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17)
- 2023(17809)
- 2022(15072)
- 2021(13891)
- 2020(11604)
- 2019(26296)
- 2018(26066)
- 2017(50302)
- 2016(27369)
- 2015(30404)
- 2014(30280)
- 2013(30056)
- 2012(27336)
- 2011(24456)
- 2010(24420)
- 2009(22907)
- 2008(22749)
- 2007(20261)
- 2006(17942)
- 2005(16246)
- 学科
- 济(108988)
- 经济(108828)
- 业(101079)
- 管理(94457)
- 企(89691)
- 企业(89691)
- 方法(48173)
- 数学(38222)
- 数学方法(37795)
- 财(35941)
- 农(34577)
- 业经(33731)
- 中国(27868)
- 制(26685)
- 务(25213)
- 财务(25141)
- 财务管理(25105)
- 农业(24113)
- 企业财务(23862)
- 技术(21531)
- 学(21311)
- 理论(20569)
- 地方(20101)
- 和(19909)
- 贸(19090)
- 贸易(19079)
- 体(18807)
- 划(18607)
- 易(18544)
- 银(17670)
- 机构
- 学院(391508)
- 大学(389288)
- 管理(157462)
- 济(155565)
- 经济(152128)
- 理学(135508)
- 理学院(134055)
- 管理学(132017)
- 管理学院(131275)
- 研究(126764)
- 中国(97241)
- 京(82795)
- 科学(78043)
- 财(75949)
- 农(66170)
- 所(63429)
- 财经(59830)
- 江(59198)
- 业大(58438)
- 中心(57755)
- 研究所(57270)
- 经(54298)
- 北京(51872)
- 农业(51744)
- 范(48994)
- 师范(48546)
- 州(47465)
- 院(46068)
- 经济学(46021)
- 财经大学(44270)
- 基金
- 项目(262993)
- 科学(207643)
- 研究(194233)
- 基金(191119)
- 家(165856)
- 国家(164405)
- 科学基金(142323)
- 社会(122869)
- 社会科(116368)
- 社会科学(116338)
- 省(103388)
- 基金项目(101277)
- 自然(92161)
- 自然科(90006)
- 自然科学(89985)
- 自然科学基金(88407)
- 教育(87988)
- 划(85820)
- 编号(79463)
- 资助(77576)
- 成果(64688)
- 重点(58171)
- 部(57577)
- 创(56721)
- 发(55529)
- 课题(54073)
- 创新(52349)
- 制(51377)
- 国家社会(50374)
- 科研(49886)
- 期刊
- 济(177066)
- 经济(177066)
- 研究(115261)
- 中国(76011)
- 农(62062)
- 财(61480)
- 管理(61477)
- 学报(60436)
- 科学(55930)
- 大学(46394)
- 学学(43724)
- 农业(42758)
- 教育(41237)
- 融(35261)
- 金融(35261)
- 技术(34381)
- 业经(30866)
- 财经(29748)
- 经济研究(27022)
- 经(25456)
- 业(23855)
- 问题(22746)
- 图书(20884)
- 技术经济(20119)
- 现代(18964)
- 科技(18817)
- 理论(18717)
- 版(18628)
- 财会(17679)
- 商业(17385)
共检索到581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建华
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总体调优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必由之路。注重对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的研究,有利于实现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持续健康推进。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分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庞博慧 郭振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解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态势呈现出复杂的行为与轨迹,在共生互动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大环境容量和自然增长率都不断变化。采用分段Logistic曲线叠加可以精确描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过程。本文运用黑龙江省1983~2007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有关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 演化模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楚明钦
生产性服务脱胎于制造业,但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型经营模式,其所需的生产性服务一般通过"自我服务"来实现。随着制造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交易成本的下降,生产性服务将逐步与制造业垂直分离而专业化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母机",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但是,由于中国信用体系不健全,交易成本较高,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分离而独立发展的成本还比较大,政府需要通过税收、法律等相关产业政策进行支持。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 垂直分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令夷 邢宁宁
评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产业互动理论,梳理陕西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关联程度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实证分析。发现陕西两产业互动程度较弱,细分产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互动水平较高;房地产、科研技术服务互动程度较弱;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较高。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关系 产业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孔德洋 徐希燕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多种观点,但二者相互依赖、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专业分工与外包、生产价值链、生态群落的角度,可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并总结出二者互动共生的模型:中心型互动共生模型、金字塔型互动共生模型、平行型互动共生模型以及嵌套型互动共生模型。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如何通过二者互动,使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选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外包 战略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易莹莹 席艳乐
基于我国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内生性;通过测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且构建两者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更需提高。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德超
目前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二者间的因果联系上,并形成了三种主流观点: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论。文章利用中国分行业统计数据,借助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间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二者具有单向因果联系,从而证明了在长期中"需求遵从型"适用中国;而在短期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具有双向因果联系,证明了短期中"互动论"适用中国。文章的经验发现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屠莉佳
本文利用中国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生产性服务FDI溢出效应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有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但对外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大于对内资制造业的影响;外资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促进内资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反之,则不成立;人均资本、产权制度可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制造业产出结构不合理,高产值并不意味着高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晟
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创新合作关系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关系能产生积极影响。文章基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运用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均衡路径以及环境因素和知识溢出效应对共生体发展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体的发展状态取决于环境因子和知识溢出效应的综合影响,而且,环境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子系统的环境系数的大小关系,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则取决于子系统知识溢出系数的对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鹏 余珊萍 韩剑
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两高一低"(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特点,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然而,面对新的国际背景,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价值链升级。为此,本文将尝试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间的相关性,探寻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途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价值链升级 投入产出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奕 夏杰长 李垚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下向中高端跃升,对于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空间协同视角切入,通过对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外部因素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创新性地使用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并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耦合过程中外部因素的链条联系和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别是支持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高度关联、融合促进的内在联系;社会创新体系、综合交易成本、需求规模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间接作用于制造业升级,要素禀赋与政策环境也会对制造业升级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制造业升级,应积极推动支持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引导制造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制造企业的紧密联系以及同第一知识基的有效对接,减少行政管制、降低准入门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梁红艳 王健
基于Venables(1996)的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由生产成本、贸易成本及消费支出决定的产业区位模型,并采用中国大陆274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动力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在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而制造业主要在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周边集聚,二者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具有挤出效应。接近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解释制造业的区位,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并不以接近制造业为动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各自的集聚。制造业贸易成本的降低增强了周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吸引力,生产性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霞 盛晴 卞靖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型中间投入,其主要消费对象是制造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通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亟须在政策体系、市场环境、制度建设、产业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努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更好地支撑和推动制造业升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奕 夏杰长 李垚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下向中高端跃升,对于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空间协同视角切入,通过对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外部因素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创新性地使用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并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耦合过程中外部因素的链条联系和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别是支持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本文以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构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文章认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产出变量,决定于作为投入变量的制度、基础设施和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