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9)
2023(10919)
2022(8971)
2021(7901)
2020(6979)
2019(15406)
2018(15355)
2017(30601)
2016(16368)
2015(18354)
2014(18136)
2013(18450)
2012(17035)
2011(15094)
2010(15394)
2009(14701)
2008(14995)
2007(13685)
2006(12194)
2005(11337)
作者
(45469)
(38396)
(38331)
(36281)
(24771)
(18193)
(17181)
(14656)
(14545)
(13881)
(13347)
(12893)
(12622)
(12140)
(12085)
(11701)
(11280)
(11032)
(10904)
(10876)
(9576)
(9403)
(9338)
(8763)
(8692)
(8686)
(8490)
(8467)
(7599)
(7453)
学科
(84752)
(81266)
经济(81135)
(76230)
企业(76230)
管理(70911)
方法(39414)
(33229)
数学(31447)
数学方法(31303)
业经(27527)
(27065)
(22057)
财务(22040)
财务管理(22007)
(21334)
企业财务(20907)
农业(20044)
中国(17969)
技术(16970)
(15565)
(14667)
(14194)
体制(13681)
(13333)
银行(13323)
(13152)
理论(12903)
(12642)
(12590)
机构
学院(247496)
大学(243832)
(115651)
经济(113820)
管理(104319)
理学(89887)
理学院(89161)
管理学(88369)
管理学院(87886)
研究(73668)
中国(62011)
(59063)
(49193)
财经(46110)
(41918)
(38876)
(38474)
科学(37984)
经济学(36770)
(35284)
中心(34215)
财经大学(34085)
经济学院(33438)
业大(32195)
研究所(30796)
商学(30782)
北京(30534)
商学院(30530)
农业(30087)
(29380)
基金
项目(155735)
科学(126677)
基金(118199)
研究(117916)
(99669)
国家(98765)
科学基金(88410)
社会(80920)
社会科(76992)
社会科学(76976)
基金项目(62077)
(59983)
自然(54434)
教育(53462)
自然科(53256)
自然科学(53244)
自然科学基金(52429)
(48427)
资助(48340)
编号(45401)
(36809)
(36789)
成果(36402)
(35990)
(35909)
国家社会(34560)
重点(33847)
教育部(32966)
创新(32730)
人文(32681)
期刊
(130688)
经济(130688)
研究(76015)
(50852)
中国(46597)
管理(44374)
(37152)
科学(30573)
学报(29013)
(27867)
金融(27867)
农业(25002)
财经(24955)
大学(24578)
学学(23629)
技术(22563)
业经(22538)
(21409)
经济研究(20534)
问题(17462)
教育(16968)
技术经济(15624)
(15451)
财会(13881)
(13300)
世界(13001)
会计(12983)
现代(12769)
商业(12524)
统计(11624)
共检索到375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军  
利用1995~2007年中国16个制造行业的数据,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探讨影响中国行业内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研究发现,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大量进口中间产品,利用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进行加工和组装,并最终出口到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偏好高技能的劳动力,相应地,高技能劳动力工资收入比低技能劳动力增长的更快,国际生产分割扩大了行业内工资收入差距。企业的研发活动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对行业内工资收入差距扩大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影响程度要高于其他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吴承骏  黄威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制造业数字化对中国不同收入分布企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有助于企业工资收入的增长,但对高工资收入水平的企业影响最大,从而显著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并且呈现出强烈的“马太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制造业数字化对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类型、地区分布、资本密集度和内部管理成本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制造业数字化通过生产率渠道、创新渠道和产出规模渠道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本文为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分配关系合理调整、制造业平稳数字化转型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涛  
运用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1993—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贸易开放对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中国贸易开放的不断深入,行业间工资收入不平等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这与传统贸易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相对工资差距的预测是不一致的。从要素密集度的层面来看,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来说,相对于其他行业,进出口总额扩大了行业间的收入不平等,而出口变量的影响不明显;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来说,相对于其他行业,进口与出口都扩大了行业间的收入不平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保昌  谢建国  
在一个垄断竞争模型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于本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中国省际区域间市场分割对本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分割与本地企业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即较低强度的市场分割促进了本地企业生产率提升,而超过一定强度的市场分割则阻碍了本地企业生产率提升。本文进一步分所有制、替代变量、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十分稳健。本文结论为政府绩效考评不再一味以生产总值论英雄时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季雷  周博  
本文从"垄断—竞争"部门和"初级—次级"岗位两个维度,考察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结构效应在工资收入差距中的贡献。研究发现:结构效应对于工资收入差距的解释超过60%;垄断部门降低了受教育程度对工资的正向影响,竞争部门则仅放大了教育年限的正向作用;初级岗位工资提升更依赖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次级岗位则更对教育回报有缩减效应;教育年限的增加对于缩小岗位分割效应起到良好的作用,但对于垄断造成的分割效应则少有改善。因此,应破除行业垄断壁垒;改善垄断部门的工资激励方式,提高工资水平对受教育程度的敏感度;增加次级岗位劳动者通过接受教育提高收入的激励;提高次级岗位职业教育的普及度,通过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缩减不同岗位带来的工资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小玄  曲玥  
本文运用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业企业数据,对于全部规模以上的企业工资差异分别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进行了度量和分解。结果发现,在不同行业、地区与所有制对劳动市场进行分割的影响下,将会产生大约20%—30%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引致的工资差异。对工资决定的函数进行回归结果表明,个人人力资本特征对工资的影响程度并不太大,而外部市场和制度特征以及企业特征对工资具有较强的影响。对高工资地区的工资差异采用泰尔指数的分解结果显示,存在两种高工资的类型。一种是工资越高,收入差距也越大,尤其是显示流动壁垒的组间差异越高;另一种是较高的工资伴随着较低的收入差距,表现为最低的组间差异。两种类型表明了两种决定工资的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里  谌莹  邝湘敏  
选取了1999—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数据为分析样本,构建了产业集聚及其与制度因素交互项共同影响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别从全国层面和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层面,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制度因素变量的交互项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要远大于制度变量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全国整体层面和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将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而中部和西部两大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将扩大地区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萍  陈侃  
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探讨市场分割对企业价格加成的影响机制及其程度。研究发现:市场分割通过负向的TFP效应与正向的竞争效应对企业价格加成产生影响,总体上提升了企业价格加成水平;市场分割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方式降低企业生产率,进而降低企业价格加成;同时,在市场分割背景下,地方政府对企业的保护行为降低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从而提升了企业价格加成水平;并且,这两种效应对于企业价格加成水平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盈利水平、行业要素密集度、企业产权性质有关,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盈利水平低的行业,市场分割对企业价格加成的增强作用更为突出,市场分割更能提升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价格加成水平,市场分割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价格加成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国有企业价格加成水平的提升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市场分割的影响呈现区域化差异,东部地区企业的价格加成受市场分割的影响最大,西部次之,中部地区则影响并不显著。本文检验了市场分割对微观企业价格加成影响的两种效应,并比较了市场分割对不同地区、行业与企业的价格加成影响程度的差异,不仅有助于理解市场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的微观机制,而且为打破市场分割、形成合理的价格加成结构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铁波  钟熙  陈伟宏  
针对不同企业国际化速度高度离散的现象,本文以期望差距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期望差距作用于企业国际化速度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认为,期望差距所引致的决策者快速国际化扩张意愿与企业快速国际化扩张资源的动态变化最终导致了不同企业的国际化速度差异。基于以上逻辑,通过对2012—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期望差距与企业国际化速度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期望落差与企业国际化速度呈倒U型关系,而期望顺差与企业国际化速度呈U型关系;在高管国际经验丰富的企业或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中,期望落差与期望顺差对企业国际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铁波  钟熙  陈伟宏  
针对不同企业国际化速度高度离散的现象,本文以期望差距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期望差距作用于企业国际化速度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认为,期望差距所引致的决策者快速国际化扩张意愿与企业快速国际化扩张资源的动态变化最终导致了不同企业的国际化速度差异。基于以上逻辑,通过对2012—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期望差距与企业国际化速度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期望落差与企业国际化速度呈倒U型关系,而期望顺差与企业国际化速度呈U型关系;在高管国际经验丰富的企业或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中,期望落差与期望顺差对企业国际化速度的影响都将减弱。进一步区分企业所有权性质后发现:高管国际经验、政治关联对期望差距与企业国际化速度之间关系的削弱作用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在国有企业中仅发现高管国际经验对期望落差与企业国际化速度之间关系的削弱作用。本文的发现丰富了企业国际化速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正在实施国际化扩张的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长志  冼国明  
很多研究发现外商投资企业比内资企业对同等情况下的工人所付工资要高,本文利用中国省际制造业分大类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各种对工资影响因素(产业、地区、企业、工人素质)后,外资所有权工资升水显著存在,大约为10%。同时还对平均薪酬进行了研究,外资所有权薪酬升水大约为7%。此外,本文还得出了其他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怡  周曙东  王洪亮  
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对制造业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有利于缩小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FDI缩小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更多地拉升制造业中低收入行业的相对工资,该作用在东部地区要大于中西部地区;FDI能提高制造业的相对工资,但这种作用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因此,FDI虽然缩小了制造业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但是客观上扩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制造业的工资收入差距。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缩小制造业行业间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春艳  
本文在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从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生产率进步机制角度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具体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就制造业总体而言,贸易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机制来影响行业工资,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2)具体而言,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进出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作用于行业工资差距;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进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工资差距的动因;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出口贸易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翟涛  于翠平  
本文将以机器种类数增加为特征的内生技术进步纳入到Acemoglu(2003)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及其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8-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贸易开放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就制造业整体而言,贸易开放缩小了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引致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拉大了工资差距,后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贸易开放引致的技术进步均会拉大工资差距,但是贸易开放会缩小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不显著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筱筱  卢国军  崔小勇  
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改变着收入分配。本文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视角,借助201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识别出自动化程度对非国有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并检验了可能的影响机制:以机器人渗透度衡量的自动化程度每提高1%,高级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平均扩大0.17%。自动化程度通过降低管理成本和改善经营绩效两个方面提升可供管理层分享的租金,进而提升高管薪酬,扩大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高管持股份额越高、普通员工议价能力越强或所在行业资本密集度越低的企业,自动化程度增加对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提升幅度越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