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9)
- 2023(11848)
- 2022(9673)
- 2021(8939)
- 2020(7551)
- 2019(16384)
- 2018(16049)
- 2017(30798)
- 2016(16773)
- 2015(18649)
- 2014(18333)
- 2013(18016)
- 2012(16401)
- 2011(14480)
- 2010(15169)
- 2009(14722)
- 2008(15064)
- 2007(14026)
- 2006(12741)
- 2005(12124)
- 学科
- 业(82669)
- 企(76632)
- 企业(76632)
- 管理(71946)
- 济(67827)
- 经济(67693)
- 财(28732)
- 业经(27910)
- 农(25410)
- 方法(25044)
- 制(23116)
- 务(20952)
- 财务(20923)
- 财务管理(20892)
- 企业财务(19782)
- 技术(19485)
- 中国(18908)
- 农业(17934)
- 数学(16696)
- 数学方法(16458)
- 体(15815)
- 理论(15223)
- 策(14837)
- 划(14628)
- 体制(13795)
- 和(13729)
- 银(13104)
- 银行(13087)
- 技术管理(12921)
- 行(12460)
- 机构
- 学院(243670)
- 大学(239344)
- 济(102823)
- 经济(100544)
- 管理(98057)
- 理学(82478)
- 理学院(81713)
- 管理学(80693)
- 管理学院(80216)
- 研究(77906)
- 中国(63468)
- 财(54680)
- 京(50421)
- 科学(41814)
- 财经(41271)
- 江(40682)
- 所(37911)
- 农(37470)
- 经(37135)
- 中心(35708)
- 研究所(32924)
- 北京(31944)
- 州(31785)
- 业大(31140)
- 经济学(30428)
- 财经大学(30035)
- 农业(28637)
- 范(28600)
- 师范(28384)
- 院(28374)
- 基金
- 项目(148173)
- 科学(119475)
- 研究(116200)
- 基金(107504)
- 家(90599)
- 国家(89672)
- 科学基金(79491)
- 社会(75520)
- 社会科(71448)
- 社会科学(71432)
- 省(59795)
- 基金项目(56032)
- 教育(53603)
- 自然(48385)
- 划(47988)
- 自然科(47284)
- 编号(47276)
- 自然科学(47271)
- 自然科学基金(46510)
- 资助(42323)
- 成果(39368)
- 创(36319)
- 制(35455)
- 业(34544)
- 课题(33626)
- 部(33274)
- 重点(33155)
- 创新(33052)
- 发(32039)
- 国家社会(30988)
- 期刊
- 济(129130)
- 经济(129130)
- 研究(79817)
- 中国(56159)
- 财(48098)
- 管理(44324)
- 农(37559)
- 教育(30587)
- 科学(30109)
- 学报(28971)
- 融(27499)
- 金融(27499)
- 农业(25191)
- 技术(24254)
- 大学(24147)
- 业经(22885)
- 学学(22608)
- 财经(21560)
- 经济研究(18666)
- 经(18649)
- 问题(16147)
- 业(14982)
- 财会(14178)
- 技术经济(14145)
- 会计(12966)
- 现代(12787)
- 贸(12592)
- 世界(11857)
- 科技(11575)
- 商业(11412)
共检索到391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勇 林旭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产业,其腾飞是我国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工业4.0对制造业发展有四个根本性影响,即工作模式信息化、人社交互显著化、生产方式个性化及制造业服务化。工业4.0触发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将引起我国人才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即需要高质量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需对其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及培养模式主动调适,同制造业新要求相协同,这催生我国职业教育发生本质性变化,即建立纵横交错、融创联动、同频共振的职业教育核心框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燕
从技术学习与追赶的视角,对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及汽车四个产业的成长历程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学习与追赶中呈现出四个特点,即制造工艺先于研发能力进步、本土市场竞争"有控制"但部分"失控"、"制度型市场"提供重要的学习追赶空间、新型举国体制取向。这些特点背后的逻辑遵循有:多元利益主体的复杂动态博弈、部分协调失败与短期绩效目标对战略的叠加性侵蚀、分散的行政决策模式和地方分权体制等几重制度安排。研究结果对我国推进制造业掌握核心技术再造优势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学习与追赶 新型举国体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罗泰晔 张振刚
数据赋能是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对数据赋能的内涵进行阐述;从数据感知、智能认知、动态决策、精准执行4个维度构建了数据赋能的逻辑框架;从数据赋能的逻辑框架、制造业企业创新的5个模块、企业创新能力提升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数据赋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过程机理。
关键词:
数据赋能 制造业企业 创新 过程机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可山
确保食品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必然要求。国外对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研究成果翔实丰富。国内的研究也日渐增多,但亟待从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问题、食品生产的小规模分散经营问题、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相互协调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并且,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和现状考察,给出了深入展开研究的基本逻辑框架。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管理效率 制度设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倪超
聚焦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与质量提升,以价值增量为核心梳理了小微企业集聚和质量提升的互动耦合逻辑,发掘两者关系的不同类型或模式,并根据互动主体间关系的差异,将互动关系划分为平台型互动关系、带动型互动关系和倒逼型互动关系三种主要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关系提出了互动质量提升的策略路径。
关键词:
小微企业 集聚发展 质量提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安菊
"互联网+"正在快速从消费极向生产极转变,并对传统制造业的经营模式与资源配置方式形成挑战。同时,随着发达国家重振高端制造及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我国制造业亟待快速实现转型升级。而"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主要应厘清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认识误区;有序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方式;以互联网思维重构制造业价值链;推进产品个性化智能定制生产模式;构建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生态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安菊
"互联网+"正在快速从消费极向生产极转变,并对传统制造业的经营模式与资源配置方式形成挑战。同时,随着发达国家重振高端制造及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我国制造业亟待快速实现转型升级。而"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主要应厘清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认识误区;有序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方式;以互联网思维重构制造业价值链;推进产品个性化智能定制生产模式;构建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生态圈。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冠宇 张震宇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产业为载体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更是促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重要手段。面对新一轮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全球经济转型、财富分配不均等一系列现实挑战,本研究提出了综合策略路径,包括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模式、平衡财富分配、培养战略人才、协同发展速度。为落实这些措施,需要国家、企业与社会的协同合作,通过深化系统性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综合施策,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全世文
本文从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出发构建了一个三层分析框架,用来阐释后发国家农业发展和政策演进的一般规律。农业对国家利益的核心贡献包括三类: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类贡献发生阶段性变化的规律构成了农业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中国农业政策演进历程的特殊性在于,粮食安全贡献的重要性并未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下降,在工农关系进入转折期以后甚至还存在上升趋势。由此,中国在进入以工补农阶段将近20年后的今天同时面临着“农业不强”和“农民不富”的双重难题。当前中国农业转型的方向是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组织形式由小农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方式。转型面临的潜在风险是资本快速向农业生产环节渗透导致小农户的分化加剧。
关键词:
演进逻辑 农业政策 国家利益 粮食安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阮青林 程岭 杨杰
课题研究是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关键途径。通过分析近年来江苏省某高校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申报书发现,当前的研究生课题研究能力存在着三大突出问题:选题上无核心问题、解题中无适切武器、答题时无统整架构。借鉴“类故理思维框架”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选题时缺少焦点锚定、问题厘定的意识与能力;解题时缺少统兵作战、联合包围的意识与能力;答题时缺少机制协同、系统统整的意识与能力。对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即在选题时“以终为始”,从结果和目标入手反推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解题时建立“工具意识”,以创意和契合融入思辨所要装备的武器;在答题时建立“模型观念”,从结构和蓝图出发型构所能设计的系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晋 刘嘉琪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和底线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基于理论剖析与实践归纳,本文试图构建防止规模性返贫理论框架,以增进中国后脱贫时代防返贫自主知识体系。首先,在明确防止规模性返贫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本文剖析了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内在理论逻辑,提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性在于提升个体可行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本质要求。其次,本文从内部传导、环境冲击以及代际传递等层面探究规模性返贫的发生机理,基于内在机理的探究,提出防止规模性返贫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实现机制,即监测评价、风险预警与帮扶路径。防止规模性返贫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止规模性返贫帮扶体制、建立“整体—局部—个体”多层次系统性的帮扶机制、构建“稳定衔接—精准施策—动态调整”目标导向为核心的帮扶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代志新 魏天骐 马睿文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关键点在“富裕”与“共同”两方面。一方面“富裕”要求我国经济必须保持可持续地增长,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共同”要求我国不断完善发展收入分配,减少收入分配不公,这又界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性质。要在认识和把握好生产力、收入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共同富裕。具体来说,要在经济结构变迁中发挥我国基本制度优势,在财力可持续的前提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平衡协调发展中提升社会生产力质量,在收入差距缩小中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柯婧秋 石伟平
"高本贯通"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之举。其政策逻辑是深化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二元支撑"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两大功能;继续推进部分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推动人才培养支撑产业需求。然而,由于"高本贯通"牵扯多元利益相关方,且新兴政策缺乏既有改革经验的借鉴,政策内在价值与效度的最大化实现将面临四个关键问题:贯通专业的选择、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双方地位博弈。鉴于此,有必要在实践起点、实践依据和实践保障三个路径层面强化理性实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峰 阳立高
本文在集聚经济和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仅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盲目跟进中央的相似产业政策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低质量多样化集聚,进而未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外溢效应的重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在东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以及在中西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均显著促进了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多样化集聚则产生了极为有限,甚至不利的影响。在制造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而交通运输、商务服务、批发零售等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则在多样化集聚环境中更易于发挥结构升级效应。不同的是,金融业专业化集聚、批发零售业多样化集聚仅有短期影响,而无长期效应;而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则仅有本地效应,无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林
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形式,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提高质量业已成为国家和社会长远战略及现实政策选择的新的历史阶段,其价值和意义愈加突显。科学合理定位、创新实践模式和健全体制机制是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三大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