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0)
- 2023(13970)
- 2022(10793)
- 2021(9309)
- 2020(7531)
- 2019(16490)
- 2018(16572)
- 2017(31899)
- 2016(17420)
- 2015(19357)
- 2014(19495)
- 2013(19038)
- 2012(17142)
- 2011(15166)
- 2010(15264)
- 2009(14356)
- 2008(14277)
- 2007(13245)
- 2006(11915)
- 2005(11475)
- 学科
- 业(80761)
- 济(78096)
- 经济(77970)
- 企(73899)
- 企业(73899)
- 管理(71939)
- 业经(31421)
- 财(29717)
- 方法(28484)
- 农(26453)
- 中国(21536)
- 制(20539)
- 务(20471)
- 财务(20442)
- 数学(20435)
- 财务管理(20416)
- 数学方法(20304)
- 企业财务(19321)
- 农业(18935)
- 技术(17035)
- 贸(16461)
- 贸易(16454)
- 划(16152)
- 易(16124)
- 环境(15702)
- 体(15685)
- 和(15048)
- 策(14351)
- 理论(13458)
- 体制(13376)
- 机构
- 学院(254238)
- 大学(249219)
- 济(110961)
- 经济(108969)
- 管理(101530)
- 理学(86352)
- 理学院(85572)
- 管理学(84548)
- 管理学院(84078)
- 研究(80880)
- 中国(65902)
- 财(56217)
- 京(51655)
- 科学(45733)
- 财经(43317)
- 农(41880)
- 江(40865)
- 所(39428)
- 经(39248)
- 中心(37138)
- 研究所(34939)
- 业大(34879)
- 经济学(34526)
- 农业(32464)
- 北京(31795)
- 财经大学(31714)
- 州(31428)
- 经济学院(31215)
- 院(29631)
- 商学(29318)
- 基金
- 项目(163311)
- 科学(131168)
- 研究(122947)
- 基金(120829)
- 家(103384)
- 国家(102456)
- 科学基金(90306)
- 社会(82180)
- 社会科(78065)
- 社会科学(78049)
- 省(64424)
- 基金项目(63478)
- 自然(55663)
- 自然科(54388)
- 自然科学(54377)
- 教育(54290)
- 自然科学基金(53465)
- 划(51932)
- 编号(48660)
- 资助(47226)
- 成果(39088)
- 制(37149)
- 创(37071)
- 业(36536)
- 部(36235)
- 重点(36188)
- 发(35861)
- 国家社会(34929)
- 创新(33814)
- 课题(33038)
- 期刊
- 济(130769)
- 经济(130769)
- 研究(76588)
- 中国(52012)
- 财(48110)
- 管理(43580)
- 农(41220)
- 学报(34548)
- 科学(33892)
- 农业(27966)
- 大学(27774)
- 融(26513)
- 金融(26513)
- 学学(26304)
- 业经(23353)
- 技术(22798)
- 财经(22325)
- 教育(21283)
- 经济研究(20310)
- 经(19277)
- 问题(17427)
- 业(16953)
- 贸(14974)
- 技术经济(14363)
- 财会(13537)
- 现代(13323)
- 世界(13253)
- 国际(12695)
- 商业(12161)
- 会计(11940)
共检索到393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户华玉 佘群芝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文章聚焦制造业出口隐含碳强度,通过数理建模分析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隐含碳强度的作用机制,并且基于跨国(地区)行业面板数据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出口隐含碳强度的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降低出口隐含碳强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的技术水平提升效应能显著降低出口隐含碳强度,而规模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则存在明显的倒U型中介作用;进一步的非线性关系检验表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出口隐含碳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强经济体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制造业数字服务投入均能对降低出口隐含碳强度产生突出的作用,同时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耗能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隐含碳强度的降低作用更大,这对中国协同出口贸易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出口隐含碳强度 能源结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芳城 邱丽 陈震
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2010—2020年数据,从权益资本成本的视角对此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权益资本成本,这表明资本市场有效地支持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地区数字化水平高、国有企业以及行业竞争较激烈的企业中,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改善公司治理两条路径实现。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罗科 王艺霏
利用2005—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和配套贸易隐含碳数据,建立包含人口、财富和技术的随机回归影响模型,系统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会显著增加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贸易规模效应、贸易结构效应和中间品技术创新效应是主要的作用渠道;区域内直接和浅层价值链合作有助于减少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与区域内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与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可以抑制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相反,与区域内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与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亚璇 胡玉明
文章选取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员工薪酬及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低技能劳动者的平均薪酬,但增加了高技能劳动者的平均薪酬,并导致高技能与低技能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扩大,但未明显拉大高管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进一步分别发现,数字化转型对民营企业员工薪酬及薪酬差距的影响更明显,行业竞争程度上升也会强化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员工薪酬的关系,表明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具有更灵活的人员配置能力,同时企业家有借助数字化转型改善员工结构进而提升外部竞争力的动机。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员工薪酬 产权性质 行业竞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金晓梅 赵瑞丽
工业智能化转型正在推动新一轮绿色贸易革命。利用各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探究了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出口隐含碳强度;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转型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价值链分工效应三个渠道影响出口隐含碳强度,且工业智能化转型通过规模效应对出口隐含碳的作用机制呈“倒U型”。分行业、分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低技术制造业和高耗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对降低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受工业智能化发展阶段和贸易发展目标限制,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研究对于中国充分利用工业智能化转型促进外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肖丽 潘安
通过构建MRIO模型和使用SDA方法,考察技术效应对1995—2011年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并对碳排放技术效应和中间生产技术效应的差异化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总体上降低了中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碳排放技术效应和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分别对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产生了负效应和正效应;技术效应对分行业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而该行业正是出口隐含碳排放水平最高的行业;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对来自金砖国家、欧盟国家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进口隐含碳变化产生了负效应,但对来自东亚及其他地区进口隐含碳变化产生了正效应。中国GVC分工地位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出口隐含碳排放水平。
关键词:
隐含碳 技术效应 SDA方法 全球价值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祝坤福 王家荣 肖振宇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生产分解框架下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隐含的不同职业收入,不仅从收入结构视角剖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生产化和服务化演变历程,而且对出口所隐含职业收入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球一般规律来看,一国人均收入越高,其制造业出口中所隐含的生产性职业收入占比越低,服务性职业收入占比越高;从不同价值链活动来看,价值链分工越为复杂的生产活动,其服务性职业收入占比越高,生产性职业收入占比越低;从各类价值链活动内部来看,研发强度越高的制造业,服务性职业收入占比越高;结构分解分析(SDA)结果显示,在生产化阶段,制造业出口中生产性职业收入占比的上升主要是由行业内变化所致,而行业间劳动收入结构变化在其间发挥了抑制作用;在服务化阶段,行业内职业收入占比变化和行业间劳动收入结构变化共同推动了制造业出口服务性职业收入比重的上升。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对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可行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妍 王治 江媛
依据2007—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量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强化企业创新动能、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等路径降低企业资本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科技企业以及企业面临较高环境不确定性时,数字化转型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的效果更显著。结论从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的视角为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欣 桑硕
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分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有效促进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其影响机制为: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创新激励和提高制造业群体数字化水平来实现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提升对中低技术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数字产业辐射力为靶向构建行业交流平台;以产业数字化为靶向激发制造业的创新活力;以数字化生产力为靶向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党琳 李雪松 申烁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动力,不断提升制造业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是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8—2015年49个国家的网络就绪指数和这些国家15个制造业行业投入产出数据以及通过产品层面计算得到的行业国际贸易数据,构建了可用于国际比较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指标。运用国家、行业、时间多维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制造业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通过识别国家网络就绪指数的门槛效应,证明了制造业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如果一国网络就绪指数高于5.14,则提升效应会明显加大;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制造业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技术复杂度较高的行业具有更大的正向提升效应;行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提升效应仅存在于那些具有中高研发密度或资本密集型的行业;通过区分同一行业内中间品与最终品的结果显示,制造业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中间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明显高于最终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邓慧慧 曾庆阁 赵晓坤
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碳绩效,市场竞争、融资约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等外部压力深刻影响了该提升效应的可持续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协同创新、两业融合以及管理效能提升是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可能路径;受企业特征、所在地区特征以及政策冲击行政级别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提升效应具有异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鹏 岳书敬
在气候变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部门低碳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本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产业数字化对上述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看,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对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型,但样本期内大部分产业部门尚未越过拐点,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对隐含碳排放的促进阶段;同时全球价值链后向嵌入对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行业异质性显示,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和后向嵌入均对技术密集型行业隐含碳排放的减排效果更强。从调节效应上看,产业数字化提前了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由增加变为下降的拐点。深度融入全球化,促进产业部门技术升级以及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等是中国产业部门低碳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静 吕孟丽 孙传超 谢韵典
本文基于外部学习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活动和自身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风险投资能有效促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这说明公司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典型的外部学习策略,能帮助制造业企业学习和获取组织外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建设新质生产力,从而助推数字化转型。(2)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生态位多样性和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作为重要的情境因素,均能增强新质生产力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制造业企业为民营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较好,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时,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更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公司以外部学习的方式建设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制造业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和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静 吕孟丽 孙传超 谢韵典
本文基于外部学习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活动和自身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风险投资能有效促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这说明公司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典型的外部学习策略,能帮助制造业企业学习和获取组织外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建设新质生产力,从而助推数字化转型。(2)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生态位多样性和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作为重要的情境因素,均能增强新质生产力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制造业企业为民营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较好,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时,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更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公司以外部学习的方式建设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制造业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和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静 吕孟丽 孙传超 谢韵典
本文基于外部学习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活动和自身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风险投资能有效促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这说明公司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典型的外部学习策略,能帮助制造业企业学习和获取组织外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建设新质生产力,从而助推数字化转型。(2)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生态位多样性和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作为重要的情境因素,均能增强新质生产力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制造业企业为民营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较好,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时,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更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公司以外部学习的方式建设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制造业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和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