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92)
- 2023(21632)
- 2022(18505)
- 2021(16969)
- 2020(14486)
- 2019(32734)
- 2018(32326)
- 2017(61853)
- 2016(33761)
- 2015(37800)
- 2014(37073)
- 2013(36737)
- 2012(33547)
- 2011(30038)
- 2010(30055)
- 2009(28137)
- 2008(27923)
- 2007(24814)
- 2006(22100)
- 2005(19467)
- 学科
- 济(133821)
- 经济(133585)
- 业(112100)
- 管理(108244)
- 企(98161)
- 企业(98161)
- 方法(61463)
- 数学(50502)
- 数学方法(49783)
- 财(41080)
- 农(40114)
- 业经(36869)
- 中国(33784)
- 学(30476)
- 制(28844)
- 务(27790)
- 财务(27707)
- 财务管理(27659)
- 农业(27140)
- 企业财务(26261)
- 理论(24808)
- 贸(23759)
- 贸易(23749)
- 地方(23492)
- 技术(23466)
- 和(23427)
- 易(23085)
- 体(20894)
- 划(20827)
- 环境(20463)
- 机构
- 大学(484727)
- 学院(484333)
- 济(189377)
- 管理(188377)
- 经济(185339)
- 理学(162749)
- 研究(162412)
- 理学院(160915)
- 管理学(157795)
- 管理学院(156931)
- 中国(122023)
- 科学(104363)
- 京(103787)
- 财(90162)
- 农(89718)
- 所(83116)
- 业大(77829)
- 研究所(75776)
- 中心(73561)
- 江(72936)
- 财经(71701)
- 农业(70920)
- 经(65183)
- 北京(64798)
- 范(61845)
- 师范(61068)
- 院(59179)
- 州(57731)
- 经济学(56749)
- 财经大学(53185)
- 基金
- 项目(330977)
- 科学(259769)
- 基金(240902)
- 研究(234445)
- 家(213293)
- 国家(211503)
- 科学基金(180839)
- 社会(148050)
- 社会科(139828)
- 社会科学(139785)
- 省(129680)
- 基金项目(126837)
- 自然(120860)
- 自然科(118097)
- 自然科学(118062)
- 自然科学基金(115961)
- 划(109783)
- 教育(107962)
- 资助(99552)
- 编号(93781)
- 成果(75466)
- 重点(74986)
- 部(72089)
- 发(69666)
- 创(69596)
- 课题(64982)
- 创新(64721)
- 科研(64248)
- 计划(61815)
- 大学(61059)
- 期刊
- 济(209275)
- 经济(209275)
- 研究(138575)
- 中国(93018)
- 学报(85446)
- 农(81708)
- 科学(75983)
- 管理(72452)
- 财(72300)
- 大学(64376)
- 学学(61014)
- 农业(55712)
- 教育(50664)
- 技术(41924)
- 融(39950)
- 金融(39950)
- 财经(35577)
- 业经(35402)
- 经济研究(32854)
- 业(30948)
- 经(30537)
- 问题(27032)
- 版(25148)
- 技术经济(23976)
- 科技(23852)
- 图书(22844)
- 业大(22373)
- 统计(21788)
- 现代(21578)
- 理论(21277)
共检索到711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天阳 肖皓 孟渤 许和连
基于Wang等(简称WWZ)提出的双边出口增加值核算方法,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技术,论文将2000-2015年制造业出口贸易网络重新解构为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返回并被本国吸收的国内增加值、国外增加值、纯重复计算部分4种网络,分析网络可加性、网络间相关性、网络拓扑结构和社团演化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样本考察期内,中国逐步升级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的核心,但在返回并被本国吸收的国内增加值(RDV)网络中仍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②4种网络的"互惠性"、"异配性"较为显著,基本形成亚太、欧洲两个结构稳定的社团。③4种网络呈现出不同的演化特征,如国外增加值(FVA)网络结构较为离散、纯重复计算部分(PDC)网络有较为明显的"链式"结构。④QAP分析显示,传统引力模型的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仍可以对制造业GVC网络进行解释,但其解释力度在逐渐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文彬 桂璐
文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国际贸易增加值中的WWZ分解法,以“一带一路”沿线32个主要国家制造业价值链网络中的DVA、FVA、RDV及PDC进行价值链网络特征分析、TOP1价值链网络演化过程的拓扑特征分析,结果发现:沿线国家在制造业价值链网络中的贸易地位不平等;在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网络中,俄罗斯是“中心”,而在国外增加值网络中,中国是“中心”,相较于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网络,国外增加值网络链条更短,更偏向于星型拓扑结构;纯重复计算部分网络结构比较疏散,偏向于链形拓扑结构;同时,通过QAP实证对双边贸易增加值进行影响因素的矩阵回归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建勋 陈亚楠
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框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文章构建了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探究了其整体结构及动态演化趋势,并实证检验了网络特征对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球贸易网络聚集度逐渐增强,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重心逐渐向东亚转移。(2)贸易网络特征能够显著提升GVC分工水平。具体来看,网络出度中心度对GVC分工的提升效应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更强,主要对前向参与GVC分工产生影响;而网络入度中心度的提升效应在高技术制造业和发达国家更强,主要对后向参与GVC分工产生影响;网络联系强度在发达国家作用更强;网络异质性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更明显;金融危机爆发显著削弱了网络联系强度对GVC分工的提升效应。(3)贸易网络特征主要通过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渠道来促进GVC分工水平提升。文章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价值链跃升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元媛 郭雯青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根据2016版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化近年的发展状况、全球价值链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的修正版指标,研究结论表明:2000-2014年我国制造业已较大程度地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且出口服务化水平及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也在逐步上升中,但仍与部分发达国家有差距;服务含量比率在制造业出口中的提高对制造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呈负面影响,但对其分工地位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地位上受到出口服务化水平带来的帮助比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对更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延方 方若楠 王冬
研究目标:深入剖析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动态变迁架构和显著要素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产品异质性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构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别从以整体结构考察的整体层面、以社团变迁架构考察的中观层面和以节点重要性考察的个体层面全面分析。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存在贸易集聚效应和"小世界"高度聚类特征,数字服务最终品出口网络的发展侧重体现在贸易深度维度,数字服务中间品出口网络则在广度和深度维度均有所增加;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可以划分为分别以美国、英国为中心经济体的亚太、欧洲两个贸易群,且存在"全球化—区域化—全球化"的社团变迁趋势;美国和英国处于该网络的"绝对中心枢纽"地位,对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有重要的掌控力,与美、英相比,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尚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是逐步攀升趋势明显;传统引力模型的显著影响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依旧能够解释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形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及其连通性和跨境数据自由流动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形成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创新:构建数字服务贸易量化评估框架,从多维层面综合评估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格局。研究价值:为中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了实验证据支持。
[期刊] 改革
[作者]
辛娜 袁红林
采用WIOD数据库中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的相关指标,从增加值贸易视角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对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心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心地位,但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贸易规模和自由度呈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高嵌入会降低一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控制核心资源的能力。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强化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能力,提升网络贸易中控制核心资源的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妍 范爱军
本文利用2007—2020年CEPII-BACI数据库的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竞争网络的特征,据此构造并量化了制造业贸易竞争强度指标,结合UIBE GVC ADB MRIO数据库的数据,探究了制造业贸易竞争强度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制造业贸易竞争网络日益复杂,各国所面临的贸易竞争强度有所增加。第二,制造业贸易竞争强度会显著阻碍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第三,制造业贸易竞争强度对价值链地位升级的阻碍作用在非亚太社团国家、高技术水平行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明显。第四,制造业贸易竞争强度通过增加中间品进口数量和降低中间品进口质量,进而阻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第五,进一步,采用多期DID模型,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会减缓制造业贸易竞争强度对其价值链地位提升的阻碍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邱斌 叶龙凤 孙少勤
本文通过102个主要国家的SITC五位码贸易数据计算了我国2001—2009年24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复杂度(ESI),以此衡量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实证检验了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全球生产网络促进了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资本密集度和高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可以显著提高价值链地位,但经济自由度、研发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积极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与以零部件贸易为主的行业相比,全球生产网络对价值链提升的积极影响在以半成品贸易为主的行业中更为显著;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国鹏 王绍媛
一、引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贸易发展受到巨大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乏力之势。尤其以"逆全球化"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更加限制国际贸易活力和空间,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遭遇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阻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步入新时代,地理位置依然是限制传统国际贸易往来的重要因素,成为国内出口商与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蕾 杨玉英 吴登生
石油供给和消费市场的分离,使得全球石油贸易成为平衡石油供需的重要补充。石油资源的长距离、大贸易量运输使得能源供应呈现出跨国、跨区域的链网结构特性,其所涉及的行为主体以及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又使得以石油及其衍生物为核心的石油贸易安全已逐渐成为能源安全的核心议题之一。考虑到全球原油贸易在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从全球原油贸易网络复杂性出发,本文采用复杂网络模型对其网络无标度性与群聚性、网络混合与互惠性等拓扑特征进行度量;并考察了2002~2010年间全球原油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对全球原油贸易网络中的部分重要节点国家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通过中国与印度、南非,中国与美国、日本的节点度比较,从分散化进口源策略...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小节 杨洁莉
本文以1997~2019年制造业全球跨境并购的交易事件数作为样本,探究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制造业跨境并购网络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发现:制造业跨境并购网络聚集程度略微降低,但网络联系的规模、强度及密度等均呈现增长的趋势;制造业跨境并购网络的重心由以欧美主导的经济体向亚太地区倾斜;推力因素包括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距离等资源标的动机均对制造业跨境并购联系的形成产生负向影响;拉力因素在金融危机前后对制造业跨境并购网络形成的影响不同;地理距离对其产生负向影响;而制度距离由2008年前的正向影响变为无影响;汇率和教育距离则分别由2008年前的无影响变为正向和负向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