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27)
2023(21373)
2022(18176)
2021(16853)
2020(14251)
2019(32266)
2018(31963)
2017(61553)
2016(33303)
2015(37147)
2014(36510)
2013(35727)
2012(32551)
2011(29051)
2010(29121)
2009(27209)
2008(26821)
2007(23917)
2006(21104)
2005(18716)
作者
(92530)
(76826)
(76466)
(72836)
(49039)
(36751)
(34737)
(29966)
(29121)
(27686)
(25996)
(25995)
(24379)
(24365)
(23702)
(23560)
(22936)
(22765)
(22129)
(22074)
(18877)
(18816)
(18649)
(17653)
(17142)
(17125)
(17086)
(17012)
(15383)
(15054)
学科
(134376)
经济(134198)
(114701)
管理(111396)
(101729)
企业(101729)
方法(61268)
数学(50469)
数学方法(49837)
(41554)
(39418)
业经(37963)
中国(34936)
(29938)
(28197)
财务(28105)
财务管理(28053)
农业(27027)
企业财务(26627)
技术(26407)
地方(25101)
理论(25036)
(24022)
(23772)
贸易(23756)
(23066)
(22689)
(21678)
(21364)
银行(21319)
机构
学院(467363)
大学(464243)
(188380)
管理(188311)
经济(184362)
理学(162440)
理学院(160707)
管理学(157993)
管理学院(157092)
研究(147722)
中国(114053)
(97674)
(91173)
科学(88330)
(72025)
财经(72010)
(71836)
(70288)
中心(68076)
业大(66371)
(65456)
研究所(64582)
北京(61120)
(59362)
师范(58836)
经济学(56645)
(56172)
农业(56000)
(54115)
财经大学(53306)
基金
项目(312264)
科学(247924)
研究(232673)
基金(227346)
(195810)
国家(194113)
科学基金(169427)
社会(148118)
社会科(140406)
社会科学(140372)
(122305)
基金项目(119620)
自然(108860)
教育(108318)
自然科(106387)
自然科学(106364)
自然科学基金(104485)
(101766)
编号(95430)
资助(93315)
成果(77141)
重点(69312)
(69260)
(67508)
(66029)
课题(65489)
创新(62454)
国家社会(60816)
教育部(60412)
(60067)
期刊
(210035)
经济(210035)
研究(137167)
中国(92003)
管理(74907)
(73918)
学报(67150)
(66387)
科学(63936)
教育(53970)
大学(52883)
学学(49818)
农业(45620)
技术(44590)
(42236)
金融(42236)
业经(36322)
财经(35861)
经济研究(32843)
(30757)
问题(26863)
(25987)
技术经济(24472)
科技(22378)
现代(21990)
图书(21679)
商业(21620)
(21442)
理论(21293)
财会(21006)
共检索到692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建民  朱静娇  
本文基于创新意识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两个维度,从制造业技术转型视角,分别探究技术领先战略中的技术开发及引导消费与技术跟随战略中的技术模仿及降低成本对创新意识两个维度和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形成了概念模型。通过发放问卷、现场调研收集数据和实证分析得到结果:在制造业中,对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技术开发与引导消费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且对于主动性创新意识的调节作用更大。技术模仿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且对于主动性创新意识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大。降低成本对于主动性创新意识与创新绩效关系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对于被动性创新意识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研究结果为制造业技术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丽  石盛林  
文章以201家江苏民营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工艺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强度要高于产品创新,表明江苏民营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是以工艺创新为主导;(2)组织学习对工艺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对产品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表明江苏民营制造企业的组织学习是以工艺创新为主要目的。研究发现为推进江苏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指导,要实现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关键在于营造以实现产品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侯广辉  张键国  
基于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异质性效果的分析框架,引入吸收能力调节作用来揭示出现差异的原因及其受制条件。结果表明,企业的社会关系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纵向关系资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横向关系资本则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知识应用能力正向调节纵向关系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扭转了其在不考虑吸收能力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格局。企业要时刻注重对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流程的优化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否则,仅仅靠强化与政府的关系只会损害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佳宁  宋在科  
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技术溢出在其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产权异质性及行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非国有制造业企业与高技术制造业中更显著。中介效应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可通过技术溢出积累创新知识,进而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鉴于此,应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优化数字营商环境,降低技术溢出门槛,充分释放数字化技术创新效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启良   安琪   方炜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提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的决策经验与实践证据相对匮乏,尚未得到充分探讨。基于TOE理论框架,以80家中国高技术制造企业为样本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 QCA)探讨高技术制造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结果发现:单个前因要素并不构成高创新绩效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是数字技术水平和企业研发投入在高创新绩效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存在4种高创新绩效提升策略,具体包括数字—整合创新型、数字—感知创新型、数字—协同创新型以及数字—研发创新型策略。特定条件下,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感知能力存在替代与互补关系。基于组态视角探究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策略,以期拓宽TOE理论框架适用范围,为企业制定、优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佰涛  
研发投入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部分,能够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广义资本结构反映了企业股权与债务的基本特点,会影响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基于相关文献及理论,本文以创业板制造业20102015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呈现"倒U型"的抛物线,不同资本结构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不同,最优的资本结构类型为高股权集中度、低资产负债率组合的企业。最后从研发投入与资本结构层面分别提出了提高企业绩效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江洪   杨锦波   黄向荣  
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分工会影响企业创新,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制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尽管以往研究成果已涉及专业化分工与企业创新间的关系,但现有相关文献缺乏探究专业化分工影响企业创新机制方面的成果。笔者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分工理论,利用2007—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有效数据,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专业化分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调节作用。检验结果证实:专业化分工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企业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对专业化分工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较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在专业化分工负向影响创新投入和正向影响创新产出的关系中均发挥强化作用。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分工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拓展了交易成本等理论的应用范畴,丰富了专业化分工和企业创新方面的相关文献,为企业在专业化分工中推进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娟茹  李苹  
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企业不仅要搜索外部知识,还应具备知识协奏能力。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和资源协奏理论,将外部知识搜索分为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两个维度,探讨二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研究知识协奏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创新意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均对知识协奏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协奏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协奏能力分别在搜索宽度、搜索深度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创新意愿在知识协奏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揭示了外部知识搜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作用机理,可为制造企业知识协奏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明新  
现有研究关注政治关联的前因后果较为丰富,但将政治关联视为外部调节因素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值得探究的问题是:政治关联能否使企业从创新战略中获益?更具体地,在创新战略与创新绩效之间,政治关联是否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依据社会资本理论,文章实证检验了不同维度政治关联对创新战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机制。采用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2013年数据,实证分析表明:政治关联各维度变量对创新战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政治关联促进了企业创新活动,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管理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戈宁   万泳淇   杨浩昌  
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然成立。渠道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实施差异化战略来提升创新绩效,成本领先战略的中介路径并不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才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市场竞争强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越大,获得高新企业认定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明显,国有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无法显著提升其创新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戈宁   万泳淇   杨浩昌  
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然成立。渠道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实施差异化战略来提升创新绩效,成本领先战略的中介路径并不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才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市场竞争强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越大,获得高新企业认定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明显,国有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无法显著提升其创新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綦成双  徐飞  
以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和文本分析方法提炼出制造型企业开展协同合作的四个维度,分别为技术协同、战略协同、资金协同和知识协同。并将其视为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条件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研究(fsQCA)方法进行组态分析。探究不同地域、规模和研发投入的制造企业开展协同合作对影响其创新绩效的不同条件组合,最终得到3条促进高创新绩效发生的路径(知识共创型、自主创新型、协同创新型)以及2条导致非高创新绩效发生的路径(规模企业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羸弱型)。研究发现对创新战略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应用有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晓红  胡士磊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研究校企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划分为产品创新绩效和流程创新绩效,使用世界银行最新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校企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校企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其对产品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大于其对流程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的校企合作行为具有“自选择”特征,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能够有效克服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得出更为可靠的估计结果。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校企合作对不同规模、年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继德   袁苗苗   全茜  
文章使用2017—2022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发挥了提振作用。同时,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具备的动态能力也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发挥调节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行业异质性方面,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企业更容易发挥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而资本密集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后的表现不佳。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正向传递作用,即数字化转型激发创新效率的提高,塑造企业竞争力的新优势,从而推动经济表现的提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连燕玲   郑伟伟   高皓  
随着商业环境动态性持续加剧和不确定性逐步增强,制造业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创新竞争中保持优势位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管理问题。现有研究广泛探讨了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各种因素,但仍需进一步关注企业在面临创新困境中采取战略响应行为的多样性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本文从企业行为理论视角,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在面临创新困境(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下的响应式搜索行为。研究发现,创新绩效期望落差显著促进企业的两类响应式搜索行为,即跨地区和跨行业搜索行为。在引入工具变量、控制样本自选择、双重差分估计以及更换回归方法等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路径分析显示,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主要通过激发高管风险承担意愿和强化高管创新关注程度进而影响制造业企业的两类响应式搜索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财务绩效低于期望水平和分属高科技产业时更为明显。拓展分析显示,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会驱动制造业企业更倾向在技术水平先进的行业和商业环境成熟的地区进行搜寻。本文将创新管理目标、组织绩效反馈与企业响应式搜索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和深化了制造业企业在创新困境下的战略响应行为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