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03)
2023(22160)
2022(18874)
2021(17364)
2020(14773)
2019(33911)
2018(33560)
2017(64639)
2016(35370)
2015(39857)
2014(39891)
2013(39532)
2012(36637)
2011(32901)
2010(33031)
2009(31150)
2008(31513)
2007(28477)
2006(25034)
2005(22734)
作者
(104419)
(87165)
(86823)
(82813)
(55629)
(41914)
(39454)
(34006)
(33044)
(31469)
(29624)
(29618)
(27882)
(27706)
(27150)
(26854)
(26140)
(25932)
(25151)
(25114)
(21615)
(21564)
(21446)
(19894)
(19531)
(19432)
(19388)
(19361)
(17649)
(17291)
学科
(147646)
经济(147449)
(116582)
管理(114303)
(100840)
企业(100840)
方法(67968)
数学(56373)
数学方法(55587)
(44630)
(42976)
业经(38087)
中国(37975)
(32057)
(31036)
(29889)
财务(29790)
财务管理(29729)
农业(29245)
企业财务(28231)
地方(27404)
理论(27150)
(26765)
贸易(26750)
(25926)
(24658)
技术(24238)
(23322)
银行(23253)
(22558)
机构
大学(516987)
学院(516528)
(208315)
经济(203756)
管理(201379)
理学(173032)
理学院(171118)
研究(170735)
管理学(168004)
管理学院(167065)
中国(130512)
(110503)
科学(105417)
(100354)
(87950)
(87078)
财经(79381)
(78830)
研究所(78525)
中心(78150)
业大(77184)
(71911)
北京(69881)
农业(69074)
(66484)
师范(65784)
经济学(63046)
(62610)
(61971)
财经大学(58614)
基金
项目(339857)
科学(266951)
研究(246694)
基金(246450)
(214577)
国家(212768)
科学基金(183162)
社会(155236)
社会科(147081)
社会科学(147040)
(132984)
基金项目(129616)
自然(119795)
自然科(117023)
自然科学(116990)
自然科学基金(114914)
教育(114168)
(111247)
资助(102811)
编号(100290)
成果(82040)
重点(76121)
(74955)
(71624)
(70710)
课题(69260)
创新(65742)
科研(65147)
教育部(64242)
大学(63698)
期刊
(234143)
经济(234143)
研究(151795)
中国(100781)
学报(82744)
(81301)
(80625)
管理(77656)
科学(74826)
大学(63116)
学学(59519)
教育(55786)
农业(54805)
技术(46586)
(46562)
金融(46562)
财经(40043)
业经(38488)
经济研究(36267)
(34385)
问题(30480)
(30470)
技术经济(26681)
(25247)
统计(24952)
图书(24326)
理论(23977)
(23728)
现代(23381)
科技(23312)
共检索到771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中建  刘翠霞  
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转型压力,匹配的劳动力支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劳动力数量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劳动力质量结构相关的9个因素进行灰色绝对、相对及综合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涨幅不高;劳动力成本、R&D经费投入、职业技术教育、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与劳动力质量结构关联较大。最后,为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文章提出了优化劳动力质量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谢锐  贺正楚  韩峰  孙玉磊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分别为显著为负、显著为正、为正但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手;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传统优势日渐消失,且通过大量的劳动、资本与R&D投入同样难以维系其可持续发展;当前应有机融合资本与劳动要素,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同时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扶持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随着"婴儿潮"期出生人口的加速老龄化,80、90后新生代劳动力渐成我国的主体劳动力。然而,新生代劳动力择业行为具有典型的"去制造业化"、"高端化"和"服务化"等特征,这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运用1995-2014年我国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和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与质量变化对低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系数较大;对中端和高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已使低端制造业失去了传统比较优势,但却为中高端制造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要顺应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通过政策顺势促推制造业向和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相协调的产业高端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薇  于翔  
利用1991—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有关环境数据和灰色关联改变点算法,搜索出了废气排放总量增长率时间序列中的改变点;利用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废气排放量增长率趋势。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废气排放总量增长率趋势时间序列的改变点位于2001年和2006年,排放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2001年、2002—2006年、2007—2014年,并且制造业废气排放增长率趋势会由暂时性的小幅上升过渡为持续下降,其原因在于环境规制政策的持续加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薇  于翔  
利用1991—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有关环境数据和灰色关联改变点算法,搜索出了废气排放总量增长率时间序列中的改变点;利用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废气排放量增长率趋势。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废气排放总量增长率趋势时间序列的改变点位于2001年和2006年,排放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2001年、2002—2006年、2007—2014年,并且制造业废气排放增长率趋势会由暂时性的小幅上升过渡为持续下降,其原因在于环境规制政策的持续加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郑江淮  王成思  
传统发展经济学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角度来界定经济发展,暗含着工业化始终处于一定水平上。然而,现实中的工业化是一个不断的产业升级过程。本文在苏州产业升级和农村变化的实践基础上,通过模型论证了在工业化升级下出现的中年农村劳动力"就业难"和"返土"现象,及其对工业化升级所需要的土地集中的影响。本文分析得出:由于中国简单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化升级会对中年农村劳动力在工业部门就业产生逆向冲击,使得农民在工业部门的就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采取不适当的土地集中方式,将会使农民失去未来生活的保障,并阻碍土地集中。本文在比较了一次性补偿方式和土地股份制之后,进一步得出,一次性补偿方式会降低农民集中土地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光明  郑彩霞  江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船舶制造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船舶制造业作为集劳动、资金、技术于一体的大型设备制造业,人才尤其是技能人才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利用灰色理论对我国船舶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可以为技能人才管理和培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船舶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刘念念  柒江艺  龚世豪  
引入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人均利润,考量劳动力成本与利润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虽然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但劳动生产率增速更快,制造业整体单位劳动力成本没有上升,且有小幅下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有一定综合成本优势,但其人均利润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比重总体下降,发展后劲不足,须转型升级;资本密集型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人均利润为最高,比重不断上升,仍应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技术密集型比较优势不明显,急需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谱  
现有文献在计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扭曲所导致的TFP损失时,均没有剔除外部因素的扰动,从而高估了该损失。文章在Hsieh和Klenow(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在剔除外部因素扰动后,估算出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从1998年的9.00%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7.39%。而现有文献也缺少在企业异质性模型下对TFP损失进行分解,文章将企业按特征进行分组,建立了分组之后TFP损失分解的理论。TFP损失的分解有利于分析TFP损失的构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该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谱  
现有文献在计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扭曲所导致的TFP损失时,均没有剔除外部因素的扰动,从而高估了该损失。文章在Hsieh和Klenow(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在剔除外部因素扰动后,估算出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从1998年的9.00%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7.39%。而现有文献也缺少在企业异质性模型下对TFP损失进行分解,文章将企业按特征进行分组,建立了分组之后TFP损失分解的理论。TFP损失的分解有利于分析TFP损失的构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该理论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农业和服务业等,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文章最后以所有权分组为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1998-2007年劳动力配置扭曲TFP损失的构成。研究表明:(1)每个行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是该行业的劳动力份额、产品替代弹性和劳动力成本产出比对数方差的增函数;(2)行业内各组之间不存在劳动力配置扭曲的条件为行业内各组企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均值相等;(3)企业按所有权分组后,我国1998-2007年由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制造业TFP损失主要来自于组内,并且该损失在此时间段已经由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体变成了以其他企业为主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祝树金  谈晓静  李丹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路径。本文纳入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平台发展及综合效益四个指标,通过构建省际层面智能化综合指数,并将其与2003—2013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建立智能化影响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平均而言,智能化综合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增加约0.0705个单位,机制检验表明,这一促进效应是通过降低劳动力雇佣数量和提升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这两条路径实现的。智能化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低技术水平和东部地区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智能化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具有差异化影响,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低技能劳动力占比下降,高技能劳动力占比上升。因此,在智能制造风口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减少劳动力成本,提升劳动力平均质量,有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昕  牛蕊  李磊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采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中1995—2009年中国16个制造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间服务投入和中间产品贸易对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中间服务投入对高技术劳动力使用存在替代和促进两种相反的作用。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会替代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投入。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会促进制造业分工升级,从而增加对高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中间产品出口的增加和中间产品进口的减少总体上会增加高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而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则会加强中间产品贸易对于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昕  牛蕊  李磊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采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中1995—2009年中国16个制造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间服务投入和中间产品贸易对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中间服务投入对高技术劳动力使用存在替代和促进两种相反的作用。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会替代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投入。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会促进制造业分工升级,从而增加对高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中间产品出口的增加和中间产品进口的减少总体上会增加高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而中间服务投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凌云  石安其琛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背景下,劳动力质量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本文运用教育法、未来收益法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质量进行测度,并构建教育质量、技能质量、职业素养质量以及健康保障质量四个维度的劳动力质量测度体系,进一步运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质量进行测度和评价,得出我国制造企业劳动力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水平仍然较低的结论。微观数据测度的四个维度中,健康保障质量最高,技能质量和职业素养居中,教育质量水平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结论,政府应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企业应构建切实有效的劳动力培训和劳动技能提升机制,提升劳动关系的稳定性,积累企业专用人力资本,这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展;三是反映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老年、少儿抚养比上升显著抑制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且老年抚养比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少儿抚养比。此外,文章还通过更换样本与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基本支持了文章上述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建议既要通过调整与优化人口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负向冲击;又要着力培养为产业发展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而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结构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