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49)
2023(13678)
2022(11070)
2021(9932)
2020(8316)
2019(18450)
2018(18357)
2017(36457)
2016(19577)
2015(21843)
2014(21903)
2013(21384)
2012(19355)
2011(17152)
2010(17612)
2009(17000)
2008(17077)
2007(15631)
2006(14330)
2005(13407)
作者
(54116)
(45068)
(44959)
(42666)
(29049)
(21117)
(20437)
(17188)
(17070)
(16449)
(15500)
(14986)
(14645)
(14572)
(14049)
(13702)
(13462)
(13237)
(13184)
(12915)
(11402)
(11110)
(10960)
(10398)
(10293)
(10129)
(10110)
(10082)
(9025)
(8804)
学科
(87420)
(80324)
经济(80190)
(78321)
企业(78321)
管理(78055)
(30644)
业经(30162)
(29684)
方法(29514)
(24205)
中国(23384)
(21306)
财务(21265)
财务管理(21236)
数学(21230)
数学方法(20995)
农业(20468)
企业财务(20120)
(18726)
技术(17811)
(16940)
(15847)
理论(15226)
(15033)
(14931)
贸易(14920)
地方(14675)
(14539)
(14413)
机构
学院(281585)
大学(275879)
(121876)
经济(119236)
管理(114656)
理学(96940)
理学院(96089)
管理学(94952)
管理学院(94405)
研究(89574)
中国(73500)
(62590)
(57315)
科学(48960)
财经(47437)
(46201)
(43630)
(42882)
(42875)
中心(41797)
研究所(38261)
经济学(36263)
业大(36175)
北京(36017)
(35812)
财经大学(34522)
(33186)
师范(32925)
农业(32924)
经济学院(32525)
基金
项目(175109)
科学(140954)
研究(135944)
基金(128006)
(108036)
国家(106971)
科学基金(94730)
社会(89191)
社会科(84508)
社会科学(84490)
(69077)
基金项目(66867)
教育(60991)
自然(57929)
自然科(56626)
自然科学(56615)
编号(56518)
(55870)
自然科学基金(55667)
资助(50859)
成果(47008)
(39659)
(39432)
(39159)
课题(38461)
重点(38428)
(38187)
(37351)
国家社会(36732)
创新(35945)
期刊
(149542)
经济(149542)
研究(88094)
中国(60595)
(52534)
管理(49324)
(42332)
科学(34346)
学报(33107)
(32351)
金融(32351)
农业(28510)
教育(28153)
大学(27359)
业经(26877)
技术(26214)
学学(25560)
财经(24328)
经济研究(22832)
(21025)
问题(19054)
(16457)
技术经济(15554)
(15377)
现代(15144)
财会(14132)
世界(14119)
图书(13771)
商业(13657)
国际(13502)
共检索到446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继国  
作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之一的服务化,与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服务化的两个层次即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来看,它有利于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改善环境绩效、增加就业机会。因此,“以制造业服务化带动新型工业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新途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建  
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工业社会向发达工业社会转变的后工业化阶段。按照金融发展理论,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导致金融结构的变迁。在后工业化阶段,中国制造业呈现出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高端化的基本趋势,对应着产生了绿色金融、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等金融需求。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服务制造业升级,尤其是为快速涌现出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需要在公司治理、经营管理、产品和服务创新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转型。其中,科技金融、数字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和财富管理是商业银行在后工业化时代支持制造业升级的主要转型方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如海  
本文在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主导部门的制造业与国外同业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我国如何由制造大国进一步“深化”为制造强国,从而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是当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深化”我国制造业的三个战略:即信息化战略、产业集约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汉林  朱行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正式开始施行。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研究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美国再工业战略的施行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不少挑战:它通过促进中高端制造业的回流,增加了中国招商引资的难度;通过强化本土制造业竞争力,削弱了中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优势;通过加强产业控制程度,加剧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紧迫性;通过巩固先进技术产业,拉大了和"中国制造"科研创新的差距。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丹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表现为不同要素密集度水平的多个层级的协同发展。基于制造业的多层级分布格局,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也呈现明显的层级性特点。再工业化战略对其制造业发展的高端、中端和低端各个层级出台了不同但又互相协调的政策措施。因而,再工业化战略是美国对其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全面调整以及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重构。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上下夹击态势,对我国各层级的制造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我国应结合再工业化战略的层级性特点,针对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每一层级的影响积极加以应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时椿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入了巨额资金,广泛采取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合资、合作和战略联盟等措施,制造能力和规模迅速增强,但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然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明确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大而现实的选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本文以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构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文章认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产出变量,决定于作为投入变量的制度、基础设施和教育。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聂飞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方程,结合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在地方政府去工业化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并考察产业政策与供给侧的要素配置协同路径以及需求侧的市场竞争协同路径对地区去工业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产业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抑制制造业空心化,总体上具有良性去工业化效应。(2)中西部地区产业政策将会引起当地去工业化进程明显加速。(3)产业政策的去工业化效应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表现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倾向于与服务业融合,尤其是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融合。(4)产业政策对去工业化的影响还具有非线性特征,表现为产业政策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具有"U"型规律,而对制造业空心化的影响则具有倒"U"型规律。(5)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影响路径的考察发现,产业政策将会促进生产要素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集聚,有利于制造业服务化;产业政策还会加剧制造业市场竞争,在创新倒逼作用之下,产业政策具有制造业服务化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章昌裕  
"再工业化"的时代特征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重构实体经济。金融危机过后,为振兴经济,美国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推进"再工业化"战略重塑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制造业整体特征是大而不强,因此树立以"资本换技术"的理念,抓住"再工业化"契机,以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为龙头,大力扩展海外技术并购,应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的不二选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军  郑毓铭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应保证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为探究迅速增加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会对中国去工业化产生影响,基于中国2005—2018年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去工业化效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投资来源区域、投资主体所有制、投资动机的不同会使去工业化效应产生明显差别。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直接替代效应和投资挤出效应对去工业化水平产生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含桦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欧美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催生深刻变革。"中国制造"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制造业格局的重构中,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必然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继彤  陈煜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研究美国再工业化措施对制造业产出效率的影响,并测算2000-2015年美国制造业各行业产出效率。结果表明:(1)再工业化对美国制造业产出效率提升的成效欠佳,提高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有利于制造业产出效率提升,但其重点推行的减税、扩大出口以及促进资本回流的措施并不利于制造业产出效率提升;(2)美国制造业各行业存在不同程度产出效率损失,先进制造业产出效率低于最优水平约5%,传统制造业低于最优水平约25%-35%,二者存在较大差异;(3)再工业化的实施并未能提升美国制造业产出效率,也未能缩小传统制造业同先进制造业的产出效率差距。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日明  张婷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提振经济,促进就业,美国启动了"再工业化"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章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分析,并着重对该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数据表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随着该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美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性将影响中国对美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加剧中美未来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中的竞争,导致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重,并对中国制造业引资与投资产生双面影响。鉴于此,中国应在传统要素优势渐失的现状下,积极培育制造业出口产品新型竞争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新一轮经济...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黄群慧  
本文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分析,提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承担了三个角色,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深度参与者,全球包容可持续工业化的积极促进者,共同迎接全球新工业革命合作创新者,对全面认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具有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