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0)
2023(12004)
2022(9814)
2021(8871)
2020(7611)
2019(16897)
2018(16839)
2017(32782)
2016(17929)
2015(19951)
2014(19979)
2013(19793)
2012(18526)
2011(16331)
2010(16663)
2009(16264)
2008(16541)
2007(15454)
2006(13978)
2005(13092)
作者
(53369)
(44735)
(44529)
(42269)
(28728)
(21430)
(20056)
(17238)
(17012)
(16232)
(15468)
(15124)
(14756)
(14545)
(14480)
(13642)
(13432)
(13117)
(13046)
(12788)
(11196)
(11185)
(11002)
(10377)
(10214)
(10200)
(10091)
(9935)
(9122)
(8863)
学科
(82762)
(80135)
经济(79999)
(75664)
企业(75664)
管理(72030)
方法(32894)
(30050)
业经(27959)
(26238)
数学(24461)
数学方法(24179)
(21576)
(21395)
财务(21366)
财务管理(21335)
企业财务(20212)
中国(19048)
农业(18918)
技术(17082)
(16225)
(15112)
(14878)
理论(14622)
(14281)
体制(14001)
(13763)
地方(13594)
(13250)
贸易(13240)
机构
学院(266024)
大学(262607)
(113314)
经济(111173)
管理(102027)
研究(89546)
理学(86434)
理学院(85567)
管理学(84274)
管理学院(83790)
中国(71900)
(57735)
(56006)
科学(53146)
(50030)
(46466)
财经(44150)
(43530)
研究所(41280)
中心(40468)
(39887)
业大(39501)
农业(39423)
北京(35112)
经济学(34783)
(33410)
(32408)
财经大学(32296)
经济学院(31310)
(30286)
基金
项目(166566)
科学(131908)
基金(122182)
研究(120389)
(106810)
国家(105850)
科学基金(91326)
社会(78251)
社会科(74116)
社会科学(74096)
(65788)
基金项目(63701)
自然(59194)
自然科(57842)
自然科学(57821)
自然科学基金(56891)
教育(54228)
(54181)
资助(50380)
编号(46472)
(38514)
成果(38380)
重点(37739)
(37616)
(37194)
(35972)
(35713)
创新(34375)
课题(32924)
国家社会(32617)
期刊
(136485)
经济(136485)
研究(81978)
中国(56705)
(50292)
(48089)
管理(45839)
学报(42604)
科学(39709)
大学(33036)
农业(32445)
学学(31580)
(27369)
金融(27369)
技术(23825)
教育(23663)
财经(23494)
业经(23101)
经济研究(21368)
(20347)
(19225)
问题(17475)
技术经济(15380)
(14040)
世界(13908)
财会(13907)
现代(13537)
(13277)
会计(12561)
国际(12457)
共检索到418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树华  陈柳  
我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必须依靠"结构调整"推动发展的新阶段。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大规模新增投资的"增量"调整方式来推动制造业规模扩大,而对"存量"结构调整重视不够,导致制造业经济效益长期在低位徘徊。当前我国制造业实施大规模"增量调整"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必须实行以"存量调整"为主的"存量-增量"调整方式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据此,该文提出了制造业存量结构调整的具体路径和构筑制造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文鸿  朱正军  史本广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科技工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文新  
东莞是“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全球科技浪潮的到来,其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制造业结构不合理、升级难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东莞制造业具有总体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结构比例发展程度偏低及外向型“东莞模式”扎根不牢的结构特点;存在看产品附加产值低,能源消耗大、招商竞争力相对萎缩及产业部局与临近的珠三角趋向同等制约因素。建议施行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政策,协调临近珠三角各城市的产业布局.推动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的培育。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佳  
文章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困难,指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要改造制造业生产体系,发展制造业新动能。文章针对新常态进行理论分析,说明新常态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结果;各国的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新常态下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要从实体经济、从生产领域入手;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减少新旧技术基础变化给经济带来的震荡。文章还说明我国工业化各时期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分析哪些矛盾是原有发展方式造成的,哪些矛盾是在新常态下发展起来的,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怎样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阻碍。文章最后针对当前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指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以及改善制造业生产体系,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琼娥  林峰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回落,为保持自身在全球价值网络中的核心地位,跨国公司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调整其全球战略,以期获得持续动态的竞争优势。从价值链理论出发,具体探讨产业链全球化配置下跨国企业在华价值链调整的新动向,并利用SWOT战略法分析跨国企业在华价值链调整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在跨国公司价值链条下实现中国制造业升级,应培育一批具有规模的强势国际品牌企业,发挥企业联动效应以实现产业整体提升,完善制造业软硬环境,提高外资正向的投资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乔  祝合良  
现代流通业的高效运作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机理分析发现,现代流通业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优化制造业分工、促使制造业降低成本与节能减耗、强化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提升制造业国际地位等效用。通过选取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针对区位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分别构建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对现代流通业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加速现代制造业的流通化进程,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东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对制造业提升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批发零售业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最后基于区位和行业特点,提出发展现代流通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钦礼  
本文通过分析表明,我国目前面临的多种结构性问题和矛盾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位置低下,因此驱使制造业沿着生产价值链路径向上拓展升级就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发展已形成的制造业大国格局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变化,使我国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在制造业沿着生产价值链阶梯拓展升级的路径上,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自主品牌的策划营销和市场的不断开拓,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制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汉青  袁文  马明清  袁武  
基于宏观统计数据的传统产业集聚研究方法多以行政区划为空间统计单位,难以体现产业的空间连续性。数据开放平台上企业数据集的出现,使得基于微观层面的产业集聚研究成为可能。本文收集了2008-2014年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工商登记数据,采用基于距离的指数体系及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珠三角制造业集聚特征及2008-2014年基于增量的制造业聚集演变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①珠三角区域制造业沿西北—东南向集中分布于深圳、佛山、广州、东莞、中山5市,周边各市制造业密度相对较低;②集聚程度与行业属性密切相关,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程度最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分散程度最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微弱集聚水平,而资源密集型行业无明显集聚或呈分散特征;③2008-2014年新增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城市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深圳市新增制造业企业逐年减少,东莞、中山等市新增制造业企业上升趋势明显,其余各市维持平稳或缓慢增长。新增制造业企业重心存在从深圳逐渐向东莞、中山等市转移的现象。新增制造业企业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有所降低,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数量有所上升,集聚指数亦表现出相同趋势,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在发生结构和空间演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文怀  
先进制造业承载着我国制造业转型提升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战略使命,却呈现出自主创新不足、综合效率偏低、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内资的行业主导力不强的发展态势。本文将从市场结构层面寻找阻碍我国先进制造业扩容升级的根源,并据此提出面向市场结构的先进制造业政策调控方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飞  
本文选取2005~2012年间4个年度的数据,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各省域金融结构调整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发现:间接融资比例与制造业中重工业行业和低能耗行业密切相关,大银行资产占比与高附加值行业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金融体系中银行业仍然发挥着主要融资功能,但银行业对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对金融结构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产生明显影响。在新常态下,要支持制造业结构升级,银行业需要调整业务结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王岳平  李淑华  任旺兵  祁淑萍  怀铁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岳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白和金  王积业  王岳平  费洪平  杨合湘  王亚平  张立群  李淑华  任旺兵  赵阳华  祁淑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其仔  李蕾  
本文在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制造业进行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现出东部转型升级层次最高、趋势最明显,中部其次,西部转型升级层次最低、趋势最弱的特征。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个体固定效应不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前者结果表明内涵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后者结果表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省市之间存在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其仔  李蕾  
本文在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制造业进行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现出东部转型升级层次最高、趋势最明显,中部其次,西部转型升级层次最低、趋势最弱的特征。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个体固定效应不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前者结果表明内涵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后者结果表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省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省市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以支持和引导,以推动中国制造业一体化联动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