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4)
2023(10901)
2022(9015)
2021(8227)
2020(7085)
2019(15817)
2018(15832)
2017(30593)
2016(16495)
2015(18291)
2014(18069)
2013(17814)
2012(16299)
2011(14458)
2010(14578)
2009(14002)
2008(14063)
2007(12925)
2006(11548)
2005(10737)
作者
(45145)
(37793)
(37618)
(35509)
(24280)
(17835)
(17116)
(14586)
(14269)
(13619)
(12848)
(12766)
(12161)
(12142)
(11705)
(11308)
(11209)
(11119)
(10851)
(10720)
(9290)
(9261)
(9083)
(8798)
(8539)
(8495)
(8318)
(8282)
(7427)
(7403)
学科
(80015)
(74112)
企业(74112)
管理(72152)
(68481)
经济(68349)
(29589)
业经(27268)
方法(26010)
(25020)
(20137)
财务(20116)
财务管理(20084)
(19891)
企业财务(19007)
农业(18114)
数学(17857)
技术(17740)
数学方法(17722)
中国(15823)
(15223)
(14825)
(14173)
(13964)
理论(13673)
地方(13573)
体制(13278)
技术管理(12032)
经营(11644)
企业经济(11506)
机构
学院(236923)
大学(232499)
(98533)
管理(98499)
经济(96533)
理学(84130)
理学院(83291)
管理学(82400)
管理学院(81922)
研究(71530)
中国(58858)
(53003)
(48632)
科学(40420)
财经(40093)
(38167)
(36844)
(36133)
(34482)
中心(33878)
业大(31587)
研究所(30134)
(29866)
北京(29826)
财经大学(29202)
经济学(29037)
农业(28561)
(27769)
师范(27562)
商学(27551)
基金
项目(150508)
科学(121335)
研究(115893)
基金(110880)
(93601)
国家(92688)
科学基金(82681)
社会(75807)
社会科(71777)
社会科学(71760)
(59970)
基金项目(59577)
自然(51687)
教育(51584)
自然科(50500)
自然科学(50487)
自然科学基金(49671)
(48064)
编号(47499)
资助(43080)
成果(38919)
(35250)
(35160)
(34259)
(33592)
重点(32496)
(32002)
创新(31895)
课题(31619)
国家社会(31223)
期刊
(120435)
经济(120435)
研究(72821)
中国(49183)
(47063)
管理(41597)
(35986)
科学(29981)
学报(28363)
农业(24424)
大学(23221)
(23110)
金融(23110)
学学(21816)
业经(21790)
技术(21509)
教育(21343)
财经(20593)
(17697)
经济研究(17539)
问题(15753)
(14871)
财会(13961)
技术经济(13419)
现代(13131)
会计(12004)
世界(11506)
(11442)
商业(10965)
科技(10830)
共检索到366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铭波  王缉慈  
从知识流动来看,现阶段国内制造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行为主体如制造商与配套商、专业院校之间的知识流动通道尚未真正建立;第二,虽然已有知识流动,但由于各行为主体的知识深度都不高,导致知识互动转化不足。知识流动不是自发的,地理邻近或表面上相关的行为主体之间不必然产生知识流动。在国内,地方政府是建立知识流动通道的关键,政府应主动和其他行为主体互动,并成为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桥梁或"二传手"。文章进行了乐器制造的案例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成金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产业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集群的产业网络层和社会网络层及其联系,以探究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结网的深层次原因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特征。从地方政府这一区域集群网络的行为主体出发,探讨地方政府促进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机理和原则,提出了地方政府促进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具体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白全民   王倩   王东旭   张茹莹  
为深入探究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模式及区域异质性,基于我国部分地区出台的24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采用文本挖掘、共词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地方政府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分析框架,建立由5个一级指标、5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政策一致性指数模型(PMC),选择广东、山东、江苏、安徽、陕西、吉林六省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并通过均值比较和凹陷指数分析方法找出政策优化路径。结果发现:(1)各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呈现内在一致性,只是具体支持方式存在一定差异;(2)各省政策总体较为合理,指数得分排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度较高,东部省份的政策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均优于中部和西部省份;(3)六省政策在转型依托和实现功能两方面表现优异,但在转型路径、支撑保障以及政策工具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要加强运用强制型政策工具等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兵兵  闫志俊  周君婷  
本文将2000—2013年中国县(区)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成立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在考虑企业所处区域不同特征以及企业所有制性质差异、偿债能力高低等情况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此外,信贷挤出引致的成本上升效应,产业集聚引致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是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重要传导渠道,且生产率提升的正向效应超过了成本上升的负向效应。因此,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向市场化转型,发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金融、产业资源再配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孔令池  高波  黄妍妮  
制造业结构趋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是长时期困扰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难题。文章利用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制造业结构差异角度,实证分析了资源优化配置中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博弈。全样本估计结果显示,国际市场开放与制造业结构差异之间存在U形关系,国际市场开放水平达到一定临界值以后,有利于制造业结构差异;国内市场开放优化了资源配置,与制造业结构差异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相反,地方政府投资扭曲了资源配置,阻碍了制造业结构差异。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国内市场开放对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差异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表现出较强的稳健性;而国际市场开放和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效应却呈现鲜明的空间差异。促进制造业结构差异化,东部地区市场力量明显优于政府力量,西部地区政府政策依赖性更加突出。深入而言,中国省区市场开放与地方政府投资的互动中,两者呈相悖效果,省区市场开放促进制造业结构差异的效力被地方政府投资不断地削弱。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强  沈悦  朱雅玲  
数字政府、机器换人以及智能制造等现象为审视地方政府竞争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国内制造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2006—2020年283个地级市样本数据,探究地方政府竞争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升级,并且通过资本、劳动要素流动分别对制造业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负向间接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要素需要跨越流动规模“临界点”才能对制造业升级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地方政府竞争对其他地区制造业升级、资本要素流动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劳动要素流动发挥的空间溢出作用有限,通过要素流动对制造业升级的间接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鉴于此,倡导政府间进行“适度竞争”、优化地区资本配置、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并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是推进制造业升级的有力举措。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孔令池  高波  黄妍妮  
制造业结构趋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是长时期困扰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难题。文章利用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制造业结构差异角度,实证分析了资源优化配置中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博弈。全样本估计结果显示,国际市场开放与制造业结构差异之间存在U形关系,国际市场开放水平达到一定临界值以后,有利于制造业结构差异;国内市场开放优化了资源配置,与制造业结构差异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相反,地方政府投资扭曲了资源配置,阻碍了制造业结构差异。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国内市场开放对东、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志强  朱华友  
产业空间格局及其演化一直是经济地理、区域经济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建国60年来,我国民族乐器制造业空间格局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改革开放以前,民族乐器制造业在全国大中城市分散布局,但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五大城市(北京,上海,苏州,天津,广州)。这一时期的格局主要受国家计划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转型时期(1978-1992),民族乐器企业从分散在全国大中城市走向集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苏州三地。这一时期,国际环境和经济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1992年后,我国民族乐器制造业逐渐从集中走向分散,基本覆盖全国,各地企业"扎堆",形成众多的产业区。这一时期,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杭雷鸣  屠梅曾  
本文运用1985~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制造业、能源价格和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计量检验的结果表明,能源相对价格的上升对于降低总能源强度、石油强度、电力强度和煤炭强度具有积极的贡献。提高能源价格是改善能源效率的一个有效政策工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林  乔小乐  
基于我国2009-2015年460家装备制造业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存在一个有效区间,并且企业所有制形式会影响该有效区间。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当补贴水平高于0.738%时,企业研发投入随着补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当补贴水平低于3.149%时,企业研发投入随着补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进一步地,通过以企业规模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回归发现,当企业规模较大时,企业的研发意愿充足,此时政府补贴促进企业研发投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林  乔小乐  
基于我国2009-2015年460家装备制造业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存在一个有效区间,并且企业所有制形式会影响该有效区间。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当补贴水平高于0.738%时,企业研发投入随着补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当补贴水平低于3.149%时,企业研发投入随着补贴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进一步地,通过以企业规模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回归发现,当企业规模较大时,企业的研发意愿充足,此时政府补贴促进企业研发投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红  侯贵生  
从微观层面入手,重点关注雾霾污染对企业创新意愿的长期倒逼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行为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较长时期中,雾霾污染对企业的创新意愿的提升产生显著的倒逼效应;②雾霾污染对企业创新意愿的倒逼效应在产权不同、规模不同和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企业中,均呈现出一定异质性;③在拓展研究中基于地方官员晋升压力和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的双重视角,证明了地方政府行为对雾霾污染和企业创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远慧   孟苗苗  
以2013—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且地方政府补助有助于提升该效应。具体而言: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和数字技术产出,增强企业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并在企业间产生数字知识溢出效应;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增值税留抵税额更多的制造业企业以及处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明显。为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如下:加快增值税立法,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为一项长期性制度安排;降低制造业企业留抵退税门槛;简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流程,进一步提高留抵退税效率;加大地方政府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补助力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红  侯贵生  
近年来,我国政府激励政策的创新质量实施效果受到格外关注。基于此,本文引入新制度主义的视角,讨论了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质量的激励效应。本文以2008—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税收优惠对制造业创新质量的实际影响与内在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与创新质量相比,税收优惠对制造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效应更为显著,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税收优惠与制造业创新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第二,人才结构的优化与资源错配的缓解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向调节效应实现的可能渠道;第三,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地方政府创新偏好都能显著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节效应。本文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与企业创新质量的持续性提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国蕊  臧旭恒  
运用1994年至2011年中国28个省市省际面板数据集,研究了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对于制造业部门资本深化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对于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而言,地方政府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干预将会导致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从而促使制造业部门出现了长期的、持续的资本深化趋势。实证检验进一步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制造业部门所发生的资本深化现象并不是内生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制造业部门的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财政分权确实对制造业部门的资本深化起到了推动作用。金融信贷的扩张和对国有企业的干预是地方政府干预制造业部门资本深化的主要途径,而且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