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79)
2023(20159)
2022(17022)
2021(15734)
2020(13225)
2019(30066)
2018(29607)
2017(56656)
2016(30568)
2015(34222)
2014(33945)
2013(33789)
2012(31314)
2011(28350)
2010(28552)
2009(27027)
2008(26730)
2007(23893)
2006(21524)
2005(19733)
作者
(87704)
(73010)
(72461)
(69248)
(46768)
(34716)
(32907)
(28354)
(27685)
(26177)
(25117)
(24621)
(23466)
(23378)
(22715)
(22234)
(21604)
(20960)
(20904)
(20829)
(18230)
(17822)
(17357)
(16730)
(16335)
(16294)
(16229)
(16062)
(14616)
(14271)
学科
(143824)
经济(143643)
(105683)
管理(103953)
(92764)
企业(92764)
方法(56430)
数学(45956)
数学方法(45536)
(39456)
中国(39024)
(37828)
业经(36915)
地方(29657)
(29245)
农业(26203)
(25970)
财务(25897)
财务管理(25861)
(25671)
企业财务(24537)
技术(23900)
(23855)
贸易(23833)
(23119)
理论(23021)
(22915)
(21479)
(21195)
银行(21148)
机构
大学(444587)
学院(443739)
(193743)
经济(189888)
管理(176449)
研究(152604)
理学(150831)
理学院(149177)
管理学(147127)
管理学院(146277)
中国(118602)
(95722)
(90994)
科学(88561)
(75881)
财经(71364)
研究所(68030)
(67701)
中心(67692)
(66803)
(64837)
北京(61171)
业大(60624)
经济学(59250)
(55768)
师范(55342)
(55250)
经济学院(53068)
(52976)
财经大学(52664)
基金
项目(288351)
科学(229331)
研究(214900)
基金(211573)
(182410)
国家(180880)
科学基金(157115)
社会(139882)
社会科(132753)
社会科学(132719)
基金项目(111553)
(110223)
自然(99071)
教育(96950)
自然科(96778)
自然科学(96759)
自然科学基金(95083)
(91718)
资助(86389)
编号(85827)
成果(70136)
(64656)
重点(63903)
(62343)
(61977)
课题(59165)
国家社会(58418)
创新(57692)
教育部(56216)
(55980)
期刊
(224927)
经济(224927)
研究(142025)
中国(90139)
(72886)
管理(71537)
(62823)
学报(62243)
科学(60792)
大学(48666)
学学(45806)
教育(45523)
农业(43054)
(42371)
金融(42371)
技术(39577)
财经(36766)
经济研究(35994)
业经(34822)
(31701)
问题(29826)
技术经济(24835)
(24792)
(22950)
世界(22115)
现代(21763)
科技(20561)
理论(20367)
国际(20133)
商业(19638)
共检索到684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志基  贺灿飞  
新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作用。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基于OP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全新估计,本文研究了创新活动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创新投入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市TFP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的城市研发总投入相对较高;但是研发投入强度较高的地区并没有在东部地区集中布局。城市TFP的空间布局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效应。城市制造业研发总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向影响城市TFP;而研发投入的泰尔系数对城市TFP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研发投入在制造业产业间的多样化更利于城市TFP增长。本研究揭示了在中国现有经济体制环境下,创新投入确实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焕峰  周艳霞  
本文以我国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驱动视角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并运用主成分方法对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地级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和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总体经济增长质量呈递增趋势,经济增长质量高的城市以直辖市和大部分省会城市为主,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在空间上呈非随机分布,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局域Moran’I统计结果进一步刻画了"东高西低"的局部空间特点。本文结论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识别空间的经济增长质量局部不平稳性进而实现差别化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焕峰  周艳霞  
本文以我国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驱动视角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并运用主成分方法对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地级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和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总体经济增长质量呈递增趋势,经济增长质量高的城市以直辖市和大部分省会城市为主,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在空间上呈非随机分布,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局域Moran’I统计结果进一步刻画了"东高西低"的局部空间特点。本文结论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识别空间的经济增长质量局部不平稳性进而实现差别化的区域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晶  杨艳  
基于Hausmann(2007)模型,对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测度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虽然逐年提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各具体产业出口复杂度在样本国家的排名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业逐年上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逐年下降,医药制造业则始终处于末位。进一步的计量分析显示: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与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具有长期协整关系;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而不是技术创新;不同产业出口复杂度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的关系不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李绍东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文考察了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作用,并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二者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各部门对GDP的贡献逐年增大而且较稳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较大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装备制造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反映出装备制造业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而感应度系数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说明其他产业部门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刺激较弱;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平稳的协整关系,GDP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冲击的响应非常明显,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GDP冲击的响应只有微弱波动,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依...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耀彬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为此,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的二次函数模型;选择关键环境要素指标,对中国39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除氮氧化物浓度外,其余污染物与收入确实存在倒"U"型曲线现象,说明在未来可预测的年份里,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氮氧化物将成为城市污染最严重的问题;除氮氧化物浓度外,中国城市其余污染物的倒"U"曲线转折点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环境保护政策是慰平中国城市环境兹涅茨曲线的有效办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杰   李钰垚   肖远飞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核算方法改革为更加科学地核算R&D资本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于全要素生产率中剥离出R&D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为更好地识别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提供了契机。鉴于此,论文基于《国民账户体系2008》,对中国两位数制造业R&D资本存量和工业增加值进行准确核算,进一步构建拓展的C-D生产函数模型,考察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制造业R&D资本存量总体呈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20.38%,但行业间差异显著,增长主要聚集于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驱动效应正逐步显现,2019年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正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对我国制造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秀婷  赵玉林  
通过构建动态循环联立方程模型,利用2009—2015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揭示创新驱动制造业TFP增长的复杂机理及关键制约要素。研究发现:R&D投资能够通过提高创新产出能力进而实现对TFP的提升,但这种机制的实现具有滞后性;创新过程各阶段产出的反馈效应也具有滞后性,时滞特征放大了创新驱动的行业差异。基于技术密集度的分类研究进一步发现,各类行业创新驱动增长的机制存在差别;技术成果转化脱节、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改革不完善以及二次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阻碍了制造业创新驱动增长的有效进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进  
企业动态是中国制造业空间重构的微观基础。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根据新企业成立和就业净增长的关系,把中国城市划分为创业型、旋转门型、惯例型和缓增型4类增长模式,描述其在2003—2008年和2008—2013年的时空变化。发现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东部外向型制造业核心区的城市新企业成立不足,现有企业增长乏力,制造业就业增长率下降,由惯例型转变为缓增型;在国内市场潜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东部的相对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市持续吸引了大量新企业成立,并推动制造业就业快速增长,由旋转门型转变为创业型。论文建立"全球力量和地方力量"的分析框架,采用多项Logit模型揭示全球力量和地方力量对中国城市制造业增长模式在2个时期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全球力量中的出口导向和地方力量中的集聚经济对中国城市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经历了从向心力到离心力的转变;全球力量中的出口导向和地方力量中的小企业比重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此消彼长,体现了"全球-地方"联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菲菲  张在旭  马莹莹  
本文构建了包含工艺和产品两阶段创新的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框架,基于中国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和Malmquist-Lunenberger指数,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了绿色创新效率的行业差异及增长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在2011-2015年绿色创新效率平均值为0.68,平均绿色创新效率增长率为10.45%,重度污染行业的绿色创新效率低于制造业平均值,中度污染行业和轻度污染行业效率相差不大。绿色产品创新效果明显好于绿色工艺创新,半数行业的节能潜力大于50%,制造业节能压力较大。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增长由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驱动,出现技术效率下降和技术退步的行业较少,不同污染物排放强度行业平均绿色创新效率都保持增长趋势。并且提出了加大重度污染行业的科研投入力度与创新政策激励,细分行业绿色创新目标,关注绿色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成果转化率等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雷  曾卫明  
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逐渐由物质要素转向技术进步要素,技术进步对推动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进步贡献率则是对其有效的衡量。通过引入索洛余值法建立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函数模型,对1999~200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因素在装备制造业经济增长中日益重要,我国装备制造业单纯依赖于资本并不能取得长足发展,装备制造业应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以保持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志基  贺灿飞  王伟凯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8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绝对值以大于1为主,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弹性系数总体小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华福  王海港  
本文区别于经济增长趋同理论,从水平视角分析区域经济增长问题,主要基于收入分布视角从流动性方法上分析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在不同年份的变动情况,并探寻影响流动性因素。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2012年和2015年两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分析城市人均GDP的位置流动、水平流动性及分解,建立多项式Logit模型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处于较低的流动性,固化严重,但流动性质量较好;其次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市流动性更多的是来于净增长,东北绝大部分城市经济出现位置互换,实际净增长很小;最后市场化指数和实际使用外资都增加城市经济增长位置变动的活跃程度,高校数量的作用则相反;中部和东北部比东部更能使城市经济增长向下流动,使城市人均GDP增加值变小。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叶祥松  彭贵  
本文将影响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因素分为要素投入和创新支撑两个部分,利用1999-2007年广东省21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企业创新投入、区域创新环境和政府创新投入对工业产出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1)要素投入仍然是促进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第一因素,珠三角主要依靠资本投入,而其他市更依赖劳动力投入;(2)企业创新投入是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重要源泉;(3)区域创新环境对工业总产值的提高有一定影响,不同区域的创新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珠三角区域创新环境优于其他市;(4)政府创新投入不仅没有有效地增加企业产出,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出贡献反而为负,寓示着政府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如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总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四位,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作为过去20年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使得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