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6)
2023(12355)
2022(9758)
2021(8476)
2020(7070)
2019(15594)
2018(15671)
2017(30636)
2016(16486)
2015(18335)
2014(18590)
2013(18275)
2012(16352)
2011(14339)
2010(14530)
2009(13666)
2008(13636)
2007(12529)
2006(11286)
2005(10786)
作者
(45699)
(38300)
(38236)
(36064)
(24487)
(17855)
(17255)
(14634)
(14504)
(13781)
(13230)
(12822)
(12478)
(12265)
(11875)
(11575)
(11454)
(11230)
(11162)
(10934)
(9603)
(9405)
(9280)
(8776)
(8742)
(8604)
(8561)
(8478)
(7597)
(7534)
学科
(81082)
(73824)
企业(73824)
管理(71925)
(70092)
经济(69967)
业经(28269)
(27673)
方法(25611)
(25219)
(20941)
(20326)
财务(20296)
财务管理(20274)
中国(19744)
企业财务(19229)
农业(18327)
数学(17606)
数学方法(17488)
技术(16485)
(16103)
环境(15712)
(15389)
(14683)
(14049)
体制(13149)
理论(13053)
地方(12105)
(12080)
贸易(12071)
机构
学院(238392)
大学(233097)
(103080)
经济(101007)
管理(97519)
理学(82735)
理学院(82026)
管理学(81133)
管理学院(80688)
研究(73723)
中国(60689)
(52401)
(48466)
科学(40866)
财经(40160)
(38623)
(37721)
(36281)
(35706)
中心(34383)
业大(31757)
研究所(31391)
经济学(31146)
北京(30120)
(29923)
财经大学(29309)
农业(29040)
经济学院(28040)
商学(27912)
商学院(27660)
基金
项目(151369)
科学(121876)
研究(115917)
基金(111500)
(94670)
国家(93787)
科学基金(83251)
社会(77048)
社会科(73045)
社会科学(73030)
(60272)
基金项目(58981)
自然(51126)
教育(50912)
自然科(49949)
自然科学(49939)
自然科学基金(49123)
(48437)
编号(47025)
资助(43091)
成果(37870)
(35399)
(34935)
(34775)
(33414)
重点(33413)
(33308)
国家社会(32230)
创新(31760)
课题(31477)
期刊
(124775)
经济(124775)
研究(71461)
中国(50138)
(45371)
管理(42212)
(37093)
科学(30315)
学报(29587)
农业(25047)
(24883)
金融(24883)
大学(24260)
业经(22839)
学学(22807)
技术(21866)
财经(20555)
教育(20192)
经济研究(18917)
(17759)
问题(16149)
(15243)
技术经济(13467)
财会(13282)
现代(12896)
(12303)
商业(12048)
世界(11897)
会计(11841)
图书(11458)
共检索到371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向进  杨来科  钱志权  
文章从GVC的视角,借鉴KPWW贸易增加值(TIVA)的计算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测度制造业出口服务化水平,并且根据专业化程度和知识密集度等特点将服务投入细分为五类高端化投入,研究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和高端化发展趋势,构建制造业服务化的碳排放效应理论模型,检验服务化升级对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并且探究服务投入的高端化和路径异质化的碳排放效应是否存在差异。主要结论为:(1)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可显著降低行业碳排放水平;(2)五类制造业高端化投入的减排效应差异明显,研发、通信等技术类服务投入率有待提高;(3)服务投入路径异质化的碳排放效应存在差异,下游价值链服务化的减排效果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吕越  陈泳昌  华岳  
本文通过整合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环境统计数据库两大微观数据库,并将其与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得到的制造业服务化数据进行合并,实证研究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这一结果在多方面的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显著成立。制造业服务化一方面通过优化企业的能源利用结构即降低煤炭能源依赖、提高清洁能源使用,发挥减排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此外,外资企业和高能耗企业更能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实现减排效果,国内上游服务市场的质量提升和成本下降也会显著降低下游制造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本文研究对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数字技术在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制造业数据,系统评估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并从技术创新角度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利用非线性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技术创新门槛下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较低,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有趣的是,数字化转型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异质双门槛效应:较低水平的技术创新会明显地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碳排放效应,而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总量。本文的研究为利用技术创新达到数字化转型抑制碳排放的目标提供了经验,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决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数字技术在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制造业数据,系统评估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并从技术创新角度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利用非线性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技术创新门槛下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较低,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有趣的是,数字化转型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异质双门槛效应:较低水平的技术创新会明显地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碳排放效应,而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总量。本文的研究为利用技术创新达到数字化转型抑制碳排放的目标提供了经验,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决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迪云  苏亚冰  冯怡  
消费升级和制造业高端化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消费升级和制造业高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我国大陆29个省份的消费升级和制造业高端化水平,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消费升级与制造业高端化的动态关系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消费升级和制造业高端化均依赖自身发展,消费升级对制造业高端化有负向影响,制造业高端化对消费升级的正向影响具有滞后性;东部地区的消费升级和制造业高端化均不依赖自身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与全国基本一致。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推动消费升级与制造业高端化良性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志醒  刘东升  
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把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结构不合理。采用完全消耗系数度量生产服务化水平,分析表明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服务化水平较高,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类别主要是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批发和零售服务,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以制造业增加值率度量转型升级,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GMM回归方法,估计生产服务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服务类型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生产服务化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明  胡贝蒂  粟辉  计军平  
深圳市制造业碳排放约占当前深圳市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制造业的减排对于全市实现碳排放峰值至关重要。文章以深圳市制造业500家企业调研数据为基础,筛选出57项可实施的节能减排技术,分析这些技术2030年可能的减排潜力和成本。结果表明,2030年57项技术的碳减排潜力约为2 891.3万吨CO2,其对应投资额为582.6亿元。控制管理技术、注塑技术及温控技术三类技术占潜力的三分之二。最后采用最优化数学方法进行建模,探究了深圳市制造业碳减排的最优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大鹏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世界经济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制造业通过服务化转型,增加产品中知识型服务要素的密集度,可以带来产品种类增加,实现范围经济,同时降低价值链各环节间的协调成本,提高利润水平,实现产业从低端向高端的升级。本文借助投入产出数据构建的面板模型量化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升级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中间投入的确对制造业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但服务要素投入对不同类型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新建  
当前,中国致力于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制造业服务化能否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其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机制和程度如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数理推导和理论推演,证实了制造业服务化能够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并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差异化竞争效应等机制实现。在此基础上,就制造业服务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0—2014年制造业服务化整体能够显著推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从各服务化类型来看,信息服务化、商务服务化、流通服务化的推进作用最强;从各类制造业类型来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推进作用最明显,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次之,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最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斌  魏倩  吕越  祝坤福  
当前,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全球趋势。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企业数据等合并数据,系统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计量结果发现:首先,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提高了我国企业价值链的参与程度,而且显著提升了我国企业在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从服务投入异质性的视角,运输服务化、金融服务化、分销服务化的价值链提升效应作用明显,而电信服务化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并不显著,电信服务化改革需要引起更多重视;其次,本文运用微观企业数据,进一步考察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产品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通过垂直效应(产品质量)和水平效应(产品技术复杂度)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品质。资产专用性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宏森  周辉  何冬妮  
在传统要素优势减弱、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化、清洁化、可持续的制造业发展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导制造业和服务要素深度融合,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本文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能够降低碳强度;低技术制造业服务化的碳减排效应最强,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服务化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优于发展中经济体;制造业投入知识密集度越高的服务要素,碳减排效果越强;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是制造业服务化降低碳强度的中间渠道。因此,应制定合理化、精准化、差异化的经济和环境政策,促进服务要素深度融入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以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振鑫  莫长炜  陈其林  
在深入研究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无一例外的都伴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服务化不仅是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分工的新趋势,因此,服务化不失为当下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一条可行道路。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定义、动因、效应及升级路径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在前人的基础上给出了更为贴切现实的答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令狐克睿  简兆权  
从服务生态系统的视角指出制造业服务生态系统的形成,然后剖析制造业服务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后提出制造业服务化升级的路径。服务生态系统由供应系统、需求系统和其他社会资源构成,制造企业通过社会资源整合和服务化程度升级而呈现三种服务化升级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司海恩  高斌  
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能耗最大的产业。我国政府作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对制造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本文以云南省制造业工业产值作为投入指标,对投入指标进行效率测算,得出云南制造业的综合技术效率为57.7%;以制造业能源投入有效值为参考,计算前后能源投入下的二氧化碳碳排放量,得出制造业有效能源使用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减少7%。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玉桃  张萱  孙菁靖  
文章利用碳强度学习曲线模型,测算2000—2020年中国制造业27个部门的碳强度学习曲线,估算27个部门的碳减排潜力,并对27个部门的碳强度降低潜力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已于2014年碳达峰,达峰碳排放量为39.458亿吨;(2)27个部门中,23个部门可以通过提高人均总产值降低其碳强度,14个部门可以通过降低其占制造业总产值份额来降低其碳强度;(3)到2030年,在基准情景和规划情景下,中国制造业碳强度降低潜力分别为34.69%和36.60%,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23亿吨和20.66亿吨;(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6个部门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将在制造业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