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87)
2023(19112)
2022(16090)
2021(14947)
2020(12687)
2019(28806)
2018(28357)
2017(54386)
2016(29694)
2015(33173)
2014(32854)
2013(32864)
2012(30002)
2011(27151)
2010(26962)
2009(25348)
2008(25236)
2007(22315)
2006(19787)
2005(17903)
作者
(87454)
(72860)
(72393)
(68662)
(46243)
(34815)
(32689)
(28512)
(27599)
(26014)
(24944)
(24507)
(23280)
(23205)
(22616)
(22103)
(21740)
(21577)
(20852)
(20804)
(18268)
(17956)
(17611)
(16553)
(16252)
(16227)
(16140)
(16134)
(14626)
(14354)
学科
(125071)
经济(124895)
(104307)
管理(97427)
(91252)
企业(91252)
方法(54802)
数学(44585)
数学方法(44192)
(37459)
(37422)
业经(35826)
中国(33939)
(27325)
农业(25805)
(25318)
财务(25249)
财务管理(25215)
企业财务(23926)
(23835)
贸易(23823)
(23677)
(23204)
技术(22674)
地方(22436)
(21454)
理论(20523)
(19846)
(19710)
(19022)
机构
学院(430631)
大学(429845)
(180183)
经济(176760)
管理(170423)
理学(147058)
研究(146876)
理学院(145486)
管理学(143336)
管理学院(142564)
中国(112013)
(92178)
科学(89821)
(83417)
(76991)
(74366)
研究所(67613)
业大(66525)
财经(66465)
中心(65166)
(63226)
农业(60739)
(60552)
北京(58279)
经济学(54682)
(52626)
(52479)
师范(51891)
(50079)
经济学院(49383)
基金
项目(289577)
科学(227934)
基金(211704)
研究(209282)
(185867)
国家(184307)
科学基金(157826)
社会(134369)
社会科(127448)
社会科学(127416)
基金项目(112132)
(112006)
自然(102537)
自然科(100121)
自然科学(100091)
自然科学基金(98362)
(94141)
教育(93967)
资助(86758)
编号(83035)
成果(66849)
重点(64838)
(64141)
(62016)
(61935)
创新(57330)
课题(57108)
国家社会(55932)
科研(55055)
教育部(54802)
期刊
(200981)
经济(200981)
研究(127978)
中国(82245)
(71353)
学报(70546)
管理(66166)
(65975)
科学(64672)
大学(53350)
学学(50738)
农业(48906)
教育(40190)
(37616)
金融(37616)
技术(35721)
业经(33755)
财经(33454)
经济研究(32352)
(28816)
(27669)
问题(26408)
技术经济(22347)
科技(21261)
(21089)
(20661)
现代(20292)
世界(20018)
商业(19408)
理论(19229)
共检索到637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田洪川  石美遐  
制造业既是中国推动产业升级的实现部门,又是长期以来促进就业总量增加的重要部门,研究制造业产业升级对就业数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现况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制造业产业升级对就业数量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包含时序和行业在内的面板数据,建立起制造业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数量的影响模型。模型验证,产业升级的前两个层次,即产业产出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能够对劳动力就业带来促进作用,而产业升级的第三个层次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衡量的产业价值链升级对就业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后的技术效率能够促进就业的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翠华  
文章在我国对外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变化状况,以及通过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我国制造业利用比较优势升级产业结构的内在机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邓丽娜  范爱军  
为从产业层面研究国际技术溢出效应,选取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进口贸易和FDI渠道的技术溢出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水平升级,但贸易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投资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国际研发资本相比,本土研发作用有限,甚至阻碍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而外国研发和本土研发均有助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垂直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蒋兰陵  
要素层面的产业链升级表现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技术密集型行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重不断减小。本文在要素层面升级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制造业要素层面产业链升级的具体表现,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其的影响,利用江苏省配套产业链的调查数据做进一步的检验,得出的结论肯定了要素层面的升级方向与结果,同时揭示了受FDI控制影响产生的发展瓶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贾妮莎  申晨  
本文利用马氏距离匹配法为2005-2007年522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制造业企业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运用倍差法(DID)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促进了制造业高中端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份额的提升,对低端技术企业增加值份额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进而推动了制造业产业升级;企业投资于发达国家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企业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效应尚未凸显。这表明,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拉动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新动力之一,相较于投资于发展中国家,投资于发达国家更能充分发挥"走出去"的制造业升级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屈小博  高凌云  贾朋  
以企业层面就业创造、损失和再配置为核心的就业动态是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和宏观就业变化的一个微观基础。本文使用中国1998—2008年工业企业数据计量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就业动态的特征及其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就业再配置率为27.2%,新成立企业就业创造率为5.1%,消亡企业的就业损失率为2.3%,就业创造比就业损失有更快的市场反应,显示了就业动态的良性特征;制造业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再配置率为23.6%,就业动态70%以上属于行业内的就业再配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克服薄面板数据截面相依性的问题,本文强调了就业动态的影响机制,出口对就业创造的贡献最大,并且主要影响行业之间的就业动态;企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岳平  鲍春雷  
制造业技术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既能通过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又会因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而导致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对就业产生抑制作用。为此,需要以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目标为指导,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提升技术结构升级的就业促进作用、缓解抑制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双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景峰  杨承佳  
在研究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理论机制基础上,从制造业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产业内升级视角出发,构建多维制造业升级指数,利用2007—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验证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进口不仅有利于制造业整体升级,而且还有助于制造业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和产业内升级;生产性服务进口可以借助生产性服务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竞争效应、消费需求效应、物质资本积累效应、制度创新效应和环境负担效应诸多方式间接对制造业升级产生影响;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力度最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甚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业升级。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应采取扩大高质量生产性服务进口比重,有序推进生产性服务对外开放,提升生产性服务进口便利化水平,深化生产性服务多双边合作的体制机制等措施,有效发挥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孝成  于津平  
本文通过建立影响中国就业的理论模型,运用有界协整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2001年第3季度至2007年第4季度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就业人数与人均实际资本存量、技术进步率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1)从总体上看,人均实际资本存量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力度最大,而实际汇率变动及技术变迁对就业的影响力度偏低;(2)人均实际资本存量、人民币实际汇率、技术进步对中国行业就业的影响力因行业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相关关系。为稳定就业,应根据不同产业制定和选择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文章基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模型,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了1980~2011年度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其他国内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制造业技术进步率上升或人均资本存量增加均能显著拉动制造业就业增长;从长期来看,实际利率下降或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制造业就业增加;但从短期来看,制造业实际工资率上升对制造业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  卫平  宋毅  石大千  
选取中-日制造业贸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比较分析衡量边际产业内贸易A、B和S指数优缺点;其次,选取2001—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平滑调整假说(SAH)在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适用性;最后,分别运用A、B、S指标及其衍生指标测度中-日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比较不同产业就业调整成本的大小。结果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对中-日制造业贸易具有适用性,即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就业调整成本越小,且中、日制造业整体调整成本偏高,尤以纺织业等劳动力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表现突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  卫平  宋毅  石大千  
选取中-日制造业贸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比较分析衡量边际产业内贸易A、B和S指数优缺点;其次,选取2001—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平滑调整假说(SAH)在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适用性;最后,分别运用A、B、S指标及其衍生指标测度中-日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比较不同产业就业调整成本的大小。结果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对中-日制造业贸易具有适用性,即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就业调整成本越小,且中、日制造业整体调整成本偏高,尤以纺织业等劳动力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表现突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綦良群  李兴杰  
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是区域装备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提升的基础。从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动因入手,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总结影响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曲玥  都阳  
文章结合汇总数据和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微观数据,全面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在面临工人工资上涨冲击时,其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发现在2004年之前,总体上看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化解了工资的上涨,单位劳动力成本始终下降。而在2004年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轨迹开始分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依然下降。因此,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竞争优势需依靠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来带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本叶  李泽润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