有关统计表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取得积极成效,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但迄今为止,制造业的总体态势及在国际产业链的相对位置还未发生"颠覆性"质变,业已开启的转型升级进程还需要坚持下去。未来转型升级的着力点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即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产业新趋势作为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有效发挥管理对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燕梅 周丹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后,如何切实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就显得更为紧迫。本文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例,在分析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对既有产业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对于这种重点突破式的产业扶持政策,政策手段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再加大政策力度,其效果又会受到企业行为方式的制约。因此,需要逐步弱化重点扶持型的产业政策,将政策重心转向影响企业行为方式的外部制度环境的建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林徽 马博文
制造业发展水平不足是造成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落后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扶持政策实现制造业转型,扶持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多大贡献,尚未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研究扶持政策对当地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异质性进行充分讨论,同时阐述了扶持政策对于缩小区域间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差距的贡献度。本文研究发现: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的实施对提升入选地区的制造业复杂度有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扶持政策在宏观层面通过产出调整促进制造业升级,在微观层面通过降低高技术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企业利润率、激发企业生产和研发积极性,促进制造业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效果在非集中供暖地区和非森工城市更明显,非国有企业享受到的政策红利更多。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源枯竭城市扶持政策在缩小制造业发展差距上的贡献为1.12%,在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上的贡献为0.56%。本文的结论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效果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