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9)
- 2023(11694)
- 2022(9219)
- 2021(8157)
- 2020(6926)
- 2019(15265)
- 2018(15332)
- 2017(29923)
- 2016(16084)
- 2015(18042)
- 2014(18187)
- 2013(17741)
- 2012(15793)
- 2011(13766)
- 2010(14081)
- 2009(13614)
- 2008(13738)
- 2007(12592)
- 2006(11332)
- 2005(10884)
- 学科
- 业(82728)
- 企(76484)
- 企业(76484)
- 管理(70321)
- 济(68301)
- 经济(68176)
- 业经(29004)
- 财(28090)
- 方法(25181)
- 农(24937)
- 制(21206)
- 务(20884)
- 财务(20854)
- 财务管理(20832)
- 企业财务(19754)
- 中国(19181)
- 农业(18142)
- 数学(17061)
- 数学方法(16949)
- 技术(16764)
- 体(15691)
- 划(15091)
- 策(14672)
- 体制(13472)
- 和(13436)
- 理论(13340)
- 企业经济(12368)
- 经营(12190)
- 银(11575)
- 银行(11565)
- 机构
- 学院(233005)
- 大学(227526)
- 济(99810)
- 经济(97743)
- 管理(95828)
- 理学(81152)
- 理学院(80460)
- 管理学(79602)
- 管理学院(79160)
- 研究(70905)
- 中国(58931)
- 财(51816)
- 京(47319)
- 财经(39557)
- 科学(38835)
- 江(38010)
- 农(36377)
- 经(35734)
- 所(34385)
- 中心(33191)
- 业大(30385)
- 研究所(30071)
- 经济学(29819)
- 州(29552)
- 北京(29458)
- 财经大学(28863)
- 农业(28047)
- 商学(27555)
- 商学院(27306)
- 经济学院(26795)
- 基金
- 项目(145613)
- 科学(117251)
- 研究(112142)
- 基金(106977)
- 家(90445)
- 国家(89557)
- 科学基金(79722)
- 社会(74254)
- 社会科(70315)
- 社会科学(70299)
- 省(57884)
- 基金项目(56495)
- 教育(49978)
- 自然(48867)
- 自然科(47766)
- 自然科学(47756)
- 自然科学基金(46995)
- 划(46361)
- 编号(46178)
- 资助(41653)
- 成果(37608)
- 制(34443)
- 业(34244)
- 创(33764)
- 部(32279)
- 重点(31953)
- 发(31328)
- 国家社会(30892)
- 课题(30849)
- 创新(30577)
- 期刊
- 济(121977)
- 经济(121977)
- 研究(70339)
- 中国(50088)
- 财(45641)
- 管理(42158)
- 农(36109)
- 科学(28975)
- 学报(28266)
- 融(24625)
- 金融(24625)
- 农业(24347)
- 大学(23344)
- 业经(22273)
- 技术(22127)
- 学学(21894)
- 教育(21089)
- 财经(20518)
- 经济研究(18402)
- 经(17701)
- 问题(15793)
- 业(14938)
- 财会(13558)
- 技术经济(13258)
- 现代(12742)
- 贸(11969)
- 会计(11963)
- 世界(11809)
- 商业(11706)
- 图书(11455)
共检索到365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吕越 陈泳昌 华岳
本文通过整合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环境统计数据库两大微观数据库,并将其与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得到的制造业服务化数据进行合并,实证研究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这一结果在多方面的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显著成立。制造业服务化一方面通过优化企业的能源利用结构即降低煤炭能源依赖、提高清洁能源使用,发挥减排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此外,外资企业和高能耗企业更能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实现减排效果,国内上游服务市场的质量提升和成本下降也会显著降低下游制造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本文研究对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向进 杨来科 钱志权
文章从GVC的视角,借鉴KPWW贸易增加值(TIVA)的计算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测度制造业出口服务化水平,并且根据专业化程度和知识密集度等特点将服务投入细分为五类高端化投入,研究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和高端化发展趋势,构建制造业服务化的碳排放效应理论模型,检验服务化升级对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并且探究服务投入的高端化和路径异质化的碳排放效应是否存在差异。主要结论为:(1)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可显著降低行业碳排放水平;(2)五类制造业高端化投入的减排效应差异明显,研发、通信等技术类服务投入率有待提高;(3)服务投入路径异质化的碳排放效应存在差异,下游价值链服务化的减排效果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保昌 谢建国 孙一菡
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如何影响其污染排放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双层因素。本文在厘清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污染减排效应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对其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显著降低了其污染排放强度,进一步的检验证明本文结论是可靠的。本文研究表明,部分已有研究可能妖魔化了出口企业污染排放的损害,当企业仅仅在国内市场销售,其污染排放可能更为严重。企业出口与环境污染治理并非完全矛盾,不应一味强调企业出口将会导致环境污染,兼顾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污染排放的控制才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和环境污染治理双赢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
企业出口 污染排放强度 制造业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娟娟 许家云 杨俊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数据,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不同分组样本对应的检验结果存在异质性。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制造业服务化一方面通过增加企业减排设备投资和提高企业污染处理能力产生污染减排效应从而减少企业污染排放强度,另一方面则通过有偏技术进步对企业排放行为产生影响。最后,优化国内制度环境和提高服务业开放强度是发挥制造业服务化环境效应的重要战略。本文对实现制造业强国建设与污染防治双赢局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以2003—2015年沪深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组织特征、战略目标、战略需求差异,将其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动态考察制造业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其服务化战略的选择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选择意愿不一致,衰退期企业意愿最强烈,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不明显。第二,制造业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服务化"绩效效应"程度也有差异,成熟期企业最明显,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成长期企业次之,与企业绩效呈"反L型"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蕙馨 于梦晓
本文以2010—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前景理论和威胁刚性理论,探究绩效期望差距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行业竞争程度和高管风险偏好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顺差对产品导向型服务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绩效期望落差对客户导向型服务化行为具有负向影响;行业竞争程度强化了绩效期望落差对客户导向型服务化行为的负向影响;高管风险偏好强化了绩效期望顺差对产品导向型服务化行为的正向影响,削弱了绩效期望落差对客户导向型服务化行为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绩效期望落差与服务化行为的关系受产权性质异质性的影响;并且,产权性质不同,行业竞争程度、高管风险偏好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差异。本文研究结论为制造业企业选择服务化转型的时机以及厘清服务化行为提供了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恒 李川川 宫方茗
本文基于2008—2014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将“营改增”视为税制结构调整的准自然实验,从企业创新能力和绿色技能人才外溢的维度考察了税制结构调整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没有实行“营改增”的省份,经历“营改增”省份的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平行趋势检验、更换被解释变量、子样本回归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渠道发挥作用:一是研发外包效应,即“营改增”后企业会通过“抵扣渠道”增加外购的研发和技术服务,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减少企业的碳排放强度;二是绿色人才外溢效应,即改革导致了绿色服务部门扩张,推动了绿色人才向制造业流动,进而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绿色排放意识,最终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本文从碳减排的新视角探讨了“营改增”对制造业的影响,并基于增值税抵扣、研发服务税收优惠和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三个视角,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立祥 宋微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北京微电子制造企业碳减排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因素是企业实施碳减排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结构因素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很小。
关键词:
微电子 碳减排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跃文 曾融 游强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成为一种趋势。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碳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订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因此,碳减排成为国内各企业必须面对且刻不容缓的问题。文章根据现阶段民营小型制造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拟出若干碳减排方式,确定优选方案,并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给出碳减排目标控制的程序、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民营小型制造企业 温室气体 碳减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查平 张莉娜 胡琴芳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竞争优势重塑的战略手段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绩效实现之间究竟是何种内在关系机制的研究却略显不足。为对这一内在关系机制作出合理性解释,本文结合社会资本理论,构建了制造业服务化、跨组织资源合作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以长三角经济圈220家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绩效的获取,与其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与外部资源性组织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即实施跨组织资源合作存在有密切的相关性。同时,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即市场环境动荡性对制造企业积极实施跨组织资源合作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最后,提出了制造企业应如何加强与域外资源性组织进行合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畅 马永军
制造业服务化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制造业服务化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并且政府补贴在其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补贴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经验丰富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充分考虑企业特征差异和构建合理有效的政府补贴机制是提升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企业绩效 政府补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挺 陈周永
制造企业涉足服务领域是为了创新商业模式、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但服务化通常难以在短期内带来丰厚的回报,高管和员工的收入也会因服务化战略的实施而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企业原有的收入分配结构。探讨服务化对企业高管与职工收入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影响机制的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企业的服务化程度与企业高管和职工的收入水平显著负相关,企业职工和高管的收入变化对服务化程度变化的弹性系数分别为-2.3和-1.7。可见,服务化程度的提升会导致两个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其中的传导机制一方面是服务化对企业绩效产生波动,从而影响员工与高管的收入;另一方面是实施服务化战略需要以较高的收入吸引高知型管理人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管收入的下滑幅度。总体而言,随着企业逐步适应和掌控服务业务领域的信息和资源,服务化对企业员工收入的负向影响会得到扭转。上述结论揭示了我国企业实施战略变革的情境下不同层次人员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丰富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相关理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晓聪 李政道
将工业机器人和污染排放纳入异质性企业模型,理论分析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上市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采用2007~2022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污染排放,同时企业污染程度、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会对减排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鉴于此,应因地制宜地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落地,制定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靶向施策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的减排效应,加快我国制造业企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数字技术在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制造业数据,系统评估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并从技术创新角度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利用非线性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技术创新门槛下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较低,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有趣的是,数字化转型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异质双门槛效应:较低水平的技术创新会明显地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碳排放效应,而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总量。本文的研究为利用技术创新达到数字化转型抑制碳排放的目标提供了经验,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决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数字技术在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制造业数据,系统评估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并从技术创新角度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利用非线性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技术创新门槛下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较低,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有趣的是,数字化转型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异质双门槛效应:较低水平的技术创新会明显地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碳排放效应,而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总量。本文的研究为利用技术创新达到数字化转型抑制碳排放的目标提供了经验,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决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