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03)
- 2023(17504)
- 2022(14493)
- 2021(13504)
- 2020(11479)
- 2019(25705)
- 2018(25519)
- 2017(49440)
- 2016(26355)
- 2015(29543)
- 2014(28602)
- 2013(27962)
- 2012(24955)
- 2011(22138)
- 2010(22214)
- 2009(20808)
- 2008(20517)
- 2007(18147)
- 2006(15798)
- 2005(14199)
- 学科
- 济(107858)
- 经济(107706)
- 业(101383)
- 管理(93753)
- 企(90600)
- 企业(90600)
- 方法(49470)
- 数学(40345)
- 数学方法(39623)
- 财(35852)
- 农(33421)
- 业经(33074)
- 中国(27523)
- 制(25379)
- 务(25256)
- 财务(25182)
- 财务管理(25141)
- 企业财务(23851)
- 农业(23444)
- 技术(22726)
- 理论(21266)
- 地方(18861)
- 和(18559)
- 划(18272)
- 体(18259)
- 策(17702)
- 银(17365)
- 银行(17347)
- 贸(17265)
- 贸易(17251)
- 机构
- 学院(366026)
- 大学(360792)
- 济(152283)
- 管理(150165)
- 经济(149374)
- 理学(129605)
- 理学院(128358)
- 管理学(126121)
- 管理学院(125418)
- 研究(111012)
- 中国(88334)
- 财(74203)
- 京(73936)
- 科学(64573)
- 财经(58348)
- 江(55601)
- 农(55129)
- 经(53115)
- 所(52775)
- 中心(52735)
- 业大(50473)
- 研究所(47279)
- 经济学(46580)
- 北京(45480)
- 范(43486)
- 州(43438)
- 财经大学(43294)
- 师范(43059)
- 农业(42806)
- 经济学院(41969)
- 基金
- 项目(245120)
- 科学(197120)
- 研究(182887)
- 基金(180550)
- 家(154913)
- 国家(153571)
- 科学基金(135877)
- 社会(119019)
- 社会科(112944)
- 社会科学(112919)
- 省(96966)
- 基金项目(94916)
- 自然(86973)
- 教育(85213)
- 自然科(85099)
- 自然科学(85080)
- 自然科学基金(83586)
- 划(79811)
- 编号(73692)
- 资助(72783)
- 成果(58451)
- 创(56093)
- 重点(54572)
- 部(54549)
- 发(51970)
- 创新(51633)
- 课题(50261)
- 制(50220)
- 国家社会(49634)
- 教育部(48061)
- 期刊
- 济(168787)
- 经济(168787)
- 研究(105060)
- 中国(72553)
- 管理(62263)
- 财(62249)
- 农(51533)
- 科学(48213)
- 学报(48192)
- 大学(39329)
- 教育(38949)
- 学学(37275)
- 技术(36700)
- 农业(35220)
- 融(34701)
- 金融(34701)
- 业经(29678)
- 财经(29481)
- 经济研究(26557)
- 经(25427)
- 问题(21626)
- 业(21158)
- 技术经济(20257)
- 财会(18236)
- 现代(17664)
- 统计(17564)
- 策(17324)
- 科技(17293)
- 商业(17018)
- 版(16584)
共检索到540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麻丽娜 汪丽华 徐凤菊
资本富集是制造业创新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由于资本富集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更高的收益,即资本的逐利性本质,任何改变预期收益的因素都应成为制造业资本富集的影响因素。文章基于创新能力视角,从资本富集的拉力、引力和推力等方面构建制造业资本富集的"三维"合力模型,探究资本富集的过程和路径,揭示制造业资本富集的内在作用机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熠 薛雯文 王先甲
在价值链视角下,从绿色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绿色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绿色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三个层面构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可同时兼顾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征,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对选取的六个制造业细分行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这三个行业的评级为中等,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行业的评级为优秀。部分行业已经在积极探索绿色创新之路,但仍有部分行业的绿色创新意识不足。各行业在投入上差距较大,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关键词:
价值链 制造业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云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熠 薛雯文 王先甲
在价值链视角下,从绿色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绿色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绿色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三个层面构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可同时兼顾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征,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对选取的六个制造业细分行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这三个行业的评级为中等,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行业的评级为优秀。部分行业已经在积极探索绿色创新之路,但仍有部分行业的绿色创新意识不足。各行业在投入上差距较大,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关键词:
价值链 制造业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云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袁勇 吕宏芬
通过建立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该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同时发现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能力和研究开发人员的研发能力是影响其技术创新总体能力的重要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浙江制造业 技术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永刚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科研投入与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σ和β收敛性,对比不同形式的空间计量模型对样本数据生成过程的拟合效果,采用空间误差分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分析了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域对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泛珠三角"区域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具有负的空间相关性和σ和β收敛性;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对创新能力具有正的影响,创新能力发展过程具有正的空间外溢性;"泛珠三角"区域的建立对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具有不利影响。研究认为:国家应出台区域经济合作宏观指导政策,进一步发挥不同区域的区位优势,提高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正的空间外溢性;提高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绝对投入量,进一步提高新产品研发经费的利用效率;提高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经济结构,使医药制造业收敛于较高的产业发展均衡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瑾 王娟茹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供应链的组织特征,并以此为基础从产业关联、组织运作和知识集成三个维度构建了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供应链三维空间模型。分别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了集群供应链系统与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并用实际案例对所提出的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促进我国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借鉴。
关键词:
大型复杂产品 产业集群 供应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芳 赵彦云
本文在CDM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基于北京市海淀科技园企业年报的微观数据,对信息服务业创新过程与制造业进行比较研究,挖掘促进两个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总结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内在的创新机理,并为两个产业的创新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信息服务业中新产品产出倾向与企业规模呈倒U型关系,而制造业中创新规模效益显著;信息服务业的知识密集特征显著,而制造业并不显著;在信息服务业中,国有企业从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转化效率低下,而在制造业中,国有企业在创新投入阶段则表现出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CDM模型 制造业 服务业 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傅为忠 聂锡云
选取2011—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StoNED)和Tobit模型探求我国高端制造业不同行业和不同阶段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各子行业科技创新效率差别较大,行业差异具有异质性。通过Tobit模型发现,政府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意愿和研发力度对研发效率有正影响,研发经费结构对其有负影响;市场开放程度、企业规模和研发效率对技术成果转化有正影响,企业所有制结构对其有负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歆 韩平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20年制造业行业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传统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并基于随机效应Tobit模型检验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反映了中国传统和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得出了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远高于其他因素的研究结论,从而提出夯实技术创新基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鲁成 张二涛 杨早立
我国目前缺乏高端制造业创新指数,这对于评价和提升其创新能力是十分不利的。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端制造业含义、特征和分类构成。然后构建一个融合多层视角的高端制造业创新指数监测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一种基于离差最大化法和综合指数法组合的高端制造业创新指数测度模型,并以2009年一2014年期间北京高端制造业作为实证对象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该创新指数方法可行,同时比较全面把握了北京市高端制造业创新现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歆 韩平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20年制造业行业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传统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并基于随机效应Tobit模型检验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反映了中国传统和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得出了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远高于其他因素的研究结论,从而提出夯实技术创新基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伟 杨早立 周文 朗益夫
为了进一步测度评价对象整体的变化速度发展态势,结合已有关于评价对象静态评价模型、变化速度状态和趋势测量模型的研究,以信息集结视角和"激励与惩罚"手段,运用变化速度趋势对变化速度状态进行修正,构建了融合变化速度状态和趋势等变化速度特征的变化速度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我国30个省区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各省区2005年~2011年间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截面静态和变化速度动态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较高的东部发达省份,其变化速度上升趋势微弱,甚至不少省份呈现递减状态;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的中西部省份,多数地区变化速度上升趋势显著,且上升趋势幅度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明月 范德成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三阶段创新价值链理论,本文采用动态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模型,筛选投入产出变量,分别测算2011-2016年间我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阶段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并着重对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出进行参数估计,考察各阶段劳动力、资金、知识三种要素与相应产出之间关系。研究表明,各阶段内全行业以及细分行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在2011-2016年间的波动各异,且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全行业技术研发阶段资金和知识要素投入的冗余现象较为明显,成果转化阶段劳动力和资金要素投入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产业化阶段三种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匹配效果较好。结合具体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优化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红霞 刘遵峰 张春玲 宋博
在低碳经济时代,自主创新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我国装备制造业特点,基于低碳经济理论构建了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区间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其结果是科学合理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慧燕 李宏
笔者构建工序分工模式下东道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序分工促进了东道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利用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参与工序分工的程度不断提高,且参与全球工序分工对其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高技术密集度行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外国直接投资、有形资本积累、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科研经费投入也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球工序分工 人力资本 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