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1)
- 2023(11779)
- 2022(9284)
- 2021(8231)
- 2020(6990)
- 2019(15377)
- 2018(15552)
- 2017(30522)
- 2016(16380)
- 2015(18338)
- 2014(18399)
- 2013(17922)
- 2012(15908)
- 2011(13951)
- 2010(14191)
- 2009(13795)
- 2008(13878)
- 2007(12767)
- 2006(11556)
- 2005(11025)
- 学科
- 业(80509)
- 企(73628)
- 企业(73628)
- 管理(68872)
- 济(68402)
- 经济(68274)
- 业经(28114)
- 财(27540)
- 方法(25149)
- 农(24965)
- 制(21381)
- 务(20064)
- 财务(20034)
- 中国(20016)
- 财务管理(20008)
- 企业财务(18950)
- 农业(17997)
- 数学(17132)
- 数学方法(17015)
- 技术(16578)
- 体(15551)
- 策(14211)
- 划(14184)
- 理论(13389)
- 和(13356)
- 体制(13302)
- 银(11967)
- 银行(11957)
- 地方(11944)
- 贸(11820)
- 机构
- 学院(234758)
- 大学(230187)
- 济(100639)
- 经济(98550)
- 管理(95896)
- 理学(81175)
- 理学院(80459)
- 管理学(79574)
- 管理学院(79113)
- 研究(72703)
- 中国(60334)
- 财(51883)
- 京(48079)
- 科学(39847)
- 财经(39574)
- 江(38474)
- 农(36560)
- 经(35764)
- 所(35312)
- 中心(33913)
- 研究所(30913)
- 业大(30439)
- 经济学(30233)
- 北京(29956)
- 州(29862)
- 财经大学(28870)
- 农业(28066)
- 商学(27449)
- 商学院(27201)
- 经济学院(27141)
- 基金
- 项目(146851)
- 科学(118241)
- 研究(113360)
- 基金(107759)
- 家(91052)
- 国家(90171)
- 科学基金(80170)
- 社会(75141)
- 社会科(71134)
- 社会科学(71117)
- 省(58150)
- 基金项目(56809)
- 教育(50525)
- 自然(48922)
- 自然科(47824)
- 自然科学(47814)
- 自然科学基金(47048)
- 划(46650)
- 编号(46630)
- 资助(41920)
- 成果(38456)
- 制(34464)
- 业(34040)
- 创(33920)
- 部(32642)
- 重点(32216)
- 发(31824)
- 国家社会(31278)
- 课题(31184)
- 创新(30722)
- 期刊
- 济(123404)
- 经济(123404)
- 研究(72079)
- 中国(50849)
- 财(45065)
- 管理(42115)
- 农(36334)
- 科学(29242)
- 学报(28598)
- 融(25591)
- 金融(25591)
- 农业(24380)
- 大学(23637)
- 业经(22480)
- 教育(22075)
- 学学(22016)
- 技术(21917)
- 财经(20538)
- 经济研究(18690)
- 经(17743)
- 问题(15984)
- 业(14812)
- 技术经济(13126)
- 财会(12971)
- 现代(12847)
- 贸(12222)
- 图书(12201)
- 世界(11993)
- 商业(11839)
- 会计(11735)
共检索到370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池向东
从郎咸平教授提出世界经济进入工商链条时代的6+1理论,到张瑞敏对外宣称要从制造业转向制造服务业把制造业外包,联想也说制造外包是一种高级模式。当下,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似乎已成趋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志醒 刘东升
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把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结构不合理。采用完全消耗系数度量生产服务化水平,分析表明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服务化水平较高,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类别主要是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批发和零售服务,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以制造业增加值率度量转型升级,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GMM回归方法,估计生产服务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服务类型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生产服务化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勇
产品服务化成为许多跨国制造企业新的经营策略,从单纯提供有形产品扩展到基于有形产品的增值服务,有形产品本身甚至只作为传送服务的媒介或平台,该现象将从现在的中间产品(即企业投入品)为主向最终消费品领域扩散,从大件耐用消费品向一般消费品延伸,客户从以企业为主转向消费者为主,成为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戴翔 杨双至
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的基本原理,以及考虑到过去40多年中国制造业长足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特征事实,利用2007~2020年我国20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制造业开放对服务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开放有助于推动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但对服务业结构合理化发展有一定负向影响。该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开放水平较高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制造业开放促进服务业结构转型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行业间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差距而发生变化。外资利用程度在制造业开放影响服务业结构转型中起到一定调节作用。随着制造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结构将趋于合理化,但服务业高级化水平可能会有所下调。基于此,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从深度与广度全面入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制造业开放,是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服务业 结构转型 扩大开放 劳动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晓红 王传荣
基于现阶段存在的对二业融合发展认识不够、二业融合的互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发达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进程设计出我国二业融合的路线,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二业融合发展应从扩大需求与供给层面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发展模式、组织模式创新,把发展高端服务业作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加大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定为高端服务业提供智力资源的人才战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建立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机制等七方面着手。
关键词: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驭 尤宏兵
一、服务要素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持续增强(一)服务业是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美国经济学家谢尔普曾提出,农业、釆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服务业是将其混合在一起的水泥。这个观点从一个侧面指出了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服务贸易能提升国家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该国经济增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德淼
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由分工走向互补和创新融合,形成以供需循环、创新循环和协同发展为特征的内在联动关系,本质上可以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要构建功能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度;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链的高端部分;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的成长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力,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产业转型 制造业 服务业 融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克莎 杨倜龙
基于数字化改造的基础框架,本文将产业数字化改造分为IT架构升级、数据驱动、平台化和平台依附四类模式。制造业与服务业数字化改造的不同模式主要表现在:从IT架构升级看,制造业需要逐步建立数字化架构体系,而服务业应顺应数字化趋势,快速推进数字化架构体系升级;从数据驱动看,制造业需要生产端和消费端数据协同驱动,而服务业主要是消费端数据驱动;从平台化看,制造业主要需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而服务业主要需要打造消费端互联网平台;从平台依附看,制造业主要是依附生产性互联网平台,而服务业主要是依附消费互联网平台。同时,政府对两类产业数字化改造应采取不同的政策予以扶持。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驱动 数字化改造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胜 陈秀英
运用2003~2013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实证分析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性质、融资约束等企业特征及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等城市特征而存在明显异质性;"成本节约"和"创新外溢"是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驱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机制。因此,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要进一步优化城市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协同布局,强化其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加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服务业中的应用,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小城市等金融服务高端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疏通金融服务业空间协同布局对企业价值链跃升的溢出效应通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有为 张向阳
近十多年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转移过程中的关联性日益增强。从协同关系视角看,国际制造业与服务业转移正从非协同阶段向协同阶段演进。本文着重研究了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向中国转移过程中的协同关系及表现形态,并分析了协同关系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 震
制造业利润分布的变化在过去30年中,美国经济增长显著放慢,1990年-1999年年均增长率已从60年代的4.1%下降到2.6%,而制造业的下降则更加明显,工业机械销售的同期年增长率从5.2%下降到了2.0 %。90年代,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增长,制造业也坚持不懈地在改进产品和提高质量,但绝大多数工业制造厂商经营得非常艰难。可见,不是经济景气问题,也不是技术创新不足,而是利润分布发生变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俊妍 任同莲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带来的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要素流动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边境内限制措施OECD-STRI,构建服务开放渗透率衡量服务业开放水平。选取2000—2014年37个国家的制造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及其结构的影响,并依次分析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信息通讯、金融保险和专业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区分服务来源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显著增加了国外服务投入;就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影响效应而言,五类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批发零售开放带来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和成本效应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本文的结论对中国服务业开放及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钊 高煜 霍治方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作用机理,选取省际面板数据并利用中介效用模型、建立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与测量。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既能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直接影响,还能作用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间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缓解要素错配、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制造业高级化发展;但也会由于"盲目效仿"而不利于制造业合理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制造业高级化的过程中发挥知识溢出效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但会与制造业争夺劳动力资源,在影响制造业合理化的过程中产生遮掩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未发挥出规模效应,所以中介效应不显著。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中介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世华 戴玉芳 王栋 陈位斌 刘小惠
基于2013—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文本分析法构造衡量大数据应用程度指标,探讨了企业层面大数据应用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大数据应用与制造业服务化呈U型关系,在一系列检验后结果仍然稳健。(2)异质性分析表明,处于低服务业开放环境、拥有高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当大数据应用水平越过阈值后会显著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将制造业服务化分类研究,发现大数据应用对嵌入式服务化影响显著为正,而对混入式服务化产生U型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提升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市场匹配度和降低融资成本是大数据应用提升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渠道。研究结论为推进大数据应用与制造业服务化高效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大鹏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世界经济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制造业通过服务化转型,增加产品中知识型服务要素的密集度,可以带来产品种类增加,实现范围经济,同时降低价值链各环节间的协调成本,提高利润水平,实现产业从低端向高端的升级。本文借助投入产出数据构建的面板模型量化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升级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中间投入的确对制造业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但服务要素投入对不同类型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产业转型 投入产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