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44)
2023(16440)
2022(13411)
2021(11938)
2020(9768)
2019(21799)
2018(21685)
2017(41755)
2016(22322)
2015(25079)
2014(25351)
2013(24886)
2012(23021)
2011(20896)
2010(21549)
2009(20578)
2008(20596)
2007(18964)
2006(17529)
2005(16660)
作者
(64627)
(53837)
(53800)
(51088)
(34751)
(25403)
(24235)
(20708)
(20504)
(19466)
(18783)
(17843)
(17671)
(17590)
(16963)
(16401)
(16046)
(15687)
(15459)
(15284)
(13826)
(13389)
(13140)
(12496)
(12169)
(12163)
(12135)
(12052)
(10770)
(10607)
学科
(117920)
经济(117769)
(89966)
管理(82864)
(80429)
企业(80429)
方法(36981)
业经(35012)
中国(32511)
(32018)
(31596)
地方(29054)
数学(27726)
数学方法(27534)
(25562)
农业(22783)
(21493)
财务(21447)
财务管理(21413)
企业财务(20294)
技术(20160)
(19124)
(18481)
(18376)
银行(18358)
(18338)
(17918)
金融(17916)
理论(17836)
(17771)
机构
学院(333649)
大学(327696)
(151524)
经济(148582)
管理(128054)
研究(116118)
理学(107439)
理学院(106325)
管理学(105053)
管理学院(104401)
中国(92381)
(72656)
(69774)
科学(64067)
(58088)
财经(55667)
(54430)
中心(51724)
研究所(51249)
(50480)
(50115)
经济学(46584)
北京(44727)
(42774)
业大(41868)
(41735)
(41608)
经济学院(41450)
师范(41382)
财经大学(40482)
基金
项目(202368)
科学(161620)
研究(154740)
基金(146711)
(124628)
国家(123434)
科学基金(107801)
社会(102376)
社会科(97103)
社会科学(97082)
(80319)
基金项目(76403)
教育(69734)
(65133)
自然(64910)
自然科(63379)
自然科学(63365)
编号(62448)
自然科学基金(62305)
资助(58969)
成果(51535)
(48953)
重点(45488)
(44816)
(44671)
课题(44371)
(42948)
国家社会(42530)
创新(40965)
发展(40708)
期刊
(191957)
经济(191957)
研究(110024)
中国(75040)
(59785)
管理(57454)
(49704)
科学(42974)
学报(41577)
(37885)
金融(37885)
教育(34947)
大学(33629)
农业(33372)
技术(32128)
业经(31729)
学学(31684)
经济研究(30289)
财经(29456)
(25584)
问题(24326)
技术经济(19872)
(19218)
(18997)
世界(18456)
现代(17575)
国际(17268)
商业(16831)
经济管理(16477)
经济问题(15366)
共检索到542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初玉岗  
本文分析了工业化中前期的中国国情特征和历史任务,认为每个较大的区域都应以制造业作为自己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文章对一些地方曾经提出的“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两通起飞”等战略思想进行了商榷,提出了特色制造业的战略思想,主张在产业选择、发展道路和目标定位等方面突出区域特色。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刘明兴  
企业技术结构的选择取决于相应的要素投入结构 ,而企业的要素投入结构只有与本地的禀赋结构相吻合 ,才能在技术结构选择上实现成本极小化的目的 ,进而实现持续的增长和发展。因此 ,一国工业的发展战略能否充分利用本地的比较优势将决定其长期绩效。发展中国家欲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目标 ,就应当采取遵循本国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 ,中国政府在发展战略上的转变是近 2 0多年来工业化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国有工业 ,还是非国有工业 ,无论是农村工业 ,还是城市工业 ,其发展均要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卓  邹雨洋  
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和人均收入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是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就。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并没有完全照搬"华盛顿共识",重蹈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覆辙。中国的市场化改革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政府干预在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之后,中国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应该采取不同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维持经济的稳健增长。基于"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关系角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文献研究显示:针对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应该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注重政府调节与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协调关系,借助技术进步与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中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相比较,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深工业化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科教兴国和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战略创新,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彤  
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既要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又要解决如何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问题。中国产业技术的选择应顺应世界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路线,实现向高层次、高技术价值链的推进和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进而实现现代化、高新技术化,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书博  
本文认为 ,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1 95 3~ 1 95 7年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1 95 8~ 1 96 0年的以“超英赶美”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 ;1 96 1~ 1 978年的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 ;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 2 0世纪末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 ;党的十三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 2 1世纪前 5 0年的新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桂萍  胡庆为  
本文研究了新型工业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武汉市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现状,提出武汉市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袁境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直接体现了该国或该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也是衡量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工业文明以来看,世界历史无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强盛。所以制造业一直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孕育了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变革,发达国家开启了"再工业化"战略~①与重振制造业计划,以提升其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印度也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更加重视制造业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印两国新一轮竞争中如何把握发展趋势、提升自身实力,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条件的制造业发展之路,值得探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庆华  
经济发展战略与现代化中的制度文明进展李庆华(中共中央党校100091)“现代化”是一个包含深刻而丰富历史内涵的范畴,它既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又是一个具有历史阶段性的范畴;既是一个国际一般性的概念,又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范畴。就其内容而言,概括地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易信  
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益逐渐改善,以及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成为发展新动力,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面临逆全球化涌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等更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存在认识误区、要素依赖、制度障碍等多重制约因素。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实施深度工业化战略,以质量变革为核心、以效率变革为目标、以动力变革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高标准市场制度体系,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与品质、提高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动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平  
金融危机后欧盟提出了"再工业化"的产业政策。分析表明,长期的去工业化进程及金融危机前后的金融和房地产泡沫,使实体经济空心化在欧盟一些成员国相当严重。同时,虽然欧盟工业和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仍占重要地位,但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金融危机的特殊经历让欧盟认识到,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在经济体内保持一个较大的工业和制造业份额极其必要。欧盟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地基于现有产业结构提高工业比重,而是要加强对已有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同时推动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这样的产业政策思路对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邱峰  黄常青  陈小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传添  
冷战结束后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及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市场经济、生产活动全球化、跨国公司高速发展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等一系列经济全球化所包含的特征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必须采取立足自强 ,发展周边 ,加快对外开放的速度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 ,把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放在重要位置等对策 ,才能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便更快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