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6)
- 2023(15316)
- 2022(12745)
- 2021(11777)
- 2020(9859)
- 2019(21965)
- 2018(21585)
- 2017(41632)
- 2016(22142)
- 2015(24752)
- 2014(24291)
- 2013(24046)
- 2012(21955)
- 2011(19605)
- 2010(19782)
- 2009(19064)
- 2008(19001)
- 2007(17186)
- 2006(15348)
- 2005(14386)
- 学科
- 济(98096)
- 经济(97941)
- 业(92331)
- 管理(82383)
- 企(82269)
- 企业(82269)
- 方法(38550)
- 财(33523)
- 业经(32575)
- 农(32300)
- 数学(29437)
- 数学方法(29154)
- 中国(28289)
- 制(25031)
- 务(22825)
- 财务(22789)
- 财务管理(22753)
- 农业(22448)
- 企业财务(21536)
- 技术(20216)
- 贸(19698)
- 贸易(19685)
- 易(19219)
- 体(18230)
- 和(17163)
- 策(17155)
- 划(17082)
- 银(16571)
- 理论(16559)
- 银行(16558)
- 机构
- 学院(320971)
- 大学(315201)
- 济(145640)
- 经济(143157)
- 管理(127758)
- 理学(108844)
- 理学院(107804)
- 管理学(106524)
- 管理学院(105902)
- 研究(105207)
- 中国(86208)
- 财(71245)
- 京(65595)
- 科学(56710)
- 财经(55443)
- 所(51248)
- 经(50261)
- 江(48730)
- 中心(47957)
- 农(46369)
- 经济学(45385)
- 研究所(45251)
- 北京(41734)
- 经济学院(40833)
- 财经大学(40804)
- 业大(39658)
- 州(38393)
- 范(38001)
- 师范(37731)
- 院(37442)
- 基金
- 项目(201715)
- 科学(163047)
- 研究(155597)
- 基金(149537)
- 家(126870)
- 国家(125747)
- 科学基金(110591)
- 社会(104155)
- 社会科(98911)
- 社会科学(98892)
- 基金项目(78072)
- 省(77563)
- 教育(69806)
- 自然(66946)
- 自然科(65412)
- 自然科学(65396)
- 自然科学基金(64302)
- 划(63615)
- 编号(62208)
- 资助(60232)
- 成果(50754)
- 部(46169)
- 创(45503)
- 重点(44759)
- 发(44670)
- 制(44415)
- 国家社会(43952)
- 课题(42432)
- 创新(41695)
- 教育部(40933)
- 期刊
- 济(172244)
- 经济(172244)
- 研究(102401)
- 中国(64538)
- 财(58979)
- 管理(53957)
- 农(45928)
- 科学(40882)
- 学报(37769)
- 融(33805)
- 金融(33805)
- 农业(31334)
- 大学(30909)
- 业经(30015)
- 教育(29836)
- 学学(29194)
- 财经(28879)
- 技术(28346)
- 经济研究(27788)
- 经(25140)
- 问题(22555)
- 贸(19581)
- 业(18345)
- 技术经济(18095)
- 世界(17812)
- 国际(16958)
- 现代(16263)
- 商业(15492)
- 财会(15328)
- 会计(14602)
共检索到497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缉慈 李鹏飞 陈平
在简要回顾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在制造业活动地理转移的视角下,结合案例重新审视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作者认为,一些锁定在低成本竞争的集群正在或已经老化,甚至衰亡。另一些集群中的企业有过度集聚的问题,还有一些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根据产业特征需要增加产业集中度。因为集群的这些问题,随成本上升,出现了集群中企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外移的现象。这种现象挑战了新产业区理论中集群是"在流动的全球空间中的粘结的区位"的观点。根据集群中企业外移现象,就产业承接地的规划和发展,以及转出地那些正在升级的集群的地理稳定性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志鹏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利用贸易和投资等形式在空间上实现移动的现象。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依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展望未来,通过"走出去"实现对外产业转移又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自主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过度对外产业转移带来的种种风险。深入研究当前产业对外投资的特征和节奏,对于把握中国产业对外转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得明
东部沿海制造业产业面临结构优化的压力,向中西部转移成为必然趋势,其转移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导向型、市场开拓型、多元化经营型、竞争跟进型、供应链衔接型、政策导向型等;预见并正确处理产业转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东部沿海地区要转变产业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要科学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制造业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雪琴
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全球布局发生重大调整。一方面,由于区域制造业综合成本的变化,推动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我国经济正处在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时期,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已逐步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低端转移,呈现产业结构和转移方式双调整的特点。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制造业既要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GVC)中的位次并主导构建优势产业链条,同时也要构建我国国家产业价值链(NVC),推动产业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文 王文平 束慧 秦颖博
文章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制造业在1997—2007间转移引致的经济和环境效应及其空间特征,从消费、出口和投资三方面探究经济和污染转移的驱动因素,解析引致转移效应的产业原因。结果表明:八大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分为绿色转入型、灰色转入型、绿色转出型和灰色转出型;各地区转移的驱动因素各不相同,消费的驱动作用最大;经济转移的空间流向与污染不一致,前者向沿海地区集中,后者向西、向北流动,产业转入不是加剧污染的必然原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泳波 周子为 易子涵 王利军
本文以2005—2018年的省级数据为样本,考虑产业结构升级、市场潜能的关键作用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技术流入与输出双向视角检验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对区域间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先进制造业集群显著促进了区域间技术转移,对技术流入与输出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别;产业结构升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区域间技术转移的过程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作用仍有待提升;市场潜能仅对后半段中介路径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市场潜能越大越能强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间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且对技术流入的调节效应更强。基于此,本文提出政策启示如下:鼓励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差异化发展,强化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垂直关联,以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以及在低集群地区充分挖掘区域市场潜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邓新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制造业区域转移。制造业先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21世纪以来制造业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利用产业集聚不同阶段的向心力和离心力,解释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原因、方向和行业。
关键词:
产业区域转移 产业集聚 向心力 离心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寇明龙 孙慧 门柯平
本文基于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TiVA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及全球价值链分解法,测算国际产业转移规模,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均与制造业GVC地位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弱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后向参与度强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前向、后向参与度对国际产业输出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中间产品比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更平缓;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协同会促使其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陡峭。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燕云 曹容宁
文章从国际制造业转移对民营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和要求着手,分析了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与产业集群的影响,最后提出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思路与具体设想。
关键词:
国际制造业转移 常州民营制造业 产业集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育本地优势产业和新型技术型产业是进一步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灵 韩东林
利用2009年安徽省制造业各行业的数据,应用突变级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安徽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高,轻纺工业和原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提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下,提高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是安徽省"十二五"期间全面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途径,也是实现安徽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技术创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蓉蓉 高翔 徐然 杨翠红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引导国内产业在不同区域间合理布局、分工协作,是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大通道和初加工基地,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门户、中转和枢纽三重作用。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框架下的产业转移价值量模型,对2012—2017年国内省份间产业转移价值量进行核算,对其中新疆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纺织品”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代表“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的转移路径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新疆以高就业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当继续扩大中间投入驱动型和最终产品驱动型的产业转移价值量,形成扩大产业份额和延伸产业链双轮驱动的产业升级模式;以高能源资源为载荷特征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应当在稳定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价值量的基础上,引导最终产品驱动型产业转移的增长,围绕资本密集型的核心产品、重点产品做好延链补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宏伟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关键词:
产业梯度 产业双向转移 中国制造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莲娜
安徽省在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以及外部资金引进方面与长三角等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规模小,吸引和集中功能不足。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产业配套功能不完善。安徽省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不仅使制造业产业集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进而优化了产业结构。在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完善集群内产业配套、加快集群产业升级等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与承接产业转移的良性互动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