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81)
2023(18899)
2022(15742)
2021(14488)
2020(12161)
2019(27224)
2018(26864)
2017(51387)
2016(27401)
2015(30550)
2014(29933)
2013(29395)
2012(26812)
2011(23942)
2010(24198)
2009(22240)
2008(21902)
2007(19662)
2006(17314)
2005(15797)
作者
(75238)
(62895)
(62629)
(59332)
(40201)
(29787)
(28336)
(24403)
(23870)
(22473)
(21567)
(21181)
(20062)
(19890)
(19359)
(19261)
(18654)
(18206)
(18116)
(18026)
(15580)
(15305)
(15146)
(14538)
(14038)
(13996)
(13986)
(13964)
(12488)
(12363)
学科
(117368)
经济(117220)
(102280)
管理(95671)
(90210)
企业(90210)
方法(47520)
数学(37959)
数学方法(37474)
(36072)
(35679)
业经(35087)
中国(33388)
(26694)
地方(26357)
技术(25501)
农业(24916)
(24837)
财务(24772)
财务管理(24728)
企业财务(23490)
理论(20987)
(20097)
贸易(20077)
(19893)
(19695)
银行(19662)
(19480)
(19087)
(18867)
机构
学院(383453)
大学(377739)
(161979)
经济(158784)
管理(154447)
理学(131928)
理学院(130619)
管理学(128695)
管理学院(127949)
研究(124075)
中国(97700)
(79320)
(78201)
科学(71250)
财经(60810)
(60060)
(59989)
(59313)
中心(58412)
(55224)
研究所(53492)
业大(52402)
北京(49751)
经济学(48819)
(48145)
师范(47673)
(47248)
农业(45735)
(45525)
财经大学(44855)
基金
项目(251932)
科学(202007)
研究(190369)
基金(183419)
(157358)
国家(155940)
科学基金(137177)
社会(123538)
社会科(117294)
社会科学(117272)
(100382)
基金项目(96785)
教育(87932)
自然(86153)
自然科(84245)
自然科学(84226)
自然科学基金(82752)
(82527)
编号(77006)
资助(73418)
成果(61434)
(57672)
(57322)
重点(56355)
(56181)
课题(53432)
创新(52833)
(51478)
国家社会(51356)
教育部(49221)
期刊
(186814)
经济(186814)
研究(115643)
中国(83210)
管理(64621)
(64296)
(55877)
科学(50866)
学报(50145)
教育(45052)
大学(40710)
技术(39296)
(38992)
金融(38992)
农业(38450)
学学(38313)
业经(32896)
财经(30596)
经济研究(28762)
(26437)
问题(23947)
(22536)
技术经济(21631)
科技(18881)
现代(18561)
(18147)
商业(18068)
财会(17861)
世界(17447)
理论(16868)
共检索到590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旭升  李云峰  
创新引领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制造业技术创新可以形成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动能。基于1995-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制造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我国创新引领下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实证发现两者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并存在长期均衡。在此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明确不同因素的作用机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晓书  胡祥和  周吉峙  向宽虎  
制造业集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08~2020年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制造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验证了威廉姆森假说,并且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此外,将总样本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析发现,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且各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均有待提升。因此,仍需鼓励制造业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星  惠宁  崔若冰  韩先锋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特征,是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关于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已然成为学术热点。本文以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了数字技术作为产业共性技术、短周期技术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存在的耦合效应,阐述了数字技术的知识性、可封装性通过促进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形成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空间效应。基于2012—2021年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关中四大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省域层面关键指标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存在。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作为“知识经济”,应当注重对于数字技术类型的选择,形成与制造业自身核心技术融合创新后的“共振效应”,同时有效推动社会各层面的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另外,在先行区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网络、数字产业园区,发挥数字经济在空间维度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运吉  孙兴旺  梁梓潞  
文章以2012—2021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减税激励、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的影响进行深入考察,并进一步分析减税激励对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税激励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减税激励与绿色技术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绿色技术创新在减税激励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减税激励更有利于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制造业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本研究结论不仅深化减税激励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为新发展格局下评估减税激励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主体效应,深入理解税收杠杆积极作用进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能力形成与提升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鑫鑫  惠宁  
本文从技术创新模式视角切入,基于2006-2018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多维度考察了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甚。同时,互联网能够通过引进高端技术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间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模仿创新却不能成为互联网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互联网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正向的"N"型非线性特征,而且两者之间的非线性特征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门槛约束,在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影响下,两者分别呈现倒"U"型、倒"U"型和边际效率递增的规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罗文  
召开第五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级新区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一年来新区建设情况,研究推动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与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同志对国家级新区改革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强调国家级新区要在稳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丽娜  宋慧勇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利用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取系统GMM方法考察创新能力、人口结构变动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口结构变动通过劳动力成本效应、年龄结构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显著影响制造业发展质量。具体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构成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压力,东部地区的表现尤为显著,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尚未对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不同类型区域应制定差异化指导政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曾晓茹  
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深圳前身的宝安,历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已发展成产业大区、智能制造强区,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结构,从"世界工厂"蜕变为"产业创新高地",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创新百强区中,宝安位列第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少峰  徐梦苏  朱悦  王泽强  
制造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以沪深A股制造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技术创新、组织韧性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组织韧性;组织韧性在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资源配置改善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韧性的关系。结论可为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武军  刘凡  薛朝改  
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助力制造业支撑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基于2005-2019年27个细分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国内技术引进和国外技术引进三条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线性及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强于国内技术引进,而国外技术引进则表现出反向的抑制作用,且三种创新路径在高技术、中高技术和低技术三类制造行业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蕾  刘荣增  
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产业融合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应及通过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不管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还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产业融合均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显著;第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通过协同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中介效应明显弱于直接效应;第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效应均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效应,中介效应表现尤其明显。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并结合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鼓励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破除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机制约束、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融合的支撑作用等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并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迪  徐政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比重持续稳定和结构不断升级。我国制造业比重虽出现过早过快下降趋势,但结构保持升级态势。制造业新旧动能顺畅转换,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是稳增长促升级的关键。基于现有官方数据,文章从乐观和客观两种情形测算新旧动能顺利转换、新动能成为制造业增长重要支柱两大关键节点,并从乐观情形、基准情形、谨慎情形分别测算两大节点制造业比重范围,得出以下结论:在短期内我国制造业比重有望保持在25.02%~25.89%;乐观情形下,到2036年,新动能作为制造业发展中流砥柱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客观情况下,需要到2040年实现;制造业比重保持在16.69%~27.42%。为实现制造业新旧动能顺畅转换、充分发挥新动能引领作用,可从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新旧动能转换堵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制造业增长注入新鲜血液;并在人才培养、制度环境等方面提供有效政策保障,多方协同,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兵   匡贤明   王翚  
随着数字技术与知识管理的融合,数字化知识管理正在成为企业获取技术竞争优势的新手段。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数字化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主要通过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作用。研究结论不仅可从数字化知识管理角度拓展和深化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也可为企业实施数字化知识管理、促进技术创新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自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成长,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有力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极大提升了综合国力。但横向比较看,我国制造业仍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且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同时受到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两个方面的冲击。面对内外部的挑战,为突破中低端瓶颈,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蜕变,需要选择制造强国建设的科学可行路径,以创新驱动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国际分工原则,有选择地推进产业链升级;二是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有效开展创新;四是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五是以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秀辉   程娟  
碳交易制度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2008—2019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的准自然实验估计,实证研究碳交易制度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碳交易制度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正相关,碳交易制度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具有正向作用,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更强;双元创新在碳交易制度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拓展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碳交易制度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且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研究为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