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7)
- 2023(16495)
- 2022(13900)
- 2021(12828)
- 2020(10559)
- 2019(23801)
- 2018(23680)
- 2017(45187)
- 2016(24598)
- 2015(27514)
- 2014(27415)
- 2013(27161)
- 2012(25341)
- 2011(22857)
- 2010(23593)
- 2009(22246)
- 2008(22289)
- 2007(20664)
- 2006(18859)
- 2005(17611)
- 学科
- 济(105800)
- 经济(105578)
- 业(98557)
- 管理(84078)
- 企(79536)
- 企业(79536)
- 农(49429)
- 业经(34857)
- 方法(34784)
- 财(33277)
- 农业(33182)
- 中国(32186)
- 地方(28091)
- 制(27291)
- 数学(25527)
- 数学方法(25272)
- 务(21903)
- 财务(21862)
- 财务管理(21823)
- 企业财务(20652)
- 技术(20252)
- 体(19467)
- 和(19190)
- 环境(19077)
- 银(18403)
- 银行(18382)
- 划(18315)
- 策(18260)
- 理论(18163)
- 贸(18017)
- 机构
- 学院(353372)
- 大学(347161)
- 济(148083)
- 经济(144831)
- 管理(137030)
- 研究(119872)
- 理学(115541)
- 理学院(114249)
- 管理学(112772)
- 管理学院(112077)
- 中国(96621)
- 京(74937)
- 财(73112)
- 科学(68829)
- 农(66108)
- 所(59982)
- 江(59002)
- 中心(56575)
- 财经(55409)
- 研究所(52915)
- 业大(50706)
- 农业(50088)
- 经(49803)
- 范(47806)
- 师范(47447)
- 北京(47344)
- 州(46629)
- 经济学(43500)
- 院(42705)
- 省(40492)
- 基金
- 项目(220877)
- 科学(175583)
- 研究(170447)
- 基金(158675)
- 家(135153)
- 国家(133732)
- 科学基金(116331)
- 社会(111077)
- 社会科(104211)
- 社会科学(104179)
- 省(88674)
- 基金项目(84227)
- 教育(76686)
- 划(72340)
- 编号(71444)
- 自然(70853)
- 自然科(69117)
- 自然科学(69100)
- 自然科学基金(67900)
- 资助(62551)
- 成果(59040)
- 发(52228)
- 课题(49203)
- 部(49160)
- 重点(48992)
- 创(48108)
- 制(46968)
- 国家社会(45080)
- 创新(44216)
- 性(44075)
- 期刊
- 济(187460)
- 经济(187460)
- 研究(111750)
- 中国(83739)
- 农(67530)
- 财(60021)
- 管理(54718)
- 科学(48117)
- 学报(47659)
- 农业(45133)
- 教育(42278)
- 融(40351)
- 金融(40351)
- 大学(38390)
- 学学(35693)
- 业经(35339)
- 技术(32203)
- 财经(27912)
- 经济研究(26276)
- 问题(24985)
- 经(24126)
- 业(23794)
- 技术经济(18461)
- 世界(18414)
- 现代(17715)
- 版(17696)
- 贸(17420)
- 图书(16962)
- 农村(16695)
- 村(16695)
共检索到571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凤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转型与嬗变。苏北农村尤其是徐海地区遭遇了以农业为首的的衰败历程。这种衰败与自然因素固然相关,但徐海农村极端低下的承灾能力决定了其衰败的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政府保运护漕、损贫利富的治河宗旨;地方高度集中的地权、居高不下的苛捐杂税;民间固步自封、尚武剽悍的社会风气决定了徐海社会在农业发展之路上身处极其不利的社会环境,制约苏北农业发展的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农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交互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今我们理应以史为鉴。
关键词:
制约 农业 政府 地方 民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凤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开启了各个领域的嬗变和转型,农业亦不例外。江苏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在农业经济转型中扮演着领头羊的重要角色。但苏北地区的农业转型却缓慢而艰难。究其原因既有其本身所特有的,亦有和当时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所共有的,这些特有和共有的制约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股严重阻碍苏北农业转型及其近代化历史进程的强大反作用力。近代苏北农业经济转型过程中留下的历史启示极其深刻,正确分析和总结当为今天江苏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方案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
苏北徐海 农业转型 原因 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凤
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二者相互激荡的关系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与农业学家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地理环境的视角以江苏沿海最具特色的连云港为中心,探讨地理环境对江苏沿海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进程的作用。通过研究,力求为江苏沿海的"三农"问题提供借鉴并为改变苏北沿海"洼地"形象以及新一轮沿海开发培育新的"增长极"提供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
地理环境 连云港 农业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钱克金 张海防
鉴于以往关于宋代太湖地区农业水利的研究,主要以抽样示例来说明问题,不免会出现以点代面的不足,甚而有将诏议兴修水利事项误作实践治绩加以论断者。本文在认真甄别了有关史料的基础上,以叙述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宋代太湖地区农业水利的实际修治情况,进行了总的勾画。由此总结了它的特点,并从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角度阐释了该时空水利建设的局限性。
关键词:
宋代 农业水利 社会环境 治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明星
以往的历次主要经济危机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美国和西欧等国农业走出低谷并实现现代化的经验,对当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雅秀
在太原的六个城区分布着天然形成、洪水潴成或人为修建的众多水体。历史时期早有围绕水体进行的景观营建行为,自宋朝至建国之后,这种行为愈加具有普遍性、自觉性与计划性,令水体景观逐渐发挥功能。历史的经验告诫当下,水体景观与城市建设应当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为准则、将"以人为本"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尊重水体及周遭历史文化,令其助推城市经济发展。
关键词:
水体景观 城市发展 太原六城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秦安 张均平
农业地区工业化发展的结构制约陈秦安张均平一、结构问题是制约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地区工业化发展的障碍主要是结构问题,包括结构存量问题和结构增量问题,但主要是结构存量问题。结构问题之所以成为制约农业地区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范照兵
1993年3月14日-4月14日,我们应美国新闻总署的邀请,对美国农业经济进行了考察,全面地了解了美国农业经济运行情况:从政府农业的管理体制到家庭农场的运作,从农业各类民间组织功能到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的作用以及农产品市场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炳坤
前不久,国务院研究室与农业部联合组成考察组,对德国农业市场经济制度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从中获得了不少启迪,对于加深认识中国农业如何更好地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颇有益处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杰 王惠平
2006年10月11日至31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培训班对西班牙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和农业政策进行了学习和实地考察,感到西班牙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将该国发展农业合作社的经验和我们的一些建议反映如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辽宁农经考察团
2011年9月上旬,应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的邀请,以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总经济师刘少鲁为团长的辽宁省农经考察团一行6人赴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学习和交流,先后参观考察了台北市、桃园县、苗栗县、嘉义县、宜兰县等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新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学如 陈勇
义庄始于北宋,盛于清朝,以苏南地区最为兴盛集中。本文借助族谱、方志、文集等史料,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清代苏南义庄的数量,考察其空间分布,探讨其兴盛缘由,藉以管窥清代苏南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
苏南 义庄 数量 分布 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殷民娥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总量过剩与健康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现状及模式的分析,认为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应重点抓好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协作,以解决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小、散、弱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升级发展,使其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章认为, 德国高度发达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特别是具有巨大活力并且长盛不衰的合作社制度,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农业发展中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功模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应当在立足现实国情的基础上, 对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验创造性地加以借鉴和移植、探索一条既符合世界农业发展基本规律又有自身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