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48)
- 2023(20910)
- 2022(17686)
- 2021(16407)
- 2020(13710)
- 2019(31381)
- 2018(31045)
- 2017(59575)
- 2016(32176)
- 2015(36148)
- 2014(35985)
- 2013(35565)
- 2012(32466)
- 2011(29151)
- 2010(29284)
- 2009(27231)
- 2008(27088)
- 2007(24122)
- 2006(21544)
- 2005(19389)
- 学科
- 济(136765)
- 经济(136585)
- 业(109322)
- 管理(105738)
- 企(95523)
- 企业(95523)
- 方法(57914)
- 数学(47253)
- 数学方法(46618)
- 农(40124)
- 财(39846)
- 业经(37798)
- 中国(37558)
- 地方(29983)
- 制(29566)
- 农业(27324)
- 务(26834)
- 财务(26732)
- 财务管理(26684)
- 学(25410)
- 企业财务(25265)
- 理论(24335)
- 贸(24069)
- 贸易(24051)
- 技术(23792)
- 易(23301)
- 和(23261)
- 银(21830)
- 银行(21777)
- 体(20952)
- 机构
- 学院(460760)
- 大学(458278)
- 济(186348)
- 管理(183262)
- 经济(182352)
- 理学(157327)
- 理学院(155595)
- 管理学(152934)
- 研究(152155)
- 管理学院(152074)
- 中国(116608)
- 京(98258)
- 科学(91987)
- 财(89434)
- 所(75659)
- 农(74683)
- 财经(70254)
- 江(69900)
- 中心(69263)
- 研究所(68102)
- 业大(66593)
- 经(63794)
- 北京(62124)
- 范(59869)
- 师范(59325)
- 农业(57994)
- 州(56180)
- 院(55657)
- 经济学(55510)
- 财经大学(51957)
- 基金
- 项目(305857)
- 科学(241899)
- 研究(226306)
- 基金(221757)
- 家(191934)
- 国家(190228)
- 科学基金(165053)
- 社会(143358)
- 社会科(135864)
- 社会科学(135831)
- 省(120259)
- 基金项目(117084)
- 自然(106476)
- 教育(104286)
- 自然科(104037)
- 自然科学(104011)
- 自然科学基金(102141)
- 划(100049)
- 编号(92377)
- 资助(91070)
- 成果(74873)
- 重点(68201)
- 部(67412)
- 发(67297)
- 创(64786)
- 课题(63935)
- 创新(60015)
- 国家社会(58710)
- 教育部(58239)
- 制(58019)
- 期刊
- 济(213569)
- 经济(213569)
- 研究(137898)
- 中国(92578)
- 管理(72827)
- 财(71508)
- 农(69277)
- 学报(68176)
- 科学(64684)
- 大学(53300)
- 教育(51921)
- 学学(50203)
- 农业(47508)
- 技术(43541)
- 融(42763)
- 金融(42763)
- 业经(37132)
- 财经(34900)
- 经济研究(32745)
- 经(29952)
- 问题(27720)
- 业(26072)
- 技术经济(23473)
- 现代(21706)
- 科技(21521)
- 图书(21446)
- 商业(21416)
- 版(21187)
- 理论(21140)
- 贸(20444)
共检索到693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志娟 董千里
随着物流功能的集成和制造过程的标准化发展,物流一体化服务逐步嵌入制造过程,直接服务于生产工位。然而,目前两业联动的研究局限于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间的关系,难以带动产业的联动发展,因此,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研究应转向物流链与产品供应链的关系研究。文章基于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模型,从集成场的视角,对制造集成体与物流集成体之间的竞合关系进行了分析,以非合作博弈模型的解作为谈判的基础,运用合作博弈模型,得出只有在双方选择集体理性的条件下,能够促进物流链与产品供应链的融合,并指出u0,ν0,t0,U四个参数影响两业联
关键词:
物流企业 制造企业 资源共享 产业联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从集成场视角分析和构建两业联动发展模式类型,提出基于关系维、集成维和过程维模式类型为评价基础的省域两业联动发展水平评价模型,通过FUZZY隶属度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即省域两业联动发展综合指数,并能从集成场视角构成的模式类型指出其模式完善的途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董展
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中,以集成场基本范畴为理论依据,构建联动发展模式的构架,通过对物流集成体导入的联动案例进行追踪研究,分析联动发展模式微观识别体系,针对其"一对一"模式的特点、优点和风险,及其"一对多"模式的优点和弱点,提出结合两业联动发展阶段选择恰当的联动发展模式。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模式识别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高锦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9年,我国正式实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目的是推动主辅分离,发展第三方物流,解决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长期居高不下的问题,更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省的"两业联动"新模式,以及制造业物流业的四个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发现"主辅分离"在某些方面并未降低制造业物流企业对大型制造企业的依赖度,物流企业未成为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以致不能有效地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并发现"边际决定论"能揭示制造业和物流业相关关系演化的原因和过程。最后,从"边际决定论"视角为未来
关键词:
制造业物流 制造业 联动发展 边际决定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根据集成场基本范畴,分析物流集成体主导的物流链和制造集成体主导的供应链的网链结构形成及融合过程,探讨场源、基核在两业网链形成、融合过程中的发展机理,提炼集成体间联接键及竞合关系理论以指导两业联动在实践中的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董展
针对集成体主导的物流链与供应链,探讨其两链融合的联接键构建问题;在分析两链融合过程的联接键内涵、性质、类型和构建的必要性基础上,分别以集成物流商或集成供应商为主导的物流链切入供应链上下游交集处作为切入点,探讨其联接键在两链融合中的作用,提出构建和运用联接键的几个重要观点。
关键词:
两业联动 集成场 联接键 两链融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顾占波 李松庆
指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供应链模式,两业联动关系的发展遵从"合作关系—协调关系—战略整合关系"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树立共赢理念、建立信用机制、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创建信息共享平台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焱 周微
本文以江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以及相关的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对于两业联动发展的研究,很多文献都是从正面去分析现状,数据量也偏少,笔者借用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通过灰度关联模型来分析江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规模以及两业联动发展的现状。通过这些分析,揭示两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江西省的具体省情,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联动发展 灰度关联分析 物流业与制造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兴
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机理和演化路径,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对东莞1997-2011年的物流和经济发展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并对东莞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东莞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壮阔 刘亮 隋博文
立足于广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实际,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联动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初步评价;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联动发展模式开展综合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对联动发展模式作出科学评价,可为选择适合广西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模糊层次分析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林
文章根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构建两业联动发展供需耦合系统模型,选取制造业物流需求、物流业服务供给及两业联动外部环境作为研究变量。结合与研究变量高度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产业供需的角度对我国各省级区域的两业联动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两业联动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对全国区域两业联动水平进行分类,得出我国区域两业联动水平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步转弱的趋势,两业联动发展环境的优劣对其联动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按照各地区的两业联动发展特点,针对性地提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依杭 鞠颂东
从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制造业发展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物流业发展又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制造大国和强国,德国制造业出口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占2/3,而德国发达的物流业,对推动其制造业国际化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德国的物流业竞争力全球排名第一,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制造业进行业务流程改造,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进而增强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了制造业的国际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宗刚 肖晓昀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基于长三角地区2004~2013年制造业和物流业的数据,分别测算了整体制造业以及要素禀赋差异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关联度,得出以下结论:(1)制造业发展规模是物流业发展的胁迫因素,居民购买力水平、电信化以及信息化程度是制造业发展限制因素。(2)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重要影响因素,物流业从业人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公路货物周转量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制约因素。(3)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货运量与制造业规模关联度普遍较大,但货物周转量与多种制造业因素关联度大。
关键词:
灰色关联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程永伟
运用投入产出法建立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发展的供需依赖性测算模型,引入"联动弹性系数"分析了1992—2007年我国两业联动强度变动对行业产值、单位GDP物流费用以及产业结构协调性的影响,并以美、日、英、法四个OECD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国际比较。最后计算分析了两业联动主导产业及其主导性强度,为准确把握我国两业联动关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供需依赖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清利 郑红玲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河北唐山市为例,在分析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状况基础上,提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思路,以期为加快两业联动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