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8)
- 2023(8461)
- 2022(7291)
- 2021(6719)
- 2020(5687)
- 2019(12274)
- 2018(12145)
- 2017(22179)
- 2016(12391)
- 2015(13889)
- 2014(13289)
- 2013(12444)
- 2012(11250)
- 2011(10127)
- 2010(10530)
- 2009(9785)
- 2008(9751)
- 2007(8793)
- 2006(7895)
- 2005(7143)
- 学科
- 管理(46965)
- 业(43363)
- 企(39490)
- 企业(39490)
- 济(38191)
- 经济(38115)
- 技术(16207)
- 财(15035)
- 制(14454)
- 中国(13508)
- 方法(13336)
- 技术管理(12145)
- 业经(11858)
- 农(10824)
- 数学(10410)
- 理论(10406)
- 数学方法(10215)
- 体(9835)
- 务(9414)
- 财务(9390)
- 财务管理(9370)
- 企业财务(8891)
- 银(8810)
- 银行(8790)
- 划(8722)
- 体制(8406)
- 行(8381)
- 融(7804)
- 金融(7802)
- 教育(7661)
- 机构
- 学院(164500)
- 大学(162931)
- 济(65035)
- 管理(64052)
- 经济(63449)
- 理学(54460)
- 理学院(53882)
- 研究(53484)
- 管理学(53109)
- 管理学院(52770)
- 中国(39938)
- 京(34210)
- 财(34164)
- 科学(29270)
- 江(27281)
- 财经(25700)
- 所(25327)
- 中心(24337)
- 经(23158)
- 研究所(22302)
- 北京(21566)
- 农(21538)
- 范(21445)
- 师范(21243)
- 州(20964)
- 业大(20869)
- 院(20270)
- 技术(19635)
- 经济学(19608)
- 财经大学(18844)
- 基金
- 项目(107648)
- 科学(86653)
- 研究(84961)
- 基金(76065)
- 家(64767)
- 国家(64152)
- 科学基金(56609)
- 社会(53720)
- 社会科(50868)
- 社会科学(50858)
- 省(44911)
- 教育(41878)
- 基金项目(40043)
- 划(37038)
- 编号(34585)
- 自然(34584)
- 自然科(33857)
- 自然科学(33849)
- 自然科学基金(33288)
- 资助(29366)
- 创(29271)
- 成果(29046)
- 制(27127)
- 创新(26236)
- 课题(26170)
- 重点(24748)
- 部(24133)
- 发(22769)
- 国家社会(21888)
- 性(21762)
共检索到261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秦忆 刘太林 范华汉
华中理工大学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认为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来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树立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基本规格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大教学计划”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99 级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关键词:
本科教育 培养计划 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丽洁 何钦象 陈向平 殷铖 淮文博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本着立足陕西、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确定应用型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路与途径,本文以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任良玉 张吉维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目标,拓宽了培养途径,在引导大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改革、本科生学习方法创新和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其卓有成效的实施,大学应建立针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学术竞争、导师选聘制度、学术交流制度和激励制度,营造学术自由、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使师生能远离浮躁名利,专心沉潜于科学研究工作。
关键词:
创新性实验计划 制度环境 文化环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姝明 李正熙
认为新时期硕士研究生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是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阐述了导师与研究生在个性化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关系,并提出了个性化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 个性化培养 制度初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捷 杨西强 印杰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家级直接面向大学生的注重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协作性和学科性的创新训练项目,是高校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契机。通过该项计划的实施,以点带面,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本科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向农 曹慧东 尹梦 苏文安 姚珂 胡中波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大学生科研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华中师范大学以大学生科研为主线,努力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亮军
文章就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展开思考与探索,通过"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机制、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机制、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机制、领导激励机制等局部机制的建设,探索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机制创新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培养机制 创新 高校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渊
高校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其途径有多种,但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变革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育方式并积极进行本科教育的改革,是最佳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始终强调"育人为本",这对于促进专业教育工作、推进本科教育工作和摆脱传统学科本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高校要想取得良好的创新举措,关键要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文章对应用型高校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教育工作 人才培养 机制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永泽 卢兵 霍雄飞
创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谈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人们往往觉得那是老大学、大大学、名大学的事,似乎与新生长的我国高职院校没多大关系。其实不然。时至今日,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支充满朝气的生力军和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如果没有比较成熟定型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创立,那么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不完整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发周
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教学活动安排的基本依据,也是集中体现改革思路的重要文件,直接关系到试点工作的成败。试点单位从理念、方法、结构、内容和程序各方面细化工作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先进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对试点工作中一些突出问题的分析,提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核心关注点是体现双主体性,实现校企之间的合理分工;学徒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轮岗学习;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需要具有合法性,兼顾各相关方的利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广元 李永平 刘云利
如何独辟蹊径,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能否达成的关键。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应用性,作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以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适应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慧稳
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根本在人,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人是这项社会活动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以具备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人为前提条件的。因此,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综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科技 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 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广元 李永平 刘云利
如何独辟蹊径,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能否达成的关键。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应用性,作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以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适应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帆
如何构建有效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课题,是事关高校发展,事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重任。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基本诉求。前者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后者在教育部教改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素娟 王宏
教育部针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启动了卓越计划,其基本要求对目前所实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管类专业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卓越计划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应该培养卓越的经济师和卓越的管理者与创业者,而实现这种卓越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和创新柔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卓越计划 经管类专业 柔性化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