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71)
- 2023(15605)
- 2022(13102)
- 2021(12255)
- 2020(10367)
- 2019(23278)
- 2018(23097)
- 2017(45243)
- 2016(24411)
- 2015(27363)
- 2014(27008)
- 2013(26162)
- 2012(23972)
- 2011(21379)
- 2010(22248)
- 2009(21120)
- 2008(21286)
- 2007(19647)
- 2006(17595)
- 2005(15962)
- 学科
- 济(99155)
- 经济(99009)
- 业(95818)
- 管理(89862)
- 企(86243)
- 企业(86243)
- 方法(41223)
- 财(34165)
- 数学(32318)
- 农(32240)
- 业经(31978)
- 数学方法(31679)
- 中国(27153)
- 制(25970)
- 务(23314)
- 财务(23250)
- 财务管理(23213)
- 技术(22266)
- 企业财务(21973)
- 农业(21864)
- 策(20161)
- 理论(20026)
- 地方(18376)
- 贸(18237)
- 贸易(18224)
- 体(17949)
- 银(17793)
- 银行(17775)
- 易(17727)
- 划(17700)
- 机构
- 学院(342622)
- 大学(337453)
- 济(144650)
- 经济(141614)
- 管理(138586)
- 理学(117618)
- 理学院(116475)
- 管理学(114638)
- 管理学院(113961)
- 研究(108414)
- 中国(88068)
- 财(73630)
- 京(70685)
- 科学(60000)
- 财经(55877)
- 江(55158)
- 所(52480)
- 中心(51067)
- 经(50548)
- 农(49661)
- 研究所(46179)
- 北京(44902)
- 业大(44012)
- 州(43360)
- 经济学(43124)
- 范(42116)
- 师范(41777)
- 财经大学(40946)
- 院(39655)
- 经济学院(38610)
- 基金
- 项目(214430)
- 科学(171747)
- 研究(165564)
- 基金(155261)
- 家(131441)
- 国家(130211)
- 科学基金(114962)
- 社会(105927)
- 社会科(100403)
- 社会科学(100383)
- 省(85279)
- 基金项目(80470)
- 教育(77013)
- 自然(71885)
- 自然科(70298)
- 自然科学(70285)
- 划(69709)
- 自然科学基金(69118)
- 编号(68224)
- 资助(64028)
- 成果(56726)
- 创(49498)
- 部(48166)
- 课题(47932)
- 重点(47602)
- 发(46052)
- 制(45723)
- 创新(45363)
- 国家社会(42982)
- 性(42548)
- 期刊
- 济(171539)
- 经济(171539)
- 研究(107381)
- 中国(75474)
- 财(61017)
- 管理(59700)
- 农(47759)
- 教育(42810)
- 科学(41575)
- 学报(40429)
- 融(38201)
- 金融(38201)
- 技术(34601)
- 大学(33506)
- 农业(32419)
- 学学(31004)
- 业经(29662)
- 财经(28145)
- 经济研究(26521)
- 经(24313)
- 问题(21259)
- 业(19475)
- 技术经济(19308)
- 贸(17558)
- 现代(17410)
- 财会(16496)
- 世界(16290)
- 统计(16243)
- 策(16129)
- 商业(15878)
共检索到539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尹晓倩 杨帅
美国是全球创新策源地,并且还在不断强化创新能力,其中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充分借鉴美国先行成熟经验,以科学合理的机制建设为基础,统筹部署、稳步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集聚行业力量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支撑行业创新驱动发展。
关键词:
技术 制造业创新中心 比较 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吉安 余潇 赵蕊
不同的创新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及最优应用场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是一个系统,需要整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等创新模式,使之契合于高端装备制造的层次与结构;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不同阶段,需要根据创新的层次-结构来集聚相关资源有效实施创新。基于此,以轨道交通制造业为例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创新模式 整合 轨道交通装备 创新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汪琦 钟昌标
作为世界最强的创新国,美国中小型制造业创新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美国已形成以立法为核心,以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制造业扩展伙伴计划(MEP)和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NNMI)为基点,关联互动、时空协调,点面线动态高效运作的中小制造业创新支撑体系。文章对美国中小制造业创新支持政策的框架构建、实质内容、实施特点及内在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炼出了美国中小制造业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及其运作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中小制造业 创新政策 体系构建 运作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佳 干勇
分析制造业创新中心主体的行为;提出创新主体是否加入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多人雪堆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演化稳定性分析,锁定要素对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的作用。围绕控制创新主体规模、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支持,提出建设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创新中心 多人雪堆演化博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佳 干勇
分析制造业创新中心主体的行为;提出创新主体是否加入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多人雪堆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演化稳定性分析,锁定要素对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的作用。围绕控制创新主体规模、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支持,提出建设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创新中心 多人雪堆演化博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绍东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企业规模 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晓蓓 金辉
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原动力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在整体竞争力、人均增加值以及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等方面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世界制造业发展和升级过程中,德国、美国和日本代表着不同的升级演化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比较优势。我国应借鉴制造强国的发展经验,通过完善金融、科研创新、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支政策,发挥企业、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确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主导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华
中国制造2025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配套规划之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不仅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具体行动提供了坐标系,也描绘了路线图。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整体框架下,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可从四个方面展开,即通过对接需求的专业布局推进高职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通过确立人文引领的核心素养实现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通过完善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推动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过程创新,以及通过制度自觉的生态治理促进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新宇,李伟,苏竣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的发展,民营制造业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地位逐步上升,目前已经与国有、外资呈“三足鼎立”之势。在我国制造业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过程中,如何增加我国民营制造业的竞争力,科学技术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对民营制造企业的技术需求、技术创新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 科技政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铁 江鸿
本文整合技术追赶的传统理论观点,构造出基于技术学习的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追赶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分析来自中国高铁装备产业的第一手调研数据。结果表明,该产业能够在后发情境下快速发展出正向设计能力,得益于四个主要因素,即强调工程化和商业化的技术能力建设思路,传承有序的人力资源积累和协调有效的长期合作机制,持续完善、高效运转的行业试验体系,以及密集试验、批量应用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高强度学习机制。本文进一步讨论了高铁装备产业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正向设计能力、加快技术追赶速度的借鉴意义,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正向设计 技术追赶 自主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新功
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是国际贸易过程中国际货币的使用类别和范围以及国家间货币兑换比例等一系列原则规定。当前以美国主权国家货币充当世界贸易中主要结算货币极大利好美国企业技术创新,但在不同程度上却贬损了与美贸易国家的企业技术创新。本文通过美、日汇率波动,美、英制造强国转变,以及美、中贸易依附形成作为研究案例,详细研究了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国以及与美国具有密切贸易往来国家的产业技术创新差异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下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如重构外汇使用机制,构建差别需求机制,推动汇率机制变革等。
关键词:
汇率 货币体系 主权货币 制造业技术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令岩 陆朱 郭浩淼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辽宁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必须通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集约化模式实现。文章研究了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培育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扩散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扩散 辽宁装备制造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铁 江鸿
本文整合技术追赶的传统理论观点,构造出基于技术学习的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追赶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分析来自中国高铁装备产业的第一手调研数据。结果表明,该产业能够在后发情境下快速发展出正向设计能力,得益于四个主要因素,即强调工程化和商业化的技术能力建设思路,传承有序的人力资源积累和协调有效的长期合作机制,持续完善、高效运转的行业试验体系,以及密集试验、批量应用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高强度学习机制。本文进一步讨论了高铁装备产业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正向设计能力、加快技术追赶速度的借鉴意义,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正向设计 技术追赶 自主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阳晓伟 闭明雄
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以及国际知名品牌占有率低,加上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完善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是打破制造业发展困局的必经之路。而德国凭借高效率的教育体系、科研体系,以及借助工业4.0强化政产学研之间的分工协作,建立了强大的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文章的研究表明我国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参与工业4.0,完善高校教育体系和促进政产学研分工协作,以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转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旭东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没有改变制造业领域重型制造业增长快于轻型制造业增长的规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制造业新的主要增长点,提供了工业化模式多元化的新证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重视重型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央政府必须始终坚持的产业政策,而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则应该向本地区具有优势的制造行业倾斜。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制造业结构 政府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