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7)
- 2023(11569)
- 2022(9594)
- 2021(8785)
- 2020(7623)
- 2019(17100)
- 2018(17271)
- 2017(33575)
- 2016(18224)
- 2015(20530)
- 2014(20391)
- 2013(19984)
- 2012(18032)
- 2011(15904)
- 2010(16351)
- 2009(15641)
- 2008(15814)
- 2007(14484)
- 2006(12731)
- 2005(11799)
- 学科
- 业(83462)
- 济(78825)
- 经济(78696)
- 企(77178)
- 企业(77178)
- 管理(73481)
- 方法(36562)
- 数学(28503)
- 财(28254)
- 数学方法(27963)
- 业经(27776)
- 农(25263)
- 制(21362)
- 务(21021)
- 财务(20979)
- 财务管理(20951)
- 企业财务(19781)
- 中国(18424)
- 农业(17724)
- 技术(17558)
- 理论(16244)
- 体(15436)
- 划(15052)
- 策(14589)
- 和(14523)
- 银(13465)
- 银行(13457)
- 体制(13455)
- 行(12836)
- 贸(12281)
- 机构
- 学院(262657)
- 大学(255594)
- 济(110155)
- 管理(108192)
- 经济(108042)
- 理学(92821)
- 理学院(91991)
- 管理学(90373)
- 管理学院(89889)
- 研究(77901)
- 中国(64562)
- 财(55563)
- 京(52944)
- 科学(44781)
- 财经(43059)
- 农(41177)
- 江(41143)
- 经(38906)
- 所(38191)
- 中心(36731)
- 业大(36216)
- 研究所(33769)
- 经济学(32928)
- 北京(32916)
- 州(32225)
- 农业(32077)
- 财经大学(31622)
- 商学(30382)
- 商学院(30099)
- 经济学院(29688)
- 基金
- 项目(168356)
- 科学(135048)
- 研究(125532)
- 基金(123386)
- 家(105144)
- 国家(104225)
- 科学基金(92789)
- 社会(81186)
- 社会科(77091)
- 社会科学(77071)
- 省(68073)
- 基金项目(64661)
- 自然(59730)
- 自然科(58447)
- 自然科学(58435)
- 教育(58347)
- 自然科学基金(57415)
- 划(54886)
- 编号(50983)
- 资助(50947)
- 成果(40371)
- 创(38615)
- 重点(37442)
- 部(37248)
- 业(36812)
- 制(36654)
- 发(35351)
- 创新(35199)
- 课题(35059)
- 国家社会(33352)
- 期刊
- 济(126446)
- 经济(126446)
- 研究(76144)
- 中国(52953)
- 财(47980)
- 管理(46520)
- 农(39750)
- 科学(33409)
- 学报(32953)
- 农业(26959)
- 技术(26891)
- 大学(26811)
- 融(26731)
- 金融(26731)
- 学学(25617)
- 教育(25142)
- 业经(23126)
- 财经(21914)
- 经济研究(19478)
- 经(18869)
- 业(16644)
- 问题(16043)
- 技术经济(15571)
- 财会(14628)
- 统计(14125)
- 策(13656)
- 现代(13504)
- 商业(13005)
- 会计(12950)
- 理论(11939)
共检索到39675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世峰
制造业是集聚现象表现最明显的产业,文章基于上海市制造业的数据,利用Ellis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集聚指数模型,从企业规模、市场开放程度这两个角度对上海市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地区集聚也越明显;企业相对规模与产业集聚呈"U"型变化关系,只有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与产业集聚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企业规模 市场开放度 制造业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青 茹少峰
制造业虚拟集聚已成为助力建设制造强国的新动能。文章依据物质资料再生产理论中关于生产阶段的划分,从虚拟集聚主体、虚拟集聚平台与物流服务三个维度构建了制造业虚拟集聚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制造业虚拟集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维熵值-TOPSIS”法测度了2012—2021年中国29个制造业行业业的虚拟集聚水平及细分维度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细分行业的虚拟集聚水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虚拟集聚水平排序为高技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中低技术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不同细分维度中虚拟集聚平台水平最低。最后,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了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虚拟集聚水平的差异来源,发现主要差异来源于组间净差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金山 李雨培
互联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全面转型,行业集聚的方式和机理也随之而变。基于2003-2014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集聚的影响呈现多样性,具体分为以下四类:始终集聚,先扩散后集聚,先集聚后扩散,始终扩散。其中,集聚的转折点呈现出行业差异,先集聚后扩散的行业转折点主要位于互联网普及率20-30%水平,而先扩散后集聚的行业转折点在40-50%水平。这些"集聚-扩散"现象差异是由互联网背景下分工细化导致的行业间集聚、行业内集聚与行业内扩散综合决定的。
关键词:
行业集聚 互联网 行业差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金山 李雨培
互联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全面转型,行业集聚的方式和机理也随之而变。基于2003-2014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集聚的影响呈现多样性,具体分为以下四类:始终集聚,先扩散后集聚,先集聚后扩散,始终扩散。其中,集聚的转折点呈现出行业差异,先集聚后扩散的行业转折点主要位于互联网普及率20-30%水平,而先扩散后集聚的行业转折点在40-50%水平。这些"集聚-扩散"现象差异是由互联网背景下分工细化导致的行业间集聚、行
关键词:
行业集聚 互联网 行业差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金山 李雨培
互联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全面转型,行业集聚的方式和机理也随之而变。基于2003-2014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集聚的影响呈现多样性,具体分为以下四类:始终集聚,先扩散后集聚,先集聚后扩散,始终扩散。其中,集聚的转折点呈现出行业差异,先集聚后扩散的行业转折点主要位于互联网普及率20-30%水平,而先扩散后集聚的行业转折点在40-50%水平。这些"集聚-扩散"现象差异是由互联网背景下分工细化导致的行业间集聚、行
关键词:
行业集聚 互联网 行业差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先锋 胡翠群
利用1999-2011年我国制造业15个行业数据,将垂直专业化、产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置于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垂直专业化与产业空间集聚的相互作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加深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要大于对TFP增长的影响程度;产业空间集聚明显促进了TFP增长,表明产业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可能由于我国处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和集聚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等相对低端产业,所以垂直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集聚的交互作用对TFP增长有相对的削弱作用。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产业空间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英 陈佳茜
自200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国际贸易顺差以来,其产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额均得到快速增长。在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已从产业层面深化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层面的背景下,有必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测度和分析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以促进其产业升级。基于OECD-WTO发布的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库,通过GVC参与率和GVC地位指数,测算1995-2011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及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和所处位置。结果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后向参与率偏高,GVC地位指数为负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反"Z"形变化并逐渐逼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江瑶 高长春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的半参数回归模型,对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五大细分行业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参数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一般线性回归模型;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开放程度以及城市运输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受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受市场需求和开放程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受城市运输的推动最显著,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受五项指标的影响程度均未十分突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江瑶 高长春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的半参数回归模型,对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五大细分行业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参数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一般线性回归模型;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开放程度以及城市运输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受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受市场需求和开放程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受城市运输的推动最显著,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受五项指标的影响程度均未十分突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永培 晏维龙 郭晓飞
为了深入分析工业分制造业地理集聚对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笔者在一个拓展的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96年~2010年36个二位码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提升排放总量和降低排放强度增速的双重作用,即规模效应和强度效应。工业集聚过程中的市场集中度、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对制造业碳排放发挥了重要的约束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胥朝阳 夏菁 王瑞
本文选取2012年发生并购的交通运输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模型,对交通运输制造业并购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及其分解指数的变化情况及并购样本个体的绩效状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并购后期,我国交通运输制造业的绩效有明显改善,且绩效的改善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利用率的提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邓明 钱争鸣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对影响FDI行业分布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除了分析行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之外,本文还重点研究了FDI的行业集聚产生的FDI行业分布溢出。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的产品出口比重对吸收FDI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业内的国有企业集聚对外资企业进入有显著的"壁垒"效应,而行业的工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外资进入没有显著影响。此外,FDI的行业集聚对吸收FDI有正向的行业内溢出,而FDI的行业集聚产生的行业间分布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后向溢出方面,但没有产生前向溢出。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行业集聚 行业分布溢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东杰 邵琼燕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与就业之间的尖锐矛盾。根据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借助就业乘数理论分析了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及其变化,并与部分国家制造业的贸易竞争优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依赖技术创新,改造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水平,增强成果转化能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便承接更多的国际产业转移,拓展新的就业空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谭清美 陆菲菲
基于Ellison-Glaeser指数和Maurel-Sédillot指数,构建了用于测度中国制造业行业集聚程度的γa指数,将之与EG指数比较。利用γa指数测度两位数制造业行业和三位数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并在省级层面阐明了其应用宽度。结果显示:在数据稳定性上,γa指数优于EG指数;除烟草制品业及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以外,1998—2013年中国其他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高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重污染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先升后降,表
关键词:
EG指数 制造业 产业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金菁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的重点是初步形成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必然成为该时期的重要任务,通过服务业集聚发展可以提高服务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文章采用2000—2014年中国省份数据,利用区位商指数计算出服务业集聚程度;从需求、供给和制度环境三方面选择解释变量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最后建议通过加强统筹规划、促进产业互动发展、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制度环境来推动服务业集聚,加快服务业供给侧改革进程。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服务业集聚度测算 区位商指数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