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4)
- 2023(10895)
- 2022(8952)
- 2021(7860)
- 2020(6709)
- 2019(14854)
- 2018(14482)
- 2017(27893)
- 2016(15224)
- 2015(16926)
- 2014(16790)
- 2013(16614)
- 2012(15133)
- 2011(13162)
- 2010(13603)
- 2009(13353)
- 2008(13817)
- 2007(12852)
- 2006(11512)
- 2005(10980)
- 学科
- 业(85969)
- 企(80996)
- 企业(80996)
- 管理(73076)
- 济(67701)
- 经济(67571)
- 财(32261)
- 方法(28916)
- 业经(26682)
- 务(25859)
- 财务(25839)
- 财务管理(25813)
- 企业财务(24695)
- 农(22619)
- 数学(20958)
- 数学方法(20840)
- 制(20504)
- 农业(16641)
- 技术(16231)
- 体(15866)
- 中国(15200)
- 划(14775)
- 策(14241)
- 体制(14219)
- 理论(12873)
- 和(12704)
- 经营(11981)
- 企业经济(11633)
- 技术管理(10956)
- 银(10813)
- 机构
- 学院(227938)
- 大学(223268)
- 济(98698)
- 经济(96920)
- 管理(93967)
- 理学(80269)
- 理学院(79609)
- 管理学(78821)
- 管理学院(78383)
- 研究(68338)
- 中国(57731)
- 财(53265)
- 京(45744)
- 财经(41146)
- 经(37254)
- 科学(37143)
- 江(36149)
- 农(35992)
- 所(33479)
- 中心(31421)
- 财经大学(30359)
- 业大(30169)
- 经济学(29795)
- 研究所(29182)
- 北京(28501)
- 商学(28359)
- 商学院(28122)
- 农业(28057)
- 州(27721)
- 经济学院(26884)
- 基金
- 项目(141093)
- 科学(113975)
- 研究(105861)
- 基金(105454)
- 家(89461)
- 国家(88649)
- 科学基金(79311)
- 社会(70648)
- 社会科(67067)
- 社会科学(67054)
- 基金项目(55477)
- 省(55191)
- 自然(50375)
- 自然科(49253)
- 自然科学(49234)
- 自然科学基金(48467)
- 教育(48037)
- 划(44467)
- 资助(42788)
- 编号(41356)
- 业(34352)
- 成果(33620)
- 制(33122)
- 创(32632)
- 部(32320)
- 重点(31076)
- 创新(29532)
- 国家社会(29385)
- 发(29252)
- 教育部(28497)
- 期刊
- 济(117213)
- 经济(117213)
- 研究(69949)
- 财(48817)
- 中国(45064)
- 管理(42223)
- 农(34915)
- 学报(29070)
- 科学(29030)
- 融(24794)
- 金融(24794)
- 大学(23981)
- 农业(23664)
- 学学(23066)
- 财经(21984)
- 业经(20574)
- 技术(20519)
- 经(18795)
- 教育(18351)
- 经济研究(17986)
- 财会(15631)
- 问题(14747)
- 业(14650)
- 会计(13583)
- 技术经济(13414)
- 现代(12212)
- 世界(11527)
- 贸(11202)
- 经济管理(10982)
- 商业(10815)
共检索到351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源
当前企业的宏观杠杆率、微观杠杆率的走势出现了背离,而相关的研究很少。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了杠杆率背离状况下企业微观杠杆质量,发现企业微观杠杆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资产比负债增长更快,企业宏微观杠杆率背离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资产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更快。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杠杆质量尚可,微观杠杆率质量要好于宏观杠杆率,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和债务可持续性,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
去杠杆 企业杠杆率 企业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源
当前企业的宏观杠杆率、微观杠杆率的走势出现了背离,而相关的研究很少。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了杠杆率背离状况下企业微观杠杆质量,发现企业微观杠杆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资产比负债增长更快,企业宏微观杠杆率背离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资产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更快。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杠杆质量尚可,微观杠杆率质量要好于宏观杠杆率,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和债务可持续性,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
去杠杆 企业杠杆率 企业改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竹泉 王舒慧 王苑琢
现行宏观杠杆率的测度方法一般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衡量。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在校正传统的微观资本杠杆率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并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7年宏观杠杆率的演进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杠杆总体水平较低,债权人风险低于股权所有者;制造业上市公司细分行业、不同产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资本杠杆存在不同,结构化去杠杆政策应具体到非金融企业的各个行业乃至制造业等行业的细分行业,而不应"一刀切";现行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缺乏基础支撑,微观杠杆率亦存在扭曲,而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测度方法更能够准确测度非金融企业部类的宏观杠杆率。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资本杠杆 结构化去杠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杠杆率课题组
我国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第二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4.9%,比上年末低4.5个百分点。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累计下降6.1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平稳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冲击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逐渐消退,同时价格有所回升,导致名义GDP增速较快回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总债务增速有所回落。分部门看,各部门的杠杆率均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贺波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我国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和实体经济杠杆率分别为47.6%、50.3%、155.1%和253.1%,与2008年底相比,各部门杠杆率增速分别达到76%、181%、67%和83%。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居民加杠杆速度过快,是当前杠杆率的主要问题,其根源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董翔宇
传统理论基于有效市场理论,主要从公司财务视角研究资本收益率及杠杆率问题,忽略了生产环节的决定机制。本文从决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对资本收益率及杠杆率的决定机制进行重新认识,得出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收益率定价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第一,全要素生产率、投资者情绪波动、货币供给变化及要素的投资规模都是企业杠杆率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不协调性对杠杆率具有抑制作用;第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决定资本收益率水平的核心定价因子,泡沫因子作用逐渐降低,合理的资本收益率市场机制正逐渐形成;第三,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决定的足值杠杆率处于50%~60%,大部分行业的实际收益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决定的潜在资本收益率基本吻合或背离不大,而部分上游能源类、基础性行业的收益率背离严重,且杠杆率居高不下,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也是"去杠杆"的重点领域。本文研究成果为当下"去杠杆"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韧 李志伟
金融资源错配和高金融摩擦效应制约着传统制造业部门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去杠杆,也诱发了总量调控的“杠杆率悖论”问题。借鉴“金融加速器”理论,选取五个典型传统制造业部门的微观企业数据,对制造企业的杠杆响应机制和具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诊断。发现:(1)制造企业的杠杆水平对宏观景气和货币环境变化均呈现明显负向反馈,这不仅验证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也构成“杠杆率悖论”现象的微观基础;(2)传统制造业部门的“僵尸企业贷款”现象和金融资源错配问题不仅进一步放大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也在政策实践中引发了去杠杆和保增长的两难。由此,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去杠杆,既需要依据宏观货币环境变化进行循序渐进的产业调整,避免自由放任和“一刀切”紧缩;也需同步推进金融资源配置模式改革,整治“僵尸企业贷款”,规范政府行为并优化政策扶持体系。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 杠杆率悖论 金融资源错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傅雄广 侯国栋
近年来,中国宏观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受到了高度重视,宏观杠杆率的有效控制有利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本文在BIS和CNBS宏观杠杆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早期的文献和资料,得到1978-2018年中国居民、企业、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及总体宏观杠杆率。数据表明,中国宏观杠杆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将宏观杠杆率分解成微观杠杆率、实际资本产出比、资产相对价格后,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货币化和金融深化进程,微观杠杆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是推升宏观杠杆率上升的重要因素。而金融危机后,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实际资本产出比快速上升,加快了宏观杠杆率的上升。未来,在去杠杆政策的推进下,实体经济的微观杠杆率有望得到控制;同时储蓄率的下降也将带来实际资本产出比的稳定;在房地产长效机制和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资产相对价格也可能保持平稳。因此,未来中国宏观杠杆率有望得到有效控制,将呈现小幅回落后长期趋稳的走势。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蔡真 栾稀
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与杠杆水平之间的关系。由于人口红利消失、外需疲软等原因,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却采取了加杠杆的行为。与此同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计算的杠杆率与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杠杆率出现了相反的走势,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也出现了背离。本文以企业的资产回报为切入点,试图对上述矛盾现象给出前后逻辑一致的解释。
关键词:
资产回报率 杠杆水平 杠杆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刘元春 王健
金融危机以来,如何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推动经济去杠杆,成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然而鲜有研究从更深层次探讨金融监管结构的作用。本文从监管机构和监管模式两个维度出发,考察了金融监管结构对杠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机构对杠杆率有显著影响,由中央银行负责银行业监管可以有效降低杠杆率;监管模式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与监管机构存在交互作用,在监管机构独立于中央银行的情况下,混业监管比分业监管更有效;监管结构有效性也取决于监管机构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提高可以显著增强去杠杆作用;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存在异质性,发展中经济体由中央银行负责混业监管最有效。本研究为更好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明
防范化解以高宏观杠杆率为特点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演进具有近10年来快速攀升、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广义银行信贷增速过快等特点。未来中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逻辑可能呈现出杠杆率在部门之间的轮动;在扳机性因素驱动下,企业、地方政府与居民部门被动去杠杆引爆银行业危机,最终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显著加杠杆;加税与通胀预期导致大规模资本外流、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引发新一轮被动去杠杆行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为避免杠杆率轮动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我们提出了弱化扳机性因素、限制居民杠杆率上升、三管齐下应对银行不良资产浪潮、中央政府提前主动买单、避免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邢军峰 顾纯磊
投资者总是通过自己的认知来筛选安全资产。宏观杠杆水平的积累一方面引起安全资产更大幅度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使感知的安全资产萎缩,在市场压力时导致安全资产短缺。管理安全资产短缺的适当方法是有序降杠杆,其中宏观杠杆率已达到不可持续水平的部门要率先实施。在降杠杆过程中,市场机制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面临压力的部门应谨慎应对潜在风险,主动降杠杆。有序降杠杆的过程需要财政政策支持,公共债务和基础设施投资有更大的作用空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流动性,让降杠杆过程可以忍受。另外,固定的抵押率和更高的透明度可以有效缓解安全资产短缺。
关键词:
安全资产 降杠杆 政策支持 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哲希 陈彦斌
宏观杠杆率的较快攀升不仅会对经济增长形成显著的抑制作用,还会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诱发金融危机。正因如此,中央对宏观杠杆率的问题一直高度重视,2015年就将"去杠杆"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结构性去杠杆"的新思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明确指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以稳为主、稳中有降"。
关键词:
杠杆率 经济体 老龄化 劳动年龄人口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生柳荣 何建勇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清算银行(BIS)等权威机构相继发布2021年中国宏观杠杆率数据。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情况,本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不同部门的宏观杠杆率变化情况,并对我国2022年宏观杠杆率走势进行展望,最后在剖析短期和中长期杠杆率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提出合理控制杠杆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启迪
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使用1980-2017年43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表明宏观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稳健的阈值效应。政府、非金融企业、居民以及整体经济杠杆率的阈值水平分别为79.8%-81.1%、72.2%-76.9%、53.3%-57.8%和175.6%-195.1%。中国宏观杠杆率问题较为突出,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大幅超过阈值,居民杠杆率已经超过阈值,政府杠杆率尚未超过阈值,但空间也已十分有限。中国应积极推进非金融企业去杠杆,抑制居民杠杆率进一步上升,珍惜政府有限的杠杆率空间。同时,应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效率。本文结论为全球债务风险的评估以及中国宏观杠杆率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经济增长 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与企业生产率: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高铁开通带动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效率提升——来自上市公司库存周转率的微观证据
工业机器人如何影响制造业就业变动——基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分析
制造业企业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反应:基于微观数据的观察
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宏观影响因素分析——以制造业为例
宏观环境、预期市场状态与中国制造业投资及产能调整——来自上市公司样本的经验研究
我国制造业盈利能力提升路径与政策优化——基于29个行业微观数据的观察
财务杠杆、投资机会与公司投资行为——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Panel Data的证据
“复制动态方程”能解释微观企业的成长行为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新常态”下制造业设备投资峰值波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微观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