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40)
2023(13908)
2022(11756)
2021(10601)
2020(9260)
2019(21314)
2018(21304)
2017(41788)
2016(22724)
2015(25583)
2014(25916)
2013(25994)
2012(24071)
2011(21650)
2010(22188)
2009(21186)
2008(21846)
2007(19888)
2006(17561)
2005(16185)
作者
(66349)
(55636)
(55573)
(52752)
(35720)
(26526)
(25341)
(21688)
(20879)
(20073)
(18856)
(18743)
(18046)
(17782)
(17386)
(17009)
(16879)
(16484)
(16186)
(16041)
(14050)
(13759)
(13597)
(12686)
(12532)
(12496)
(12493)
(12448)
(11268)
(11116)
学科
(100924)
经济(100768)
(94205)
管理(84923)
(84077)
企业(84077)
方法(45934)
数学(36225)
数学方法(35918)
(35466)
(31484)
业经(30738)
(25506)
(24578)
财务(24546)
财务管理(24502)
中国(23893)
企业财务(23263)
农业(21916)
技术(19019)
(18576)
贸易(18568)
理论(18448)
(18256)
(18101)
(17989)
(17592)
(16883)
地方(16806)
(16527)
机构
学院(340028)
大学(339955)
(144447)
经济(141413)
管理(135831)
理学(116297)
理学院(115098)
管理学(113498)
管理学院(112849)
研究(108662)
中国(86436)
(72403)
(70896)
科学(63597)
(57358)
财经(56431)
(55456)
(53441)
(50995)
中心(50302)
研究所(49430)
业大(47860)
农业(44985)
北京(44792)
经济学(44249)
(41901)
财经大学(41498)
(41405)
师范(41019)
经济学院(39987)
基金
项目(214416)
科学(170042)
研究(159522)
基金(156819)
(134592)
国家(133366)
科学基金(115756)
社会(103003)
社会科(97471)
社会科学(97445)
(83567)
基金项目(82991)
自然(73412)
教育(72745)
自然科(71714)
自然科学(71692)
自然科学基金(70513)
(69217)
编号(65139)
资助(63901)
成果(54020)
(48735)
重点(47699)
(47061)
(45452)
(44147)
(43790)
课题(43722)
创新(43218)
国家社会(42290)
期刊
(166661)
经济(166661)
研究(101001)
中国(66475)
(61217)
(53484)
管理(53133)
学报(48363)
科学(45651)
大学(37495)
农业(35815)
学学(35219)
(33182)
金融(33182)
教育(31578)
技术(29493)
财经(29155)
业经(28106)
经济研究(25376)
(25106)
问题(22044)
(21225)
技术经济(18951)
(17803)
财会(17263)
世界(16652)
图书(16615)
商业(16575)
现代(16412)
理论(16182)
共检索到516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夏明  李贝茜  彭春燕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时面对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后的一些不良后果,我们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关系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政策导向也在发生变化。如何看待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尤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本文一方面从理论角度探究服务业兴起与发展的原因,揭示出服务业以制造业为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从经验角度,利用投入产出数据,进行跨国比较,研究两者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通过这些分析,本文为中国结构转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合理定位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封思贤  徐月  
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时,现有文献集中在整体性分析上,分析的对象也大多是一个国家。本文尝试以一个区域为例,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结构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流、资金流、知识和信息流、物流等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因此,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有针对性地推行各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萍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服务业增长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OECD2014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并与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印度、俄罗斯、巴西)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而制造业比重相对较高;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处于较低的水平,制造业中间需求中来自服务业的比重较低;中国国民经济及各产业中间投入中,制造业投入率明显偏高,而服务业投入率明显偏低。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水平较低,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霞  
文章利用五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从行业整体和细分产业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的互动特征并进行了动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流通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后向拉动作用强于其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且两者都有增强趋势。物流运输业对资源加工业和资本品制造业表现出较强的后向需求拉动作用,而前向作用不明显;批发零售贸易业则表现出对消费品制造业较强的前向支撑作用,对制造业各行业的后向需求拉动作用不明显,且有走弱趋势。同时,制造业各子行业对制造业其他部门的波及和拉动作用大于对物流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的波及拉动作用,消费品制造业主要受到来自批发零售业的影响,而资源加工业和资本品制造业中的绝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崔岩  臧新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甚至已超过制造业曾经的优势地位。虽然我国目前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依然以制造业为主,但是世界市场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和规律依然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日本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日本服务业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区位和产业分布上的差异,并实证分析了服务业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联性,试图探求国际直接投资中上述两大行业发展的独特的规律,为我国的外资工作提供经验和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有为  张向阳  
近十多年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转移过程中的关联性日益增强。从协同关系视角看,国际制造业与服务业转移正从非协同阶段向协同阶段演进。本文着重研究了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向中国转移过程中的协同关系及表现形态,并分析了协同关系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建强  赵艳萍  
定性分析了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因素及其测度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利用南京地区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定量研究了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提出促进两业互动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时春红  
通过运用广东省细分行业2000年~2008年面板数据,分别从制造业28个行业及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三个方面,对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广东省生产者服务业对其制造业效率的支持作用,但作用很弱,这与广东省制造业"两头在外"的产业结构非常吻合。最后,在对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从粤港区域合作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文娟  云丽虹  廖运凤  
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链和关联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依据广东省、海南省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两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关系、产业特性,生产性服务与农林牧渔业及相关制造业互动程度进行了研究。明晰了两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与短板,为促进地区间生产性服务业与农林牧渔及相关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省际合作发展提供了数量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媛媛  
文章基于各年份的全国投入产出表对两类科技服务业与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间的前后向产业关联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发现,科技服务业与之产业关联最强的是高端技术制造业,其次是中端,最后是低端;科技服务业对整体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在不断增强;综合技术服务业对整体制造业的拉动作用总体上是逐渐增大的,但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有待提高。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先进科技成果后续转化和应用推广不足的现实问题,但相关的政策环境正在不断的得到改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尹琳琳  苏秦  陈婷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着重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了产业关联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对自身产业及其他产业具有显著的产业关联效应;消费者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也在逐渐增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霞  徐永锋  
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含有中介变量的调节变量模型,以16个制造业子行业为样本,利用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并且这种作用是部分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实现的,制造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即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制造业行业,越有可能通过流通服务业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升自身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树华  邓泽林  侯仁勇  
本文根据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互动关系强弱,提出当前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联的四大模式,即平行转移型关联发展模式、辅助推动型关联发展模式、协同共生型关联发展模式和产业交融型关联发展模式。本文探讨四大模式各自具有的内涵和特点,并分析未来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合作的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纪流河  马剑  
本文从实证出发,通过计算得出直接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一系列产业关联指标,分析出机械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产业结构的关联程度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的特征,揭示了保持机械制造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核心地位的重要性,并通过生产性服务高度化,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来推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婷婷  曾洪勇  张华  
运用投入产出、地理联系率等方法,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和空间联系,探讨北京市和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关系的一般规律与差异性,旨在为京津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三产业服务,而天津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天津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上的联系比北京更紧密;京津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下降,而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势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有一定的功能支撑作用;天津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强于北京,天津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