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1)
2023(12378)
2022(10234)
2021(8987)
2020(7659)
2019(17103)
2018(16870)
2017(33174)
2016(17458)
2015(19232)
2014(19249)
2013(19330)
2012(18014)
2011(16088)
2010(16580)
2009(16236)
2008(16057)
2007(14830)
2006(13557)
2005(12964)
作者
(50342)
(42345)
(42234)
(40073)
(26947)
(19833)
(18861)
(16221)
(15866)
(15128)
(14768)
(13934)
(13850)
(13660)
(13347)
(12740)
(12530)
(12254)
(12035)
(11739)
(10742)
(10370)
(10167)
(9749)
(9510)
(9405)
(9354)
(9219)
(8408)
(8047)
学科
(103660)
经济(103533)
(83198)
(75603)
企业(75603)
管理(73247)
方法(36594)
(31036)
业经(30348)
数学(28341)
数学方法(28199)
(27214)
(22123)
(21810)
财务(21792)
财务管理(21767)
地方(21593)
中国(21262)
企业财务(20692)
农业(20037)
(17726)
技术(17171)
(15652)
(15649)
(15343)
体制(14617)
理论(13953)
(13851)
环境(13463)
地方经济(13393)
机构
学院(268568)
大学(263623)
(131507)
经济(129360)
管理(107686)
理学(91648)
理学院(90802)
管理学(89908)
管理学院(89394)
研究(88241)
中国(71160)
(63255)
(53599)
财经(49147)
科学(46870)
(44386)
(43343)
(42506)
经济学(41661)
(40386)
中心(39312)
研究所(38150)
经济学院(37210)
财经大学(35883)
业大(33815)
北京(33649)
(32382)
商学(31723)
商学院(31441)
(31357)
基金
项目(164732)
科学(133386)
研究(123937)
基金(123426)
(104501)
国家(103596)
科学基金(91984)
社会(85420)
社会科(81234)
社会科学(81214)
基金项目(64985)
(64316)
自然(56013)
自然科(54751)
教育(54745)
自然科学(54736)
自然科学基金(53889)
(51296)
资助(49714)
编号(47370)
成果(37877)
(37642)
(37286)
(37213)
(36680)
重点(36675)
国家社会(36261)
(36215)
创新(34068)
教育部(33324)
期刊
(160572)
经济(160572)
研究(87552)
(53929)
中国(52019)
管理(47768)
(38884)
科学(33802)
学报(31933)
(28046)
金融(28046)
财经(26721)
大学(26471)
经济研究(26206)
农业(26081)
学学(25593)
业经(25421)
技术(25038)
(23212)
问题(20428)
技术经济(17976)
教育(17299)
世界(15397)
(15257)
(15073)
现代(14197)
财会(13883)
经济管理(13845)
商业(13785)
经济问题(13129)
共检索到421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傅元海  叶祥松  王展祥  
从长期看,制造业结构变迁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提高,但是短期内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制造业结构变迁不一定伴随高端制造业的高附加值,经济增长效率不一定提高。本文基于OECD制造业分类方法将制造业分为3类,从总产值、增加值、固定资产净值等多维度测度制造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构建制造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效率的计量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负面作用,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正面作用。经济增长效率采用经济增长集约化和投入产出率衡量,每个维度的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测度,不同方法测度变量的估计结果一致。本文进一步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湘湘  周小亮  
从长期看,服务业结构变迁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提高。但是由于短期内受到要素扭曲等多种因素影响,服务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过程非常复杂。本文将服务业结构变迁划分为服务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构建服务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的动态面板模型,并选取1999—2012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效率显著正相关,服务业结构高度化则与经济增长效率显著负相关。由于人才、知识等要素"质量"不匹配,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附加值偏低,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嵌入"状态,这是服务业结构高度化抑制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庆然  
本文根据1978~2011年的样本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我国制造业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产业对经济增长变动均具有同向变动关系,但制造产业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大;制造业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变动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因此,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制造业,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防范第三产业比重过大和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发展不足导致的"产业空心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万里  罗良文  
文章基于Hsieh&Klenow(2009)和Oberfield(2011)的研究框架,着重分析资源错配影响中国制造业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际层面的宏观数据,测度了各地区制造业行业的资源错配程度,实证检验了资源错配对全国及各地区制造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源错配在总体上抑制了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在不同地区间表现出差异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改善资源错配,同时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改善资源错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毅夫  章奇  刘明兴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金融结构的演变主要取决于实体经济活动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以及不同的金融中介在企业融资中相应的比较优势。本文从金融结构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角度 ,通过对全球制造业 1 980 - 1 992年数据的经验分析 ,试图证明一国的金融结构必须要和产业规模结构相匹配。我们主要考察了金融结构的两个主要内容 :一个是银行业的结构 ,即信贷资产在不同规模等级的银行间的分布状况 ;另一个是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 ,即金融资产在银行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分布状况 ,或者说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比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只有当金融结构和制造业的规模结构相匹配——即在一个以大企业为主的经济中 ,存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文章通过构建CES生产函数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结构调整偏向对比较优势变迁及其共同作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82~2014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结构调整持续朝偏向于技术方向发展,存在结构调整技术资本偏向。同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结构调整偏向和比较优势存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效应,综合效应更多反映纯结构调整偏向效应,而且不同地区呈现分化趋势,这说明结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变迁相匹配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文章通过构建CES生产函数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结构调整偏向对比较优势变迁及其共同作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822014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结构调整持续朝偏向于技术方向发展,存在结构调整技术资本偏向。同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结构调整偏向和比较优势存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效应,综合效应更多反映纯结构调整偏向效应,而且不同地区呈现分化趋势,这说明结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变迁相匹配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孟冰岚  
本文从外资进入的行业角度,借助SUR模型考察了银行业与制造业利用外资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比较分析了这两种不同行业特征的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期间,进入我国银行业的FDI对制造业FDI追逐性显著,反之则不显著。加入其他控制变量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业FDI、制造业FDI及国内固定资本投资都会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这两种行业的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显著高于国内资本投资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蕾  
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结果表明,各国制造业的内部增长效应远大于资源再配置效应,即制造业产业内升级比产业间升级有更大的生产率提升效应。通过进一步对内部增长效应分解发现,高收入经济体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更依赖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中等收入国家更依赖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作为发展中大国,未来我国既要充分发挥制造业产业内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又要努力激发产业间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钦礼  
本文通过分析表明,我国目前面临的多种结构性问题和矛盾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位置低下,因此驱使制造业沿着生产价值链路径向上拓展升级就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发展已形成的制造业大国格局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变化,使我国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在制造业沿着生产价值链阶梯拓展升级的路径上,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自主品牌的策划营销和市场的不断开拓,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制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沂蒙,孙林岩  
运用先进制造方式组织生产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在阐述制造业生产方式变迁的一般规律后,从技术、市场、制度和分工的角度分析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迁历程,以期为我国先进制造方式的选择和构建提供一点理论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李绍东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文考察了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作用,并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二者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各部门对GDP的贡献逐年增大而且较稳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较大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装备制造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反映出装备制造业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而感应度系数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说明其他产业部门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刺激较弱;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平稳的协整关系,GDP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冲击的响应非常明显,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GDP冲击的响应只有微弱波动,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依...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其仔  李蕾  
本文在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制造业进行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现出东部转型升级层次最高、趋势最明显,中部其次,西部转型升级层次最低、趋势最弱的特征。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个体固定效应不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前者结果表明内涵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后者结果表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省市之间存在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展祥  
历史地看,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生产率与收入水平提高的增长发动机作用。20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普遍呈现以制造业就业与产值份额度量的去工业化,在21世纪前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进行去工业化,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则高举再工业化大旗。这一悖论现象源于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上下游产业链模式以及不对称、不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这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长期或短期的不同正负面影响。需要全面认识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增长发动机作用,警惕中国过早的去工业化;从供给端发力,促进中国制造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早日进入技术与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如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总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四位,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作为过去20年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使得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