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0)
- 2023(11200)
- 2022(9065)
- 2021(8004)
- 2020(6928)
- 2019(15205)
- 2018(15020)
- 2017(29325)
- 2016(15719)
- 2015(17267)
- 2014(17271)
- 2013(17121)
- 2012(15404)
- 2011(13641)
- 2010(14009)
- 2009(13347)
- 2008(13516)
- 2007(12588)
- 2006(11176)
- 2005(10646)
- 学科
- 业(83301)
- 企(76654)
- 企业(76654)
- 济(72478)
- 经济(72361)
- 管理(69269)
- 方法(30592)
- 财(28629)
- 业经(27547)
- 农(24703)
- 数学(22557)
- 数学方法(22425)
- 务(21097)
- 财务(21074)
- 财务管理(21052)
- 技术(20468)
- 企业财务(20021)
- 制(19998)
- 农业(18204)
- 中国(17993)
- 体(15597)
- 划(14264)
- 体制(13904)
- 策(13695)
- 理论(12980)
- 和(12849)
- 技术管理(12713)
- 贸(11928)
- 贸易(11922)
- 易(11623)
- 机构
- 学院(236634)
- 大学(230264)
- 济(106598)
- 经济(104774)
- 管理(97483)
- 理学(83752)
- 理学院(83035)
- 管理学(82169)
- 管理学院(81710)
- 研究(72428)
- 中国(58138)
- 财(52912)
- 京(47034)
- 财经(41478)
- 科学(39997)
- 经(37619)
- 农(37340)
- 江(37283)
- 所(35466)
- 经济学(33117)
- 中心(32976)
- 业大(31774)
- 研究所(31368)
- 财经大学(30515)
- 经济学院(30068)
- 北京(29177)
- 农业(29034)
- 商学(28753)
- 商学院(28517)
- 州(28374)
- 基金
- 项目(151153)
- 科学(122501)
- 研究(113730)
- 基金(112796)
- 家(96071)
- 国家(95204)
- 科学基金(84802)
- 社会(76608)
- 社会科(72908)
- 社会科学(72893)
- 省(59826)
- 基金项目(59598)
- 自然(52817)
- 自然科(51664)
- 自然科学(51652)
- 教育(51232)
- 自然科学基金(50842)
- 划(47980)
- 资助(44896)
- 编号(44173)
- 业(35747)
- 创(35703)
- 制(35157)
- 部(34567)
- 成果(34544)
- 重点(33586)
- 国家社会(32530)
- 创新(32450)
- 发(32395)
- 教育部(30420)
- 期刊
- 济(123492)
- 经济(123492)
- 研究(71223)
- 中国(46430)
- 财(45750)
- 管理(42872)
- 农(36069)
- 科学(30942)
- 学报(29504)
- 农业(24672)
- 技术(24255)
- 大学(24237)
- 学学(23368)
- 融(22800)
- 金融(22800)
- 业经(22078)
- 财经(21908)
- 经济研究(19537)
- 经(19011)
- 教育(18986)
- 问题(16035)
- 技术经济(15647)
- 业(15078)
- 财会(13053)
- 现代(12622)
- 贸(12233)
- 世界(12076)
- 商业(12047)
- 科技(11421)
- 经济管理(10987)
共检索到357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岳平 鲍春雷
制造业技术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既能通过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又会因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而导致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对就业产生抑制作用。为此,需要以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目标为指导,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提升技术结构升级的就业促进作用、缓解抑制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双赢。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结构 就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殷醒民
如果国内资本品长期依赖从工业化国家进口,表明一国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溢出。该文在对我国机电设备等制造业产品的进出口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制造业“乘数效应”溢出与技术结构升级进行了讨论,并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过程中存在“乘数效应”溢出现象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乘数效应”的始终存在。必须通过制造业技术结构的提升,使本国基础工业扩大规模和升级,以推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享受其他发展中国家“乘数效应”溢出为本国带来的益处
关键词:
制造业,“乘数效应”溢出,技术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成坤
文章基于中国分地区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研究了人力资本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无论是中国的人力资本还是制造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动态过程,前一期的制造业结构升级会对后一期的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数量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不显著,但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人力资本数量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人力资本质量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人力资本质量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成坤
文章基于中国分地区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研究了人力资本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无论是中国的人力资本还是制造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动态过程,前一期的制造业结构升级会对后一期的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数量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不显著,但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人力资本数量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人力资本质量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人力资本质量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殷醒民
中国制造业技术结构升级的轨迹表明 ,以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的高速增长为代表的结构变动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未来 1 5年的制造业技术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是促进航空航天、电子和计算机集成制造工业的发展 ,最终使制造业竞争力集中在主要新兴技术产业上。
关键词:
技术结构升级 制造业竞争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单元媛 罗威
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技术融合引发产业融合,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产业融合。本研究以电子信息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为例,利用专利系数法对中国电子信息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度进行了测算;运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分析了技术融合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联关系,得出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技术融合度处于中等融合程度、技术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较大影响的结论。因此,政府应通过鼓励技术创新来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还应放松管制,提供宽松的宏观环境。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技术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晓丽 宋德军
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产业,流通业集聚可以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用中国2010-2019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流通产业集聚度、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分别进行测度,基于空间视角研究物流业集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构建门限回归模型,进一步讨论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流通业细分行业中的仓储、邮政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直接效应;第二,流通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直接和空间溢出效应;第三,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流通业集聚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存在着“U”型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葛鹏飞 黄秀路
本文测算了各省装备制造业子行业的技术效率,把样本时间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分析了技术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结论有:通用设备业和电气机械业的技术效率有较大的提升,其余子行业提升不明显;自2006年起,各子行业技术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消失,至2012年,除通用设备业技术效率还存在空间自相关以外,其余各子行业均无空间自相关性。为此,各级政府在制定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政策时,应综合考虑本省和邻省的资源禀赋。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技术效率 空间效应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薛国琴 曲涵
本文在探讨数字技术影响制造业升级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技术影响制造业升级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与西部三个地区进行区域异质性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推动地区制造业升级,同时区域技术创新、交易成本和消费需求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且该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区域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在我国中部地区中介效应显著,而交易成本在我国东部地区中介效应显著。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制造业升级 区域异质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邓丽娜 范爱军
为从产业层面研究国际技术溢出效应,选取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进口贸易和FDI渠道的技术溢出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水平升级,但贸易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投资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国际研发资本相比,本土研发作用有限,甚至阻碍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而外国研发和本土研发均有助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垂直升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亚轩
本文采用1976-2011年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技术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技术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在中高技术行业尤其明显。日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构建了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国际生产销售网络,以促进本国贸易产品技术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田洪川 石美遐
制造业既是中国推动产业升级的实现部门,又是长期以来促进就业总量增加的重要部门,研究制造业产业升级对就业数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现况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制造业产业升级对就业数量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包含时序和行业在内的面板数据,建立起制造业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数量的影响模型。模型验证,产业升级的前两个层次,即产业产出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能够对劳动力就业带来促进作用,而产业升级的第三个层次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衡量的产业价值链升级对就业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后的技术效率能够促进就业的增长。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升级 就业数量 影响模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金强 陈勇明
随着制造业升级的推进,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日益突出。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市场的作用机制分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半参数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分析结论显示:产业技术进步具有吸纳与替代的双重就业效应。短期内技术进步将对制造业就业总量产生替代效应,并且这种替代效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强;而长期则会产生就业吸纳效应。应采取适度的财税扶持政策,缓解制造业结构性就业矛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金强 陈勇明
随着制造业升级的推进,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日益突出。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市场的作用机制分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半参数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分析结论显示:产业技术进步具有吸纳与替代的双重就业效应。短期内技术进步将对制造业就业总量产生替代效应,并且这种替代效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强;而长期则会产生就业吸纳效应。应采取适度的财税扶持政策,缓解制造业结构性就业矛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文怀
先进制造业承载着我国制造业转型提升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战略使命,却呈现出自主创新不足、综合效率偏低、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内资的行业主导力不强的发展态势。本文将从市场结构层面寻找阻碍我国先进制造业扩容升级的根源,并据此提出面向市场结构的先进制造业政策调控方略。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 市场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