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9)
- 2023(7471)
- 2022(6336)
- 2021(5854)
- 2020(4875)
- 2019(11398)
- 2018(11515)
- 2017(21816)
- 2016(12036)
- 2015(13261)
- 2014(13331)
- 2013(12860)
- 2012(11696)
- 2011(10629)
- 2010(10919)
- 2009(10427)
- 2008(10514)
- 2007(9503)
- 2006(8710)
- 2005(8269)
- 学科
- 济(45815)
- 经济(45739)
- 管理(38926)
- 业(34438)
- 企(30034)
- 企业(30034)
- 制(19362)
- 方法(18910)
- 数学(16552)
- 数学方法(16418)
- 财(15657)
- 中国(12760)
- 银(12542)
- 银行(12521)
- 农(12453)
- 体(12129)
- 行(11980)
- 业经(11343)
- 体制(10481)
- 融(10352)
- 金融(10350)
- 度(9446)
- 制度(9444)
- 务(9174)
- 财务(9154)
- 财务管理(9126)
- 企业财务(8690)
- 贸(8352)
- 贸易(8343)
- 易(8103)
- 机构
- 大学(170076)
- 学院(167903)
- 济(73916)
- 经济(72382)
- 管理(64375)
- 研究(58113)
- 理学(54194)
- 理学院(53615)
- 管理学(52941)
- 管理学院(52588)
- 中国(48507)
- 财(40212)
- 京(35813)
- 科学(30918)
- 财经(30124)
- 所(28900)
- 江(27595)
- 经(27267)
- 中心(27227)
- 农(26860)
- 研究所(25212)
- 经济学(23390)
- 北京(22725)
- 业大(22551)
- 财经大学(22405)
- 经济学院(20858)
- 州(20847)
- 范(20814)
- 农业(20702)
- 师范(20617)
- 基金
- 项目(104714)
- 科学(83800)
- 研究(78884)
- 基金(77715)
- 家(66889)
- 国家(66314)
- 科学基金(57612)
- 社会(52048)
- 社会科(49475)
- 社会科学(49461)
- 基金项目(40761)
- 省(39879)
- 教育(37683)
- 自然(35706)
- 自然科(34901)
- 自然科学(34890)
- 自然科学基金(34349)
- 划(33677)
- 资助(31409)
- 编号(31222)
- 成果(26895)
- 制(26151)
- 部(24788)
- 重点(23643)
- 课题(22341)
- 创(22315)
- 国家社会(22115)
- 教育部(22035)
- 发(21618)
- 性(21006)
共检索到274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标 周纪恩
根据公开市场业务在我国的具体实施状况,应深入考察了影响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施行的若干制约性因素。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改革取向应是:(1)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2)加快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3)努力提高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独立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
公开市场业务 利率 货币供应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维宁 田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万晓春
我国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展望设计万晓春用公开市场业务来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稳定价格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从发展角度看,当务之急是根据我国经济、金融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敏度高的操作对象和传导性强的交易对象,确定合理的公开市场结构,以保证将来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志
论我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条件及对策刘明志一、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三个必要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主要运用间接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以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在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基本工具的应用中,公开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五年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改革特别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框架及基本经验。文章还对中国央行未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做了展望
关键词:
公开市场业务 实践 经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斌 朱焕启 刘云 雷玮
目前,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领域要求中央银行相应的转换职能,以适应改革的变化,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但在调控手段上,却始终未跳出利用"规模",资金计划限额等行政手段直接控制的老路子,对于日益释放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显得力难从心,从紧则怕造成经济震动,从松又担心引起新一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立成
对我国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几点思考孙立成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从1996年4月起人民银行将实行公开市场业务。这在中国经济史上将写上重重的一笔。它意味着我国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和手段将出现质的飞跃。本文将结合公开市场业务的理论基础及其在西方国家的实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
一、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现实紧迫性 货币政策作用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各种手段,经过各层金融中介的传导,引起金融指标及国民经济指标的变化过程或调控结果。货币政策能否充分发挥效用,其手段的选择和运用非常重要。 我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起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0年中,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信贷计划指导下的存款准备金手段、再贴现手段、再贷款(基础贷款)手段以及利率杠杆。由于存款准备金手段运用冲击性强,震动较大。其存款比例确定一般不适宜经常变动,所以,经常使用的只能是其他三种手段。在金融经济体制尚未理顺,利率还没有市场化的情况下,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比较弱化。我国人行经常使用的手段是再贷款和再贴现。相...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钧陶
公开市场操作的开展,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国债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金融的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机已日趋成熟,虽然存在一些欠缺,但相信在不断改革探索中,在公开市场操作过程中,会更加完善和成熟。 1.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建立新型关系,且调控过程中能做到相互协调。就公开市场操作所需条件而言,在宏观调控体系中,最重要的是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的相互协调。首先应禁止财政部向中央银行进行直接融资(自动透支),否则财政通过该渠道创造的货币会影响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影响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控制力,并且将不能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创造足够的操作工具。其次中央银行初始购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照南
国债交易市场与公开市场业务杨照南将国债市场与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结合起来,是强化财政金融宏观调控手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重要方面。1994年起,我国财政部不再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者透支,而是采取发行1000多亿元国债的方式增加收...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海
随着我国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公开市场业务的法律地位将逐步提升,但是公开市场业务法制发展较为滞后。人民银行应当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3条第2款授权通过法制建构推进公开市场业务的机制化,即优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丰富操作标的,适时取消政策性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票据;进一步改进公开市场业务决策、执行程序及权限,增加代表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级交易商比例,从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的传导范围;明确现券交易和回购交易,以及数量招标和价格招标等方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海
随着我国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公开市场业务的法律地位将逐步提升,但是公开市场业务法制发展较为滞后。人民银行应当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3条第2款授权通过法制建构推进公开市场业务的机制化,即优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丰富操作标的,适时取消政策性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票据;进一步改进公开市场业务决策、执行程序及权限,增加代表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级交易商比例,从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的传导范围;明确现券交易和回购交易,以及数量招标和价格招标等方式。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靖野
美英公开市场业务比较李靖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承担着运用货币政策调节金融指标以调控宏观经济的重任。作为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的公开市场业务以其较强的灵活性、“主动出击”的特点和“微调”的功能而在各种工具中占主要地位。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