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07)
2023(19615)
2022(16760)
2021(15432)
2020(13128)
2019(29843)
2018(29565)
2017(57104)
2016(30871)
2015(34711)
2014(34189)
2013(33908)
2012(31049)
2011(27768)
2010(27910)
2009(26116)
2008(25719)
2007(22700)
2006(19997)
2005(17792)
作者
(88247)
(73648)
(73079)
(69560)
(46985)
(35102)
(33227)
(28724)
(27905)
(26320)
(25010)
(24972)
(23301)
(23268)
(22773)
(22572)
(21906)
(21642)
(21147)
(21053)
(18148)
(18049)
(17855)
(17066)
(16390)
(16339)
(16338)
(16254)
(14733)
(14495)
学科
(129166)
经济(128989)
(109088)
管理(103087)
(96221)
企业(96221)
方法(58219)
数学(47429)
数学方法(46768)
(38989)
(37516)
业经(36525)
中国(30863)
(27215)
(26795)
财务(26717)
财务管理(26673)
农业(25693)
企业财务(25308)
(24787)
地方(23808)
理论(23528)
技术(23521)
(22964)
贸易(22955)
(22314)
(22299)
(20166)
(20149)
(19990)
机构
学院(444777)
大学(443406)
(181210)
管理(178645)
经济(177533)
理学(154368)
理学院(152731)
管理学(150139)
管理学院(149319)
研究(144506)
中国(109517)
(93902)
科学(87829)
(85966)
(71565)
(71368)
财经(68473)
(65652)
中心(65259)
研究所(64889)
业大(64803)
(62206)
北京(58742)
(56697)
师范(56180)
农业(55922)
经济学(54492)
(52721)
(52560)
财经大学(50835)
基金
项目(299500)
科学(237636)
研究(220248)
基金(219129)
(189926)
国家(188328)
科学基金(163567)
社会(140271)
社会科(133050)
社会科学(133016)
(116580)
基金项目(115868)
自然(106263)
自然科(103837)
自然科学(103811)
自然科学基金(101951)
教育(100804)
(97539)
资助(89852)
编号(89125)
成果(71897)
重点(66670)
(66359)
(63839)
(63630)
课题(60962)
创新(59147)
国家社会(57834)
教育部(57252)
(56948)
期刊
(201454)
经济(201454)
研究(130227)
中国(80879)
管理(69550)
(68772)
学报(66116)
(65393)
科学(62870)
大学(51494)
学学(48695)
农业(45295)
教育(45229)
技术(40043)
(38771)
金融(38771)
业经(34375)
财经(33768)
经济研究(31124)
(28994)
问题(26456)
(25480)
技术经济(22941)
现代(20980)
科技(20815)
(20694)
(20372)
商业(20289)
理论(20251)
财会(19884)
共检索到652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咏华  
文章利用1995~2011年的国际投入产出表,在计算国际产业关联的基础上,勾画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并分析了其动态演变。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呈现明显的区块特征,主要由东亚、欧洲和北美三大区块组成,区块间的联系主要通过不同区块内经济体的关联产生;第二,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变过程中,除受个别冲击因素的影响外,融入价值链的经济体及区块间的联系均在逐步增多;第三,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上关联最多的中心国,但是无论是通过需求拉动还是通过投入推动作用,它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上其他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仍较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琼洁  夏洪胜  
本文针对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的困境,应用全球价值链以及产业升级为理论依据,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推动我国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的方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做强自身产业、创造需求、经营人力以及开发新领域等几方面的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玉   乔敏健   张彦红  
考察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一般规律对于发展中国家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OECD-Ti VA(2021)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995—2018年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转移规模,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和东盟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呈倒“U”型关系,目前大部分制造业未跨越拐点,处于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适度区间”,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倒“U”形关系依然成立;(2)技术创新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会弱化两者间的倒“U”型关系,促使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平缓;(3)扩展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会弱化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则会强化这种“低端锁定”效应;(4)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倒“U”型曲线较中间产品国际产业转移更陡峭。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理军  严良  
制造业的发展已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转变为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产品内分工并形成全球价值链(GVC),同时强调可持续性。世界主要制造业国家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受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中国近年来转型升级的任务更为艰巨。本文完善了基于GVC的制造业经济、社会、环境转型升级量化测度指标,比较分析中国与其他主要制造业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绩效,揭示、评价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的整体水平以及世界制造业转型升级出现的新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光锋  杨国才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和调整,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被赋予新的内涵。文章从中间产品和增加值贸易视角,基于WIOD数据库和WWZ模型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制造业国内增加值DVA和RDV比重上升,国外增加值FVA比重下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多环节生产的能力不断提升;2004—2018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度缓慢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呈下降态势,但前向参与度上升,中间产品出口增加值占比提升;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在参与分工中价值链提升及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存在异质性的影响。资源禀赋和生产环节技术密集度差异影响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和地位;计算机光电设备、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前向垂直专业化(VS1)程度有所上升,从依靠进口中间产品逐步向生产中间产品出口国位置转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仁发  李娜娜  
本文理论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约束对产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内在机理的影响,采用2016年12月OECD—WTO公布的Ti VA数据库2000—2011年49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运用交互项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结合面板门限回归分析不同FDI引入水平导致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将FDI约束纳入研究框架后通过单门限检验,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呈现"U"型关系。当FDI处于门限值以下,产业集聚抑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而当FDI跨越门限值时,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加强产业集聚程度,已经成为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途径,应该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提高FDI外溢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宽松的制度环境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染  杜红梅  
文章通过搜集2007—2018年面板数据,从地区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水平存在“U”型影响,但现阶段产业集聚水平低于拐点临界值,因此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有负效应,技术型产业的负效应强度大于传统型产业。从行业角度看,行业的区域性集聚对行业全球价值链水平存在“倒U”型影响,现阶段产业集聚水平低于拐点临界值,因此产业集聚对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水平有正效应。行业的区域性集聚与行业全球价值链水平的关系存在技术型与传统型行业的异质性。结论表明在现阶段的产业发展中,应选择产业的区域性集聚而非区域的产业聚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海杰  宋姗姗  
本文通过对产业互联网内涵梳理和解构,研究产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升级。研究表明:产业互联网以消费者和大数据为主导驱动研发模式再造、以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为主导驱动生产模式再造、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导驱动消费模式再造。由此得到基于产业互联网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一些可行路径,具体包括:架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增加生产过程技术含量、开辟新营销渠道——直接路径;重构全球价值链和搭建产业互联网作用机制平台——间接路径;基于产业互联网的产品、工艺、功能和跨产业价值链升级——混合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葛阳琴  谢建国  
基于WIOD中19952011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从区域化和全球化视角研究中国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和演变趋势。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程度整体趋于上升,但在20052009年间发生了暂时性的逆转;区域化趋势减弱,全球化趋势增强,具体表现为,中国所属的东亚地区的国外附加值占比不断下降,欧盟和北美地区变化幅度不大,世界其他地区占比大幅增加。中国制造业分工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从价值链贸易关系视角来看,中国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立全方位高水平的全球贸易战略,努力实现向全球价值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葛阳琴  谢建国  
基于WIOD中1995~2011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从区域化和全球化视角研究中国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和演变趋势。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程度整体趋于上升,但在2005~2009年间发生了暂时性的逆转;区域化趋势减弱,全球化趋势增强,具体表现为,中国所属的东亚地区的国外附加值占比不断下降,欧盟和北美地区变化幅度不大,世界其他地区占比大幅增加。中国制造业分工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从价值链贸易关系视角来看,中国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立全方位高水平的全球贸易战略,努力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攀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慧岭  凌丹  
本文剖析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重构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分布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2014年世界制造业投入产出数据,度量附加值口径下GVC重构的发生状况,实证检验GVC重构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布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制造行业的GVC重构特征与整体表现出的扩张—收缩—再扩张趋势不尽相同,部分行业呈现持续收缩或持续扩张的特征。根据在发达国家、本国内部、发展中国家三类经济体中的价值链条分布特征差异,可将中国18个制造行业分为"双向挤压型""强劲生长型""GVC主导型""国际产能合作型"四类。依据在GVC重构中的不同表现,本文提出中国各类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川  
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市场竞争,基于低要素成本比较优势的国内制造业在跨国公司对国内产业链的低端锁定和战略性隔绝机制作用下,亟待进行产业链整合与结构升级。本文围绕价值链和创新链,以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探讨制造业升级的内涵、影响因素与机制,同时构建模型对中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升级能力与升级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制造企业可通过原有价值链深度嵌入、价值链上下游嵌入以及新价值链嵌入三种方式推动国内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环节的改变与升级,而某一地区制造业的升级能力与其产业资源投入水平密切相关,升级绩效则主要受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效率影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文府  
本文运用最终产品增加值方法,提出了一个理解世界各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的框架,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评估了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创造的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一定程度下降不等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在中国制造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尽管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的波浪式变化轨迹,但是它一直远远大于出口贸易本地增加值比重,而且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所占份额呈稳步上升趋势。制造业中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低技术行业和中技术行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少数高技术行业逐渐获得显示性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业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