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94)
- 2023(22602)
- 2022(19222)
- 2021(17653)
- 2020(15146)
- 2019(34838)
- 2018(34377)
- 2017(66142)
- 2016(35632)
- 2015(40383)
- 2014(40253)
- 2013(40032)
- 2012(36748)
- 2011(33309)
- 2010(33632)
- 2009(31981)
- 2008(31352)
- 2007(28220)
- 2006(25055)
- 2005(22864)
- 学科
- 济(160181)
- 经济(159979)
- 业(115283)
- 管理(113869)
- 企(99966)
- 企业(99966)
- 方法(67995)
- 数学(56792)
- 数学方法(56079)
- 财(44700)
- 农(43138)
- 中国(41690)
- 业经(39981)
- 制(34021)
- 地方(33415)
- 融(31338)
- 金融(31332)
- 学(31250)
- 银(30473)
- 银行(30404)
- 务(29820)
- 财务(29713)
- 财务管理(29653)
- 农业(29482)
- 行(29112)
- 企业财务(28121)
- 贸(26835)
- 贸易(26814)
- 理论(26513)
- 易(25973)
- 机构
- 学院(518347)
- 大学(517164)
- 济(215894)
- 经济(211279)
- 管理(202639)
- 研究(173904)
- 理学(173474)
- 理学院(171582)
- 管理学(168565)
- 管理学院(167621)
- 中国(136906)
- 京(110188)
- 科学(105432)
- 财(103036)
- 所(88287)
- 农(86148)
- 财经(81199)
- 中心(80318)
- 研究所(79537)
- 江(78863)
- 业大(75388)
- 经(73477)
- 北京(69969)
- 农业(67294)
- 经济学(65697)
- 范(64807)
- 师范(64195)
- 州(63100)
- 院(62634)
- 财经大学(59893)
- 基金
- 项目(338915)
- 科学(266262)
- 研究(246648)
- 基金(246077)
- 家(213803)
- 国家(212002)
- 科学基金(182726)
- 社会(156107)
- 社会科(148013)
- 社会科学(147974)
- 省(132486)
- 基金项目(129682)
- 自然(118799)
- 自然科(116014)
- 自然科学(115984)
- 自然科学基金(113907)
- 教育(113086)
- 划(110600)
- 资助(102430)
- 编号(100245)
- 成果(81512)
- 重点(75716)
- 部(74600)
- 发(72160)
- 创(70752)
- 课题(69075)
- 创新(65837)
- 科研(64753)
- 国家社会(64268)
- 教育部(64077)
- 期刊
- 济(246337)
- 经济(246337)
- 研究(155694)
- 中国(101338)
- 财(82975)
- 学报(79515)
- 农(78908)
- 管理(78638)
- 科学(73263)
- 大学(60783)
- 学学(57532)
- 融(56686)
- 金融(56686)
- 农业(53024)
- 教育(50712)
- 技术(47566)
- 财经(41130)
- 业经(39335)
- 经济研究(38936)
- 经(35307)
- 问题(31556)
- 业(29425)
- 技术经济(27504)
- 统计(25726)
- 理论(24677)
- 贸(24337)
- 版(24028)
- 现代(23894)
- 图书(23495)
- 策(23398)
共检索到786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并运用共生度测算法,得出八大经济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差异较大,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普遍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以非对称共生发展为主,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两业互动融合的程度要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互动融合 共生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并运用共生度测算法,得出八大经济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差异较大,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普遍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以非对称共生发展为主,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两业互动融合的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互动融合 共生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并运用共生度测算法,得出八大经济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差异较大,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普遍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以非对称共生发展为主,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两业互动融合的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互动融合 共生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健壮 龚昊 靳雨涵 周礼南
物流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目前理论界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论。本文构建以区域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区域物流业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区域劳动力水平、资本投入水平、物流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等为控制变量的回归模型,并以我国内地八个综合经济区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初步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分别用“制造业集聚”和“制造业-服务业滞后协同集聚”分析物流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正向影响的前提条件。研究发现: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而其余六个地区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关系;物流业集聚要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促进效应,其存在两个前提条件,即在该地区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且制造业-服务业协同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忠宇 热孜燕·瓦卡斯
文章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刻画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Dagum基尼系数以及三维Kernel密度估计对其空间差异展开分析,并通过变异系数法与空间SDM模型考察其σ收敛、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逐步提升特征,但仍存在着地区差异,且区间差异是造成总差异的重要来源。(2)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梯度特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3)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σ收敛、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煜 高永琳 骆温平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必然要求。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总量的同步增长,更是效率的适应与协同提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发现物流创新不足导致我国物流业效率明显落后于制造业;从效率角度对八大经济区两业灰色关联度进行测量与比较分析,发现各省市区两业联动水平和区域整体两业联动水平存在显著的不一致。因此,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一体化对于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明华 张腾文 初勤儒 史楠
在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从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及外在驱动因素三个方面考察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状况与协同机制,并据此探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全国整体及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分异显著;区域间差异是阻碍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空间来源;对于全国整体来说,覆盖广度差异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同的主要结构来源,而在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等地区,使用深度差异超过覆盖广度差异成为影响区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同的主要结构来源;不论是在全国整体还是八大综合经济区,降低互联网覆盖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都是驱动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且每两对因素组合都会加强各自对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揭示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和外在驱动机制,为探寻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居易 魏修建
文章基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信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且信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的程度趋于上升。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大多数细分行业的拉动作用在减弱,但支撑作用却在逐渐增强。在信息服务业的各细分行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的程度较高,且对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文章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融合 数字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居易 魏修建
文章基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信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且信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的程度趋于上升。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大多数细分行业的拉动作用在减弱,但支撑作用却在逐渐增强。在信息服务业的各细分行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的程度较高,且对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文章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融合 数字经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超 钟昌标
文章紧扣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框架,构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八大综合经济区作为地域单元,综合测算1996-2017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各子系统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始终未能突破不协调临界线;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协调发展水平较高,且一直处于不协调临界线上方,东部沿海经济区从2014年开始处于较为协调阶段,其余经济区始终处于不协调阶段;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公共服务系统协调的影响程度次之但显著为负,人民生活、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系统协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要通过强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区域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推动区域开放合作交流来促进新时代我国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郁 曾军
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的角度,将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借助于中国旅游网(www.cnta.com)、《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等资料,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标准差(St)和变异系数(Vt)两个主要指标,来测算我国国际旅游区域经济差异情况。
关键词:
八大经济区 入境旅游 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铠 马静静 魏伟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不同经济区域能源碳排放效率的特征与差异性。研究方法:利用三阶段DEA和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政府规制、科技创新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能源碳排放效率有显著影响;因纯技术效率的低下,全国能源碳排放效率均值下降2.8%,区域效率排名发生变化;技术进步大致以5年为周期波动,且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一致;八大经济区年度碳排放效率变化特征趋同;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有助于能源碳排放效率改善。研究创新: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八大经济区能源碳排放效率的差异,揭示其影响因素及演化规律。研究价值:为提高各区域碳排放效率及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小花
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能够直观反映各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全角度改造的成效。以2007—2020年中国八大经济区为研究样本,使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指数,发现八大经济区整体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较弱,且经济区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综合指标差距较大,表现出明显梯度特征。其中,北部沿海属于第一等级,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属于第二等级,其余五个经济区属于第三等级,存在典型地区异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得出,八大经济区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基尼系数总体呈波动上升演变态势,各经济区之间协同性在不断下降,地区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源头。通过三种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时空收敛特征发现,八大经济区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存在“俱乐部趋同”和稳定性特征,但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向下转移概率超过向上转移概率,仅有南部沿海经济区向上转移概率超过向下转移概率,说明经济区产业数字化比较优势呈放缓演化形态。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魏艳华 马立平 王丙参
在详细讨论评价指标选择及测度问题基础上,选取5个方面19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高维标度分析构造新的评价方法,对中国八大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用熵权耦合协调度、等级相关系数等度量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各项排名的一致性,并构造多维基尼系数、修正变异系数等测度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总体来说,中国经济正朝着量质双升的方向发展,但区域协调性、均衡性明显不足。东部沿海整体水平较高,各方面发展相对均衡;南部沿海在创新驱动方面协调不足;北部沿海在效率提升方面有待于加强;长江中游整体进步,经济差距较小;黄河中游发展参差不齐;相对而言,东北整体“倒退”,在经济增长方面“下滑”更为明显,在效率提升方面明显欠缺;大西南和大西北发展明显滞后,区域内部协调性、均衡性均较差。基于高维标度分析构建的新的评价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多种数据类型,尤其是小样本数据,构造的地区差异测度适用范围更广。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路
首先分析了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的背景,然后从内外驱动力、演化过程和理想载体几个方面阐述了二者的融合机理和融合模式,最后提出融合措施,以期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融合 机理 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