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8)
- 2023(16926)
- 2022(13485)
- 2021(12152)
- 2020(9978)
- 2019(22552)
- 2018(22630)
- 2017(43532)
- 2016(23378)
- 2015(26168)
- 2014(26158)
- 2013(25266)
- 2012(22631)
- 2011(20092)
- 2010(20652)
- 2009(19818)
- 2008(19863)
- 2007(18057)
- 2006(16029)
- 2005(14991)
- 学科
- 济(100773)
- 经济(100625)
- 业(96524)
- 管理(88737)
- 企(88448)
- 企业(88448)
- 方法(41396)
- 业经(35998)
- 财(32721)
- 数学(31765)
- 数学方法(31191)
- 农(29860)
- 中国(28044)
- 制(25050)
- 务(23264)
- 财务(23210)
- 财务管理(23183)
- 技术(22180)
- 企业财务(21961)
- 理论(21434)
- 农业(21021)
- 体(18017)
- 划(17698)
- 策(17554)
- 和(17379)
- 银(17053)
- 银行(17042)
- 贸(16414)
- 贸易(16397)
- 行(16320)
- 机构
- 学院(336860)
- 大学(332734)
- 济(139878)
- 管理(137029)
- 经济(136922)
- 理学(117103)
- 理学院(116011)
- 管理学(114086)
- 管理学院(113447)
- 研究(103172)
- 中国(83136)
- 京(69739)
- 财(69501)
- 科学(59372)
- 财经(53750)
- 江(52750)
- 所(50055)
- 农(49141)
- 经(48632)
- 中心(47768)
- 业大(44555)
- 研究所(44443)
- 北京(43772)
- 经济学(42326)
- 州(42008)
- 范(40979)
- 师范(40626)
- 财经大学(39522)
- 农业(37952)
- 商学(37935)
- 基金
- 项目(215837)
- 科学(173328)
- 研究(163629)
- 基金(157568)
- 家(134448)
- 国家(133236)
- 科学基金(117891)
- 社会(106675)
- 社会科(101109)
- 社会科学(101084)
- 省(86083)
- 基金项目(82099)
- 教育(75331)
- 自然(73697)
- 自然科(72095)
- 自然科学(72083)
- 自然科学基金(70850)
- 划(70075)
- 编号(67316)
- 资助(62941)
- 成果(54837)
- 创(50044)
- 重点(48020)
- 部(47250)
- 课题(46078)
- 发(46071)
- 创新(45842)
- 制(45458)
- 国家社会(44293)
- 业(42681)
- 期刊
- 济(163064)
- 经济(163064)
- 研究(100402)
- 中国(71479)
- 财(58776)
- 管理(58422)
- 农(46663)
- 学报(43435)
- 科学(43228)
- 教育(38570)
- 大学(35199)
- 技术(33219)
- 学学(32697)
- 融(32685)
- 金融(32685)
- 农业(31537)
- 业经(28399)
- 财经(27586)
- 经济研究(25529)
- 经(23865)
- 问题(20733)
- 业(19447)
- 技术经济(19056)
- 图书(18062)
- 现代(16717)
- 财会(16639)
- 商业(16545)
- 科技(15865)
- 统计(15843)
- 策(15823)
共检索到516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彦 简兆权 金辉
在界定数字服务化(DS)及其价值创造机理内涵的基础上,解析悖论的成因,引入组织间关系理论——关系观,区分交易前端DS和生产后端DS,构建DS价值创造机理理论模型;提出组织层面、微观层面调节机理、对非财务绩效影响、区分行业特性研究等未来议题。为解决DS悖论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对于超越单企业情境探索DS价值创造规律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兆国 金青 张忠
随着服务与制造相互融合,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服务型制造的价值演变过程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服务型制造的价值创造模式中的四个关键环节。以制造企业价值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服务要素在企业价值创造各环节中的作用,并结合服务型制造在华阳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为政府战略、与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忠 金青
针对传统制造在价值链创造上的不足,本文在分析服务型制造网络与传统供应链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区别的基础上,构建了服务型制造网络,提出企业知识驱动、服务性生产的模块化创新、生产性服务外包和绿色价值创造等制造业参与服务型制造网络价值创造的四种途径,并结合具体企业在服务型制造网络中价值创造的经验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制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如何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引入了新的思路和观点,也从价值链角度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型制造理论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艳萍 郭亚婷 罗建强 冯庆华
针对因企业忽视服务化阶段性特征而易陷入"服务悖论"问题,依据所需资源与能力的不同,将服务衍生分为基础性服务衍生和提升性服务衍生两种类型;探究两种类型服务衍生实现价值创造的机理,基础性服务衍生价值创造依赖于优势制造资源,而提升性服务衍生则需要构筑基于核心资源的整合能力;以海尔战略转型过程为分析对象,揭示两种类型服务衍生对海尔价值创造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承载服务价值的产品是服务衍生实现的基石;面向客户问题解决的服务在广度和深度上要有度的把握。
关键词:
服务型制造 服务衍生 服务分类 价值创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艳萍 郭亚婷 罗建强 冯庆华
针对因企业忽视服务化阶段性特征而易陷入"服务悖论"问题,依据所需资源与能力的不同,将服务衍生分为基础性服务衍生和提升性服务衍生两种类型;探究两种类型服务衍生实现价值创造的机理,基础性服务衍生价值创造依赖于优势制造资源,而提升性服务衍生则需要构筑基于核心资源的整合能力;以海尔战略转型过程为分析对象,揭示两种类型服务衍生对海尔价值创造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承载服务价值的产品是服务衍生实现的基石;面向客户问题解决的服务在广度和深度上要有度的把握。
关键词:
服务型制造 服务衍生 服务分类 价值创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煜华 向子威 胡瑶瑛 张悦
为了揭示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本文以先进制造企业为样本,基于扎根理论对搜集汇总的案例材料进行扎根分析,利用乔亚方法呈现数据结构,结合整理归纳出的二阶主题与聚合构念搭建了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模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背景下先进制造企业与消费者存在协同演化过程,此过程可分为三个协同阶段、两条演化主线,企业的数字化动作以及消费者数据在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消费者和企业协同演化过程在逐步朝着价值共创和智能制造演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淑春 金洁
数字化变革触发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各环节发生改变,颠覆了传统的价值创造逻辑,成为重塑专精特新企业价值创造力的加速器。本文以数字化重塑专精特新企业价值创造力的理论依据为逻辑起点,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环节角度,剖析数字化重塑专精特新企业价值创造力的产品开发机制、生产运营机制、技术研发机制和企业组织机制;基于数字化重塑专精特新企业价值创造力的实践,分析与比较国内外典型模式,总结提炼数字化重塑专精特新企业价值创造力的经验启示,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 数字化重塑 价值创造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罗建强 郭亚涛
制造企业服务化是服务创新的过程,与产品技术紧密相关。聚焦制造企业既定产品技术下的服务创新问题,构建了考虑产品技术的服务创新供需价值创造模型,刻画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价值创造随时间推移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服务创新可以延长既定产品技术的市场寿命,其价值创造随时间演化呈现倒U型,为企业新技术采用提供了时间参考;在产品技术独断期,基础性服务创新为后续的提升性服务创新奠定了基础;与服务质量相关的成本是遏制服务创新连续性价值创造的根本原因。研究结论为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及规避服务悖论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服务化 服务创新 价值创造 产品技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琳 杨皎平 徐永利
有效实现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是拉高其微笑曲线、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现有研究表明,平台模式有助于克服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过程中的悖论,价值共创是平台竞争力提升以及成功的关键。本研究从网络效应视角出发,以海尔卡奥斯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索制造业企业服务平台价值共创的过程及机理。研究发现:在制造业企业服务平台的不同阶段,网络效应的激活要素、平台主体间关系、平台主体的价值行动均有所不同,而且阶段之间存在协同演化关系。最后提出对策建议:要以网络效应为聚焦点,以打造平台生态圈为导向,以平台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松紧度为切入点,不断动态化调整战略目标,促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平台的价值共创过程的实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长春 孙汉明
从理论分析的视角,阐释价值网背景下智能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原理,分析智能制造时代与传统工业时代价值创造的差异,深度挖掘智能制造企业基于价值网的价值共创的内在机理,系统梳理智能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和动力,基于此构建了智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娜 王静敏
基于价值创造的视角,剩余收益法是最适合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剩余收益法的Ohlson(1995)模型从理论演进和基本思想来分析,既有深厚的逻辑基础又有很强的适用性。本文分析了在剩余收益法下采取Ohlson(1995)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企业价值 剩余收益 Ohlson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焦勇
坚持制造强国战略、深入推进制造业转型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的影响逐步从价值重塑走向价值创造,为制造业转型提供新思路并赋能制造业转型。具体表现为"从要素驱动到数据驱动、从产品导向到用户体验、从产业关联到企业群落、从竞争合作到互利共生"四个维度。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路径应坚持数据驱动、创新驱动、需求驱动和供给驱动,引导制造业与互联网、研发端、服务业、新技术深度融合,为制造业转型提供强劲动能。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武立东 李思嘉 王晗 崔勋
本文构建了“公司治理-组织能力”组态模型,通过组态分析揭示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三阶段进阶机制,为解析数字化转型机理提供理论框架。通过fsQCA方法对2021年80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多因素组态分析,选取了股东网络中心度、董事会职能背景多样性、高管团队数字化背景以及吸收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双元平衡能力等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进阶呈“情境驱动-行政驱动-生态驱动”的递进过程,任何单一因素不足以实现转型进阶,关键在于公司治理与组织能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机制路径。本研究深化了数字化转型过程的研究,为转型驱动因素补充了公司治理与组织能力的综合视角,同时丰富了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的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简冠群 汪晓宝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数字化转型承担着数字化技术创新升级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文章以格力电器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为例,分析数字化转型推动价值创造的机理关系及价值创造效果。研究发现:格力电器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再创造中主要依赖于内外部价值链重塑、自主研发驱动技术创新、搭建数字平台推动商业模式转型。通过实施以上三种路径,格力电器提升了组织绩效、有效地进行成本管控,提升了研发创新水平,扩大了市场影响力,以上的三个层面共同实现了企业价值创造。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价值创造的机理模型,为传统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价值再创造、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价值创造 价值链 商业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继彤
随着大企业在制造业内逐步成长起来,制造业的规模经济特征越来越显著,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技要求及退出壁垒越来越高。这些新变化使制造业不利于小企业生存,由此造成小企业在制造业内长达百年衰退。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小企业复兴表明,小企业通过参与分工、细分市场、生产专业化的特殊产品以及断创新,适应了制造业的变化,并创造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关键词:
制造业 小企业 产业适应性 生存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