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854)
2023(23873)
2022(20293)
2021(18748)
2020(15764)
2019(35549)
2018(35236)
2017(67207)
2016(36913)
2015(41037)
2014(40519)
2013(40140)
2012(37008)
2011(33410)
2010(33561)
2009(30928)
2008(30645)
2007(27481)
2006(24416)
2005(21931)
作者
(108548)
(90472)
(90007)
(85459)
(57595)
(43448)
(40648)
(35295)
(34375)
(32532)
(30971)
(30494)
(29115)
(28898)
(28291)
(27773)
(26902)
(26828)
(26039)
(25996)
(22661)
(22464)
(22136)
(20762)
(20307)
(20302)
(20184)
(20142)
(18397)
(17980)
学科
(150197)
经济(150009)
(116716)
管理(115062)
(100788)
企业(100788)
方法(63358)
数学(52063)
数学方法(51380)
(43269)
(43172)
中国(41837)
业经(39988)
(32664)
地方(32467)
(32156)
农业(29574)
(28512)
财务(28419)
财务管理(28370)
技术(27147)
企业财务(26951)
(26706)
贸易(26683)
理论(26537)
(25901)
(25092)
(25091)
银行(25005)
环境(24165)
机构
学院(522203)
大学(520873)
(208731)
经济(204286)
管理(201050)
研究(179596)
理学(172328)
理学院(170346)
管理学(167217)
管理学院(166259)
中国(136017)
科学(112477)
(112306)
(99242)
(95373)
(91974)
研究所(83325)
业大(81866)
中心(81220)
(80437)
财经(77804)
农业(74856)
北京(70900)
(70773)
(67447)
师范(66628)
(65238)
(63974)
经济学(62739)
财经大学(57576)
基金
项目(350323)
科学(274634)
基金(253071)
研究(251294)
(223199)
国家(221295)
科学基金(188919)
社会(158372)
社会科(150120)
社会科学(150083)
(138456)
基金项目(133292)
自然(124204)
自然科(121336)
自然科学(121300)
自然科学基金(119121)
(116472)
教育(115592)
资助(104291)
编号(100624)
成果(81429)
重点(79257)
(76816)
(76270)
(74772)
课题(70706)
创新(69550)
科研(67090)
国家社会(65316)
教育部(64821)
期刊
(236357)
经济(236357)
研究(153342)
中国(109078)
学报(88775)
(87576)
科学(79927)
管理(79677)
(79164)
大学(67118)
学学(63569)
农业(59615)
教育(58776)
(49244)
金融(49244)
技术(47521)
业经(39977)
财经(38806)
经济研究(36912)
(33485)
(33482)
问题(30694)
技术经济(26554)
科技(26250)
(26188)
图书(23881)
现代(23689)
商业(23395)
(23136)
业大(22999)
共检索到789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毕克新  李妍  付珊娜  
信息化、全球化和绿色化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此构建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低碳技术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制造业发展水平在促进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对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产业转型升级对制造业全球化水平具有消极影响,而制造业绿色化水平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克新  付珊娜  杨朝均  李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晓东  毕克新  叶惠  
加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能源安全、降低我国环境污染和尽早跨入"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三个关键环节和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过程中三个重要阶段,从全球低碳创意研发风险、全球低碳生产制造风险和全球低碳营销服务风险三个方面揭示全球化背景下的低碳突破性创新风险,利用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风险清单描述了不同层次风险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基于识别结果,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基于属性识别理论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低碳创意研发风险属于高等级风险、全球低碳生产制造风险属于较低等级风险、全球营销服务风险属于较高等级风险,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综合风险为高等级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应对的四种方式、风险应对方式选择模型及其应对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博  毕克新  
本文从专利计量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基本情况,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探讨了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2005~2015年间,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的专利产出呈倒"U"型的动态演进趋势;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存在较大行业差异,重工业具有较高低碳突破性创新专利产出,而行业间差异也表现出呈逐渐扩大的发展态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瑾  于妍惠  
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主动战略选择。本文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厘清逆向研发外包过程中,在对本土/国际双重创新网络嵌入演化的不同阶段,企业自身知识结构与组织学习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在逆向研发外包过程中,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的初级阶段以及在国际创新网络嵌入的初级和高级阶段,企业知识宽度和深度及其探索式和利用式组织学习方式共同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条件组态;在本土创新网络嵌入的高级阶段,企业探索式学习及其知识宽度和深度共同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条件组态,企业的知识宽度构成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核心条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雪冰  
文章基于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显著正相关;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显著正相关;互联网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间的正相关程度。文章结论可为制造业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贾大风  吕希琛  杨慧兰  
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和技术变革动荡的双重诱因,使得突破性创新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战略工具。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可以获得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及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和隐性知识吸收能力,进而影响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绩效与过程绩效。完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机制、完善突破性创新支撑体系和强化企业突破性创新主体地位等能有效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毕克新  赵山山  付珊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吕荣杰  徐梦瑶  杨蕾  
基于我国2010—2017年28个省份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2SLS与系统GMM进行分析,探究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就业数量与就业工资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工资的促进作用更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后结论依旧稳健。进一步中介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发展水平通过促进消费升级提升了制造业就业工资,但并没有通过消费升级促进制造业就业数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俊  
在分析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升级的理论机制基础上,运用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升级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依然稳健。通过门槛模型分析发现,当融入GVC程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升级可能存在不利影响,从互联网视角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存在"低端锁定"现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随成  姜银浩  朱中华  
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制造企业实施突破性产品创新对供应商的依赖关系,从理论角度剖析了供应商参与创新的前因因素、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企业间学习、制造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索了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作用,最终构建了基于供应商参与的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的理论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向英  潘杰义  
单一评价方法适用条件各异,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为克服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AHP法、熵权TOPSIS法、熵权灰色关联投影法对我国30个省市区的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单一评价,然后构建基于漂移度的组合评价模型,根据相容单一评价结果对我国区域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组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陕西省排名第21名,处于较落后位置,制造业低碳经济的提升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并从制定经济政策、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重视技术研发四个方面提出促进陕西省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数字创新韧性增强能够推动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选取2012—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创新韧性能够显著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创新韧性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融合以及优化金融结构间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创新韧性的促进效应仅在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大型企业及高金融监管强度地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创新韧性可发挥产业升级效应,驱动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数字创新韧性增强能够推动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选取2012—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创新韧性能够显著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创新韧性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融合以及优化金融结构间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创新韧性的促进效应仅在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大型企业及高金融监管强度地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创新韧性可发挥产业升级效应,驱动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