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07)
2023(21305)
2022(17796)
2021(16401)
2020(13799)
2019(31064)
2018(30668)
2017(58821)
2016(31755)
2015(35661)
2014(35155)
2013(34403)
2012(31063)
2011(27521)
2010(27923)
2009(26522)
2008(25535)
2007(22883)
2006(20438)
2005(18580)
作者
(88737)
(73360)
(73112)
(69379)
(46836)
(34956)
(33342)
(28310)
(27937)
(26401)
(25043)
(24994)
(23406)
(23313)
(22610)
(22512)
(21866)
(21738)
(21107)
(21023)
(18260)
(17930)
(17685)
(16861)
(16484)
(16454)
(16409)
(16389)
(14781)
(14507)
学科
(123758)
经济(123579)
(108577)
管理(104593)
(95607)
企业(95607)
方法(51398)
数学(40877)
数学方法(40367)
中国(39866)
(39417)
(38103)
业经(37490)
(31502)
(29737)
金融(29733)
(29261)
银行(29214)
(28086)
(26936)
财务(26838)
财务管理(26795)
地方(26238)
农业(26175)
企业财务(25335)
理论(24779)
技术(24068)
(23181)
(22586)
贸易(22563)
机构
学院(441798)
大学(438816)
(177043)
管理(175170)
经济(173060)
理学(149621)
理学院(148045)
管理学(145645)
管理学院(144821)
研究(143195)
中国(115507)
(93634)
(87077)
科学(85507)
(70573)
(69050)
财经(67991)
(67594)
中心(66709)
研究所(63314)
业大(62169)
(61663)
北京(59055)
(56534)
师范(56042)
(54827)
农业(53573)
经济学(53077)
(52319)
财经大学(50295)
基金
项目(291055)
科学(230178)
研究(218454)
基金(210367)
(180967)
国家(179341)
科学基金(155995)
社会(138741)
社会科(131429)
社会科学(131398)
(114991)
基金项目(110899)
教育(99842)
自然(99019)
自然科(96720)
自然科学(96699)
自然科学基金(94956)
(94815)
编号(89952)
资助(85132)
成果(73535)
重点(64618)
(63550)
(63469)
(62360)
课题(61859)
创新(58754)
国家社会(56817)
(56474)
项目编号(56202)
期刊
(203611)
经济(203611)
研究(133703)
中国(91968)
(70129)
管理(69750)
(64809)
学报(64084)
科学(60005)
(51438)
金融(51438)
教育(50675)
大学(49963)
学学(46705)
农业(43871)
技术(40811)
业经(35130)
财经(33775)
经济研究(31750)
(29023)
问题(25902)
(24790)
图书(24001)
技术经济(22012)
现代(21196)
理论(21071)
科技(21036)
商业(20357)
(20103)
(19651)
共检索到674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秦燕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应用,支撑了物流业从附属型产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现代化、综合性先导行业。现代物流业在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和分离外包,对内外物流服务单元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供给方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本文基于物流业和制造业融合共创的视角,对制造业物流服务场景化创新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制造业物流服务场景化创新,依赖于供给端智能化升级与智慧物流的融合,基于物理信息系统、协作应用平台和合作生态,更加精益地共同为最终消费者创造价值。匹配生产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制造业物流服务场景化创新的主要场景包括信息咨询服务、定采服务、库存资产处置服务、定产定销服务及交付和售后增值服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成龙   郑秋鹛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制造业+物流业两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得到增强。新时期制造业物流生态的技术创新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参与,本文构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不同行为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重点考察在政府参与情况下,二者技术协同创新投入行为的稳定策略,并通过数值仿真,讨论制造业物流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转化收益能力越强、信息共享度越高、风险系数越低,制造与物流企业参与主体更倾向于技术协同创新;当技术协同创新收益在不同的区间范围时,双方投入策略会呈现出不同的演化稳定状态;当双方不进行技术协同创新而选择模仿创新时,引入政府的参与,找到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都进行技术协同创新投入的最优干预策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政府干预机制下,补贴额度、激励标准、税收减免和监管惩罚力度都对技术协同创新起到了正向作用,防止了搭便车现象发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范荣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一方面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另一方面推进了社会分工细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尚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较多。必须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打造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体系,彻底解决国内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以满足各相关利益主体需求,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志贻  陈烦  
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实践,探索了多种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两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业态模式的融合,而且有助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降本增效,提升经济社会整体效益。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应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规划、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要素保障、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的培育、注重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全球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不断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颖  李晶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政府与行业协会的重视以及外部营商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近年来"互联网+"驱动物流服务的创新发展。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骆温平编著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路  
首先分析了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的背景,然后从内外驱动力、演化过程和理想载体几个方面阐述了二者的融合机理和融合模式,最后提出融合措施,以期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红波  
物流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度极高,物流技术创新不仅关系到物流企业的成长与物流服务效率的提高,也深刻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文章基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视角,运用实物期权方法,通过构建分析模型,研究不确定环境下物流技术创新的决策机理,并对影响物流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能扩大制造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规模,更容易满足物流技术创新对市场需求门槛值的要求,可降低物流技术创新的投资成本与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而可提高物流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新技术的赢利能力。因而,构建良好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关系,是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矫萍  田仁秀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数字技术创新能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在分析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两业”深度融合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和“两业”融合水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两业”深度融合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创新对“两业”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成立;(2)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两业”融合的基本路径,且能诱导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两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3)数字技术创新对“两业”融合的促进效应因区域和产业结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因而要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建设,提升“两业”融合的质量与效率;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激活“两业”融合的内生动力;实施区域发展差异化策略,扩大“两业”融合发展的规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刚  
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有利于推动物流服务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文章首先应用核心竞争力、协同效应、共生等理论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产业互动对物流服务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互动可以有效促进物流服务创新并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共同发展。最后,基于产业互动提出了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的模式,包括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实施全程供应链管理、发展产业物流,并提出了制造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玉梅   周一诺   孙小强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是数字经济下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将融合创新过程划分为概念创新、研发创新、生产与制造创新、传送与商业化创新、反馈与提升创新5个环节,分析各环节影响因素及全过程融合创新机理;从融合创新基础、融合创新环境、融合创新成果3个维度构建测量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基于空间异质测量30省(市、自治区)的融合创新水平及融合创新内部的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省份的融合创新水平逐年稳步提升;各省份融合创新的耦合度高,协调度虽逐年提升但相对较低;各省份融合创新的失调大多表现为融合创新成果滞后型失调。文章认为应从加大融合创新基础投入、积极营造融合创新环境、加强融合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保障融合创新各环节协调推进等方面来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创新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蕾  王玲  
本文先从产业融合过程分析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又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与熵权法分别测算了我国2010-2019年31个省市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升级水平,进一步地采用固定和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两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应及其地区差异,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伴随着两业技术、产品、业务、市场上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基于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推动制造业升级;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动态演进的过程,且不同地区两业融合发展水平不同;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对制造业产生正向的产业升级效应,但影响效应具有地区差异,其中东部、东北地区的影响效应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佐  
本文认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在于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和对物流管理是自营还是外包之交易成本权衡。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的目的在于降低物流管理总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但不会轻易把物流管理的计划和控制活动外包。要改善物流企业目前的市场地位,必须回到物流管理概念的本源去寻找物流管理思想和服务价值认同,更新物流管理理念,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深度开发客户资源,提高服务透明度,创新物流成本管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智  鲁志国  
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将是未来装备制造业突破自主创新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可通过创新效应、制度效应、配置效应和协同效应等四大机制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并且这种提升作用在空间上主要通过直接效应表现出来。邻近地区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且负向溢出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正向的直接效应,这主要与高技术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及发展阶段有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范荣华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现代服务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迅速崛起,社会分工不断得到细化,服务业的创新问题日益凸显。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物流业发展形势相比,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体系,不仅有利于解决目前国内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红波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