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8)
- 2023(15563)
- 2022(13009)
- 2021(11905)
- 2020(10195)
- 2019(22507)
- 2018(22344)
- 2017(42503)
- 2016(23224)
- 2015(25974)
- 2014(25910)
- 2013(25557)
- 2012(23593)
- 2011(20855)
- 2010(21355)
- 2009(20150)
- 2008(20801)
- 2007(18952)
- 2006(17083)
- 2005(15608)
- 学科
- 业(97883)
- 济(93836)
- 经济(93606)
- 企(88492)
- 企业(88492)
- 管理(88223)
- 方法(40203)
- 财(34351)
- 业经(32099)
- 农(31380)
- 数学(30590)
- 数学方法(30227)
- 制(25498)
- 中国(24317)
- 务(24046)
- 财务(24001)
- 财务管理(23968)
- 技术(22883)
- 企业财务(22762)
- 农业(21879)
- 理论(18314)
- 学(18071)
- 体(17971)
- 划(17892)
- 贸(17662)
- 贸易(17652)
- 策(17539)
- 和(17207)
- 易(17202)
- 银(15242)
- 机构
- 学院(342767)
- 大学(340629)
- 济(138275)
- 经济(135307)
- 管理(134525)
- 理学(115256)
- 理学院(114037)
- 管理学(112225)
- 管理学院(111593)
- 研究(111541)
- 中国(87014)
- 京(72018)
- 科学(69240)
- 财(68795)
- 农(65131)
- 所(57553)
- 江(54635)
- 财经(53448)
- 业大(53421)
- 研究所(51695)
- 中心(51418)
- 农业(51345)
- 经(48384)
- 北京(44772)
- 州(42249)
- 范(41497)
- 经济学(41251)
- 师范(40953)
- 院(39524)
- 财经大学(39247)
- 基金
- 项目(223339)
- 科学(176082)
- 基金(162876)
- 研究(160692)
- 家(143202)
- 国家(141883)
- 科学基金(121912)
- 社会(104376)
- 社会科(98125)
- 社会科学(98092)
- 省(88441)
- 基金项目(86342)
- 自然(79359)
- 自然科(77592)
- 自然科学(77567)
- 自然科学基金(76290)
- 划(73515)
- 教育(73337)
- 资助(65287)
- 编号(64124)
- 成果(52346)
- 重点(50258)
- 创(49808)
- 部(49324)
- 业(46859)
- 发(46546)
- 创新(45849)
- 制(44892)
- 课题(43922)
- 国家社会(43017)
- 期刊
- 济(160763)
- 经济(160763)
- 研究(97911)
- 中国(73025)
- 农(60828)
- 财(58594)
- 学报(57852)
- 管理(54859)
- 科学(52687)
- 大学(43981)
- 学学(41662)
- 农业(40916)
- 教育(34536)
- 技术(31411)
- 融(31163)
- 金融(31163)
- 财经(27619)
- 业经(27275)
- 经济研究(24372)
- 业(23880)
- 经(23817)
- 问题(20582)
- 技术经济(19164)
- 版(18277)
- 科技(17163)
- 财会(16647)
- 贸(16556)
- 图书(16303)
- 现代(16206)
- 世界(15758)
共检索到523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查平 汪涛
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已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关注。然而,制造企业服务提供作为企业绩效改良的手段是否不管在何种条件下都可取或者是否都能为企业绩效提升做出贡献?该问题一直是研究界和实践界争论的主题。为了解决此问题,作者通过使用制造企业各阶层管理人员提供的一手数据,发展并检验了一个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服务提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即系统网络中的社会技术能力的丰富程度或可获得可能性对制造企业服务提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查平 冉宪莉 胡琴芳
学界关于顾客中心导向在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中的积极影响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但针对制造企业不同情境下的服务化战略选择,宜采取何种顾客中心导向以助于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绩效成功获取这一问题在过往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从顾客中心导向视角出发,以华东、华中、华南208家各类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制造企业不同服务化战略选择的情境下,不同顾客中心导向的秉持对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制造企业所秉持的顾客中心导向与制造企业特定服务化战略性质保持相对适应或匹配的情境下,企业顾客中心导向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往往更加显著。即制造企业特定服务化战略的选择或实施,如果能在组织内部塑造与企业服务化战略性质保持相对匹配或适应的顾客中心导向,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成功转型或绩效成功获取的概率将更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涛 胡查平
目前,有关制造企业集成解决方案服务提供中社会技术能力的研究并不多见,但社会技术能力作为制造企业集成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成功交付的资源和能力延伸不容忽视。文章在文献梳理基础上,从社会技术能力的概念、社会技术能力作为集成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的重要资源、社会技术能力作为集成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的能力延伸及其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评述,认为未来有必要从如何提高社会技术能力视角进行探讨,以便为组织战略成功转型与获得丰富的社会技术能力创造条件。为进一步提高社会技术能力丰富程度与可获得性,从国家层面讲,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倡导系统网络内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以推动知识共享与专业化人力资源培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查平 汪涛
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已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的关注。然而,制造企业服务提供作为企业绩效改良的手段是否不管在何种条件下都可取或者是否都能为企业绩效提升做出贡献?该问题一直是研究界和实践界争论的主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通过使用制造企业各阶层管理人员提供的一手数据,发展并检验了一个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服务提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即战略一致性将中介制造业企业服务提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取决于顾客需求复杂性的调节。该发现为过往含混不清的研究结果提供了解释,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查平 张莉娜 胡琴芳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竞争优势重塑的战略手段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绩效实现之间究竟是何种内在关系机制的研究却略显不足。为对这一内在关系机制作出合理性解释,本文结合社会资本理论,构建了制造业服务化、跨组织资源合作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以长三角经济圈220家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绩效的获取,与其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与外部资源性组织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即实施跨组织资源合作存在有密切的相关性。同时,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即市场环境动荡性对制造企业积极实施跨组织资源合作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最后,提出了制造企业应如何加强与域外资源性组织进行合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畅 马永军
制造业服务化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制造业服务化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并且政府补贴在其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补贴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经验丰富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充分考虑企业特征差异和构建合理有效的政府补贴机制是提升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企业绩效 政府补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保利 杨欣
在全球化与超竞争趋势下,服务增强和技术创新成为我国制造企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关键。相比于技术创新,服务增强的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因此,将服务增强与技术创新纳入同一框架,深入分析制造企业服务增强对技术创新及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环境动荡性对服务增强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支持企业产品的服务增强(SSP)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呈倒U型影响,而支持客户行为的服务增强(SSC)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服务增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桥梁”作用;环境动荡性对SSP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但正向调节SSC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服务增强 技术创新 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邵文武 王若男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政策实施的背景,以2010~2017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将资产负债率作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去杠杆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去杠杆政策显著降低了制造业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双重门槛值,且增强了二者之间的正向效应,减弱了二者之间的负向效应,对资产负债率高于阈值的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相对于民营企业,去杠杆政策对国有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对于制造业中不同的细分行业,去杠杆政策显著提升了传统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绩效,对于传统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及高技术行业绩效的提升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世政
组织创新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和永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本研究探讨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组织创新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珠三角200家制造业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式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组织创新对技术创新能力呈正向显著影响,即企业进行组织创新有利于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之组织能力、策略规划能力对企业绩效呈正向显著影响,而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资源运作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对组织创
关键词:
组织创新 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 企业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世政
组织创新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和永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本研究探讨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组织创新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珠三角200家制造业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式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组织创新对技术创新能力呈正向显著影响,即企业进行组织创新有利于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之组织能力、策略规划能力对企业绩效呈正向显著影响,而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资源运作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对组织创新与企业绩效影响具有中介效果。
关键词:
组织创新 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 企业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世政
组织创新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和永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本研究探讨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组织创新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珠三角200家制造业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式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组织创新对技术创新能力呈正向显著影响,即企业进行组织创新有利于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之组织能力、策略规划能力对企业绩效呈正向显著影响,而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资源运作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对组织创
关键词:
组织创新 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 企业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世政 周家贤 朱炎亮
创新资源作为创新活动的输入,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源头。从外部创新资源角度探讨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创新资源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以珠三角200家制造业企业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资源对技术创新能力呈显著正向影响,即企业创新资源获取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技术创新能力中的策略规划能力对企业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而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资源运作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对创新资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春辉 刘建基
"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而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是其发展的起点,云制造模式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正在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中试用。根据动态能力研究框架提出了云制造对制造业集团企业绩效影响的机理模型,通过跨案例分析云制造模式应用效果,验证模型并提出应用建议。
关键词:
云制造 动态能力 企业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蔚
现有研究对于政府对制造业补贴能否提高制造业绩效存有争议。通过理论分析可知研发投入是提高制造业绩效的有效途径,而且相比于一般制造业,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的绩效提高效果更为明显,同时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但如果一味增加研发投入可能挤占其他部门资金,因此研究认为政府补贴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而且对于高技术产业企业绩效提升的正面影响要大于对一般制造业。并通过对中国A股上市企业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以上研究结论。这意味着政府应该对企业进行补贴,而且应该重点补贴高技术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