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6)
- 2023(14319)
- 2022(12098)
- 2021(11130)
- 2020(9653)
- 2019(22023)
- 2018(21835)
- 2017(43489)
- 2016(23656)
- 2015(26634)
- 2014(26696)
- 2013(26605)
- 2012(24625)
- 2011(22110)
- 2010(22551)
- 2009(21737)
- 2008(22250)
- 2007(20515)
- 2006(18242)
- 2005(16789)
- 学科
- 业(102652)
- 济(101227)
- 经济(101074)
- 管理(92853)
- 企(92363)
- 企业(92363)
- 方法(45513)
- 财(40183)
- 数学(36442)
- 数学方法(36098)
- 农(33060)
- 业经(31179)
- 务(28630)
- 财务(28584)
- 财务管理(28536)
- 制(27781)
- 企业财务(27183)
- 中国(23485)
- 农业(22559)
- 策(20352)
- 技术(19686)
- 体(19629)
- 贸(18805)
- 贸易(18797)
- 易(18286)
- 和(18222)
- 划(18180)
- 理论(16987)
- 地方(16909)
- 银(16842)
- 机构
- 学院(347522)
- 大学(342950)
- 济(149093)
- 经济(146054)
- 管理(141804)
- 理学(121012)
- 理学院(119888)
- 管理学(118354)
- 管理学院(117690)
- 研究(109214)
- 中国(89239)
- 财(77088)
- 京(70765)
- 科学(62013)
- 财经(59047)
- 农(56631)
- 江(55279)
- 所(55001)
- 经(53361)
- 中心(51438)
- 研究所(48561)
- 业大(47394)
- 北京(44531)
- 经济学(44263)
- 农业(44216)
- 财经大学(43263)
- 州(42856)
- 经济学院(39970)
- 范(39847)
- 商学(39696)
- 基金
- 项目(215828)
- 科学(172206)
- 研究(161768)
- 基金(158360)
- 家(134656)
- 国家(133430)
- 科学基金(117081)
- 社会(104097)
- 社会科(98734)
- 社会科学(98708)
- 省(84967)
- 基金项目(83730)
- 自然(74981)
- 教育(74137)
- 自然科(73247)
- 自然科学(73227)
- 自然科学基金(72028)
- 划(69766)
- 编号(66234)
- 资助(65017)
- 成果(54389)
- 部(49233)
- 重点(47562)
- 创(47522)
- 发(45637)
- 制(45171)
- 课题(45045)
- 业(44405)
- 创新(43634)
- 教育部(42921)
- 期刊
- 济(174400)
- 经济(174400)
- 研究(104685)
- 中国(68204)
- 财(66951)
- 管理(57755)
- 农(53217)
- 学报(44981)
- 科学(44452)
- 融(38204)
- 金融(38204)
- 农业(35519)
- 大学(35449)
- 学学(33642)
- 技术(30804)
- 教育(30421)
- 财经(30265)
- 业经(30203)
- 经济研究(26840)
- 经(25878)
- 问题(22401)
- 业(21179)
- 财会(19671)
- 技术经济(19479)
- 贸(18567)
- 现代(17343)
- 会计(17046)
- 商业(16901)
- 世界(16438)
- 理论(16362)
共检索到533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旭 史锐
本文以2000—2002年发生并购事件的77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了7项财务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综合得分模型,计算出各公司不同年度的综合得分,检验并购前后的综合得分差值,比较绩效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并购绩效总体上呈明显的波动趋势且不显著;不同的并购方式获得的绩效有明显的差别及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具有"中国特色"。本文研究对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战略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 并购绩效 因子分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应益华 汤辉先
本文以2010年我国发生并购制造业公司的前后四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并购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当年规模效率上升,技术进步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小于并购前一年;并购后两年规模效率逐步下降,技术进步却处于先提升后下降状态,但全要素生产率仍是下降趋势。最后本文基于行业并购类型、并购相对规模、是否涉及关联交易等方面探讨其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胥朝阳 夏菁 王瑞
本文选取2012年发生并购的交通运输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模型,对交通运输制造业并购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及其分解指数的变化情况及并购样本个体的绩效状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并购后期,我国交通运输制造业的绩效有明显改善,且绩效的改善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利用率的提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玲 吴其静
在经济调整期,企业会选择并购来实现转型升级和改善绩效。以2005—2015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并购前后企业资本绩效和财务绩效是否发生变化,同时比较分析并购科技型企业与并购非科技型企业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在短期内抬升了股价(资本绩效),但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率(财务绩效)下滑;导致资本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是股票市场和投资者动机,而与并购事件性质和并购企业经营状况无关;导致财务绩效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并购规模和企业财务杠杆,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玲 吴其静
在经济调整期,企业会选择并购来实现转型升级和改善绩效。以2005—2015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并购前后企业资本绩效和财务绩效是否发生变化,同时比较分析并购科技型企业与并购非科技型企业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在短期内抬升了股价(资本绩效),但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率(财务绩效)下滑;导致资本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是股票市场和投资者动机,而与并购事件性质和并购企业经营状况无关;导致财务绩效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并购规模和企业财务杠杆,并购规模越大、企业财务杠杆比例越高则财务绩效下降越明显;并购科技型企业与非科技型企业的绩效差异主要体现在财务绩效上,并购非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下降明显,而并购科技型企业无明显下降。并购企业应选择能为本企业带来新技术和新管理经验、能真正产生规模正效应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玲 吴其静
在经济调整期,企业会选择并购来实现转型升级和改善绩效。以2005—2015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并购前后企业资本绩效和财务绩效是否发生变化,同时比较分析并购科技型企业与并购非科技型企业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在短期内抬升了股价(资本绩效),但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率(财务绩效)下滑;导致资本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是股票市场和投资者动机,而与并购事件性质和并购企业经营状况无关;导致财务绩效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并购规模和企业财务杠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倩肖 李纪华
本文利用1998-201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采用函数性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并购重组的动态演变路径及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并购重组的动态演变路径呈"发散式螺旋"的变化特征;不同制造业子行业及制造业总体的并购重组按动态演变能量的大小分别处于低潮期、活跃期和高潮期;不同制造业子行业在考察期中间阶段的变化及周期性、循环性的变化是并购重组动态演变路径变异的两个主要方式;不同制造业子行业之间并购重组的动态演变具有显著差异,未来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仍会沿着"发散式螺旋"的演变路径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亭立 熊洁
文章选取2004—2012年深圳主板和中小企业板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Mlogit回归方法研究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对制造业公司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尤其是股利分配方式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板的股利分配情况要好于主板,纯现金股利为采用频率最高的股利分配方式;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对股利政策的制定影响广泛;强制分红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微观因素的作用要大于宏观因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汪海建 薛云燕 周绍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以推动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而治理产能过剩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相关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产业政策的必要性与有效性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中国"去产能"政策为研究对象,从抑制型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出发,使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了其对制造业类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和利润等绩效指标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去产能"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上市企业绩效影响呈现U型关系。短时间内,"去产能"政策会对企业绩效存在负面影响,但从更长时间维度看,则有利于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另外,本文采用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测度方式以及进行随机分组运算等方法,分析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抑制型产业政策可以成为政府弥补市场失灵、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政策工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于成永 施建军 方红
微观层面上,有关"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的利弊之争核心在于控制权性质不同的企业是否具有不同的"趋利避害"能力。本文从控制权和规模扩张来剖析"趋利避害"的具体表现,研究其影响并购绩效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人在企业并购中存在支持与掏空行为;(2)随着规模扩张,企业并没有获得规模、范围经济以及垄断势力带来的混合正向效应;(3)相对于政府控制,非政府终极控制人具有较强的掏空能力(趋利),和降低规模、范围不经济和无明显的垄断势力的负面影响能力(避害)。本文研究价值在于,理论上发展了不同性质的控制人在价值分配(掏空)、价值转移(市场势力)和价值创造(规模、范围经济)上的能力差异;实践上,...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莉 温丹丹
选取实体经济的代表且并购事件多发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相关并购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基于BHAR变量考察管理层股权激励对长期并购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强度与长期并购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并且当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于8.11%时对长期并购绩效起到积极作用,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超过8.11%时对长期并购绩效起到反作用。根据研究结论,适当的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长期并购绩效,但是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水平应该控制在合理水平。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长期并购绩效 制造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丽萍 李新华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以2007年发生于沪、深两市制造业并购案例为样本,对36家样本公司并购行为及并购前后绩效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并购整体提升了目标公司经营效益;混合并购方式比其他并购方式对企业绩效的改善更为显著;控股股东变化下的并购对企业绩效的改善优于控股股东不发生改变对企业并购绩效的改善。因此,提升企业并购绩效要重视对并购方式及控股股东选择的分析。
关键词:
并购 制造业 因子分析 绩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昭 刘映曼
服务业"营改增"是分税制改革后又一项重要的财税举措,不仅对市场经济产生了显著冲击,也对制造业企业的经营行为与绩效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利用2009-2014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全面评估了"营改增"作用于制造业企业经营行为和绩效的政策效应。研究表明:第一,"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研发和固定资产扩张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负向作用,对企业的研发绩效有正向作用,且四类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均支持上述结论。第二,"营改增"政策在企业间存在异质性,面对"营改增"政策冲击,不同所有制、不同产品多样性水平、不同产品质量水平以及不同年龄的企业在经营行为和绩效上的改变均存在差异。因此,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征管模式,按行业特征制定差异化税收制度,从长期来看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而且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营改增 制造业 异质性 研发 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桂华
外资并购作为跨越国界的产权交易行为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外资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也日渐凸现。通过对近10年来发生在我国的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外资并购 上市公司 政府规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任曙明 许梦洁 王倩 董维刚
本文扎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探讨行业内的并购对企业研发的影响机制,从并购可能性和议价能力平均水平两个维度,揭示了并购通过改变企业对市场竞争条件变化的预期来影响其研发的机制。本文使用了行业内并购交易额与行业总资产之比的三年移动平均数、累积超额收益率滞后三年的均值,分别衡量并购可能性、议价能力的行业平均水平,并提出了含有交叉项的计量经济模型,检验影响方向和大小,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企业规模和所有制上的差异。研究表明,并购可能性越大,企业预期市场竞争压力越大,研发水平越高;但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并购可能性对研发努力的正向作用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而且,若议价能力的行业平均水平较高,企业研发也较强;从所有制来看,由于所面对的竞争压力较大,在非国有企业中,行业内可能发生的并购对研发的正向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在政策上,政府应破除妨碍并购的制度因素,发挥并购在促进研发上的市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